小學五年級思品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2021-03-04 09:40:38 字數 4307 閱讀 9518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 教材簡析:

教材採用單元編排、主題統整的方式來構建教材體系。五年級品社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乙個側面,突出乙個鮮明的教育主題,本冊教育內容由四個單元構成。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有乙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

本冊教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教育性

品德與社會課擔負著道德人格培養的任務。在本冊教材中,主要進行以下方面內容的教育:以多種形式促進這兩個我的對話,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向兒童呈現他們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讓他們從這種關係中去理解和體驗,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引發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等等。

2、綜合性

本冊教材幾乎涵蓋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內容。所有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這條主線來串聯的,使之形成乙個完整的教學線索。

3、參與性

為了使學生能真正體味到教材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自己親自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本冊教材中設計了大量的問題、案例,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社會場景中,通過學生與家庭、學生與學校、學生與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認識與實踐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觀性

本冊教材呈現的是一頁頁文字與畫面有機融合的版面,力圖通過各種精選的圖畫、**、示意圖、地圖和**等,來最大程度地闡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圖。例如第四單元《我們都是中華兒女》,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文字的基礎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已不再僅僅是一些圖畫,還有示意圖和大量的**,通過這些插圖,不僅增加了歷史審美感和歷史直觀性。也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單元的內容。

從而達到品德與社會課程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

二、 學情分析及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說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

教學中,要借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字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資訊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

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著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新增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

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字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裡所說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乙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乙個學生被排斥或游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

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字,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三、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 、.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一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六.教學進度安排: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畫

科任教師李正才

一、主要內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並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製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二、教學目標

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

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並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個人的目標,抓住新課程理念的乙個點談本學期的具體措施(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創造性的培養、電教輔助教學、評價的改革、減負手段等)

合作的學習方式

提倡**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生做小老師的興趣及自學水平,也有利於優良班風的形成、發展;學生仍然按照上學期分好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合作與**,合作作業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欣賞課前以小組為單位蒐集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期準備,如:上網查閱有關資料,採訪有經驗的家長等。

橡皮泥雕課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材料,進行合作練習。而造型表現課、遊戲式活動方式的課業一定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集體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情感體驗。

學科實踐活動(每學期2次):

1、在《會走的玩具》一課學習完畢後,自己設計、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一間會走的玩具並進行展覽。

2、在《校徽設計》一課中,設計課後拓展作業為:為我們自己的學校設計一枚校徽。

創造性的培養

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用美術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設計、製作能力。 採取巧妙的設計提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如:將自己通過《變廢為寶》一課學到的設計知識運用到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實踐過程中,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的成果的能力。

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變**的主體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公升的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把發現、**、研討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從而使每乙個學生真正成為美術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在**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發展綜合實踐能力。

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四、教學進度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 恩平市聖堂鎮中心小學 2012年9月 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一 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一,學生情況簡析。雖說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思維以直觀形為主,因此小學生思想品德課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慾望。全年級共有26名學生,學生學習興趣不很高,基礎知識不紮實。學生對品德的知識知道了解...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一 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