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後感笑看生死

2021-03-04 09:39:16 字數 3325 閱讀 5569

笑看人生

讀《莊子》有感

最初聽說莊子,是來自於那首「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只覺得詩句好美,關於詩中人,卻還不曾有什麼認識。後來漸漸長大,從最初的《逍遙遊》到後來的去讀《莊子》,不敢說能夠了解聖人心中意,但總歸,能從聖人對人生的豁達中淺顯的學習一二。初讀《莊子》,欣賞老莊的睿智;又讀《莊子》,感慨老莊的逍遙淡定;再讀《莊子》,更被老莊的笑對生死而折服。

莊子說:「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古代的真正懂得生命奧秘的人,沒有覺得擁有生命有多麼可喜,也不覺得死亡來臨有多麼可怕。

真正的君子對生死的態度從來是不刻意的,不追問自己從**來,也不擔憂自己往**去。因為,生和死只不過是乙個生命形態的變化。莊子妻子去世的時候,鼓盆而歌,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

這樣的態度,說起來瀟灑,但是貫穿到每乙個凡人的生命中,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乙個人這一生在忙忙碌碌、緊緊張張,在整個這個匆忙過程中,其實對於越來越短的時光,都心存畏懼,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談生死呢?

莊子對於生死的豁達,自然是與他「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分不開的,他認為每個人都是「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既然如此,面對生死,我們又何必抗爭,除了順其自然,節哀順變,又能做些什麼呢?然而縱觀我們的社會,卻少有人能有這樣的坦然。

於丹曾經說過: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貧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而莊子,無疑是在精神上極其富有的。

人的身體、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傳承。對莊子來講,思想的傳承遠遠勝於乙個生命。這就是莊子對於生和死這個形態的一種感悟。

當代社會,人的壽命得以延長,已經遠遠勝於遠古。但是,在心理上,對於死亡的畏懼,對於生命的留戀也遠遠超乎從前。應該說,在今人的生活裡,有太多的隱私,有太多的牽絆,有太多讓人閉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頭糾纏。

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在功名利祿的路上走得太遠,以至於都忘了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快樂,心靈的快樂,心靈的閒適放鬆。這些離我們太遠了!

如今媒介如此發達,資訊如此快速,科學給了我們無窮力量的時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乙個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許,我們在心智上的殘缺更多了。

人有肢體上的殘疾,也會產生心理上的殘疾,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殘缺,那是因為心理上的殘缺,不像身體上的殘疾那麼容易被人看見。這種殘缺有可能是在某乙個偶然的情況下自己犯的乙個錯誤,也有可能是在某種時刻自己受到的乙個打擊,從此不知不覺就積澱下一種毛病。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看人生時,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種超理想的境界。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為。世間的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世間的小,也同樣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因為真正的大小不僅在眼界之中,還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乙個太大的葫蘆,惠子因為「其堅不能自舉」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認為它沒用,莊子卻說;你怎麼就認定它非要剖開當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遊江海呢?

所以每乙個人境界的大小,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人們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規地去判斷事物地價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價值。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複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大智慧型者,永遠不教給我們小技巧,莊子教給我們的是境界和眼光。莊子「逍遙遊」裡的境界,我們心嚮往之。但是,這種完整地看待乙個事物地眼光,我們真正了然於心了嗎?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眼光,你也會抓住從你眼前走過的每乙個機遇。

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型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於己於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並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的任何乙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盡心盡力。

「莊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以心為鏡,才可看清現狀,聯絡過去,看到未來。「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

」閉上目,靜靜的,我問我自己的心,你曾經有過什麼樣的夢,怎樣努力過?你心裡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幅畫卷?「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奈何。

」懂得生命真諦的人,不會花時間在不該當的事情上,不會因為執拗、較勁追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於丹老師說,為了娶絕色女子,為了虛榮嫁給富商,離開了愛情,於是此生與他(她)錯過了;捨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公尺,結果猴子給逮著了。「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謂倒置之民。

」將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開,以心為鏡照見自己,再去思索問題,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乙個人的心態,決定他的生活狀態。」且好的心態,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藝重要,像運動員往往場上顯不出場下的好成績;搭在板凳上的板條我可以輕易走過,但橫到懸崖上就我就卻步了。

靜心達而見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顆清明的心,以規律迎合規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會游刃有餘,做得更好。

書禪明了一種「道法自然」的生命狀態,以真求真,以真發現真,「大道合乎自然」是莊子所有理論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們平常斷章取義的無為、懈怠、隱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們才能最後獲到大自然裡「和緩的凝聚力」。天地執行,萬物更迭,四時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間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

大聖大哲,能聚賢納士傳授至理,是他們不可或缺地擁有和緩的凝聚力。中華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國,骨子裡就是有著一股和緩的凝聚力,團結共濟和諧發展,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裡不息不滅。「和緩的凝聚力」,讓我們的心恆久澄靜清明,精神有了足夠的強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在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以"消極"、"厭世"等詞彙來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學,其實這裡有一些誤解。只要我們深入到道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學之中去看一看,就不會草率地使用"消極"、"厭世"等詞彙了。只要開始接觸莊子,你便會不自主地神往於他所開闢的思想園地。

在那裡,沒有「攖人之心」的陳規,沒有疲憊的奔波,也沒有恐怖的空虛,更沒有壓迫的痛苦。凡是糾纏於現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緒的因素,全都在莊子的價值系統中煙消雲散。他揚棄世人的拖累,強調生活的樸質。

蔑視人身的偶像,誇示個性的張揚,否定神鬼的權威……總之,接近他時便會感到釋然,在他年開創的世界中,心情永遠是那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莊子在《養生主》篇裡有這樣一句話,說:「脂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油脂在柴火上燃燒,油脂燒完了,柴火燃盡了,但是火卻可以傳續下去,沒有窮盡的時候。

人的身體、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傳承。對莊子來講,思想的傳承遠遠勝於乙個生命。這就是莊子對於生和死這個形態的一種感悟。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間,我們每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每個人的生命都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的命運也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其實在你的內心中都會不經意的流露,你的心態會決定你以後的生活,是幸福還是奔波,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存可以隨遇而安的,當你有這種境界的時候,你就不會為生活的一些小事去煩惱。 生活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用一棵平靜的心去生活去面對發生在身上的不幸,換中心態你會發現原來不幸也是一種美。

《莊子》讀後感

專業 管理科學1001 學號 2501100119 姓名 許媛媛 猶記得我是在高中的時候才對莊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因為我們課本上節選了莊子的 逍遙遊 作為我們那時的課堂學習任務。直到那時我才初次接觸到了 莊子 後來又漸漸地許多關於莊子的文章,也逐步體會到了莊子的 無為 即無所作為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

《莊子》讀後感

初次接觸到 莊子 還是在高中的時候,是一篇名為 秋水 的古文。那時候聽老師介紹莊子以後,便對他以及他的思想產生了興趣,可是因為忙,沒有時間好好拜讀他的著作。上大學以後我就在圖書館借了 莊子 這本書,細細的品讀起來。莊子的思想誕生於周室衰微,諸侯紛亂的戰國年代。那時侯各諸侯國為了各自的政治發展,戰爭和...

莊子逍遙遊讀後感

莊子在 逍遙遊 中提出了 至人,神人,聖人 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此文 於文秘站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此文 於文秘站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乙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