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講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和原材料

2021-03-04 09:36:02 字數 3465 閱讀 5269

第四節存貨

三、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主要考核客觀題)

日常工作中,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畫成本核算。如採用計畫成本核算,會計期末應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可以採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

【提示1】掌握平衡公式: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本期發出(或銷售)成本;

【提示2】針對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等,是在實際成本法下適用;在計畫成本法下不適用;

【提示3】考生必須掌握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下,發出存貨的成本和結存存貨的成本的計算。

(一)先進先出法(重點掌握)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採用這種方法,先購入的存貨成本在後購入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原材料的成本。2023年9月1日,甲材料結存20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300元;9月7日購入甲材料35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310元;9月21日購入甲材料400千克,每千克實際成本為290元;9月28日發出甲材料500千克。9月份甲材料發出成本為(  )元。

(2023年)

a.145 000 b.150 000c.153 000d.155 000

【答案】c

【解析】9月份甲材料發出成本=200×300+300×310=153 000(元)。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甲材料的成本,2023年2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110元;2月15日發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為(  )元。(2023年)

a.10 000 b.10 500c.10 600d.11 000

【答案】d

【解析】庫存甲材料的實際成本=100×110=11 000(元)。

(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重點掌握)

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的單位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發出材料成本。2023年3月1日結存甲材料200件,單位成本40元;3月15日購入甲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5元;3月20日購入甲材料400件,單位成本38元;當月共發出甲材料500件。3月發出甲材料的成本為(  )元。

(2023年)

a.18 500 b.18 600c.19 000d.20 000

【答案】b

【解析】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200×40+400×35+400×38)÷(200+400+400)=37.2(元/件);發出甲材料的成本=37.2×500=18 600(元)。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計算發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結存2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100元;2月10日購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實際成本為110元;2月25日發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庫存餘額為(  )元。

(2023年)

a.10 000 b.10 500c.10 600d.11 000

【解析】全月一次加權平均單價=(200×100+300×110)÷(200+300)=106(元);月末庫存材料的數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庫存餘額=100×106=10 600(元)。

(三)個別計價法

採用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專案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進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缺點: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大。

優點:成本計算準確。

適用於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專案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以及提供勞務,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例題·多選題】下列各項中,企業可以採用的發出存貨成本計價方法有(  )。(2023年)

a.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c.個別計價法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法

【答案】abc

【解析】選項d,不是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而是存貨期末計量的方法。

四、原材料採用實際成本法核算和計畫成本法核算(主要考核客觀題)

(一)採用實際成本核算

採用實際成本法核算: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資」、「應付賬款」、「預付賬款」。

【提示】在實際成本法下「原材料」和「在途物資」均按實際成本核算。

(二)採用計畫成本核算

採用計畫成本法核算:

使用的會計科目有「原材料」、「材料採購」和「材料成本差異」。

1.「原材料」科目,在計畫成本法下,原材料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計畫成本(關鍵點),貸方登記發出材料的計畫成本(關鍵點),期末餘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計畫成本;

2.「材料採購」科目借方登記採購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

3.「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反映企業已入庫(關鍵點,未入庫的不算)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畫成本的差異,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期末如為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大於計畫成本的差異(即超支差異); 如為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畫成本的差異(即節約差異)。

科目比較:

在計畫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直接驗收入庫,均需要通過「材料採購」科目進行核算。

計畫成本法下處理思路1:

計畫成本法下處理思路2:

計畫成本法下的單獨核算:

考試時要求計算四個資料:

(1)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

(2)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3)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4)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實際成本大於計畫成本=超支差異(正號)

實際成本小於計畫成本=節約差異(負號)

材料成本差異率(含義,每單位計畫成本負擔材料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畫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畫成本)×100%。

節約差異用負號,超支差異用正號。

(四個公式記住即可)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畫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畫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結存材料的計畫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結存材料的計畫成本×(1+材料成本差異率)。

【提示1】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中(計畫成本)僅僅是驗收入庫部分的材料(不包括在途材料的計畫成本和暫估入庫材料的計畫成本)。

【提示2】結存材料的計畫成本=期初計畫成本+本期入庫計畫成本-發出材料計畫成本。

題記住存貨發出計價方法核算

本月銷售收入 400 3 200 4 2000 方案一 先進先出法 本月應納稅所得額 2000 1270 730 應納所得稅稅額 730 25 182.5 方案二 移動加權平均法 本月應納稅所得額 2000 1281 719 應納所得稅稅額 719 25 179.75 方案三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本...

個別計價法例題 存貨發出計價方法

教材例1 26 甲公司2008年5月d商品的收入 發出及購進單位成本如表1 2所示。表1 2d商品購銷明細賬單位 元 假設經過具體辨認,本期發出存貨的單位成本如下 5月11日發出的200件存貨中,100件系期初結存存貨,單位成本為10元,100件作為5日購入存貨,單位成本為12元 5月20日發出的1...

企業存貨發出成本計價方法主要有個別計價法

企業存貨發出成本計價方法主要有個別計價法 先進先出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等。此外,商品流通企業可以採用毛利率法計算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成本。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具體辯認法,分批實際法,是以每次 批 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該次 批 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