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感生態學」與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規劃

2021-03-04 09:31:19 字數 4210 閱讀 6723

趙景柱劉鑫董仁才邵國凡2015-12-15

生態規劃從傳統的景觀生態規劃發展到當前的景感生態規劃,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是生態思想的一次飛躍。處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可持續發展實踐迫切需要我們開展景感生態學及其相關內容的研究。景感生態規劃的學術成果已發表於英國《國際可持續發展雜誌》……

中國園林網12月15日訊息:生態規劃從傳統的景觀生態規劃發展到當前的景感生態規劃,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是生態思想的一次飛躍。景感生態規劃的學術成果已發表於英國《國際可持續發展雜誌(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worldecology)》,為了使更多的人們了解景感生態學的科學內涵和基本原理,認識趨善化模型、迷碼資料及環境物聯網的作用和意義,現將該學術成果的部分中文譯文呈現於此,謹供參考。

摘要:本文提出了景感生態學(landsensesecology)和「迷碼」資料(mix-marchingdata)的概念和內涵,闡述了趨善化模型和物聯網對基於景感生態學的土地利用規劃、建設與管理的作用,分析了「迷碼」資料的利用途徑。處於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可持續發展實踐迫切需要我們開展景感生態學及其相關內容的研究。

1.景感生態學

在人類文明程序中,前人進行了很多土地利用規劃和相應的建設工作,這些工作對我們現在和將來都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伴隨著人類文明程序的不斷推進,人們依據其對自然的認識並結合自身的需求,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土地利用規劃,並按照規劃利用其所處的土地,建設和發展其所處區域以改善其生活和生產條件。

進一步地隨著人們需求的擴充套件和不同學科的出現和形成,尤其是隨著通訊和交通工具的進步,出現了不同型別的土地利用規劃,這些規劃的可達性時空尺度也在不斷擴充套件。景觀生態學是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學科之一,其對土地利用規劃和建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

現在我們所處的社會經濟的高水平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人們的認知水平、思想觀念和需求系統較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擴充套件。相應地人們對區域發展方向和內容都有了新的要求,這樣也要求擴充套件景觀生態學的視野、理論和方法,或者說是從另一種思路去發展景觀生態學,我們可以把這種思路定義為「景感生態學」。

按照我們的理解和思路,景感生態學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基於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從自然要素、物理感知、心理感知、社會經濟、過程與風險等相關方面,研究土地利用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科學。

自然要素包括光、熱、水、土、地磁、放射性和地形地貌等,物理感知包括人們的視覺、嗅覺、聽覺、味覺、光覺、觸覺(風速、風向、溫度、濕度等),心理感知包括宗教、文化、願景、隱喻、安全、社群關係、福利等。其中一些要素從屬自然要素、物理感知或心理感知等等多重屬性。顯然,這些要素的出現與否和不同組合會導致不同的土地利用效果。

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和建築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了景感生態學的萌芽。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中很重視「風」的作用,「風」是作為重要的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考慮的。實際上,風既是一種類似現代「場」(風場)的概念,也是希望人們以一種文化「精神」在相對比較合適的風環境中生活。

同時,在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中,即考慮自然要素,又把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和人們的希冀融入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這種規劃與設計要求人們適應自然和/或改善所處的自然條件,又時刻警示生活其中的人們按照這一願景去調整和規範自己的言行。通過這樣的警示,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人們的共同行為規範,形成群體意思與「和」的氛圍,進而達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想境界。

這種天地人合一或「人、建築、自然」合一的理念展現了當時人們樸素的可持續發展思想。

事實上,景感生態學是受各種傳統規劃與建築思想的啟發而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2.趨善化模型

景感生態學思想主要**於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它也將自然地服務於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

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的目標是持續地利用當地的土地及其相關資源,不斷地改善和提高當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條件,促進當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顯然,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目標與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也是一致的。生態文明是指能夠保持和改善生態系統服務,並能夠為民眾提供可持續福利的文明形態(趙景柱,2013)。顯然,生態文明是一種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文明形態。

土地利用規劃、建設與管理涉及到各個方面,是乙個長時期、連續的、協調、反饋和完善的過程,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和變化。尤其是基於景感生態學的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將更加複雜。一次規劃是不可能完整至善的,只能是不斷地沿著既定的方向不斷推進和完善,即趨善化的過程。

中國草書書法就是乙個典型的趨善化過程。

中國草書的書寫過程,既要考慮每乙個字的書寫又要考慮文字之間的聯絡和布局,進而從細節和整體上來展示和渲染書法作品的內涵和書寫者的情感。在這一書寫過程的每一步驟都有無限多種選擇,而且在筆、墨、紙、運筆(手的)控制等方面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

對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的有效評價是管理和調控的關鍵環節。土地利用規劃與建設不是乙個單向的優化問題,它的約束條件和目標常常交織在一起,所以它比較適合於採用趨善化模型(趙景柱1992,2013)。

趨善化評價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沒有最好的結果,只有更好的途徑」。趨善化模型採用了優化模型思想的精髓,它強調和體現過程及過程執行中的調控和不斷趨善,追求的目標不是單一或某一階段的優化,而是強調目標與約束條件的同步交叉、相互協同與調控,進而實現目標的不斷完善。

3.「迷碼」資料

景感生態學的內涵表明,它的應用將直接或間接地涉及表徵自然、經濟、社會、心理、預期、過程、風險等方面的資料。

事實上,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表明,「資料」的概念一直處於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其內涵也處於無限的豐富和擴充套件中。

趨善化模型需要「混合」資料(mixingdata)和「行進」資料(marchingdata)這兩類資料的支援。

「混合」資料是指通過不同途徑、不同**、不同時空尺度等各種形式獲得的具有相同或不同性質的各類資料,包括實驗資料、觀測資料、監測資料、推演資料、遙感解譯資料、統計資料、經驗資料、替代資料、問卷調查資料和心理實驗資料等。遙感解譯資料會因不同人員的解譯而有所不同,問卷調查資料和心理實驗資料常常會因時間、地點和物件等不同而產生很大差異。所以對這類資料的使用要根據實際的工作需要進行適時和必要的調整。

行進資料是指工作程式實施過程或趨善化過程中出現的資料,這些資料在工作程式實施之前是不知道的。在實際工作中,人們有時會採用模擬資料或**資料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和風險分析。

方便起見,我們把這兩類資料合稱為「迷碼」資料(mix-marchingdata)。迷碼資料概念的意義在於,我們在某些複雜的研究和實際工作中不僅需要這類資料,而且只有得到這類資料的支援才能夠比較有效地開展這些研究和實際工作。按照傳統的資料概念,謎碼資料是不完善的,所以不能常規性地運用傳統的分析方法來運用謎碼資料。

如果只能採用傳統方法進行分析,我們應該事先考慮到謎碼資料的「缺陷」對分析結果的影響。

4.物靈網/物聯網——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

景感生態學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需要對生態及相關動態過程進行長期的、實時的、原位的觀測,包括客觀的「感」和人們主觀的「感」等方面。這類觀測只有通過物聯網的途徑才有可能獲得,通過其他途徑是很難或無法獲得的。

同時,物聯網為趨善化過程與模型的實現提供了可行的途徑,進而為土地利用的規劃、建設、評價、管理與調控等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同任何事物一樣,物聯網本身也是乙個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的概念也將會不斷更新,其內涵、外延和應用形式等都將不斷地豐富和擴充套件。inter***本身和物聯網在未來會以完全不同於今天的形式而表現,也可能完全被其他全新的形式所代替。

這種發展趨勢應該是不可避免的。秉持這種想法可以推動物聯網沿著正確的方向更好更快地發展。

我們把未來終極的「物聯網」稱為「物靈網」(zerospaceinterconnectionofthings,zeroiot或zerosit)。物靈網將實現資訊採集、傳輸、處理、模擬、預警、應用等的「零」間隔(zerospace),這裡的「零」意味著這一過程的時間和空間「距離」趨近於「零」,同時「誤差」和「不安全性」(insecurity)也趨近於「零」(zero)。總之,這個「零」意味著「靈便和靈驗」,即「物靈網」將「無時不靈、無處不靈」(zhaoetal.

2013)。

物靈網是物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物聯網是物靈網現在的具體表現形式。

5.景感規劃,建設與管理綜合分析框架

生態規劃是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景感生態規劃是指以景感生態學為主要理論基礎,以生態措施作為修復與建設的主要途徑,綜合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人們的生活、生產和文化等內容,促進和保障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規劃,或簡稱為「景感規劃」。

綜合上述關於景感生態學、趨善化模型、謎碼資料、物聯網的分析,可以得到景感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綜合分析框架,見圖1。

圖1中的某些方框中的內容本質上屬於同一類,但為了闡述和分析方便起見而將它們分而處之。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對這一綜合分析框架進行改進和完善。

6.景感生態規劃(略)

環境 生態與可持續發展與人類發展

摘要自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後,人類的各種活動不斷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環境惡化與生態平衡的破壞 生物多樣性的銳減 人類的生活環境的汙染和生產環境,尤其農業 牧業 漁業等生產環境的退化 汙染加劇等,已多次給人類敲響警鐘。環境保護和環境汙染的治理,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 利用,生態平衡的呵護和生物多樣性的保...

生態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作者 劉小洪 房地產導刊 2014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巴南區生態環境質量具體情況,採用國家和國際通用指標進行了詳細分析,針對當前巴南區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質量問題提出有效解決方案和對策,以促使巴南區生態環境保護朝著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國內其他城市生態規劃提供有益指導經驗。關鍵詞 環境質...

談園林景觀生態規劃設計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 作為衡量城市現代化發展及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標誌之一,城市園林綠化越來越受到市民及市政部門的關注。隨著國內城市園林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於綠化設計及社會責任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園林景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城市化進展產生制約。而如何構建城市的生態節約型園林景觀,實現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公升,是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