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成長導師制之學困生的輔導與對策

2021-03-03 21:25:37 字數 4675 閱讀 2613

南潯區重兆中學課題組*

一、課題的提出

(一)有關的背景分析

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和教育背景下,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出現了由諸多因素形成的弱勢群體。有的是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家庭子女等;有的是社會上一些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不良影響所造成的;有的是受青春期困惑和心理因素的干擾而形成的問題學生;而更多的則是緣於學生先天因素不同、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各異而導致的學生個性發展存在差異,突出表現為學業上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出現了所謂的「差生」、「學困生」,並由此衍生了許多「思想不進取、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學生。

針對各個不同的有差異的學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要建立最近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的挖掘,學生的德、智、體、美諸方面素質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最和諧的發展,尤其是要特別關注學業上的弱勢群體,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乙個也不能少,乙個也不能掉!

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主要區別之一就在於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只是面向少數尖子學生,把「差生」排斥在群體之外,使他們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

為此,需要我們樹立每乙個學生都能成才的觀念,滿懷愛心,堅信每乙個學生都能教好,最終使全體學生共同提高,讓每乙個學生時時處處體驗成功的樂趣。

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教育是落實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的需要。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乙個班級不可能沒有後進生、學困生,但要防止出現大多數學生當少數學生的「陪讀」現象的關鍵則是要轉變以偏蓋全、「偏愛優生」的片面學生觀,變「少數學生撐門面」為面向全體發展,變「單向培養」為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通過加強與學困生的心靈溝通,讓學生願學、愛學、樂學,真正落實「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教育是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

當前部分青少年喪失學習的興趣,淪為所謂的「雙差生」,甚至走向反面,重要的

*課題組負責人:費佩明。課題組成員:陳永興(執筆) 陸勤生湯建良慎忠偉胡建強慎春權張志勇趙峰朱利芬。課題組顧問:王正明

一點原因學業成績的不夠理想造成的。因此,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教育就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激勵學生上進,激發學生潛能,讓每個學生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寬容、尊重和愛的環境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有關的研究情況

關於學困生輔導和教育問題的解決,早在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人才教育思想。「孔子教人,各國其材」,《學記》寫到:「教也者,長善而救失者也。

」後者,孟子也認為能得到「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盡心上》)是人生最大的快樂之一。於此,他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指出了五種因材施教的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盡心上》)。

孟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第一次承認了人的先天遺傳素質和後天發展的不均衡性,也就是人的個別差異性。

今天,針對學困生輔導問題的理論支撐則首推「多元智慧型」理論。「多元智慧型」理論認為正是由於人的智力型別的多元化,人的智力才呈現出不同的個體差異,因而,我們的教育就必須因其智力、興趣等的個別差異,施以不同的、適合其身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也就是我們千百年來所說的「因材施教」。我國近年來提出的「我們要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以及「新課程標準」把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的策略正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實施「因材施教」的具體行動。

現在有學者提出,教育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認識自己。我們認為,這個「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就是發現、認識自己是乙個怎麼樣的「材」,幫助確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教」。所以,如果我們的老師能真正地「因材施教」,那就是最大的「以人為本」,最好的「尊重學生」了。

當前,關於學困生輔導和教育問題的基本策略主要突出為教學中的「學業分層教學」。分層教學突出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也有利於教師更加全面了解學生。但分層教學也存在著很多困惑,如「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所有教師的願望,但學生多參與,多討論,勢必會影響教學進度」的實踐困惑;在分層教學中還出現了關於分層教學到底是「是補差的教育還是揚長」的教育,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選擇」,是「縮小了差距還是抑制了發展」之爭;出現了無法正確認識和處理「共性與個性」的矛盾關係,堅持「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結合」的原則現象;最根本的則是,分層教學主要還是停留在學業成績方面,並沒有從根本上、深層次去解決「質」的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就學困生輔導與教育問題做深入的**和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

(一)課題的界定

根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我們將本課題界定為「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以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為平台、以探索學困生的有效輔導為目標的實踐與研究」,並且將「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行為有偏差,學習接受能力弱,學習慢速、困難、後進,學業成績和效果與班級學生的總體基準存在較大偏差,缺乏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這一類學困生作為輔導的重點。

(二)理論的依據

1.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理想的教育是讓每位學生進步,讓每位學生成功,為了一切學生的成長。

每乙個人的智力結構是有差異和個性的,我們的教育應該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發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優點和閃光點,發揮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潛能挖掘、給新年感張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激勵作用,在保證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關注培養學生的優勢智力領域(即智力強項或特長)。

。多元智慧型理論。多元智慧型理論創始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迦納在其

《智力結構》一書中提出,人類的智力是多員的,除了言語/語言智慧型和邏輯/數學智慧型二種基本智慧型外,還有六種智慧型:空間智慧型、肢體運動智慧型、**智慧型、人際智慧型、自然觀察智慧型和內容智慧型,這為我們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麥可·喬丹和比爾·蓋茨的成功更是為我們成功證明多元智慧型理論的科學性。我們需要「減少失敗增加成功」,我們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3.布盧姆認為:「學生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學習過程中知識缺陷的積累和挫折造成。如果能及時幫助他們填補知識缺陷,95%以上學生能達到學習目標」。

(三)內容及預期目標

1.探索基於學生成長導師制下的學困生輔導和教育的操作流程、有效模式與途徑。即通過本課題研究與實踐,探索出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與學困生輔導相融合的最佳模式、有效途徑,達到以親情化、個性化的操作流程來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個性化發展之目標。

2.探索基於學生成長導師制下的學困生輔導和教育的主要內容。即通過本課題研究與實踐,力求擺脫單純以學業成績輔導為唯一輔導內容的淺層面操作,而是構建起從根本上、深層次去解決「質」的問題的系統化輔導內容範疇。

3.構建個性化與差異性相結合的多元分層學業評價體系。即設計出適合不同資質學生的評價體系,力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讓每乙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進步的成功與快樂。

4.**和形成有效開展學生成長導師制工作的基本思路,包括導師的選拔,導師與導育物件的結對、導師工作的評價和培訓等。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與提高。通過輔導,使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明確和強化,學習心理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糾正,學習態度進一步端正,學習行為進一步規範,學習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整體提公升;通過輔導,能使教師轉變觀念,提公升業務能力。

四、研究做法及輔導策略

(一)調查分析

自2023年根據區教育局的布置開展導師制工作以來,我校導師對問題學生思想上引導,學業上輔導、生活上指導、心理上疏導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時,為了做好導師制工作,我們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

1.受導學生學業成績調查分析

2023年4月,我們對2023年開展導師制工作以來所有24名同學的成績進行的查閱,發現除2名學生成績良好以外,其他22名同學文化成績都處在班級的下游,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差生」。與此同時,我們又對其中的9名初三學生初中三年來的成績通過查閱學生檔案進行的分析,發現其中的4名同學初一的文化成績在班級處於中等,但英語成績偏差,到了初二,英語成績都只剩下三四十分,其他學科成績也下滑,到了初三,幾乎所有文化課成績都亮「紅燈」。

結論:受導學生學業成績普遍較差,而偏科是受導學生成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2.受導學生家庭背景調查分析

2023年4月,我們又對這24名同學的家庭背景舉行了調查,發現其中9名同學屬於單親家庭或殘疾家庭(父母離異4名、父或母已故3名,父或母殘疾2人),家庭經濟條件(富裕的有3人、中等的8人、貧困13人)。

結論:受導學生大多家庭有問題,家庭因素是造成受導學生出現心理障礙,並由此造成學業成績下滑的重要因素。

3.受導學生行為習慣調查分析

2023年4月23日,我們組織召開了導師座談會,了解受導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轉變。通過學校導師的交流介紹,我們發現了不少學生通過導師的幫、教、帶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有乙個現象引起我們的關注,即24名受導學生中,其中有16名同學在受導前或現在仍存在行為偏差,主要表現為懶、饞、玩、散、貪等惡習(懶,懶得上學放學書包都不背;饞,饞得整天吃零食;玩,到學校就是玩;散,毫無組織紀律性;貪,貪婪成性、貪得無厭。)

結論:受導學生大多行為習慣不良,而學業失敗導致學生行為習慣出現偏差的重要因素。

4.受導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分析

學習動機是引起維持和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以實現學習目標的內部驅動力。為了了解受導學生的學習動機,2023年10月底我們對即將結對受導的2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就其中的五小題的調查結果列表如下:

結論:大部分受導學生學習動機不純、學習目標不明,學習態度不正。

綜合上面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學業成績差是受導學生的共同特點,而導致學業成績差的因素除了先天智力因素外,另外跟家庭背景、行為習慣、學習動機密切相關。做好導師制工作,就我校實際情況來看,應以學困生的輔導為重點。為了系統的做好這項工作,我們認為有必要開展課題研究。

學生成長導師制之學困生的輔導與對策

南潯區重兆中學課題組 一 課題的提出 一 有關的背景分析 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和教育背景下,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出現了由諸多因素形成的弱勢群體。有的是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造成的,如單親家庭 重組家庭 父母在外打工家庭子女等 有的是社會上一些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不良影響所造成的 有的是受青春期困惑和心理因素...

學生成長導師制

我們把 概括為 一種理念 兩大目標 三個步驟 四項原則 五項制度 六大職責。1.一種理念 教師人人都是導師,學生個個得到關愛。2.兩大目標 1 使師生關係更融洽,注重親情化 個性化教育,把教師的關愛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2 善於發現每乙個學生的潛能,尋找發展其潛能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的人格成長。3 ...

學生成長導師制

當陽市職教中心張玉巧 一 學生基本情況 陳芳,女,17歲。面容姣好,上身千細,下肢粗壯,性格開朗 活潑,學習成績較好,護理技能操作較熟練。獨生子女,父母在外地打工,婆婆在家照顧其生活,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二 發現問題 自從擔任導師以來,與她進行了多次交流,發現她有很強的上進心,學習上也有一定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