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之一

2021-03-04 08:10:36 字數 5021 閱讀 3115

在這一學期中本人承擔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並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做到開學有計畫,學期末有總結,質量分析。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教學中把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

一、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

二、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為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三、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積極表現,融入課堂教學,比較自然地主動發展,從而深化道德認識,內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與活動相結合。

1、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2、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

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思品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思品教學,應有一定的強化規範訓練,結合思品教學制定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資訊,促進兒童發展。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之二

本學期來,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絡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了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

4、了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了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在**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之三

品德與社會》教學是學校的一門重要學科,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為了使今後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經驗,克服缺點。現將本學期教學總結如下:

教師按照教學計畫對課文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重點講述的課文針對班內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中論題鑽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有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來,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絡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了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

4、了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了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在**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本學期,我承擔了四年級的 品德與社會 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 參與社會 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 責任心 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案

第一單元有困難我不怕 主題一這點困難算什麼 教學目標 1 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只有勇敢地迎難而上,才能克服困難,戰勝自我。2 懂得從挫折和失敗中吸取教訓,幫助自己不斷進步。3 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白困難為什麼不可怕。教學準備 課件教學課時 2教...

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結

本學期來,我承擔了四年級的 品德與社會 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畫,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 參與社會 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 責任心 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