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2021-03-04 08:04:33 字數 4169 閱讀 7152

【內容提要】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是土地利用規劃的核心內容,也是為實現規劃目標的土地利用的具體落實。本章主要介紹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結構方案擬訂的方法和優化的模型,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和各類用地配置的基本原理。

【重點內容】掌握土地利用結構優化的模型和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教學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的基本原理。

【教學方法】多**教學

第一節土地利用結構

一、土地利用結構的概念和作用

(一)什麼是土地利用結構

1.結構:在一定時期內同一總體中各部分所佔的比重,表示在乙個總體內部多元的對比關係。

2.土地利用結構: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的綜合,是各種用地按照一定的結構方式的集合。

3.用地結構與經濟結構的關係:關聯性

(二)土地利用結構的作用

1.結構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統的良性迴圈,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

2.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是解決土地資源供需平衡,實現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二、土地利用結構供選方案的擬定

(一)擬定供選方案的原則和依據

1.指導思想:應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堅決貫徹「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與「一要吃飯,二要建設,三要保護環境」的方針。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綜合協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地關係,在空間上合理布局用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持續、高速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土地條件。

2.規劃的原則:

切實保護耕地原則;

統籌兼顧原則:規劃區域是乙個整體;各類用地安排必須服從整體並取得最佳整體效益;規劃必須統籌全域性,以農業為基礎,兼顧各業用地。

因地制宜原則:各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差異大,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規劃內容、編制方法和設計深度上都要因地置宜。

三效益統一原則:

公眾參與原則:同將來執行規劃或與規劃有關的部門代表廣泛交換意見,共同參與規劃決策的過程。

3.主要依據:

政策法律依據;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環保、城市規劃、水土保持、交通運輸。

計畫規劃依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畫、上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區劃、國土規劃、農業區域開發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壤普查。

土地供需依據:部門土地利用需求結構的特點和規律。**結果有侷限性。

(二)供選方案的產生

依據規劃戰略目標和規劃前的各項工作基礎,選取不同的投入水平和不同的產出水平,選用不同的計算引數值,得到不同的規劃方案。省市規劃方案p95

三、土地利用結構供選方案編制方法

1.土宜法:

根據土地質量評價結果,結合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對土地的需求和區域土地適宜性特點來確定各業用地的比例結構。

應用土地宜法的前提:已經完成土地質量評價工作。

土宜法的優點:各類用地面積和布局符合土地質量條件和土地適宜性條件。

2.綜合法

①原理:通過單項用地計算,採取逐項逼近,達到土地面積的綜合平衡,即達到面積數量平衡和空間布局平衡;

公式如下: 土地構成內部平衡 a=b

各類用地面積變動bt=bo+c-d

②依據:土地利現狀統計資料和土地需求量**資料;

③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現狀圖,在土地利用綜合平衡表上作業,達到土地面積在數量和空間位置上的平衡。形成4個**: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表、土地用途變更計畫表、土地利用綜合平衡表、土地利用現狀和規劃結構對比表。

3.模型法:建立數學模型,借助計算機技術求解。主要方法有線性規劃模型;多目標規劃模型;模糊線性規劃;灰色線性規劃等。

4、例項

第二節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對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結構在空間上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結構的時空布局形式稱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割槽模式和土地利用型別模式。

一、土地利用分割槽模式

(一)土地利用分割槽概念

依據土地利用的地域分異規律,對土地利用進行空間劃分的過程。分割槽的依據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異規律,一般可分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割槽和用地分割槽。

(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割槽

1.概念

2.分割槽的原則

(三)土地利用用地分割槽

1.概念

又稱土地利用控制分割槽。是在土地適宜性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今後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需要劃分的用地區域。

2.分割槽原則

土地利用現狀與土地適宜用途一致性原則;

土地利用主導用途原則;

土地利用地域差異性和相似性原則;

盡可能保持行政區界完整性原則。

3.分割槽步驟

(四)分割槽方法

綜合分析法:經驗法,定性的方法,適用於土地利用方式區域差異顯著、分割槽界限明顯易定,且操作人員非常熟悉實際情況。

主導因素法:在基層鄉鎮土地利用方式劃分基礎上,適當加以歸併,逐步擴大土地利用型別區,再將地域相連的型別區合併成為土地利用用地區域,以主導土地用途作為用地區域名稱。

疊置法:套圖法,適用於規劃圖和區劃圖齊全情況。

聚類法:定量方法,多元統計分析。模糊聚類法和灰色多元聚類法。

(五)用地分割槽例項

二、土地利用型別模式

是依據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方案,在考慮土地適宜性條件下和各類用地對土地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在時空中選擇適宜各種用地的地段。詳見第三節。

第三節各類用地配置

用地布局是指土地利用的再分布,是土地利用規劃的結果。

用地布局與生產布局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地區優勢的發揮、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有重大影響。

分為農業用地配置和建設用地配置。

一、農業用地的配置(自習)

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業用地、人工飼料地、副業用地配置等,根據各類用地對自然條件、交通條件、市場條件等進行合理選址。

二、建設用地的配置

(一)居民點用地選址

1.組織生產和生活的要求

應把居民點布置在其服務範圍內的適中位置,以保證居民點對外具有方便的聯絡,縮短運輸距離。

應避免行車密度較大的高階公路橫穿鄉鎮,最好兩者之間保持150公尺。

居民點用地應具有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水源。選址時應考慮未來的供水方式。

2.建築要求

地形朝向:平坦,坡度一般不大於6%約4度;良好的朝向。

水文和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位離地面≥1.5公尺,基礎底面0.5公尺;洪水最高水位0.5~1.0%頻率,保證50~100年不淹沒。

土質條件:能承載建築物壓力

安全條件:洪水、地層斷裂帶、滑坡回填區、大型水利工程、礦藏及沉陷帶。

節約用地條件:

3.衛生保健要求

風景優美,環境舒適;

清潔的衛生環境區

避開汙染和危險

避開牧場臭氣和汙水影響

4.獸醫防疫要求

(二)工業用地選址

1. 應選擇產品到達消費地的完全計畫費用最小的地點

完全計畫費用流通=

產品生產費用+產品流通費用+(生產流通環節資金占用量×平均資金利用率或基本建設投資標準效果係數)

具體選址做法有:原料指向、消費指向、能源指向、勞動力指向、技術指向。

2.費用最小的地點:生產費用和基本建設費用最小

3.符合生產和建築的要求

4.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要求

從巨集觀水平研究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生態系統的關係

從微觀水平分析和評價企業的布局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注意企業布局的社會效果,實現「外部經濟性」

(三)公路選址

1.現有公路的調查

2.確定主幹道的走向

3.公路選線的原則

(四)渠道配置

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洩區水位即定的條件下,盡可能獲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水面積

2.渠道布置應保證工程費用少,渠道輸水損失小

3.渠道選線應盡量少佔或不佔耕地

4.上級渠道的布置應為下級渠道的合理規劃和其他土地規劃專案的合理規劃創造良好的條件。

複習思考題

1.什麼是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結構與經濟結構有何關係?

2.簡述土地利用結構的作用。

3.試述土地利用結構供選方案擬定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依據

4.土地利用結構方案編制的方法有哪些?

5.土地利用布局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6.簡述居民點用地選址的基本要求。

7.簡述工業用地選址的基本要求。

8.簡述公路選線的基本內容。

9.渠道配置應考慮哪些基本原則。

第四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一 土地利用結構 1 土地利用結構的概念和意義 土地利用結構係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的總和,是各種用地按照一定的構成方式的集合。用地結構有現狀結構和規劃結構之別,關鍵在於結構是否合理。根據系統論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用地結構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統的良性迴圈,才能取得土地利用的最...

第六章土地潛力評價

土地潛力是土地用於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實踐方面的潛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現出來的潛在生產能力。土地潛力評價是對土地固有生產力的評價,是一種一般目的的 定性的和綜合的大農業評價,是從氣候 土壤等主要環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的綜合特徵來評價,反映土地生物生產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潛...

第六章迴圈結構

一 選擇題 1 無條件轉移語的一般形式是 goto語句標號 其中的語句標號可以是 a 整型數 b 識別符號 c 保留字 d 實型數 2 有以下程式段 int k 2 while k 0 則下面描述中正確的是 a while迴圈執行10次b 迴圈是無限迴圈 c 迴圈體語句一次也不執行 d 迴圈體語句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