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閱讀材料人格心理概述

2021-03-04 07:17:45 字數 2680 閱讀 5664

抑鬱質——秋季的風

心理學家把類似於林黛玉的氣質,叫做抑鬱質。這種氣質給人以「秋風落葉」般無奈、憂傷的感覺。這種學生聰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強,注重內心世界,不善交往,孤僻離群,軟弱膽小,萎靡不振。

粘液質——冬季的雪

心理學家把類似於林沖的氣質,叫做粘液質,這種氣質就像冬天一樣無艷麗的色彩裝點, 「冰冷耐寒」,缺乏生氣。這種學生安靜穩重,沉默寡言,思維靈活性略差,但考慮問題細緻而周到,這往往彌補了他們思維的不足。在學習上接受慢,但卻很紮實,是踏踏實實的學生。

上述四種氣質型別顯示了人們「四季」般的天性。事實上,單純地屬於這四種典型氣質之一的人並不多,在生活中,絕大多數是這四種氣質互相混合、滲透、兼而有之的人。有些人是兩種氣質的混合,有些人是三種氣質的混合,有些人則是四種氣質的混合。

3.如何看待氣質

首先,氣質是人的天性,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氣質既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

其次,注意氣質的自我調節。在學習中,不同氣質的大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面對外界的批評或遭受挫折時,不同氣質型別的學生要防止出現不良反應,維持心理健康。

總之,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氣質的主人,而不是氣質的奴隸。我們要學會分析自己的氣質特徵中優與劣,在氣質的自我調節中,只要能正確認識和分析自己的氣質,揚長避短,我們每乙個大學生都能顯示出自己的氣質美。

(二)性格

1.什麼是性格

性格是個體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是個體對現實的較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在個人的人格系統中處於核心地位,它決定個人的活動方向,是個人區別於他人的最主要特徵。

心理學家認為,氣質受先天的影響,性格則更多地受到後天條件的影響。氣質無好壞之分,而乙個人性格往往受到好或壞的評價,所以性格具有道德評價的含義。

2.性格型別

性格型別是指某一類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徵的獨特結合。長久以來心理學家嘗試按一定標準對性格進行分類,但由於性格這一心理現象極為複雜,至今沒有乙個公認的分類標準。這裡我們介紹2種具有代表性的性格分類學說。

(1)心理活動傾向型別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根據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把性格分為外傾型和內傾型兩大類。典型的外向型或內向型的並不多見,大多數人是屬於中間型,兼有內向和外向的特點,只是偏重程度有所不同。

(2)a、b、c型性格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曼和羅斯曼根據人們在時間上的匆忙感、緊迫感、好勝心等特點,把人的性格分為a型、b型和c型三種性格。

a型性格的人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成功意識,時間緊迫感強,生活節奏較快。這類人往往智商較高,能力較強。b型性格的人則表現平靜,與世無爭。

c型性格的人一般來說能夠把對別人的不滿藏在心裡,在行為上表現出與別人友好合作,沒有什麼原則,愛遷就別人,能夠原諒本不能原諒的行為。有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其發病率是b型性格的2倍;c型性格的人由於長期過分壓抑克制,消極情緒得不到有效疏洩,則易患癌症。

(三)自我意識

1.概念

自我意識,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對自身以及對自己與客觀世界關係的意識。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區別於動物心理的一大特徵。自我意識具有複雜的心理結構,它與人的內部注意狀態密切相關。

當個人關注自己時,注意就出現了自我聚焦,這時就產生了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的基本內容包含有三個方面:

(1)生理自我

(2)社會自我

(3)心理自我

以上三個方面密切聯絡,相互影響。

2.自我意識的結構

自我意識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複雜的心理現象。它由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成分構成。這三種心理成分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統一於個體的自我意識之中。

(1)自我認識,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等內容。

(2)自我體驗,自我體驗的內容十分豐富,比如自尊心與自信心,成功感與失敗感,自豪感與羞恥感。

(3)自我監控,包括自主、自立、自強、自製等內容。

三、人格形成和發展理論

研究人格的心理學家很多,人格理論的種類也很多,各有側重點。有的理論重在**人格的結構,有的理論重在研究影響人格形成的條件,有的理論重在揭示人格發展的過程。下面介紹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理論。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論

人格結構說、人格發展說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論的中心理念,這裡主要介紹其中的人格結構說。

弗洛伊德於2023年提出「三我」人格結構模式,他認為人格結構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構成的,並將「三我」與早期的意識層次理論結合起來,構**格的冰山圖。

本我(又稱生物我)是人格中與生俱來的、原始的力量**。

自我(又稱現實我),是個體出生之後,在現實環境作用下由本我中分化發展而來的,其作用在於調節現實要求與本我需要之間的矛盾。

超我(又稱道德我)是人格結構中居於最高地位的部分,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代表人格中的道德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這三個成份不斷相互影響,乙個結構成分的變化,必然導致其他成分的改變。

(二)羅傑斯的健康人格理論

羅傑斯的人格理論以個體的自我為中心理論,一般稱之為自我論。

羅傑斯相信人本性是善的,認為人的本質就是努力保持樂觀感受和對生活的滿足。個體實現自我的傾向是一種基本的驅動力,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個體不但要維持自己,而且要不斷地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

羅傑斯的人格自我理論對人性持有積極的態度,強調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無論是在普通的教育理論還是在心理諮詢臨床運用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以上介紹的2種人格理論以及其他的人格理論中,沒有哪種理論可以完滿地說明、解釋人格,或許要想全面理解人格,最好的方法是把這些理論綜合起來。

第三講閱讀材料學習心理概述

學習心理概述 一 學習的內涵 學習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習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 廣義的學習 心理學中所講的 學習 概念屬於廣義的學習,泛指有機體因經驗而發生的行為的變化。二 狹義的學習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 學習 即學校教育中 學習 的概念,屬於狹義學習的範疇,特指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是...

第三講閱讀材料學習心理概述

學習心理概述 一 學習的內涵 學習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習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一 廣義的學習 心理學中所講的 學習 概念屬於廣義的學習,泛指有機體因經驗而發生的行為的變化。二 狹義的學習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 學習 即學校教育中 學習 的概念,屬於狹義學習的範疇,特指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是...

第二講審讀材料

一 審讀材料的要求與基本原則審讀材料,是指對給定材料進行閱讀分析,以把握給定材料內容的整個過程。審讀材料是申論應試的基礎性環節,是概括要點 提出對策和進行論證等環節的前提。只有讀通且弄懂全部材料,考生才能把握給定材料所反映的問題,並區分所反映的多個問題的主次輕重地位,以便準確概括出主要問題。1.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