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獸考研政治群第五周321327

2021-03-04 06:36:42 字數 4840 閱讀 1954

第五周政治內容:馬原基本理論5

本週學習要求:本週我們進入政治經濟學模組的學習。從2023年開始,政治經濟學被縮減為只考核選擇題(4-6分),而大題內容被思修與法基取代。

而這並不意味著這一模組不再重要,因為它是整個考研政治模組中整體難度最大的模組——概念多、難理解、邏輯嚴密、有計算。各位同學在複習這一模組過程中一定要切記:理解是關鍵。

考點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概論

1、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產生經由兩個途徑:

其一,從小商品生產者中分化出來;其二,由商人和高利貸者轉化而成。

2、資本原始積累就是使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將貨幣資本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過程。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進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剝奪農民的土地(圈地運動);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奪海外的貨幣財富(殖民掠奪)。

考點分析:資本原始積累一直是政治經濟學的重點和難點。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需要將這一考點與資本積累相區別。

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是通過暴力手段實現的,而後者則是通過對工人進行剝削的和平手段實現的。

3、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這一概念是和自然經濟相對照的,二者的最大區別在於是否以交換為目的。

a商品經濟產生的條件:

第一、社會分工,它決定了生產者或生產單位之間必須進行產品的相互交換。

第二、生產資料和產品歸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

4、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這是本章最重要的概念,考生需要注意必須同時滿足「交換」和「勞動產品」兩個條件的才是商品。

商品的二因素:價值和使用價值。

a使用價值指商品的效用或有用性,即它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僅僅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未必是商品(如空氣),但是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不是商品(沒有交換的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商品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b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如果說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那麼價值就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和本質屬性。換句話說,價值反映的是一種人與人間的社會關係。

c以下命題的對錯必須能夠判讀清楚

命題一: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錯)

命題二: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不是商品(對)

命題三: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商品(對)

命題四: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沒有價值(對)

命題五:商品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社會關係(對)

命題六:有家的東西一定具有使用價值(對)

重點注意:對同乙個人(商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而言,不能同時兼有二者。要獲得商品的價值,就必須放棄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要獲得使用價值,就不能占有商品的價值.。

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是交換。

5、勞動的二重性。這一考點是聯絡商品二因素的重要考點,需要考生們掌握。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所決定的,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理解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難點,考生們可以這樣理解:二者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其實是乙個東西。

只是具體勞動更加強調勞動的具體形式,而抽象勞動則忽視了勞動的具體形式,只是從無差別勞動的角度去理解勞動。

b重點注意:具體勞動雖然創造使用價值,但不是使用價值的惟一源泉。具體勞動與自然物質共同構成使用價值的源泉。

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抽象勞動作為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在性質上沒有差別,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勞動體現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係,是形成價值的惟一源泉。

謹記:勞動二重性理論是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樞紐。(重要單選題)

考點二:商品價值量和價值規律

1、商品價值量。這一考點在歷年考試中屬於相對冷門考點,但一旦出題則一定「見血」,尤其是這一型別題中涉及到無數字計算題,更是讓人頭疼,考生不可掉以輕心。

a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對於這一知識點,同學們沒有必要熟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概念,只需要知道它其實就是生產同一類產品的企業的平均時間(記住:是同一部門)。

而且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呈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呈反比。需要熟記以下結論:

當社會勞動生產率上公升

單位商品價值量下降

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即數量) 上公升

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不變

當個別勞動生產率上公升

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

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上公升

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上公升

b形成商品價值量的勞動,以簡單勞動為尺度計量的。

2、價值形式。

a價值形式的發展經歷過四個階段:

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即盲目的物物交換,很偶然才能完成交換。

擴大的或總和的價值形式:開始將交換媒介集中在幾種比較常見的物品上。

一般價值形式:將交換媒介集中到單一的物品上(但不能是金銀)

貨幣形式:將交換媒介固定到金銀上。

b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具有如下職能:

價值尺度:以貨幣為標準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價值尺度的貨幣只需要是觀念上的貨幣,而不需要現實中貨幣。

貨幣之所以可以充當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耗費了勞動從而也有價值。(謹記:政治經濟學中的貨幣一定是金銀幣,紙幣不是貨幣,這是價值符號)。

流通手段: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充當這一職能的貨幣,必須是現實中的貨幣,但是可以不足值,因此可以是紙幣。

支付手段:它和流通手段的比較最為關鍵。如果說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話,那麼支付手段則是延期付款(換句話說,就是賒)。

以下幾種情況是支付手段的典型:債務、賦稅、工資、租金。

貯藏手段:貨幣作為財富的一種只能,能夠充當貯藏手段的只能是金銀條快。

世界貨幣:理論上應該是金銀幣,但是某些國家的紙幣也可以充當世界貨幣,比如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和人民幣(2023年才成為世界貨幣)

3、價值規律。這一考點自從取消大題以來已經成為了雞肋考點,選擇題的出題概率比較低,但是各位考生需要進行一般識記。

a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要求是:

其一,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其二,商品交換以價值為基礎,遵循等價交換的原則。

b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根據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注意: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千萬不要弄混。

c價值規律積極作用表現在:

其一,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

其二,自發地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其三,自發地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d消極後果有:

其一,可能導致壟斷的發生,阻礙技術的進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

其三,價值規律自發調節社會資源在社會生產各個部門的配置,可能出現比例失調的狀況,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考點三:私有制基礎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1、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切記:與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一樣,其實私人和社會勞動僅僅是對同一種勞動的兩種不同理解而已,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只有通過商品交換——交換是解決政治經濟學中多數矛盾的方法。

2、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之所以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理由在於:

a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其發展過程。

b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

c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在私有制商品經濟條件下,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種矛盾進一步發展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爆發經濟危機的根源——解決方法就不是交換這麼簡單了,需要通過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用社會主義制度取代)

3、勞動力成為商品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a勞動力是指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商品是用來買賣的勞動力——切記:勞動不是商品。

b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第一,勞動者有人身自由,不依附與任何人,因而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商品來支配;

第二,勞動者不占有生產資料,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2、勞動力商品的特點與貨幣轉化為資本

a在價值方面,其一,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價值構成和決定的。它具體包括三個部分:(1)維持勞動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2)維持勞動者家屬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3)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

其二,勞動力價值受歷史和道德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或在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勞動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和構成是有區別的,所以勞動力價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

b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點在於它是價值的源泉,並且是大於勞動力自身價值的價值的源泉。勞動力的使用能為它的購買者創造剩餘價值,這就是資本家所以要購買勞動力的秘密所在。

注意:在政治經濟學中,有三個概念在數量上是一致的,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工資=可變資本。

c一旦貨幣購買的勞動力帶來剩餘價值,貨幣也就變成了資本。所以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成為資本的前提(因為資本家終於找到了可以剝削的物件,從而獲得剩餘價值)

考點四:資本主義所有制

1、所有制和所有權

a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係的基礎和核心。資本家之所以能夠購買工人的勞動力,把工人變成雇傭工人,其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所有制問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b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實上生產資料歸誰所有、歸誰支配,並憑藉這種所有和支配實現生產和獲得剩餘產品。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以實際占有為基礎,體現了現實生產過程中的經濟關係,並表現了經濟利益的實現形式。

c所有制的法律形態就是所有權。所有權做為一種排他性權利,強制地規定了人們在經濟生活中對占有物行使權利的界限,直接影響到現實經濟生活中生產資料的實際利用及其與勞動者的關係。

切記:在整個所有制中,經濟意義上的所有制更為重要,大家都記得經濟決定論這樣乙個邏輯吧??

考研政治馬原第五章重點知識解答

1.什麼是地理環境決定論 人口決定論 英雄史觀 唯物史觀和人民群眾史觀?解答 1 地理環境決定論 認為自然條件 即地理環境 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的一種思潮,簡稱 決定論 即以自然過程的作用來解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程序,從而歸結於地理環境決定政治體制。2 人口決定論 認為人口是決定社會狀況和社會變...

考研政治 馬哲章節知識點總結之第五章

第五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 馬克思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寫在人類的編年史中的。2 商品經濟得以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 一是社會分工的出現 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3 恩格斯 隨著生產分為農業和手工業這兩大主要部門...

八上政治第五課知識修改

請同學們去掉提綱中第五課的4 5 6三道題,將下面兩道題型抄在課本p60 p62或p63的空白處 第一種問法 強調不同 差異 如 怎樣正確對待不同的文化?你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文化差異的?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是什麼?面對不同文化,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國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傳統?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