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計畫

2021-03-04 04:03:54 字數 3493 閱讀 5760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p42――p83)

【教學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會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

二、發展性目標:

1、認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數的過程。

2、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點】

1、計算:使學生熟練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計算,其中包括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

2、用數學: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6―――10的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學難點】

1、基數與序數:雖然在1-5的加減法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數與序數的意義,知道第幾和幾個的含義。但是由於數字的增大,所以這裡依然是難點。

2、用數學:其中包括一圖兩式、一圖四式、帶有大括號的圖畫應用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應用題,對於學生來說,看懂圖意,選擇正確的方法計算是個難點。

1、數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減法

【編排結構】

教材的知識順序和結構與原通用教材相似。但認數部分不再乙個乙個的認,合併為三段。節約了時間、提高效率,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數的關係。10比較特殊仍單獨編排。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學中,可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高度重視學生對實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讓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編排特點】

1、 相對集中安排6~10的認識。

教材改變了傳統教學逐一認識10以內的書的作法,採取相對集中的辦法,講6和7、8和9分別放在一起認識,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鄰兩個自然數之間的聯絡和比較大小。由於數「10」是由兩個數字組合而成的,學生認識10特別是它的寫法,相對要比前面所學的數困難一些,因此教材單獨安排了10的認識,這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10的概念。

2、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

教材將6~10的認識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有機地結合起來穿插安排,學習一組數後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或數的組成學習相應的加法和減法。如6、7的認識和有關6、7的加減法,教材讓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體會6、7的組成,然後通過學具拼擺有關6和7的加法、劍法計算。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利用數的組成更好地掌握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又可以使學生在計算中加深概念的理解。

3、讓學生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

6~10各數的認識,教材都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產生過程的現實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生動的畫面按照數數(通過具體實物與自然數建立一一對應關係而理解自然數所表示的基數意義)→認識數字→數的順序→比較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序數→寫字板→數的組成的順序認識數,這個過程不僅從不同側面展示了6~10各個數概念的豐富內涵,同時還給學生提供了經歷數概念形成的過程的情形和機會,讓學生有條件在現實背景中抽象出6~10的數概念,形成相應的數感。

4、教材內容生動豐富有趣,富有思考性。

本單元教材在內容的選擇和呈現上都比較注意現實性,使教材內容成為主動從事觀察、實驗、推理等數學活動的有效素材。首先,教材注意選擇學生所喜歡的素材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如充分利用小動物圖幫助學生認識數的計算,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學習。

如第72頁用小雞覓食的生動畫面引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及其算理。再次,教材盡量避免直接向學生呈現現成的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的線索,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答案。另外,教材除在認數和計算過程中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外,還兩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的內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的生活與數學密不可分,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

5、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教學的價值和用數學的樂趣。

本單元教材除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外,還安排了大量「用數學」的內容(如第47頁、第51頁、第58頁、第62頁等),另外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習題。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我們所學的數學都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建議】

本單元作為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中應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操作和觀察活動。

從學生的學習方式來看,本單元的知識主要是借助操作和觀察來進行的。在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學生對事物、模型、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以此豐富學生關於6~10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表象,讓他們在豐富的事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的數概念和相應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2、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

教學時要充分發揮主題圖各方面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知、能力、情感、態度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挖掘畫面內容關於講衛生、愛勞動、熱愛班集體,與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感受到思想和情感教育。

3、引導學生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時要注意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引導學生有步驟地逐一認識、理解數概念的內涵,讓他們感受到數的含義。二是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概念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全面感受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4、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一是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加減法,二是通過學具拼擺計算加減法,三是通過實物、圖形的觀察去完成任務。充分體現《標準》關於「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5、加強學生「用數學」活動過程的指導。

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放手讓學生去大膽探索,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學生「用數學」過程的指導,在問題情境中去選擇有用資訊解決問題,以此讓學生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6、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時除用好這些材料外,好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內容中有關學數學、用數學的資源,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體會用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學習成功的樂趣。

【單元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約21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5、整理和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畫

沙梁小學2014 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要求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過程。1 教材從實際出發,提供了大量的觀察 操作 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和客觀事實發展,為確立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創設了良好的課程環境。2 教材注重為題的探索性,例如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畫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計畫 姓名 周沁梅 任教班級 141c 一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了一年級141班的數學課。一年級的學生全部進入學前班,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 行為習慣養成不是很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畫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 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製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二 教學重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製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