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改善從員工培訓開始

2021-03-04 02:48:17 字數 2312 閱讀 2339

績效改善千好萬好,但在企業中如何落地?

首先要找到影響績效的因素以及干預措施。雖然影響績效的因素千差萬別,但如果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一定是落腳到人,即如何改善員工的績效。

為什麼要改善員工的績效

很多企業都在做績效管理,但當被問到為何要進行績效管理時,很少有人能想明白。在大部分hr看來,績效管理就是為了把員工分為三六九等,便於發扣獎金,甚至有人認為:績效管理的核心價值就是為了讓大家的績效正態分佈。

作為人力資源從業者,這是你的認知還是企業中老闆的認知?要知道,事實上,沒有乙個老闆希望扣員工的錢,他們最大的願望是達成企業經營目標!

所以說,做績效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發錢和扣錢,其目的更多的是通過績效管理,找到員工與組織要求間的差異,從而輔以有效的干預措施,以達到績效改善的目的。只有這樣做,員工才認可,業務經理才支援,老闆才歡喜!

培訓的價值是什麼

當然,改善員工績效的方法非常多,如:師帶徒、輪崗等,而最常用的即為培訓。因為彌補差異時,首先要做的是讓大家認知到差異,而達成認知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即為培訓。

所以,幾乎各企業都在做培訓,且大家都運用培訓結果的四級評估,即:第一級評估為反應性評估(憑員工的感覺來評估培訓效果);第二級為知識性評估(通過測評手段,了解員工是否學會了);第**為行為性評估(從工作中看員工是否會應用了);第四級是結果性評估(培訓的效果是否真正達到了節約成本或提公升收入)。

但現實中,很難做到後兩級評估。因為在做需求分析時就沒有明確到底應該評估到哪一層,以及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配套措施以便推進。於是,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大多數企業都在做一級評估,即反應層評估,評估後發現分數很高,以為達成了培訓效果,但現實中又發現並沒有真正達成工作效果的提公升。

企業中的管理者自然開始大呼,培訓無用!

真的如此嗎?為何西方發達國家會把培訓作為乙個非常關鍵的員工發展助推器,而我們卻沒有達成這樣的目標?難道是業務領導及老闆要求得高嗎?

仔細想想,其實不然,核心問題在於,我們沒有真正找到培訓的需求,即績效差異。

如何尋找績效差異

舉個小例子,a企業有一名員工,從事總裁秘書等相關工作,其核心職責是幫助總裁安排日常行程,參與會議並負責會議紀要,傳送需總裁簽批的檔案,接待客人等。年度考核後,發現該員工的工作中,完成不好的是會議紀要!於是,總裁提出,需要送該員工去參加寫作類的培訓。

那麼,這個秘書需要這樣的培訓嗎?其實這裡面有三個核心關鍵點:第一,員工的工作要求與結果間有差距嗎?

在這個小案例中,已經通過績效考核找出了該員工的差距,即會議紀要的撰寫能力不足;第二,導致這個差距的核心因素是什麼?經了解,發現總裁所召開的會議基本上都是公司經營管理類會議,而該員工僅有一年工作經驗,雖然工作熱情極高,但不懂管理和經營,無法理解會議精神,於是,紀要的撰寫如流水賬,無重點可言;第三,這樣的差距是否能通過培訓解決?經分析,經營和管理尤其是針對本公司的業務,需要大量的業務實踐,僅進行培訓,很難扭轉目前的局面。

如果想改善這位秘書的績效,建議將其進行輪崗,但短期內不能達成總裁目標。當然,不排除經過了解,該員工未能寫好會議紀要的核心因素是寫作能力一般,且不清楚會議紀要的基本格式及要求,這樣的問題通過培訓原則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經過以上三點的分析,相信大家可以明確感受到,績效改善的核心是找到標準與現狀間的差異,並釐清通過何種方式能夠彌補,無頭蒼蠅式的亂撞,定不會有好的效果。

培訓結束就萬事大吉了嗎

假設以上案例中,該員工的核心問題是寫作能力一般,且不清楚紀要格式,企業對其進行了培訓。但隨後發現乙個問題,即學習後的三個月中,該員工的會議記錄並沒有太多的改善。

問題出在哪兒呢?

很多人認為:培訓課程進行完,一切就結束了,事實上並非如此。員工接受完培訓後,企業需要對其進行乙個考核,即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但這還不夠,接下來要讓員工進行實際操作,即現場撰寫會議紀要,以測試其是否真正掌握了學習的內容。那麼,如果確實掌握了,是不是就結束了?還沒有,因為會不代表一定會應用到工作中。

如果該員工回到工作崗位上去,沒有領導的督促、支援,以及明確要求,也往往又會回到老路上去。因為人都不願意變化,打破習慣會讓人感到痛苦。所以要想真正的改善行為,需要外力(如:

管理者、周邊人員、培訓部等)的干預,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達成績效的改善。

績效改善是乙個持續往復的迴圈

大到乙個組織,小到乙個個體,沒有誰是完美的,無論做行業對標、企業對標、標準對標,無外乎都是為了尋找差異,尋找改變。但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企業或個人徹底改善。

同理,員工的績效改進不可能通過一場培訓或某乙個干預措施就能夠達到完美境地。更多的是通過持續不斷找到差距,持之以恆進行培訓、學習,找到有效干預措施。管理者投入大量精力,才可能真正做到持續改善。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管理落地的過程中,核心是尋找目標、尋找現狀、找出差距,輔以有效的干預措施,進行培訓,持續改進,螺旋上公升,才能真正達到員工與組織間的同呼吸共命運,達成相互間的和諧。

培訓對改善員工績效作用分析

明陽天下拓展培訓 企業老闆經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公司每年引進了大量的培訓,而員工的工作表現卻沒有明顯提高。有調查資料顯示 培訓對改善員工績效作用 非常大 的比例只有3 除了培訓管理和師資選擇上的失誤以外,企業管理者對培訓與學習的認知偏差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當然,現代企業培訓也越來越重視對員工培...

改善員工的績效

如何改善員工的績效,是每乙個管理人員都面臨的挑戰。下面我們給出一些體會和建議,希望對管理者們有所啟發 1 用人所長。員工績效不好,經理常常從員工身上找原因,其實,還應該反省一下經理自己在人員的使用上是不是存在問題,有沒有用其所長,發揮出員工的特長。2 加強培訓。通過培訓可以改善員工的績效,進而改善部...

降低員工流失從「關心」開始

準則二 杜絕老好人不當領導派 作為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管理新手很容易走兩個極端 要麼做老好人,只為自己舒服而處處遷就員工 要麼做 領導派 只關心領導關心的事情,不關心員工的利益。其實兩個極端最終都對企業的管理者不利。老好人心態 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乙個只想當老好人的管理者是不能幫助下屬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