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介紹

2021-03-04 02:23:46 字數 4031 閱讀 9799

目錄簡介 1

第一章 2

培養目標 2

課程設定 2

培養特色 3

就業去向 3

培養要求 4

科目 4

開設院校 4

第二章 6

歷史沿革 6

發展趨勢 6

存在問題 7

1.專業教學改革理論準備不足 7

2.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不明確 8

3.專業內涵不夠明晰 8

4.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缺乏層次 8

5.拓寬口徑與專業素質教育的關係尚未解決 8

第三章 9

幾點思考 9

研究問題 10

1.明晰專業內涵,確定發展方向 10

2.培養目標的定位 10

3.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的實踐落腳點 11

4.關注大學後教育問題 11

未來方向 1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熱加工改變材料的微觀結構、巨集觀效能和表面形狀,研究熱加工過程中的相關工藝因素對材料的影響,解決成型工藝開發、成型裝置、工藝優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模具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模具製造中的材料、熱處理、加工方法等問題。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理論基礎、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設計製造等專業知識,能在機械、模具、材料成型加工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應用開發、工藝與裝置的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本專業分為四個培養模組: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

培養能適應社會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礎理論、金屬材料的焊接、焊接檢驗、焊接方法及裝置、焊接生產管理等全面知識的高階技術人才。

(二)鑄造成型及控制

這是目前社會最需要人才的專業之一。主要有砂型鑄造、壓力鑄造、精密鑄造、金屬型鑄造、低壓鑄造、擠壓鑄造等專業技術及專業內新技術發展方向。

(三)壓力加工及控制

分為鍛造和沖壓兩大專業方向,在國民經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模具設計與製造:

掌握材料塑性成型加工的基礎理論、模具的設計與製造、模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塑性加工生產管理等全面知識的高階技術人才。

由於材料成型與控制包括焊接、鑄造、壓力加工、模具設計四個方面,每個方面之間差別較大。因而課程開設將依據學校的側重點而異。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基礎外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計算機應用、機械製圖、電工電子技術、金屬學、材料冶金與成型工藝、材料成型裝置及方法、材料成型微機應用、先進製造技術、檢測技術與控制工程、技術經濟、cad/cam基礎、表面工程學、焊接冶金學、金屬材料焊接、焊接方法與焊接裝置、焊接檢驗、塑性成型理論、橡塑材料成型工藝學、橡塑成型模具、金屬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模具製造技術等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知識等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機械熱加工實習、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綜合設計、畢業設計(**)等。

主要專業實驗:包括材料冶金與成型工藝綜合實驗、材料成型裝置方法綜合實驗、材料成型自動控制綜合實驗等。

本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廣、資訊量大,注重英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材料成形學

本專業具有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的授予權,學生可以選擇進一步深造。學生畢業後進入鋼鐵企業、機械製造業、汽車及船舶製造業、金屬及橡塑材料加工業等領域從事與焊接材料成型、模具設計與製造等相關的生產過程控制、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經營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工作。與機械類專業有著類似的就業方向及成長路線。

同時,由於就業方向單位多屬重工單位,工作環境不是太理想,女生就業情況不如男生。

主幹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熱加工工藝基礎、熱加工工藝裝置及設計、檢測技術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礎。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主要專業實驗:塑性成型工藝過程綜合實驗、鑄造工藝過程綜合實驗、焊接工藝過程綜合實驗、材料效能及檢證、cad上機實驗。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熱加工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熱加工領域內的設計製造、試驗研究、執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及各類熱加工工藝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和有關裝置的設計方法,具有從事各類熱加工工藝裝置設計、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2.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熱加工工藝基礎、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計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專業知識,了解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5.

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幹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原理及機械零件、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熱加工工藝基礎、熱加工工藝裝置及設計、檢測技術及控制工程、cad/cam基礎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

主要專業實驗:塑性成型工藝過程綜合實驗、鑄造工藝過程綜合實驗、焊接工藝過程綜合實驗、材料效能及檢證、cad上機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一般開設在理工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或者機械學院。材料成型的四個分類差別較大,因而各大高校均只側重於某一分類,例如哈工大側重於焊接、北科大側重於壓力加工,西工大偏重於熱加工和鑄造,蘭州理工大學偏重於液態成型等位居全國前列。

新中國50餘年的發展歷史中,本科教育長期居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大批應用型、技術型和職業型人才主要是由本科教育培養的。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在全面學習蘇聯的做法中,形成了「專業對口」、「學以致用」的本科教育思想。各學校紛紛成立了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等按行業領域劃分專業。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這種做法對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為國民經濟建設培養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也產生了很多問題,諸如:專業設定過窄、人文素質教育薄弱、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偏死、培養模式單一等。

這些問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快速向大眾化教育發展而變得愈益突出。

80年代初期,隨著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建立,中國一些高等院校的熱加工類專業轉向材料類學科發展,並由此形成了熱加工類專業在材料學科和機械學科各佔半壁江山的局面。原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大多轉入材料學科,而鑄、鍛、焊專業有相當數量保留在機械學科。2023年教育部進行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時,設立了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這樣乙個新的本科專業,其範圍涵蓋原來的部分機械類專業和部分材料類專業。

目前,中國有百餘所高等學校辦有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專業,其中多數以原來的熱加工類專業 (如鑄造、塑性加工、焊接、熱處理等)為主體。由於各院校原有的專業基礎不同,專業的定位及發展目標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培養模式及培養計畫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2023年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曾在西寧召開會議,對中國各高校中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專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認為目前該專業大體上有三種主要的培養模式,一類是以原熱加工類專業為基礎,在拓寬基礎的前提下,為適應國內人才需求的行業特色,採用有專業方向的培養模式;另一類也是以原熱加工類專業為基礎,但取消專業方向,加強基礎知識,擴充套件適應領域,進行寬口徑的通才式培養模式;第三類是以原機械類專業為基礎,涵蓋熱加工領域,形成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型別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除上述三種培養模式之外,由教育部批准的焊接技術與工程目錄外本科專業,其專業領域也應隸屬於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的專業範疇。對於上述情況,材料成形與控制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曾責成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牽頭制定了針對上述四種情況的指導性專業培養計畫,並於2023年4月報送教育部高教司和機械類教學指導委員會。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介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般包括焊接 模具 主要是塑模和衝模 鑄造三個主要方向,含帶熱處理 英文名稱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研究通過熱加工改變材料的微觀結構 巨集觀效能和表面形狀,研究熱加工過程中的相關工藝因素對材料的影響,...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介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熱加工改變材料的微觀結構 巨集觀效能和表面形狀,研究熱加工過程中的相關工藝因素對材料的影響,解決成型工藝開發 成型裝置 工藝優化的理論和方法 研究模具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模具製造中的材料 熱處理 加工方法等問題。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專業資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研究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本科 人才培養方案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成型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材料成型領域內的設計製造 試驗研究 執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 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二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及各類材料成型工藝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和有關裝置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