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中醫診斷學考點知識點精要總結

2021-03-04 02:22:20 字數 3621 閱讀 7150

中醫診斷學

緒論1.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則:審查內外、辯證求因、四診合參

2.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理、內容: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知常達變的概念

3.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第一部舌診專著《敖氏傷寒金鏡錄》、第一部脈診專著《脈經》

問診1、 問診的一般內容

a. 一般情況:姓名、年齡、性別、婚否等。

b. 生活史(習慣):生活經歷、飲食嗜好、勞逸起居等。

c. 家族史:傳染病、遺傳病。

d. 既往史:既往健康情況和曾患過的主要疾病。如素體肝陽上亢者,易中風;患有癲狂病者,常因精神刺激而**。(問小兒:預防接種、傳染病及傳染病接觸史。)

e. 起病

f. 十問歌》(明 · 張景岳)

g.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h.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i.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

j. 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

k.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佔驗。:從起病到此次就診時疾病發生、發展及**的全過程(病變過程、診治過程、現在症狀)。

l. 2、 現在症狀(9):寒熱、汗、疼痛、頭身脘腹、耳目、飲食口味、睡眠、二便、婦女。

a. 問寒熱

惡寒:病人有寒冷的感覺,雖覆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

發熱:病人體溫公升高或體溫正常,全身或區域性有發熱的感覺。

但寒不熱:病人但感畏寒而無發熱。特點:病人常自覺怕冷,但加衣近火可緩。

但熱不寒:病人但感發熱而無怕冷感覺。見於裡熱證。

[1]午後夜間發熱,亦可見瘀血積久鬱熱化熱。

b. 問汗:陽氣蒸化津液,從玄府出於體表者。

裡證有汗——陽氣虛,陰虛,裡實熱

裡證無汗——陽虛或津血虧虛。

亡陰、亡陽;

c. 問疼痛

d. 問頭身

(1) 頭部: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腦為髓海;腎主骨生髓,髓聚而為腦。

【頭痛】

a. 部位

前額部連眉稜骨痛——陽明經頭痛(面、額);

側頭部,痛在兩側太陽穴附近為甚——少陽經頭痛;

後頭部連項痛——太陽經頭痛(頭頂、後頭、面頰);

巔頂痛——厥陰經頭痛;

頭痛連齒——(足)少陰經頭痛;*

頭痛暈沉,腹瀉自汗——太陰脾經頭痛。*

b. 性質

i、 實證:發病急、病程短、頭痛較劇、痛無休止——外感。

風寒頭痛:頭痛連項,遇風加重(與中內聯絡記憶);

風熱頭痛:頭痛怕熱、面紅目赤;

風濕頭痛: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羌活)。

ii、 虛證:發病慢、病程長、頭痛較緩、時痛時止——內傷。

氣虛頭痛:頭痛綿綿、過勞則甚;

血虛頭痛:頭痛眩暈、面色蒼白;

腎虛頭痛:頭腦空痛、腰膝痠軟。

【頭暈】病人自覺頭部眩暈,輕者閉目自止,重者視物旋轉、不能站立。

病人頭暈脹痛,兼見面赤耳鳴,口苦咽乾——肝陽上亢;

頭暈昏沉,兼胸悶嘔噁痰——痰溼內阻;

頭暈眼花,過勞或突然起立則甚,兼面白舌淡、心悸失眠——氣血兩虧;

頭暈耳鳴、遺精健忘、腰膝痠軟——腎精虧虛。

(2) 周身:周身、四肢為十二經脈循行之處,臟腑氣血所榮;又脾主肌肉、四肢,腰為腎之府。

【身痛】多見於外感風寒、風濕之邪的表證。*

若外感暑濕疫毒,面赤發斑,身痛如被杖打——陽毒,濕熱疫毒阻滯氣血;

若久病臥床不起而周身疼痛——營血不足、氣血不和。

【身重】頭身困重,兼見脘悶苔膩、納呆便溏——濕邪。

若身重嗜臥、少氣懶言、倦怠乏力——脾氣虧虛。

【四肢痛】四肢關節疼痛,多見痺症——外感風寒濕邪。

行痺:關節遊走竄痛——風邪;

痛痺:疼痛劇烈——寒邪;

著痺:痛處沉重不移——濕邪;

熱痺:四肢關節紅腫疼痛,或小腿部兼見結節紅斑。

【腰痛】(3個)

腎虛腰痛:綿綿作痛,痠軟無力——腎精虧損;

寒濕腰痛:腰部冷痛沉重,陰雨天加劇;

瘀血腰痛:腰部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拒按,不能轉側俯仰。

e. 問胸脅脘腹

(1) 問胸部

【胸痛】

【胸悶】(4個)

胸悶咳喘,痰多量多——痰溼犯肺,因脾虛聚濕生痰;

胸悶心悸氣短——心氣虛,或心陽不足;

胸悶壯熱,鼻翼煽動——熱邪,或痰熱壅肺;

胸悶氣喘,畏寒肢冷——寒邪客肺。

【痞滿】胸滿而不痛。(4個)

寒痞:胸滿而不痛,兼胸冷、咳吐涎沫、脈遲;

熱痞:煩渴、脈數;

虛痞:少氣,呼吸不暢,脈弱,喜太息;

痰痞:咯痰多,脈滑。

【脅痛】

脅脹痛,太息易怒——肝氣鬱結,情志不暢;

脅肋灼痛、面紅目赤——肝火鬱滯,火灼脅部脈絡;

脅肋脹痛、身目發黃——肝膽濕熱蘊結,黃疸病;

脅部刺痛、固定不移——跌撲坐閃,瘀血阻滯,經絡不暢;

脅痛,患側脅間飽滿,咳唾引痛:懸飲(飲邪停留於胸脅);

傷寒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少陽證。

【心悸】驚悸,怔忡。

(2) 問胃脘部

【胃痛】(6個,氣、血、陰、陽、寒、熱)

寒邪犯胃:胃脘冷痛劇烈、得熱痛減;

胃火熾盛:胃脘灼熱疼痛、消谷善飢、口臭便秘;

胃腑氣滯:胃脘脹痛、噯氣、鬱怒則痛甚——氣鬱不舒、肝氣犯胃;

胃腑血瘀:胃脘刺痛、痛有定處——瘀血內停,胃腑脈絡阻滯;

胃陽虛: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嘔吐清水;

胃陰虛:胃脘灼痛嘈雜、飢不欲食、舌紅少苔——陰虛津虧,虛火內擾。

【脘痞】病人自覺胃脘脹悶不舒。(5個)

食積胃脘:噯腐、吞酸;

濕邪困脾:納呆、嘔噁、苔膩;

飲停於胃:胃脘有振水聲;

脾胃氣虛:食少、便溏;

胃陰虧虛:乾嘔、飢不欲食。

(3) 問腹部

a. 部位

大腹:隱痛、喜暖喜按、便溏——脾胃虛寒;

小腹:脹痛、小便不利——癃閉(膀胱氣化不利);刺痛,小便自利——蓄血(瘀血停於下焦);

少腹:冷痛,牽引**——寒凝肝脈,肝脈拘急收縮;

繞臍痛,起包快,按之可移——蟲積。

b. 性質

寒證:腹痛,得熱痛減;

熱證:腹痛,痛而喜冷;

實證:腹痛暴急劇烈、脹痛、拒按、得食痛甚;

虛證:腹痛徐緩、隱痛、喜按、得食痛減。

c. 腹脹

虛:喜按——脾胃虛弱;

實:拒按——食積,或燥熱結滯腸道,或腸道氣機阻滯。

(4) 麻木:病人肌膚感覺下降,甚至消失(不仁)。

氣血虧虛; 風寒入絡; 肝風內動; 風痰阻絡;

痰溼,或瘀血阻絡——筋脈拘攣。

f. 問耳目:了解肝、膽、三焦、腎和其他臟腑病變。

(1) 問耳(內科耳鳴、耳聾:腎氣不足,脾胃虛弱,情志失調,脾胃濕熱,風熱外感——風熱、痰火、肝熱、肝腎虧虛。)

a. 耳鳴:耳中有響聲如潮水或蟬鳴,妨礙聽覺。

實證:暴鳴聲大,以手按之更甚——肝膽三焦之火循經上擾;或脾濕過盛,清陽不公升,清竅失養。

虛證:鳴聲漸小,以手按之可減輕——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

b. 耳聾:聽力減退,甚至喪失聽覺。

實證(易治):

傷寒耳聾——邪在少陽,經氣閉塞;

溫病耳聾——邪火蒙蔽清竅,陰精不能上達;

外感風溫、鼻塞頭重而致耳聾。

中醫診斷學考點總結

緒論1.熟悉診 斷 診斷 診法的含義。診 診察了解斷 分析判斷 診斷 就是通過對患者的詢問 檢查,以掌握病情資料,進而對患者的健康狀態和病變的本質進行辨識,並作出概況性判斷診法 是中醫診察 收集病情資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 聞 問 切四診。2.四肢 二陰 以及排出物等,以發現異常情況 了解病...

2019考研《中醫診斷學》考點

2016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中醫診斷學 考點精要表1 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表2 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溫熱病 表3 問診 問診的一般內容 表4 問診 問現在症狀 表5 望診 得神 少神 失神的臨床表現與意義 表6 望診 假神的臨床表現與意義 表7 望診 神亂的臨床表現與意義 表8 望診 靈樞 五色 面部...

中醫醫師考試 中醫診斷學重點總結

中醫診斷學 1 中醫診斷疾病的三大原則 整體審察 診法合參 病症結合。2 惡寒重發熱輕 風寒表證 發熱輕而惡風 傷風表證 發熱重惡寒輕 風熱表證 新病惡寒 里實寒證 久病惡寒 裡虛寒證 3 壯熱是指高熱 39 以上 持續不退,不惡寒只惡熱的症狀,屬裡濕熱證 潮熱是按時發熱,或按時熱勢加重,如潮汐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