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學總結下

2021-03-04 01:28:39 字數 4274 閱讀 1485

2023年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醫診斷學·辯證》考點精要

第八章八綱辨證

考點一:陰證的臨床表現

1、陰證特點:陰邪致病、病勢向內、病勢向下、病情緩慢。(2004.122)

2、臨床表現:

(1)望診面色蒼白或黯淡,精神萎靡。

(2)聞診語聲低怯。

(3)問診身重踡臥,畏冷肢涼,納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長或短少,大便溏洩氣腥。

(4)舌脈舌淡胖嫩,(舌1995.23)脈沉遲、微弱、細。

考點二 :陽證的臨床表現

1、陽證特點:陽邪致病、病勢向外、病勢向上、病情急驟。

2、臨床表現:

(1)望診面色潮紅或通紅,身熱喜涼,狂躁不安,口唇燥裂

(2)問診惡寒發熱,口乾渴飲,小便短赤澀痛,大便秘結奇臭。

(3)聞診呼吸氣粗,語聲高亢,喘促痰鳴。

(4)舌脈舌紅絳,苔黃黑生芒刺,脈浮數、洪大、滑實。

考點三:陰虛證的臨床表現

1、望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2003.21),五心煩熱(2007.22),低熱潮熱(午後和夜間低熱)(1996.81 2003.21),盜汗。

2、問診口燥咽幹(2003.21),渴不多飲(2002.81),四肢溫和,小便短黃,大便乾結。

3、舌脈舌紅少津,無苔或少苔(2003.21),脈細數。

4、辨證依據病久體弱五心煩熱(典型表現2007.22)、尿黃便結、顴紅、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考點四:陽虛證的臨床表現

1、問診形寒肢冷(2002.104),口淡不渴,或喜熱飲,或自汗,小便清長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

2、望診面色晄白(2002.104)。

3、舌脈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或細數)無力。

4、可兼有:神疲乏力、氣短自汗(2002.104)等氣虛的表現。

5、辨證依據病久體弱形寒肢冷(典型表現2006.26)(或四肢厥冷)、小便清長、面白、舌淡等。

考點五:亡陰證的臨床表現

1、問診汗熱味鹹而黏、如珠如油,身灼肢溫,虛煩躁擾,惡熱,口渴飲冷,小便極少。

2、望診**皺癟,面赤顴紅,呼吸急促,唇舌乾燥。

3、舌脈脈細數疾。

4、辨證依據有陰液嚴重耗損的病理基礎;身熱煩渴、唇焦面赤、脈數疾、汗出如油等。

考點六:亡陽證的臨床表現

1、問診冷汗淋漓、汗質稀淡(汗的特點2003.122),肌膚不溫,手足厥冷。

2、望診神情淡漠,呼吸氣弱,面色蒼白。

3、舌脈舌淡而潤,脈浮數而空(1993.22),甚至脈微欲絕。

4、辨證依據有長期陽虛病史,或有導致陽氣暴亡的因素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氣息微弱,脈微欲絕等。

考點七:表、裡證的鑑別診斷

表、裡證主要辨別:病位的外內(外感與內傷)、淺深(2010.136)

補:傷風表證的特點:發熱輕而惡風(2013.20)

考點八:表裡同病的臨床表現

補:惡寒發熱,頭痛無汗一天,今起發熱口渴,而赤咳吐黃痰。此證為:表邪入裡(2003.78)

考點九:寒證的臨床表現

1、主要表現:

(1)問診惡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臥,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

(2)望診面色白。

(3)舌脈舌淡,苔白而潤,脈緊或遲。

2、分類:

(1)表寒證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無汗,苔薄白潤,脈浮緊。

(2)裡寒證形寒肢冷,面色晄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熱飲,靜而少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潤,脈沉遲。

(3)實寒證畏寒喜暖,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腹痛拒按,腸鳴腹瀉,或痰鳴喘嗽,口淡多涎,小便清長,舌苔白潤,脈遲或緊。(2001.19)

(4)虛寒證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惡風惡寒、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長,少氣乏力,舌質淡嫩,脈微或沉遲無力。(1991.131)

考點十:熱證的臨床表現

1、**:外感陽熱之邪;五志過極;飲食積滯;過食辛辣。

2、主要表現:

(1)問診發熱,惡熱喜冷,口渴欲飲,小便短黃,大便乾結。

(2)望診面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

(3)舌脈舌紅,苔黃燥少津,脈數。

3、分類:

(1)表熱證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口乾微渴,或有汗,舌邊尖紅,脈浮數。(表熱證、衛分證、上焦病證 1994.135)

(2)裡熱證面紅身熱,口煩渴,喜飲冷水,煩躁多言,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脈數。

(3)虛熱證兩顴紅赤,形體消瘦(2000.22),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乾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4)實熱證壯熱喜冷,口渴飲冷,面紅目赤,煩躁或神昏譫語,腹脹滿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而幹,脈洪滑數實。(2008.23)

補:形成的主要原因:外感火熱陽邪;過服辛辣溫熱之品;體內陽熱之氣過剩;七情過激,氣郁化熱;飲食不節,食積化熱;(2009.137)房事勞傷,陰虛化熱。

考點十一:寒、熱證的鑑別診斷

考點十二:寒熱轉化的病理機制

由寒證轉化為熱證,多屬正盛邪衰。由熱證轉化為寒證,多屬邪盛正衰。

考點十三:寒熱錯雜的臨床表現

1、上熱下寒如既見胸中煩熱,頻欲嘔吐的上熱證,又見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的下寒證。(1992.25)

2、上寒下熱如胃脘冷痛,嘔吐清涎,又見尿頻、尿痛、小便短赤。寒在胃而熱在膀胱。

3、表寒裡熱(見辨表裡)

4、表熱裡寒(見辨表裡)

考點十四:真寒假熱的臨床表現

1、假熱自覺發熱,欲**揭被,觸之胸腹無灼熱,面色浮紅如妝,非滿面通紅,咽痛,口渴,便秘。

2、真寒下肢厥冷,疲乏無力,咽痛而不紅腫,口渴但不欲飲,便秘而便質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長(或尿少浮腫)神志躁擾不寧。

3、舌脈脈浮大或數,按之無力,舌淡,苔白。(2005.86 1993.27))

4、病機陰盛格陽(**2007.21)、虛陽浮越、戴陽證。

考點十五:真熱假寒的臨床表現

1、假寒四肢涼,甚至厥冷,面色紫黯,脈沉遲。

2、真熱神識昏沉,身熱,胸腹灼熱,口鼻氣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飲,小便短赤。

3、舌脈舌紅苔黃而幹,脈有力。

4、病機陽盛格陰(即真熱假寒 2006.25)、熱極肢厥,「熱深厥亦深」。

考點十六:真熱假寒與真寒假熱的鑑別

1、假象表現在四肢、**、面色。(2000.133)

2、真象表現在裡證、舌象、脈象(1996.131辨證依據)(臟腑、氣血、津液)。

3、胸腹的冷熱是辨別寒熱真假的關鍵,胸腹灼熱者為熱證,胸腹冷而不灼者為寒證。

4、假熱之面赤,是面色白而僅在顴頰上淺紅嬌嫩,時隱時現;真熱的面紅卻是滿面通紅;假寒常表現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卻是大熱,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踡臥,欲得衣被。

考點十七:虛證的臨床表現

1、表虛證可分為外感表虛和內傷表虛。

2、外感表虛發熱惡風,頭痛項強,汗出,舌淡紅,脈浮緩。(2004.77辨證:表虛證)

3、內傷表虛平時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兼有面色淡白,短氣,動則氣喘,倦怠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等氣虛的表現。

4、裡虛證可分為虛寒證和虛熱證。

5、虛寒證和虛熱證(見寒熱辯證)

考點十八:實證的臨床表現

1、表實證除有表證病狀外,以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為特點。多見於外感寒邪。

2、裡實證可分為實寒證和實熱證。

腹內有塊,腹痛拒按,便秘,苔黃,脈伏(辨證:裡實證2004.78)

3、實寒證和實熱證(見寒熱辯證)

考點十九:虛、實證的鑑別診斷

辨證要點:語音的高低、舌質的老嫩、脈有力無力(2010.22)

考點二十:虛實夾雜的臨床表現

1、實證夾虛如外感傷寒,經發汗,或經吐下之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這是胃有痰濕濁邪而胃氣受損的實中夾虛證。

2、虛證夾實如春溫病的腎陰虧損證,出現於病的晚期,是邪熱劫爍肝腎之陰而呈現邪少虛多的證候。症見低熱不退,口幹,舌質幹絳。

3、虛實並重

考點二十一:真虛假實的臨床表現

1、假實腹部脹滿,呼吸喘促,或二便閉澀,脈數等。

2、真虛腹雖脹滿,而有時緩解,或觸之腹內無腫塊而喜按;雖喘促但氣短息弱;雖大便閉塞,而腹部不甚硬滿;雖小便不利,但無舌紅口渴等證。

3、兼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淡白,脈虛弱,舌淡胖嫩等虛證表現。

考點二十二:真實假虛的臨床表現

1、假虛神情默默,倦怠懶言,身體羸瘦,脈象沉細等。

2、真實雖默默不語,卻語時聲高氣粗;雖倦怠乏力,卻動之覺舒;肢體羸瘦,而腹部硬滿拒按;脈沉細,而按之有力。

考點二十三:真虛假實和真實假虛的鑑別診斷

1、關鍵在於脈象:有力無力、有神無神,尤以沉取之象為真諦。

2、其次,舌質的胖嫩與蒼老,言語呼吸的高亢粗壯與低怯微弱;病人體質狀況、病之新久、**經過等

第九章**辨證

考點一:風淫證候的臨床表現

中醫診斷學 總結

緒論1.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則 審查內外 辯證求因 四診合參 2.中醫診斷學的基本原理 內容 司外揣內 見微知著 知常達變的概念 3.中醫診斷學的發展簡史 第一部舌診專著 敖氏傷寒金鏡錄 第一部脈診專著 脈經 問診1 問診的一般內容 a 一般情況 姓名 年齡 性別 婚否等。b 生活史 習慣 生活經歷 ...

中醫診斷學考點總結

緒論1.熟悉診 斷 診斷 診法的含義。診 診察了解斷 分析判斷 診斷 就是通過對患者的詢問 檢查,以掌握病情資料,進而對患者的健康狀態和病變的本質進行辨識,並作出概況性判斷診法 是中醫診察 收集病情資料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望 聞 問 切四診。2.四肢 二陰 以及排出物等,以發現異常情況 了解病...

中醫診斷學考試重點總結山中醫

中醫診斷學考試重點 1 中醫診斷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內 通過診察其反映於外部的現象,變有可能測知內在的變動情況。2 見微知著 機體的某些區域性,常包含著整體的生理 病理資訊,他通過微小的變化,可以測知整體的情況。3 以常衡變 在認識正常的基礎上,發現太過 不及的異常變化。2 中醫診斷的基本原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