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標準

2021-03-04 01:43:02 字數 3449 閱讀 1485

1.目的

1.1為作業危害辨識和風險評估提供操作技術參考,系統地識別作業過程潛在的風險和指導作業風險的有效控制。

1.2本標準規定了作業活動過程的危害識別及其危害導致的風險評估方法,適用於作業過程風險及其控制措施的評估工作。

2.引用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五條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規定》7.9

3.定義

3.1危害: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條件或行為。

3.2風險: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損失或損害的潛在性變成現實的機會,通常表現為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

3.3風險評估:辨識危害引發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結果的嚴重度,並將現有風險水平與規定的標準、目標風險水平進行比較,確定風險是否可以容忍的全過程。

4.要求與方法

4.1區域內部風險評估

區域內部風險評估是對作業的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主要針對作業任務執行過程進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種的分布以及各工種面臨風險的大小。評估結果應填寫《區域內部風險評估填報表》,該報表有關專案填寫要求如下:

4.1.1工種:是電力生產活動中專業作業活動的分類。電力生產所涉及的工種主要有:

如:排程執行、排程監控、排程通訊、輸電線路、輸電電纜、帶電作業、變電執行、變電檢修、變電繼保、變電電源、高壓試驗、化學試驗、儀表、管理資訊自動化、電網自動化、系統網路、計量裝拆、計量檢測、配電運維、配電急修、用電報裝、抄核收、用電稽查、裝表接電、低壓、倉儲、汽車駕駛等。

4.1.2作業任務:指各專業涉及的工作任務類別。在實際操作中應將各項任務進行同類項合併歸類,作為一項任務。

如:不同電壓等級輸電架空線路巡視可歸類為「輸電架空線路巡視」、同一主接線方式的線路停電操作可歸類為「××kv線路停電操作」、同一主接線的母線停電操作可歸類為「××kv母線停電操作」等。

4.1.3作業步驟:

即作業過程按照執行功能進行分解、歸類的若干個功能階段,如「220kv線路停電操作」可分解為操作準備(包括接令與操作票、工器具的準備)、開關操作、刀閘操作、二次裝置操作、安全措施布置、記錄與歸檔等幾個步驟。「變壓器高壓套管更換」可分解為施工準備(包括工作票、作業指導書和工器具、材料準備)、現場安全措施布置、放油、拆除舊套管、安裝新套管接線復位、注油、測量與試驗、拆除現場安全措施、記錄與歸檔等幾個步驟。在分解作業步驟時避免劃分過細,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乙個功能單元進行劃分。

4.1.4危害名稱:

執行每一步驟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員、裝置、電網和企業形象的危害的具體稱謂,作業中經常面臨的危害名稱可針對《安健環危害因素表》進行選擇,表中未涉及的危害一般填寫格式為「副詞+名詞或動名詞」,如:「壓力不足的車胎」、「有尖角的裝置」等。

4.1.5危害類別:分為9大類,包括:物理危害、化學危害、機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機工效危害、社會-心理危害、行為危害、環境危害、能源危害。

4.1.6危害分布、特性及產生風險條件:

對辨識出的危害,在本單位範圍內進行普查,確定其存在的數量、位置、時間以及相關的化學或物理特性,即說明在執行同類作業任務時,該危害存在於哪些地方?有多少?什麼時間會涉及到?

該危害的可能重量、強度、長度等如何?

4.1.7危害可能導致的風險後果:

即現存危害可能引起風險的具體結果資訊,包括:人身傷殘(列明可能的人體傷、殘部位)、人身死亡(列明可能的死亡人數)、裝置損壞(列明可能損壞的裝置或部件)、事故/事件(列明可能的裝置和電網事故,包括特大、重大、較大和一般事故,是否中斷安全記錄等)、健康受損(列明涉及到人員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可能影響)、環境汙染/破壞(列明汙染/破壞的環境區域和範圍)。

4.1.8細分風險種類與風險範疇:導致風險的原因及對應的類別參照下表。

4.1.9可能暴露於風險的人員、裝置及其他資訊:即對所評估出的作業風險,確定執行所評估的作業任務涉及的人員數量、作業時間頻率、影響的裝置或電網範圍等。

4.1.10現有的控制措施:

根據確定的風險和風險涉及的人員、裝置暴露情況,查詢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人員風險行為、要求執行巡視檢查等的具體規定和現場執行要求;改善電網、裝置和控制技術等已經應用的工程技術 ;防止風險而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和個人防護、安全標識;保證人員意識和技能而開展的常態性的人員學習與教育培訓;為降低風險損失而採取的應急措施等。

4.1.11風險等級分析

進行風險等級分析時需考慮三個因素:由於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後果;暴露於危害因素的頻率;完整的事故順序和發生後果的可能性。

風險評估公式:風險值 =後果(s)×暴露(e )×可能性(p)

在使用公式時,根據現有的基礎資料和風險評估人員的判斷與經驗確定每個因素分配的數字等級或比重。

4.1.11.1後果:由於危害造成事故的最可能結果。

4.1.11.2暴露:是危害引發最可能後果的事故序列中第乙個意外事件發生的頻率。

4.1.11.3可能性:即一旦意外事件發生,隨時間形成完整事故順序並導致結果的可能性。

4.1.11.4風險等級:根據計算得出的風險值,可以按下面關係式確認其風險等級和應對措施。風險等級可分為「特高」、「高」、「中」、「低」、「可接受」。

特高的風險: 400≤風險值, 考慮放棄、停止;

高風險200≤風險值<400,需要立即採取糾正措施;

中等風險: 70≤風險值<200 ,需要採取措施進行糾正;

低風險20≤風險值<70 , 需要進行關注;

可接受的風險: 風險值<20 , 容忍。

4.1.12建議採取的控制措施:對評估結果中風險值大於70的,應提出控制風險的措施建議,控制措施建議可從管理措施和工程技術措施兩個方面提出,優先考慮工程技術措施。

4.1.13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估計提議的控制措施消除或減輕危險的程度,按照下表進行選擇相應等級。

4.1.14措施成本因素:根據所提出的建議措施,估計可能需要花費的成本並對應下表選擇相應等級。

4.1.15措施判斷結果:計算出具體的判斷數值,計算公式如下:

判斷(j)≥10,預期的控制措施的費用支出恰當;

判斷(j)<10,預期的控制措施的費用支出不恰當。

4.1.16建議的措施是否採納:在「是」或「否」欄根據判斷結果以及現場的可操作性、適宜性、資源情況等綜合進行判別後確定。

4.2區域外部風險評估

針對作業活動區域外的危害因素進行的風險評估,主要是針對可能造成電網、裝置和作業人員安全的自然災害、地理環境、外界人員或物質評估其風險,目的是為應急管理提供輸入。評估結果應填寫《區域內外部風險評估填報表》,該報表有關專案填報要求如下:

4.2.1區域:為部門、單位或班組所管轄的可能存在危害因素的區域。如「××變電站」、「××線路走廊××段」等。

4.2.2《區域內外部風險評估填報表》的其它內容與區域內風險評估要求相同。

其中「可能暴露與風險的人員、裝置等其他資訊」是對查詢出來的外部環境風險,確定暴露與該環境下的人員數量與時間頻率、裝置類別與數量。

5 附錄

5.1附錄一:安健環危害因素表

5.2附錄二:區域內風險評估填報表

5.3附錄三:區域外風險評估填報表

附錄一安健環危害因素表

風險評估管理標準試行

目次前言 ii 1 目的 1 2 範圍 1 3 規範性引用檔案 1 4 定義和符號 1 5 職責 2 6 管理內容與方法 2 7 報告和記錄 7 8 相關檔案 8 9 附錄 8 附錄a 9 附錄b 10 附錄c 24 附錄d 25 附錄e 26 附錄f 28 附錄g 29 附錄h 30 本標準依據 ...

制訂風險分級評估標準

人員 等級標準表4 1 13 注 人員 是指在施工活動過程中人員所發生的 依據人員 的類別和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直接經濟損失等級標準表4 1 14 注 直接經濟損失是指事故發生後造成工程專案發生的各種費用的總和,包括直接費用和事故處理所需 不含恢復重建 的各種費用。根據評估指南的要求,結合風險矩陣法,...

風險評估之風險識別

風險管理工作的起點就是風險識別,即風險主體要弄清楚哪些經濟指標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需要加以管理,這些指標的不確定性是由什麼事由導致,這些事由的原因是什麼等等。風險識別為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提供物件和基礎,從而也為風險管理對策提供工作方向。第一節風險要素與風險分類 分類是識別的基礎。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