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歌唱的技巧

2021-03-04 01:25:49 字數 5551 閱讀 5923

—歌唱實踐報告

會計1304樂竟進3130807124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的品質,**在人們生活中的出鏡率越來越高。手機,***隨處可見,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很多的**民間高手不斷浮出舞台。作為乙個**的熱愛者,我選擇了這門《歌唱的技巧》的選修課,結識了何江老師,學到了很多歌唱的技巧與知識,受益匪淺。

一. 歌唱的氣息:

「歌唱是呼吸的藝術。」正確的呼吸方法在歌唱中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聲樂學習取得成效的極為關鍵的環節。優美動聽的歌聲離不開氣息的支援,字正腔圓離不開氣息的巧妙安排和靈活運用。

從古至今,歌唱藝術中都非常強調呼吸的重要性。

如今的**分為三大領域:美聲,民族和通俗。本質而言,要想唱好都需要掌握科學發聲法。

在歌唱中我們要做到正確的吐字方法:「字正腔圓,聲情並茂」。這看似容易,實則很難。

從喊著唱到唱著喊再到說著唱這些都有著質的飛躍,這些需要我們真切地了解歌唱的原理。我們歌唱有乙個共鳴腔體,即腹腔,胸腔,咽腔,鼻腔和頭腔;呼吸器官是兩肋骨下的橫膈膜;發聲器官是喉結(頭),聲帶,會厭(舌根後方)。練習出聲時我們可以通過哼唱阿,東,同,麗,於得以實現。

歌唱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平時不經意間打哈欠,打噴嚏,嘔吐,尖叫和倒吸冷氣(換氣)無不是發聲的最佳狀態,聲音是與生俱來的,嬰兒的啼哭聲就是最科學有力的發聲。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頂天立地,聲音才有魅力。

通過深呼吸我們可以氣沉丹田,在小腹處尋找到最合適的支點。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被流行的一些錯誤的唱法所誤導,堅持科學的發聲方法。如一度流行的氣聲唱法就是不夠科學的,在美聲等領域的角度來說,只聞其聲,不聞其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論聲音的分解我們就是要做到唱顫音時上下貫通。論聲音的通透我們則要有意識地發揮聲音天生的特質,做到整體地歌唱。

唱歌的呼吸方法一般有三種: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聯合呼吸法。我們一般學習的,基本上都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因為它能充分利用橫隔肌、肋肌、腹肌控制氣息的作用,它克服了我們氣息太淺和氣息僵硬的情況。

我們在這種氣息練習時,第一,應該持有輕鬆愉快的心情,面部肌肉自然、放鬆,頸部也應放鬆,兩肩自然下放,挺胸,用口鼻同時慢慢地吸入空氣到丹田,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聞花香」,這時胸廓擴張,兩肋向兩邊伸展,橫隔膜下凹,小腹略向裡收,這時便感覺腰間有一股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形成是需要橫隔肌的下沉和小腹的微收,通過上下力量的對抗造成氣息的支援點。建立在這種氣息上發出的聲音是堅實有力的。我們必須正確地掌握這種方法,才能使歌唱的氣息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力強,聲音彈性好。

在歌唱的過程中,氣要吸得適中,要舒服,輕鬆自然,要落實到氣息撥出時的控制點上,要以最少的氣息去獲得最好的音量和最長的時值。歌唱的氣息訓練可分為;1.慢吸急呼,2.

急吸慢呼,3.慢吸慢呼,4.急吸急呼。

常見的訓練方法有兩種,第一,「狗喘氣」,此時應給注意力放在「吸」上,吸氣後將輕輕放鬆將其撥出即可,在此過程中需有一定的要求:身體自然放鬆,一方面要盡量保持胸廓飽滿狀態,另一方面運用橫隔肌與腹肌不斷慢慢短促的撥出,吸氣中避免氣息僵硬,有力吸,自然呼,使氣息充滿彈性也穩定。第二,驚訝地抽泣練習,此時對練習者也作一定要求,同樣也是要練習者全身自然放鬆,吸氣時,兩肋速擴張,橫隔下沉,動作要快而誇張,才能達到練習目的。

稍保持一段時間然後放鬆。

呼吸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要進行實踐。通過判斷聲音的好壞要判斷氣息的方法是否正確,這也是很好的方法,確切的說,要進行口、鼻、咽、喉頭、聲帶、胸腔等歌唱器官的協調作用,剛開始練習時,可用緩慢簡單的音階練習法來練習,主要是音區的訓練用流暢平穩的中等音量練習長音,有意識地隆重呼吸,使聲音比較平穩均勻,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強弱音及音域的擴充套件練習。練習的目的是加強聲帶的張力、柔韌性、永續性、並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大致可用頓音,連音,頓進音結合三種方法聯絡,整個訓練過程中,應該堅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則,因為初學者由於各發音器官一時適應不了容易產生疲勞,容易產生器官與器官之間合作不協調,氣息衝擊聲帶收力不均,易造成聲帶的病變,訓練中,應適當休息,在歌唱中應處於積極興奮的狀態,使得各器官正常協調。

在訓練中「起音」也是初學者乙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分為「軟起音」和「硬起音」。

初學者首選前者,「軟起音『即聲帶閉和與氣息衝擊聲帶而產生,其聲音較柔和平穩,可先由弱音找到高位置的音,在氣息支撐下,由弱到強把聲音唱出來,這種方法可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硬起音,即發音時,聲音先自然閉和,用聲門小較大的氣流衝擊聲帶發音。 、它要求氣流迅速、準確、乾淨、且聲音明亮有力。

它對漏氣毛病極有好處。 當中往往會遇到聲音的「白」 「虛」 「漏」 「抖」等問題。白聲,這種聲音散、扁、缺乏泛音,缺乏氣息的支援,所以練習時要主要氣息和共鳴腔體的同時運用,使聲音豎直向上,通暢圓滑。

「虛」是由於聲帶張力不夠,發音時躲避聲帶,氣息不好,飄忽不定,找不到支援點而造成的一種毛病。這種聲音聽起來空洞、乾澀、沒有色彩。改造這種毛病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訓練氣息的支援,高位置的「以說帶唱」朗誦歌詞來獲得在念詞句時抑揚頓挫,就清晰以達到目的。

從而使聲音更加明亮,結實優美。漏氣則是由於聲帶閉合不好,橫隔膜沒有張力而造成聲音缺乏氣息支援而形成的毛病。這種聲音聽起來軟弱無力,空虛暗淡。

出現漏氣原因有:一是聲帶病變引起的,二是由不良的發音習慣引起的。而糾正它的辦法是結合醫治聲帶病變,找到良好的聲帶運動狀態,演唱時聲門一定要關閉,聲門起到擋氣的作用。

而聲音的抖動,也往往是由於氣息支援不夠,盲目地追求所謂顫音效果或不科學的演唱方法而導致的毛病。 這種音色聽到感覺十分的不舒服,這種時候一定要建立起正確的發音觀。在歌唱時要保持聲音的連貫穩定通暢而不要故意追求那種顫抖不定的發音.

總之,氣息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方法來控制和利用氣息,就不可能唱出優美動聽的歌聲。我們應當充分重視歌唱的氣息,使我們在不斷的學習中建立正確的氣息觀,唱出氣息飽滿,圓潤動聽,明亮的歌聲來。

二. 歌唱的吐字:

歌曲=旋律+歌詞。歌唱中的吐字歸音及處理語言的方法也是不容忽視的乙個部分。字分為字頭,字腹和字尾。

唱得要比說的字誇張、持久。我們可以學會開口呼,齊齒呼,撮口呼和合口呼。字在前,腔在後,字領腔走,腔隨字行。

只能以字行腔,不能以腔蓋字。閉口音,開口唱,口勁是不可忽略的乙個部分。**學院培養可能是千人一聲,而我們追求的則是自己獨有的個性。

很多優秀的老藝術家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的。如:郭蘭英,王崑,胡松華,李雙江,郭頌,蔣大為和才旦卓瑪等。

咬字吐字的器官(即語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齒和上顎等。這些器官活動時的位置和不同的著力部位,形成了子音和母音(即語言)。發聲歌唱時,這些器官的動作比平時說話要更加敏捷而誇張。

敏捷是為了使咬字準確清晰,誇張是為了使美化的兀音或韻母通暢地引長發揮。

每個字的發音都是由聲母十韻母組成的。咬字就是指把字頭的聲母,按一定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予以咬準。吐字就是指把字腹字尾的韻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長吐準,並收清字尾。

歌唱時吐字的相應要求如下:

(1)字頭要唱得短、輕、準

字頭就是指發音的開頭部分,多為子音,即我們常說的五音不全中的「五音」:唇音、舌音、牙音、齒音、喉音。做這五類發音時,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

(2)字腹要引長

字腹(韻母)是字在歌唱發音中的引長部分,它佔時值較長,歌唱時響度最大,是字的主體部分,與發聲的關係最密切,它需要引長,也能夠引長。它對歌唱的好壞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引長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韻母的口形要求,分為「齊、開、撮、合」四類,叫「四呼」。「四呼」在引長字腹時運用,口型決不能隨曲調的變化而變化,應始終保持不變。

(3)字尾收音要分明

收尾的部位要準確、自然,響度要適中,時值要做到收音即停。漢語語音的韻尾歸納為十三個押韻的韻腳,傳統唱法叫「十三轍」,它是強調「字正腔圓」。

在咬字、吐字中,「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搭配得當,就形成了高低錯落的音高變化和對比,讀起來好聽,唱起來上口,突出了詞曲的節奏、旋律之美,詩人白居易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盤」可以借來體會。咬字吐字還要因歌而變,一般來說,唱嘻哈俏麗的歌,咬字吐字應敏捷靈活;唱生猛豪邁的歌,咬字吐字應結實有力;唱抒情曲調,咬字吐字應優美柔和;唱速度慢的歌,咬字吐字應圓滑相連。還要培養對文字的敏感度,在唱到哪一句,哪一字時,深入內涵,從而達到「以情帶字,字裡傳情」的目的。

另外,咬字比較鬆弛也是時下流行樂壇比較現代時尚的方式之一。好多歌手受歐美唱法響,尤其是有過海外生活、求學經歷的比如陶喆、順子、王力巨集等。比如陶喆的《普通朋友》第一句「等待,我隨時隨地在等待」中,「等待」的「待」字就咬得很鬆弛,介於「dai」和「zai」之間。

另外,好多港台歌手有時會把個別字唱得不捲舌或捲舌,卡拉ok愛好者在模仿時也不必亦步亦趨。

三. 歌唱的情感

法國著名歌唱家亨利·費爾迪南·曼什坦說過:「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只有當聲音和感情同樣完美時,歌唱才可以被稱為藝術。」很多人唱歌的技巧運用得很是嫻熟,聲音也相當流暢悅耳,可就是沒有辦法打動聽眾。

這是為什麼呢?主要還是情感把握的不夠。

聲樂是歌唱者將歌曲作品呈現給聽眾並供聽眾感受的藝術,歌者的歌聲將抽象的**轉化為聽得到、看得見的藝術形式,並影響和感染聽眾,在這一過程中情感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同樣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藝術形象,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有的演唱者能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聲與情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則過多地強調演唱技巧,忽視了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內涵,在演唱過程中缺乏情感和韻味,失去了藝術感染力,無法引起聽眾的共鳴;有的歌者雖然很「投入」,但由於偏離了作品的主題,不符合歌曲的內容和情緒,對歌曲的表現不著邊際甚至歪曲,這樣更起不到感染聽眾的作用。以上種種現象都是由於演唱技巧與情感表現沒有能夠有機結合造成的。

可見情感的表達在聲樂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二度創作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聲樂作品是語言和**的結合,詩人與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聲樂作品,而只有當歌唱者將聲樂作品進行演唱之後,歌唱才能成為完整的藝術。優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廣大聽眾為之傾倒,受到公眾的喜愛,除了他們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歌聲準確生動的表達了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從而引發了聽眾內心的情感共鳴。可見對聲樂作品進行科學、合理的「二度創作」是極其重要的。

如周杰倫與方文山合作的《青花瓷》就是乙個很好的典範。

聲樂旋律的非語義表達為二度創作提供了可能和條件,聲樂作品作為一種情緒、情感的抒發和表現,又可以作為一種情緒、情感的遐想和共鳴,這為演唱的二度創作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時,歌唱者要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時代背景,將自己放入作品所表達的氛圍中,深入體驗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夠準確的表現出原作的意圖。「在演唱時要想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

歌唱者在對作品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來開拓思維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動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劇《傷逝》、《不幸的人生》時,要把自己當成歌曲中人,彷彿身處那個時代和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將觀眾引導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達到情感共鳴的境界。

聯想與想象是分析作品的內容、角色、矛盾衝突的最好的方式,「聯想與想象」是情感表達的前提,是演唱者表達情感的**,恰如其分的想象可以使演唱者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內涵,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及**形象,使表演更富有感情,使聽眾更容易被感染。具體地說,「想象」就是作品的表現力,創造出新穎獨特、鮮明完整的藝術形象。要解決表現力就應有更多的親身體驗,調動自己內心的聽覺,積累起豐富的情感形象,在腦海中為演唱構築起強大的心理儲備與情感後盾。

(2).運用正確的呼吸表達情感

在演唱時從調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動作人手,是獲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呼吸是**表現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強調「聲情並茂」,而「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在於氣息的運用正確與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表現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訓練時應當按歌曲的感情需要進行呼吸。

論聲音形象與歌唱技巧的關係

內容摘要 歌唱活動是意識和肌體的雙重活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歌唱訓練的根本就是不斷地改變學生的聲音概念,在這過程中,意識是發生作用的。所以我們必須先教學生思考,讓他們學會在思考中歌唱。通過培養學生敏銳的聽覺和想象力來使他們樹立正確的聲音形象,最後使他們達到演唱自如的藝術境界。關鍵詞 聲音形象意識...

歌唱的發聲技巧

呼吸的控制 歌唱的呼吸是有準備,有計畫,有節制的呼吸,一切聲音都與呼吸相關。歌唱呼吸要口鼻共用,始終保持自然順暢,從容不迫,嘆無聲息的,不能給人以明顯的換氣姿勢。正確的呼吸狀態應保持力背撐腰,氣行於背,肩,胸背舒展,寬開,充分發揮呼吸器官的功能,氣要吸的深入,柔和,適度,橫膈膜處要兩肋擴張,保持收腹...

歌唱的技巧與訣竅

歌唱的技巧與訣竅 結課 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區別 學院材料與冶金 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侯超 學號 201102131085 日期 2014年11月12日 目錄第一章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起源與發展概述 第1.1節美聲唱法的起源與發展 第1.2節流行唱法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章演唱情感與風格上的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