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技巧 機理及運動原理

2022-09-27 04:42:09 字數 5621 閱讀 9654

歌唱是**領域中最早的藝術形式,人類自從開始**活動以來就有了歌唱。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的發展,不但有眾多的表現形式,並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豐富的聲樂藝術作品和聲樂文獻,在歌唱的藝術表現和歌唱技能的訓練上已具有較科學的理論體系。

歌唱是人們用歌聲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是眾多**表演藝術中的一部分。歌唱通過聲音,以美的旋律、生動的語言,對歌曲進行再創造來抒發人們的思想感情。歌唱又是以人體的發聲器官為「樂器」而發出優美歌聲的藝術,它較之其他樂器更能直接地與聽眾進行感情交流,是**藝術中最富有藝術感染力,最受人們喜愛,最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種表演形式。

歌唱藝術是通過歌唱者的嗓音來進行二度創作,它以歌唱者的發聲器官為表現手段和工具,是一種十分複雜的主、客體的創造勞動,是歌唱者在身體處於激動情緒之中進行藝術創造的高階神經活動。它既是一種物質的運動,也是一種心理活動。歌唱者要在興奮的狀態中自如地處理好發聲技術、語言和藝術諸環節,使歌聲達到完美的境地,是十分不容易的。

雖然古今中外眾多歌唱家和教育家對歌唱藝術的奧妙進行過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至今在歌唱訓練和歌唱表演中仍有許多的「謎」尚待探索,有許多的「難關」尚待突破。

歌唱藝術是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這一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不適合於自修,必須求助於導師的引導。在技巧訓練過程中,由於歌唱是以人體自身的發聲器官為「樂器」的一種特殊的表演藝術,歌唱者藝術表現的過程也就是製作「樂器」和操作「樂器」的過程,而歌唱者對「樂器」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只能憑藉聽覺去感受和把握,這就給歌唱的技能訓練和歌唱的「教」與「學」帶來諸多不便。在教學過程中也就應該要求歌唱者本人懂得怎樣唱,懂得「製作」和得心應手地「操作」樂器的技巧。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應充分了解歌唱機能的生理結構,掌握科學的發聲原理以及有關歌唱藝術的基本知識,對歌唱的理論性、科學性、完美性諸方面有全面的認識,使自己的歌聲既優美動聽,又經久耐唱,不斷地提自己的演唱能力。

第一節發聲器官及發聲原理

人體歌唱的發聲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動力器官)、喉頭與聲帶(聲源器官)、共鳴器官(共鳴器)三大器官組成,除此以外,還有對歌唱有著極其重要作用的聽覺器官和咬字、吐字(語言)器官,它們是人體的生理結構,也是歌唱發聲的物質基礎。歌唱者優美悅耳的歌聲,來自於發聲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的運動。其原理與**表演中其他樂器的發聲相近。

比如「弓絃樂器」的發聲原理,弓是動力,弦是聲源,演奏時用弓拉弦,帶動琴身產生共振,發出優美的琴聲。歌聲產生的原理,則是由人體肺部氣息的撥出形成動力,衝擊聲帶,使聲帶顫動發出基音,同時又與喉、咽、口、鼻等共鳴腔體產生共振,對聲帶發出的基音進行放大與修飾,形成美好的聲音。歌唱發聲是乙個系統工程,它靠各個器官的協調配合。

我們將人體參與發聲的各個器官稱為發聲器官。

第二節呼吸器官及人體呼吸原理

人類自從呱呱墜地,就下意識自律地呼吸著。呼吸是生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運動,它是人體生命以及一切發聲的動力,呼吸也是歌唱的生命。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情深處爆發的驚嘆聲、歡呼聲、抽泣聲等,都是人體呼吸的自然運用。

我們把人體參與這一運動的口、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細支氣管、肺、胸腔、橫膈膜(膈肌)和腹部部分肌肉等,統稱為人體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中,口、鼻、咽、喉在醫學上被稱為上呼吸道;氣管、支氣管、肺則被稱為下呼吸道。肺是人體容納氣體和進行氣體交換的總機關,它分左、右肺葉,肺葉又由無數似海綿狀的小肺泡組成。胸腔、肋骨、橫膈肌、胸、腹肌肉則起著幫助人們呼吸的作用,分為吸氣肌肉群和呼氣肌肉群兩組。

其中吸氣肌肉群包括胸鎖乳突肌、斜角肌、胸小肌、

前鋸肌、上後鋸肌、胸大肌、提肋肌、腹直肌等等;呼氣肌肉群主要由胸橫肌、中腹直肌、下鋸肌、腹內斜肌等組成。橫膈肌是人體重要的呼吸肌,它是位於人體肺葉下面第五對肋骨處一大片橫向的肌肉組織,結實而富有彈性,形狀如倒置的面盆而位於胸廓的底部或腹腔的頂部,將胸、腹兩腔體分開。因為橫膈肌的四周是依附在肋骨上的,當它放鬆時,位置高高拱起,而吸氣繃緊時,就趨於放平,使氣室容量增大。

歌唱的呼吸就是依靠橫膈肌的舒張和收縮,使歌唱獲得良好的氣息支援。

呼吸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的生活本能,它是依靠整個呼吸器官的聯合運動來進行的,呼吸時氣息從口、鼻吸入,經過咽、喉、氣管、支氣管後又分布到左、右肺葉。呼氣時人體胸腔和膈肌收縮,使氣息自肺葉從吸入的通道中排出,人們維持生命、說話發聲和歌唱發聲等呼吸活動,就是這樣不停地自然交換、運動著。

第三節喉頭與聲帶及發聲原理

喉頭也叫「喉器」或「喉結」。它位於人體頸前正中部,上連舌骨,下連氣管,整個結構由甲狀軟骨、會厭軟骨、環狀軟骨、杓狀軟骨以及連線各軟骨的肌肉組成。喉頭不僅是人體的呼吸通道,更是人體重要的聲源器官。

喉頭是乙個十分複雜而精巧的喉室,在喉頭內部有兩片對稱的聲帶,它由韌帶、軟骨、肌肉和黏膜組成。聲帶是語言發聲和歌唱發聲的發聲體,兩片聲帶中間的裂縫叫聲門。

聲帶在不發聲時處於開啟狀態。吸氣時,聲門開啟,發聲時兩片聲帶靠攏,聲門閉合,聲帶受到氣息的衝擊而產生顫動,發出聲音。由於聲帶是由肌肉和韌帶等組成的,富有彈性,在發聲中由於不同的發聲狀態,可隨時調節其長度和張力,使發出的聲音具有高、低、強、弱的各種變化,並對歌唱中母音的形成,音色的美化以及配合共鳴的修飾有著重要的影響。

第四節共鳴器官及運動原理

人的共鳴器官主要由胸腔、鼻腔、鼻咽腔、頭腔、喉腔、咽腔、口腔等腔體組成。其中前四種腔體由於有固定的容積,不能隨意調節形狀,故被稱為不可變共鳴腔;而喉腔、咽腔、口腔無固定容積,可隨意調節其形狀,也叫可變共鳴腔。人的任何共鳴腔體都是第二振動體(歌唱者的第一振動體是嗓音中的聲帶,也叫主振動體),包括嗓音中的口腔、咽腔、鼻咽腔、頭腔等共鳴腔體。

共鳴腔體的形狀不但複雜,而且極容易變化,發聲時有可能是總體的振動,也有可能是區域性的振動,都要依靠人的大腦來操縱和調節,以使整個共鳴體能協調運動,產生洪亮而優美的嗓音。

1、共鳴各腔體的具體作用

(1)咽腔:位於人體頸椎的前方,上介面、鼻,下接喉腔,也可將其聯想成下、中、上三

部分,即喉咽、口咽、鼻咽。咽腔是歌唱十分重要的共鳴腔體,也是歌唱者通過學習訓練能加以操控的腔體。咽腔對歌唱音質的形成作用最大,比如「咽壁」對聲音共鳴中音色的形成和聲音的反射就有著特殊的作用,歌唱中需要盡可能地開啟,掌控自如,不受其緊縮力的影響。

(2)口腔:是最容易變化的腔體,因為口腔包含著唇、齒、舌、下頜、軟顎等器官。口腔

本身主要用於發聲和語言的咬字、吐字,其功能是將聲音形成字,使人們能清楚地識別任何母音的音響。口腔又是歌唱共鳴的重要腔體,也是聲音的最後通道。歌唱者應該調節好口腔中的各個器官,使它們能在發聲過程中相互協調、合作,在不破壞共鳴狀態的情況下做到字清聲美。

(3)鼻腔:是人體的呼吸通道,鼻通道功能主要是過濾和溫暖吸進的空氣,又是乙個快速吸氣的工具。鼻腔是共鳴腔體中不能調節的腔體,歌唱活動中完全是把它置於共鳴系統來達到控制的。

鼻腔的共鳴主要是靠鼻前庭後面的空間,主要是軟顎(軟口蓋)與鼻咽腔、鼻腔周圍空間的共振來形成共鳴的。

(4)頭腔:主要是由頭腔的上鼻竇、額竇、蝶竇、篩竇等幾個竇腔組成,由於人體音響的振動是不受支配的,它們無孔不入地到達人體的每乙個可能送達的角落和縫隙,發聲時與這

些腔體形成共鳴諧振,使聲音獲得豐富的共鳴泛音,也對聲音進行著放大和美化。

2、共鳴聲區

在人體的歌唱活動中,各共鳴器官共同參與,它們既相對獨

立地發揮自身作用,又能相互合作,形成統一的整體。根據人體

的共鳴器官與歌唱聲區的關係,又可將共鳴器官劃為胸腔、口腔

和頭腔三大共鳴聲區,它們分別是:

(1)低聲區:也稱胸腔共鳴或胸聲區。主要由氣管、支氣管和胸腔(胸腔又由胸骨、鎖骨、肋骨、肩胛骨和肋間肌等組成)構成,多用於唱中低聲(自然聲區)的音。

因為發音時聲門自然閉合,聲帶邊緣自然振動,聲帶的壓力和張力都比較小,振動頻率較低,聲音在胸腔、喉咽部形成共振。由於共鳴腔體主要在喉咽腔和胸腔,共振空間較大,同時聲門自然向下擋氣,喉咽腔體管子拉長,發出的聲音低沉而渾厚,結實而豐滿。

(2)中聲區:也稱口腔共鳴或混聲區。主要由口腔、咽腔、鼻咽腔等腔體組成,多用於唱中(混)聲區的音。

發聲時聲帶中部邊緣振動,聲帶張力、壓力適中,腔體空間較小,振動頻率中等,聲音圓潤而結實,自然而優美。中聲區是歌唱中承上啟下,運用最多的聲區,特別是硬口蓋和軟口蓋抬起後形成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共鳴區域,口腔開合的大小和形狀對母音的形成以及共鳴的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3)高聲區:也稱頭腔共鳴或頭聲區,主要由鼻腔、鼻咽腔(包括鼻竇、額竇、蝶竇、篩竇等腔體)構成。正確的鼻腔共鳴,使歌唱者頭部有振動感,故稱為頭腔共鳴,多用於歌唱的高音區。

發音時聲帶中上部邊緣部分振動,由於氣息衝擊聲帶的壓力和張力大,腔體空間小,振動頻率高,聲音明亮而高亢。高音區對歌唱者音域的發展,聲區的統一,音質的潤飾都至關重要,也是眾多歌唱者夢寐以求的。要想獲得完美的頭腔共鳴,必須依靠科學的歌唱方法的引導,更需要堅持不懈地磨鍊。

在歌唱中,共鳴聲區的劃分是相對的,由於音高的不同,聲帶運動方式也有不同,使用各共鳴腔體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完美的歌唱是要求得三個聲區的協調統一,即高、中聲區不脫離胸腔共鳴,低、中聲區也需要高位置。共鳴使用得當就能使聲區自然通暢,聲音圓潤而豐滿,優美而富有魅力。

因此,共鳴腔體的運用得當對歌唱音域的擴大、聲區的協調統

一、音色的修飾、音量的放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歌唱發聲訓練中極其重要的乙個環節。第五節語言與聽覺器官

1、語言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主要由口腔中的唇、牙、舌、齒、喉、軟顎、硬顎組成,它們間的互相協調配合運動即產生母音和子音,順利地完成歌唱中各種語言的出聲、行腔(引長)和歸韻(立字)的全過程。

2、聽覺(感受)器官

聽覺器官是人體生理的重要器官。人體的聽覺器官主要是人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耳鼓膜、內耳以及聽神經等組成。**本是聽覺的藝術,聽覺素質是學習歌唱者至關重要的素質。

在歌唱訓練中,歌唱者將接受的音響資訊傳遞給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由聽覺中樞將各種資訊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和處理,由大腦對資訊作出各種反應和指令,逐漸建立正確的聽覺形象和概念,形成固定的聽覺判斷能力。

3、人體對聲音的感知

取決於聲音的四大物理要素——音高、音量、音值、音色。而聽覺器官接受聲波刺激所形成的聽覺印象乃是乙個整體,人的一切**體驗、**表演經驗和**創造行為也就憑藉這個整體的印象而逐漸形成。人的聽覺能力有先天的差異,也可通過後天的訓練、培養得以彌補。

聽覺是歌唱者分辨和把握歌唱狀態的重要器官,也是歌唱訓練的重要環節,應引起導

師和歌唱者的高度重視。歌唱者的聽覺素質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對**中樂音與噪音的分辨,對樂音中音高、節奏、強弱、音色、和聲、複調等等要素的良好判斷。歌唱者必須要具備善辨「音律」的耳朵,以及對**、音響形成的旋律感、調式感、律動感造型的敏感性,良好的聽覺是學習**藝術和從事藝術歌唱的物質

基礎。(2)對歌唱語言的良好感知和分辨。歌唱語言豐富多彩,也複雜多變,歌唱者能通過聽覺器官仔細分辨出各種語言的細微變化,特別是對民族語言的各種特點與韻味的準確把握,抓住語言的「形」與「神」,是歌唱者展現民族歌唱藝術行腔韻味的基礎,也是提高歌唱藝術表現力強有力的保障。

(3)在歌唱訓練中聽覺是歌唱者獲得技巧、技能的守護神。一方面,通過對聲音的訓練,聽覺器官受外界聲音的刺激,逐漸形成一種聽覺印象;另一方面,由作品所塑造的聲音形象又在概念上產生一種聽覺印象,完美的歌唱創造就是兩種聽覺印象的統一。使自己的「主觀耳朵」去適應「客觀耳朵」(沈湘語),實際上是歌唱者對藝術歌唱中完美聲音形象的理解與自身聽覺主、客觀的統一。

良好的聽覺感知能力能逐漸形成對自身嗓音的客觀監控,對體驗和識別歌唱發聲的正確與錯誤,對捕捉正確的「聲音形象」,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培育良好的歌唱狀態都至關重要。

以上是歌唱者從事藝術歌唱機理的生理結構和運動原理,歌

唱時它們都受人體大腦中樞神經所支配。大腦對各器官進行高度

管理,各器官之間也互相配合、協調運作。如果某部分發生病變

或出現失常,不能參與合作,就會影響整個發聲功能,造成功能

的障礙以及發聲障礙。

馬原理分析題相關原理及解題技巧

縱觀近年來的馬原理分析題一般會運用到相關原理來進行題目的解答,主要的原理集中在第 二 第三章,接下來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王老師就涉及到分析題的重要原理做一梳理。先看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相關的內容。原理 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一 聯絡的客觀性 普遍性和多樣性 聯絡 事物內部各要素之...

開關電源工作原理及維修技巧

一 開關電源的工作原理 開關電源就是採用功率半導體器件作為開關元件,通過週期性通斷開關,控制開關元件的占空比來調整輸出電壓。開關元件以一定的時間間隔重複地接通和斷開,在開關無件接通時輸入電源vi通過開關s和濾波電路向負載rl提供能量,當開關s斷開時,電路中的儲能裝置 l1 c2 二極體d組成的電路 ...

通訊原理數字調製的規律及技巧

第一部分二進位制數字調製的規律及技巧 除2fsk外,抽樣判決器之前的部分與模擬線性調製有相同的規律和技巧。下面重點強調一下2psk和2dpsk 關於向量圖的思考 結論 在絕對調相中所有的參考相位都是未調載波的初相或末相。這個初相 末相可以是0相,也可以是相,看是如何規定的。絕對調相的相位差是指每個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