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各家學說複習要點 2

2023-02-05 22:00:02 字數 5338 閱讀 5788

1、劉完素:

字守真,河北省河間人,自號通玄處士,世稱劉河間,高尚先生。

河間六書:主要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素問玄機原病式》,《傷寒標本心法類萃》,葛雍《傷寒直格》,馬宗素《傷寒醫鑑》,餾洪《傷寒心要》。

「諸澀枯涸,幹勁皸揭,皆屬於燥」**主張「宜開信道路,養陰退陽,涼藥調之」

防風通聖散

組成: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麻黃、連翹、芒硝、石膏、桔梗、黃芩、滑石、生甘草,生薑、荊芥、白朮、梔子「有病無病防風通聖」本方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風邪,清熱涼血,通腑解毒,攻下裡熱,活血化瘀,通絡散結,益氣養陰,清熱利濕通淋,清解暑熱,利咽化痰宣通鬱結。加辛夷花**鼻淵。

配伍特色:一,辛溫藥與苦寒藥相配伍,**外感風邪化熱或兼有裡熱證。二,風藥與清熱藥合用**火熱病,體現著「火鬱發之」之意。

三是防風通聖散中宣、清、通三法和辛苦寒藥並舉的配伍規律,充分體現了劉完素重視陽氣佛鬱,開發鬱結,宣通氣液,促進氣血流通的用藥特點。

素將病機十九條屬於火的病由10種擴大到34種,屬於熱的由7種擴大到23種,熱與火的病共計57種。

陽氣弗鬱是火熱病發展的乙個中間環節,因此:陽氣佛鬱,玄府閉塞,陽氣不能開通宣行,導致多種火熱病,隨其病位而有所不同,如其所言:「若病熱極甚則鬱結而氣血不能宣通,神無所用而不遂其機,隨其鬱結之微甚,有不用之大小焉。

是故目鬱不能視色,耳鬱而不能聽聲,鼻鬱不能聞香臭,舌鬱不能知味。濕熱用茵陳蒿湯,熱在陽用小柴胡湯和解

表證:辛涼或甘寒解表。裡證:三一承氣湯攻下裡熱。

劉完素首次提出熱極可導致中風。三化湯:厚朴(薑製.

二錢) 羌活(二錢) 枳實(一錢半) 大黃(四錢)用於「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鼻不聞香臭,耳聾,大小便秘結。通腑洩熱,降濁公升清,開腑法治中風之先河。大秦艽湯:

【組成】秦艽三兩(9克),川芎、獨活、當歸、白芍、石膏、甘草,羌活、防風、白芷、黃芩、白朮、茯苓、生地、熟地,細辛【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口眼咼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風邪散見,不拘一經者。地黃飲子由幹地黃、巴戟天、山茱萸、肉蓯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麥門冬、石菖蒲、遠志、生薑、大棗、薄荷諸藥組成。

用於舌強不能言,足廢不能用,口乾不欲飲,舌苔浮膩,脈沈遲細弱之喑痱證。功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其中妙用薄荷利咽喉治「中風失音」。

2、張元素

字潔古,金之易州(河北省易縣軍士村,今水口村)人,中醫易水學派創始人,著有《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藥注難經》、《醫方》、《潔古本草》、《潔古家珍》以及《珍珠囊》等。其中《醫學啟源》與《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最能反映其學術觀點。

臟腑辨證理論:天人相應論藏象,依據脈象辨病證,虛實寒熱辨病性,確立治則定方藥,綜合分析辨吉凶。

風公升生類:麻黃 2.熱浮長類:

黑附子3.燥降類:茯苓4.

寒沉藏類:大黃頭痛需用川芎,如不癒,各加引經藥,太陽蔓荊子,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巔頂痛用藁本,肢節痛用羌活,腹痛芍藥,惡寒加桂枝,惡熱加黃柏。

九味羌活湯:

【組成】 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

配伍特點:一是公升散藥和清熱藥的結合運用。二是體現了「分經論治」的思想。

方中羌活入足太陽,蒼朮入足太陰,白芷入足陽明,川芎入足厥陰,細辛入足少陰,黃芩入手太陰,生地入手太陰,防風風藥卒徒,隨所引而不至。甘草協和諸藥。

3.張從正

字子和,號戴人,宋金時(約生於公元1156~2023年間)睢州考城人。

著有《儒門事親》。

三邪致病學說:包括天地人三邪,天邪指六氣,地邪指地的六氣,霧,露,雨,雹,冰,泥。人邪指的是六味:

酸,苦,甘,辛,鹹、淡。汗法:具有疏散外邪作用的方法。

注意觀察汗出程度。吐法:具有催吐等上行作用的方法,使得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的排出。

「凡上行者,皆吐法也」注意事項:先與小劑量,不效則逐漸加量,並用叉股,雞羽探引。下法:

具有下行作用的**方法。「凡下行者,皆下法也」注意事項:洞洩寒中,傷寒脈浮,表裡俱虛,四肢蕨冷,小兒慢驚,十二經敗證均不宜用下法。

4.李杲

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號東垣老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是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

代表作:《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東垣試效方》,傳學於羅天益,以補中益氣湯為基礎,加川芎,蔓荊子,細辛,白芍創立順氣和中湯,**氣虛頭痛著名方劑。

脾胃生理功能:1.脾胃是元氣之本2.

脾胃為公升降樞紐脾胃內傷**:1.飲食不潔2.

勞役過度3.情志內傷。脾胃內傷病機:

氣火失調,公升降失常。 陰火是內傷所引起的一切虛性,本虛標實的火熱邪氣。包括亢盛的心火,下焦包絡之火,相火,腎間陰火,七情之火,脾胃津虧燥熱等。

昇陽散火湯:公升麻葛根獨活羌活白芍藥人參甘草(炙)柴胡防風甘草【功能主治】 昇陽散火。治血虛或胃虛過食冷物,陽氣鬱遏於脾,肌膚灼熱,或骨蒸潮熱,捫之烙手。

普濟消毒飲:【組成】 黃芩黃連陳皮甘草玄參柴胡桔梗連翹板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僵蠶公升麻 【功用】 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主治】 大頭瘟。

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焮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組成】柴胡,甘草,蒼朮,羌活,公升麻,人參,黃芩,黃連,石膏 【功效】補脾昇陽瀉火【主治】治飲食傷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黃芪滋陰瀉火,固表止汗,**盜汗。

5.朱震亨

字彥修(1281──2023年),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 。

**有趙道震,趙良仁,戴yan,戴思恭,王履,劉叔淵,虞城齋。

《格致餘論》《局方發揮》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論中醫學術語。元代朱丹溪氏經過臨床實際體會所提倡的一種論說。他所指的陰是精血,陽是指氣火,即由於精血虧損所產生的虛火。

他認為精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不斷消耗,易損難復,故陰常不足。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縱慾,傷戕過度,則陽氣易亢,虛火妄動,故陽常有餘。陰虛陽亢,則百病叢生。

故主張保重精血以維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這是他在臨床上偏重滋陰法的理論根據。相火位置:寄於肝腎,即「肝腎之陰,悉具相火」相火特性:

相火「內陰而外陽」以肝腎精血為物質基礎,以陽動為功用。相火妄動原因:情志過極,色慾無度,飲食厚味。

妄動危害:煎熬真陰,耗傷元氣。陰虛火動**:

有陰精虛和陰血虛之分,亦分別**。陰精虛:大補陰丸陰血虛:

四物湯加知母黃柏。

痰證論治:**:情志憂鬱,飲食厚味,外感無汗,爛投補劑,或脾虛水谷不運,或腎虛水液不行,或陰虛火動傷津等,均可導致氣機逆亂,津液停滯為痰。病機:脾虛,濕滯,氣鬱,火炎。

**原則:1.實脾燥濕2.治痰先治氣3.痰淤同治。

**方藥:二陳湯,【組成】陳皮、半夏(薑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朮(去蘆) 、蒼朮(公尺泔制) 、砂仁、山藥(炒) 、車前、木通、 厚朴(薑汁炒) 、甘草各等分。

6.薛己

字新甫,號立齋。吳郡(今江蘇蘇州市)人。有《內科摘要》、《明醫雜著注》《小兒痘疹方論》《婦人大全良方》《外科樞要》

人以胃氣為本1.胃為五臟本源2.脾胃與氣血關係:

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飲食不節、過食肥膩、憂思過度、偏食偏嗜、飢飽不均等都可能傷及脾胃。3.

脾胃受傷,諸證峰起。

溫補脾腎:1.溫補脾胃陽氣虛弱不能生陰血用六君子湯,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功用】益氣健脾,燥濕化痰。虛寒加炮姜。胃土燥熱不能生陰者用四物湯;脾胃虛寒不能生陰者用八味丸,川巴戟,高良薑30克,川楝子,胡蘆巴,茯苓,香附2.

溫補腎命六味丸補腎陰,八味丸補腎陽

3.脾腎同治。脾腎虛寒,用四神丸:

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大棗組 。用藥方法與特色:1.

朝夕互補法2.急證驟補法如危急證,必須選取作用強,見效快的方藥進行急救如八味丸,獨參湯,參附湯。3.

偏虛純補法。如瘡瘍濃多而清,或瘀肉不腐,潰而不癒。脈大無力,氣血兩虛,用八珍湯雙補氣血。

八珍湯,古代中藥湯劑,使用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製成,有補氣之功效。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耳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7.張介賓

明代醫學家,字會卿,號景岳,別號通一子。創立左歸、右歸之法,常重用熟地,故人有「張熟地」之稱。是為溫補學派之主要代表人物 ,著有《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岳全書》,《質疑錄》等。

1.陰陽同源一體,陰陽一分為二,首次提出「陰陽者,一分為二」 的觀點2.陰陽和諧相濟3.

五行互藏4.真陽論,一.形氣之辨,從人的形體與功能的密切聯絡論述陽氣的重要性。

二.寒熱之辨,從寒熱之氣在生命活動中的不同作用,闡發陽氣的重要性。三,水火之辨,從水火的性質和作用闡發陽氣的重要性。

由以上三點,張得出「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 5.真陰論,一,真陰之象,即人之形體。二,真陰之臟,即命門。

三,真陰之用:真陰水,是命門火的基礎,命門火養於陰水直之中,所以命門之用指的是命門水火的作用。四,真陰之病:

命門火衰與水虧之候。五,真陰之治:由於水虧火衰介在於命門,因此,真陰不足,既可以壯命門之水,也可以補陽以生水。

首先提出「二綱六變」陰陽為綱,表裡寒熱虛實六變。

左歸丸:枸杞子、龜板膠、鹿角膠、牛膝、山藥、山茱萸、熟地黃、菟絲子。本方純補無瀉,陽中求陰是其配伍特點。主治真陰腎水不足,津液枯涸之證。

右歸丸:熟地黃,炒山藥、枸杞子(微炒、鹿角膠、制菟絲子、杜仲(薑汁炒),山茱萸(微炒、當歸(便溏勿用)各,肉桂、制附子,體現了」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火不生土,脾胃虛寒之證。左右歸丸體現了「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公升而源泉不竭」《景岳全書.

新方八證.補略》「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 《景岳全書.傳忠錄陽不足再辨》張還重視人參,熟地,附子,大黃的運用,把人參,熟地為治喻治世良相;把附子,大黃喻為治亂良將。

張善用熟地,專注《本草證》進行闡發。《景岳全書.痘疹論》闡發說:

「熟地以至靜之性,以至甘至濃之味,實精血形質中第一品純濃之藥」

8.吳有性

字又可,號淡齋漢族,吳縣東山人。著作《溫疫論》一書,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吳將雜氣中傳染性強,毒性大,所治病重的稱做戾氣,疫氣。

吳認為雜氣從口鼻而入,伏於募原。其將雜氣分為四類9種,稱為「九傳」。

達原飲,載在《溫疫論》,由檳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七味藥組成。用於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憎寒壯熱,日一至三發者。吳氏指出,檳榔除嶺南瘴氣,厚朴破戾氣,草果除伏邪,「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以後四味,不過調和之品」。

達原飲主藥應為草果與知母,這裡取「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熱」。臨床以之治濕熱中阻,樞紐失職,以致寒熱起伏,連日不退,胸脘痞滿,嘔噁,甚則便溏之夏秋季胃腸型感冒頗驗。三消飲,檳榔、草果、厚朴、白芍、甘草、知母、黃芩、大黃、葛根、羌活、柴胡。

主治溫疫毒邪表裡分傳,膜原尚有餘結,舌根漸黃至**者。

中醫各家學說部分思考題

問答題1 中醫各家學說的形成因素有哪些。2 孫思邈養老學說有哪些內容。3 丹溪治一老婦人,性沉多怒,大便下血十餘年,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燻,早起面微浮,血或暫止則神思清,忤意則復作,百法不治。脈左浮大虛甚,久取滯澀而不勻,右沉澀細弱,寸沉欲絕。此氣鬱生涎,涎鬱胸中,心氣不公升,經脈壅遏不降,心血...

中醫各家學說千金翼方讀後感

讀千金翼方有感 通過讀孫思邈的 千金翼方 可以從中看出其在方劑學上博採眾方以及養生思想在其中的體現。千金翼方 唐孫思邈撰,約成書於永淳二年 682 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經驗,以補早期巨著 千金要方 之不足,故名翼方。此書共30卷,北宋時期校正醫書局對其傳本予以校正,並刊行全國。千金翼方 全書30卷,...

土木材料複習要點 2

第一章 判斷 1 材料抗滲係數 抗滲能力 2 材料抗係數 抗凍能力 單選 1 吸聲材料對孔隙率的影響 2 含水率的計算 3 耐水係數的劃分 4 導熱係數的影響因素 多選 表示材料抗滲性的指標 簡答 1 砂含水率變化時,堆積 表觀密度如何變化 2 材料的組成一定時,提高材料強度耐久性的措施 計算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