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習方法

2023-01-31 08:03:02 字數 4997 閱讀 8459

【不要被題海淹沒】

地理兼備文理兩科的學科特點,還與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有著非常廣泛的知識結合點,所以不論是文科綜合還是文理大綜合,它都能提供情景並可以作為試題的切入點甚至是題目的主幹。由於地理學科知識繁雜,內容較多且內部之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廣泛而密切,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好的複習效果,就必須掌握正確有效的複習方法。有些同學談到方法就很容易與便捷的途徑聯絡起來,而在我看來,講究方法並不是意味著就可以偷懶,要想學到知識,不下苦功夫絕對不行。

在高三複習中我仍然進行大量的做題訓練,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做題的數量來保證知識的積累。我喜歡解題的過程,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題海中暢遊。有的同學也做過很多的題,但是不注意總結經驗教訓,常犯一些相同的錯誤,題做得越多,犯同樣錯誤的機會越多,雖然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習卻沒有多大的起色,這樣就好似被題海所淹沒。

我說的在題海中暢遊,是說每一次訓練題做完後,我都會認真總結對與錯,以便在下一次的訓練中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覺得在衝刺階段加大作題量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像地理吧,記憶量是很大的,概念也好,圖形也好,通過一次次的訓練總結,林林總總的知識點得到了強化記憶。因此,題做得多了,總結出方法然後成竹在胸才能活學活用,才能不慌不忙應對考試。

【讓知識在地圖上隨意跳舞】

培養地圖技能對於學好地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分析過歷年來的高考試卷,發現在地理部分地圖的份量占得非常重,培養地圖技能對地理成績的提高應該有很大幫助。

在培養自己的地圖技能時我首先注意的是圖與圖之間的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平面圖轉換成立體圖、區域性圖轉換成整體圖、**轉換成曲線圖、扇甕加脛賜嫉淖壞鵲取f浯問峭加胛鬧淶淖唬壕】贍芙乩碸偽局興械鬧兜惴旁詬骼嗤夾紊先ダ斫庥胝莆眨灰究杖ゼ恰⑷ケ常 щ嵬嘉淖弧1熱縋玫揭環雀呦咄跡艽油忌系雀呦叩淖呦頡⒚芏取⒌荼涔媛芍卸臉鏨降氐淖呦頡⑵露鵲拇笮 ⒎⒄古┮檔姆較虻鵲取?/p>

另外培養地圖技能還要特別注意五條經線、五條緯線,在訓練中我常常要求自己能準確找出十條線穿過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在經緯度跨度不超過十度範圍內描一幅輪廓圖,說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學會在地圖上分析自然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氣候問題等等。經過這樣的訓練,將地圖裝在胸中,在地圖上應對知識點,地理不再是單調的文字,而成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地圖,滿腦子的知識就可以在地圖上隨意地跳舞。

【良好答題習慣——博取高分的籌碼】

我認為文科綜合在高三的複習,除了鞏固知識體系,認真複習和梳理知識點之外,在文科綜合這一科考試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答題習慣。因為文科綜合這一門是文科考試中題量最大、文字最多的,如果沒有良好的答題習慣,會出現常見的非智力因素失分的情況。而且這些分數往往丟的非常可惜也非常冤枉。

如果有了良好的答題習慣,再加上完備的知識結構,就能夠取得突破。很多同學不注意答題習慣的養成,一味在知識體系本身下死功夫,實際上往往花了時間,達不到目的。

要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就要注意在平時培養條理性,這不是乙個簡單答題技巧的問題,而是一種思維嚴密性的訓練。比如,非洲氣候型別的分布,具有非常明顯的緯度線,自然帶、氣候型別,沿著南北方向出現更替,沿著東西方向或者緯線方向延伸。以赤道為軸,南北熱帶草原氣候,再往南北地中海氣候。

到了東非高原,赤道附近穿過東非高原,本應該是熱帶雨林氣候,但是它變了,變成熱帶草原氣候。在學習中就既要注意掌握這種共性,也要注意那些個性,既要關注,又要重視區域性等等。這種嚴密的思維訓練我認為通過短時間來解決可能收效不大,因為雖然知識點都在腦海裡有了,但是,怎麼樣組織這些知識點去解答考試問題,這裡面有乙個組織能力的長期訓練問題。

靠考前提醒和臨考注意,我認為是來不及的。

專家點睛

【重視學科內部的綜合】

通過對以往試卷的分析,我們發現目前的跨學科綜合在高考文綜試卷當中所佔比重很小,一般也就是20%,也就是在300分中它佔60分左右。文綜高考試題中一道大題目常常有幾個問題,設題分布可能是:歷史兩個問題,政治兩個問題,地理乙個問題。

針對設題的重心不同,回答問題也是分學科進行。這說明目前文綜的命題形式,實際上還是一種組合拼盤,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不分學科之間界線的大融合。

由此看來,複習文綜的關鍵還在於把學科內的綜合性搞好,要密切重視學科內部的綜合。所謂學科內綜合實際上就是說要掌握學科內各部分知識點之間內在的聯絡。只有做好學科內部的綜合,才能很好地應對越來越重視能力考查的高考。

比如今年(2023年)文綜第36題遊記寫道:「登高南望,俯視太行諸山,晴嵐可愛。北顧但寒沙衰草……」另外附上一副地圖,要求考生回答兩個問題。

該題主要考查經緯網和等值線圖(該題為等溫線)的閱讀以及北京地區的地理現象。從題目所給文字材料「俯視」「晴覽可愛」「寒沙衰草」等詞語可推知當時能見度很好,眼前是一派深秋景色,作者登臨之地應為地勢最高處。心中有了時間空間的概念,這樣從等溫線分布可推測登臨之地的地理座標應為(115e,41n),作者北顧的應該是內蒙古高原。

再看10℃等溫線東半段基本與緯線平行,主要影響因素為緯度(或太陽輻射),等溫線西半段呈東北—西南延伸,結合這個地區地形可能受太行山的影響,等溫線與等高線接近平行。這題出得很有意思,所蘊涵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地圖知識,有自然地理知識,有中國地理知識,還有很多空間思維想像的東西,這就充分體現出學科內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

複習時過早搞跨學科綜合實際上沒有必要,因為有的時候,你這學科跨了學科,另外兩個學科的複習進度卻沒有跟上。只有三科分別把自己的學科內綜合複習好,時機成熟綜合各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般來講,在第二學期的後半段,讓學生多接觸一下跨學科的試題,獲得一些解決新問題的體驗就夠了。

【基礎打紮實,複習分層次】

不少同學的進行文綜複習時常常走入乙個誤區,一味地強調所謂的「大綜合」,而忽視了基礎知識,這實際上是很不可取的。

要知道高考的命題思想,是以考查能力立意,但是仍然重視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分析這幾年來的文綜試題,考的都是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就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規律、史實和觀點,然後以基礎知識為基點,在上面作進一步的深化。好的題目,不一定是難題,好的高質量的題,只是在能力層次上的要求越來越高。

同乙個知識,比較過去與現在考試**現的情況,不難看出現在對同乙個知識點的要求就能力方面的掌握比過去有所提高。雖說如此,解題運用的基礎知識還是原來的,基礎知識不可能發出很大的變化,試題難度的增加,不過是在基礎知識上增加了更多的附加值而已。現在的試題中,30%是容易題,50%是中等難度的題,兩者相加,在文科綜合試卷中佔80%,剩下20%難題,如果我們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很多在20%的難題上,而忽略80%的基礎知識的複習,這樣的複習安排就很不科學。

進入高三第一學期,應該把過去學過的基礎知識重新複習一遍,在全面的複習中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加工,注意取長補短。複習時還要善於思考總結,把學科內的知識複習好,增強複習效果。到第二學期,可以進行重點複習,或專題複習,這時可以看一些課本以外的材料,不僅僅侷限在教材上。

當然這樣的複習仍然應該以教材為切入點的,結合當前國內外的經濟、科技、社會、文化資訊,關注人類生存發展程序中一些重大問題,然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釋這些問題。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要過早地猜題壓寶似的複習某些知識點,現在有的老師或同學的複習時喜歡**好多所謂的「熱點」「焦點」,實際上這樣做往往容易陷入猜題的誤區,誤導複習方向,削弱複習效果。這樣的複習程式,循序漸進,是基礎與提高並重。

【堆積知識不如掌握方法】

反對堆積知識,是不贊成同學們在學習中死記硬背,在學習中怎樣將所記憶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做到活學活用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實際上對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記憶知識的基礎上學會思考,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高考不是對課本知識簡單機械的重複,從近年來的試卷分析不難看出,試題的切入點常常不會完全照搬教材的內容,同學們一拿到試卷可能會感覺出乎意外,這道題老師沒有講過,陌生感讓人簡直無從下手。其實,只要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題目並不像想象中那麼難,用已知的知識和方法可以解決它,當然這就對考生的應變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提出了要求。考生要能迅速地根據設問的要求,調集頭腦中儲備的資訊,對相似相同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重新組合,以解決問題,這樣就做到了知識的遷移。

現在考試越來越注重能力,學生在學習中要注意訓練思維方式,面對彷彿陌生的知識點,要能夠綜合已經掌握的知識以解決新問題。綜合分析能力對解決新難題非常關鍵,文綜考試中設題時地理、歷史、政治的內容都有可能在一道題目**現,這就要求考生能分析地理的空間位置,有政治觀點,歷史的史論分析等,擁有了綜合分析的能力,難題就變得不那麼可怕。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

諸如: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扎扎實實,一步乙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

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絡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

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計畫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

2.地理環境是乙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3)每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地理學習方法談

一 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 用圖方法。種類繁多 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 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

初中地理學習方法指導

第一步 抓 概念 重 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 理解 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 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 經線 緯線 經度 緯度 南半球 北半球 東半球 西半球 時區 區時 海拔 相對高度 天...

我的地理學習方法

每每在大學與他人談及地理,總有說不完的話語和無盡的感慨。也許因為父親是一名地理教師,亦或許是因為地理本身對我的獨特吸引力,於我而言,地理不僅僅只是回望過去時,高中文科必修的一門科目 一段高中時代的情懷,更是內心一種獨特的享受和共鳴。那麼該如何學好中學地理?地理這門學科已成為諸多學生的軟肋。每一門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