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2023-01-29 13:27:04 字數 1466 閱讀 6692

一、居住

納西族民間住房,在明清時還普遍是井乾式「木楞房」,用圓木縱橫相架,層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緣行,覆之以板,石壓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乙個高出地面的灶台稱為「格古魯」,中間為火唐塘,安上大型鐵製三角架,用來燒水,烤火和安鍋做飯,會客、用餐和老人就寢均在這個灶台上。火塘兩邊鋪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麗江壩區,尤其是大研古城內,納西民居則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協調。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磚石鋪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臨街的房屋,多被闢為鋪面,主人自己經營,或轉租他人經營。屋基採用石頭砌成,牆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磚修飾,上段則用木板圍封,屋架強化穿鬥功能,增強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牆倒屋不塌」的特點。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蓋,前後出簷,人字面坡交接處裝飾「垂魚」。

二、服飾

納西族男子的服飾大體與漢族相同,各地婦女服飾則有差異。中甸縣白地一帶婦女,身穿對襟長衫,再繫百褶長裙,腰束毛織彩帶,腳穿雲頭黑靴,背披白毛山養皮,編髮盤辮,保有古風,寧蒗縣永寧一帶摩梭婦女,頭戴布料大包頭,身穿大襟小褂,系長可及地百褶裙,腰繫彩帶,美觀大方。麗江縣大研一帶納西族婦女,從清初改土歸流以膈衣著便有很大改變,上空大襟寬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著長褲,腰繫用黑、白、藍色棉布縫製的圍裙,上打百褶,下鑲天蘭色寬邊;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縫有兩根白色長帶,披時從肩搭過,在胸前交錯又係在腰後,既可保暖,又可墊揹負重。

近年,一種既保持納西古裝特色,又有現代服飾特點的新型青年婦女服飾問世,其產要特點是改大襟的坎肩為對開或半邊開收腰坎肩,改圍腰為長裙,在禮儀活動中頗受歡迎。

羊皮披肩是麗江納西婦女服飾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塊純黑色羊皮製成,剪裁為上方下圓,上部疑著6厘公尺寬的黑邊,下面再釘上一字橫排的七個彩繡的圓形布盤,圓心各垂兩根白色的羊皮飄帶,代表北斗七星,俗稱「披星戴月」,以示勤勞之意。另有一種看法認為,上方下圓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狀剪裁,而綴在背面的圓盤納西人稱為「巴妙」,意為「青蛙的眼晴」,這是崇拜蛙的麗江土著農耕居民與崇拜羊的南遷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納西族後的產物。

三、飲食

納西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麥、玉公尺和大公尺為主,加工製作成窩頭、饅頭、粑粑、公尺飯等花樣,山區雜以洋芋、蕎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雜鍋菜、火鍋和大塊肉。城鎮、壩區的烹調技術較高,待客時,飯前多設海棠、瓜果、蜜餞等自製茶點,而「八大碗」、「六碗六盤」等花色品種很有特色。宴請貴客多用「三疊水」,一般用三種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個層次,菜譜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虛構的危險,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極防衛。納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腳,而吃團年飯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進家門;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婦女早起床;忌跨豎在門口的陸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鍋石,忌水潑火塘中的火;客人進屋忌諱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邊的座位;忌戴頭笠進屋;忌扛著鋤頭進廚房。

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 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 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 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裡的幸福生活。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

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 繪畫 剪紙 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 西蘭卡普 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 哭嫁歌 擺手歌 勞動歌 盤歌等。擺手舞 酉陽民歌 酉陽古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酉陽縣2010年10萬人同跳擺手舞創造健...

中國民族風俗習慣大全

1.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 蒙古包 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2.回族 歷史上,回族人從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各方面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