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環境學概論

2023-01-20 05:39:04 字數 3569 閱讀 5554

這幾本筆者覺得都是不錯的,大家可以擇其一仔細鑽研,也可以買兩本甚至三本,對比著看。當時筆者複習的時候把三本書都買了,有對比的看,複習效果還是不錯的。

緒論第一節環境概論注:本講義包括了山東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考研專業課《913-環境學概論》的大部分主要內容,大綱中要求掌握(粗體字)和了解(正常字)的內容已將其標出。限於篇幅,有些展開性的內容本講義中也不盡全面,需要大家自己翻書查閱。

近兩年來,山大環境學院已不再指定本專業的專業參考書,在此筆者推薦幾本不錯的參考書:

1、林肇信,劉天齊等《環境保護概論》;

2、劉培桐等《環境學概論》;

3、陳英旭等《環境學》

環境(environment):總是相對於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為某一中心事物的對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隨中心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與某一中心事物有關的周圍事物,就是這個中心事物的環境。

環境科學中所研究的人類環境是指自然環境,也就是自然生物圈這一層和人工環境中的人工構築物、人工產品和能量以及人與人的關係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指出: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一、人類的環境

環境科學所研究的環境,其中心事物是人類,以人類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即人類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適應的環境,或物質條件的綜合體,按照其特徵和功能可分為自然環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人工環境(manmade environment)兩種。

1.自然環境的構成

(1)物質:空氣、水、岩石、土壤、動植物、微生物

(2)能量:氣溫、陽光、引力地磁力

(3)自然現象:大氣穩定性、地殼穩定性(**、火山、海嘯、地質構造情況)、大氣力量、水迴圈、水土演變等多種自然因素

自然環境亦可以看作有地球環境和外圍空間環境兩部分組成,地球環境對於人類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根據地球上各個區域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異同性,發現地球環境具有明顯的圈層特性。

地球環境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場所,它的圈層結構特性:核心→外核→地幔→地殼→大氣層

2.人工環境

綜合生產力(包括人等)、技術進步、人工構造物、人工產品和能量、政治體制、社會行為、宗教信仰、文化與地方因素等。

必須指出,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帶根本性的,人類要改善環境,必須以自然環境為其大前提,誰要是超越它,勢必一事無成。

二、環境要素和環境質量

(一)環境要素(environmental element)

環境要素又稱環境基質,是指構**類環境整體的各個獨立的、性質不同的而又服從整體演化規律的基本物質組分,分為自然環境要素和人工環境要素。

環境要素→環境結構單元→環境整體,例如水→水體→水圈

環境要素具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特點,它們不僅制約各環境要素間互相聯絡、互相作用的基本關係,而且是認識環境、評價環境、改造環境的基本依據,環境要素有其屬性:

1.最差(小)因子限制律

在這裡,最差(小)因子限制律是針對環境質量而言。它是由德國化學家j,v,李比西於2023年首先提出,20世紀初英國科學家布來克曼所發展而趨於完善。該定律指出:

「整體環境的質量,不能由環境諸要素的平均狀態決定,而是受環境諸要素中那個與最優狀態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就如在「木桶原理」中,那塊最短的木板決定這個木桶的裝水量。這就是說,環境質量的好壞取決於諸要素中處於「最低狀態」的那個要素,而不能用其餘處於良好狀態的環境要素去替代,去彌補。

因此,在改進環境質量時,必須對環境諸要素的優劣狀態進行數值分類,遵循由差到優的順序依次改進,使之均衡地達到最佳狀態。

2.等值性

各個環境要素,無論它們本身在規模或數量上如何不同,但只要是乙個獨立的要素,那麼對於環境的限制作用並無質的差異,也就是說,各個環境要素對環境質量的限制,在它們處於最差狀態時,具有等值性。

3.整體性大於各個體之和

一處環境的性質,不等於組成該環境的諸要素性質簡單相加之和,而是比這個「和」豐富得多,複雜得多。就是說,環境的整體性大於環境諸要素之和。環境諸要素互相聯絡,互相作用產生的整體效應,是在個體效應基礎上的質的飛躍。

4.互相聯絡及互相依存

環境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現,有先後之別,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絡、相互依存的。從演化的意義上看,某些要素孕育著其他要素。岩石圈的形成為大氣圈的出現提供了條件;岩石圈和大氣圈的存在,又為水圈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圈孕育了生物圈,而生物圈又會影響岩石圈、大氣圈和水圈的變化。

(二)環境質量(environmental quality)

環境質量,一般是指在乙個具體的環境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對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體要求而形成的對環境評定的一種概念。

環境質量除有所謂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城市環境質量之外,還有所謂生產環境質量、文化環境質量。

三、環境的分類

根據不同原則,人類環境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通常的分類原則主是:環境範圍的大小、環境的主體、環境的要素、人類對環境的作用、以及環境的功能。

按照環境的範圍由近及遠進行分類:

(一)聚落環境(settlement environment)

聚落是人類聚居的地方與活動的中心,它可分為院落環境、村落環境和城市環境。

(二)地理環境(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當今的地理環境是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統一體。

(三)地質環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

簡單地說,它是指地理環境中去除生物圈以外的其餘部分。

(四)宇宙環境(cosmic environment)

宇宙環境有廣漠的空間和存在於其中的各種天體以及瀰漫物質組成,幾近真空。

四、環境的功能特性

環境系統是乙個複雜的、有時、空、量、序變化的動態系統和開放系統,系統內外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和交換。

由於人類環境存在連續不斷的、巨大和高速的物質、能量和資訊的流動,表現出其對人類活動的干擾與壓力,具有不容忽視的特性:

1.整體性;人與地球環境是乙個整體,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乙個系統,都是人類環境的組成部分。

2.有限性:人類環境的穩定性有限、資源有限,容納汙染物質的能力有限,或對汙染物質的自淨能力有限性三個概念:

(1)環境本底值(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環境在未受到人類干擾的情況下,環境中化學元素及物質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2)環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在人類生存和自然環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環境可能容納汙染物質的最大負荷;

(3)環境自淨(environmental self-purification ):汙染物質或汙染因素進入環境後,將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變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從而使環境達到自然淨化的目的,環境的這種作用即環境自淨。

3.不可逆性:人類的環境系統在其運轉過程中,存在兩個過程: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後一過程是可逆的,但前一過程不可逆,因此根據熱力學理論,整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4.隱顯性: 除了事故性的汙染與破壞可直觀其後果外,日常的環境汙染與環境破壞對人們的影響,其後果的顯現,要有乙個過程,需要經過一段時間。

5.持續反應性:災害放大性實踐證明,某方面不引人注目的環境汙染與破壞,經過環境的作用以後,其危害性或災害性,無論從深度和廣度,都會明顯放大。

《環境學概論》試題

一 名詞解釋 每題3分,共30分 1 大氣汙染源 是指向大氣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大氣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裝置和裝置。2 生化需氧量 指在好氣條件下,微生物分解水體中有機物質的生物化學過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體中有機汙染程度的綜合指標之一。3 水體富營養化 是一種氮 磷等植物營養物質含量過多...

環境學概論試卷答案

環境學概論 試題 一 填空題 共10題,每空1分,共19分 1 當大氣穩定度為中性時,煙流的形狀呈形。2 城市環境雜訊標準中一類區 居民文教區 昼間和夜間標準分別為db和db。3 汙水的二級處理常用法和法。4 固體廢物處理的 三化 原則是指固體廢物的和 5 環境問題按成因分為環境問題和環境問題。6 ...

環境學概論課程標準

環境學概論 課程標準 課程編號 課程型別 專業基礎理論課 學時 學分 適用物件 環境科學及其它專業任選課 一 課程理念 1 本課程是環境類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程。在環境科學本科教學中承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以培養學生綜合系統思維和提高交叉學科創新研究專業資訊獲取技能為教學目的。其教學任務是為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