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基礎練習題答案

2023-01-12 23:54:02 字數 4294 閱讀 4967

24、《出師表》練習題(教師稿)

一、給加點字注音。

崩殂cú侍衛shì陟罰zhì臧否zàngpǐ 郭攸之yōu 費禕yī

以遺陛下wèi 裨補bì 闕漏quē 性行xíng 淑均shū 行陣háng

傾頹qīngtuí 苟全gǒu 猥自枉屈wěi 夙夜憂嘆sù 庶竭shùjié

駑鈍nǔdùn 斟酌zhēnzhuó以彰其咎zhāngjiù諮諏zōu遺詔zhào

二、解釋加點的詞。

益州疲弊人力物力缺乏此誠危急存忘之秋也時

此皆良實善良誠實的人若有作奸犯科奸邪的事;科條法令

優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的原因;衰敗,覆沒

願陛下親之信之親近;信任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操勞

後值傾覆兵敗深入不毛不長莊稼的地方,指荒涼的地方

庶竭駑鈍竭盡;喻平庸的才能攘除奸兇剷除;奸邪兇惡的人

臨表涕零落下眼淚恢弘志士之氣擴大,發揚

不宜妄自菲薄隨意;小看,輕視引喻失義稱引譬喻;不恰當

陟罰臧否獎懲功過,好壞必能裨補闕漏補救;缺點;疏漏

曉暢軍事通曉臣本布衣平民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此;給予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任務則責攸之、褘、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以彰其咎表明;過失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詢問;正言

三、解釋多義詞。

1、道中道崩殂:道路 2、遺以光先帝遺德:遺留

諮諏善道:辦法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3、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評判4、無若無興德之言:沒有

每與臣論此事:議論事無大小,悉以諮之:不論

5、為俱為一體:是6、行然後施行:實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行性行淑均:行為

眾議舉寵為督:做,擔任必能使行陣和睦:行列

四、解釋古今異義詞。

1、誠宜開張聖聽古:擴大今:商店等設立後開始營業

2、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古:痛心遺憾今:疼,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卑野今:(品質、言行)惡劣、下流

4、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古:感動,激勵今:深刻的感謝

五、翻譯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4、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5、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6、臣不勝受恩感激。

六、填空。

1、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2、 課文選自《諸葛亮集》,作者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3、 文中諸葛亮給後主劉禪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廣開言路②嚴明賞罰③親賢遠佞

表達了作者「報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4、文章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兼用敘事、抒情。貫穿全文的思想感情,可概括的六個字:報先帝、忠陛下。

5、文中揭示漢代興衰的句子是:親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寫出諸葛亮無意於功名的兩句話是:苟全性命……於諸侯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於……危難之間

6、文中的「臣」是指諸葛亮,「先帝」指劉備,「陛下」指劉禪。

7、文中的成語有:開張聖聽、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顧茅廬、計日可待、斟酌損益、親賢遠佞、引喻失義等。

8、能反映諸葛亮聰明和智慧型的典型事例有:空城計、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舌戰群儒、擺八封陣、三氣周瑜等。

七、閱讀理解。

(一)第1段

1、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觀條件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忘之秋也」。 目的是使劉禪認識到決定存亡的危急形勢,希望劉禪思危

2、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觀條件的目的又是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侍衛之臣……欲報之於陛下也」。目的是使劉禪認識到客觀形勢固然堪憂,但希望猶存

3、作者為什麼要先分析當前形勢?

使劉禪認識到形勢危急但希望猶存,進而啟發他採取有利於興復漢室的政策,為提出建議做準備。

4、作者在這段向後主提出了什麼建議?

廣開言路。

5、這段中包含的乙個成語是什麼?它的含義是什麼?它的後果又是什麼?

成語:妄自菲薄。意思:過分地看輕自己。後果:以塞忠諫之路也

(二)第2段

1、這段作者提出了什麼建議?嚴明賞罰。

2、具體做法是什麼?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三)第3-5段

1、作者出師後的國內政事如何安排?推賢了哪些賢臣?目的是什麼?

1)宮中:推薦良實,志慮忠純的郭攸之、費禕、董允等。 2)營中:

推薦性行淑均,曉暢軍事的將軍向寵。 3)其他:推薦貞良死節之臣侍中、尚書、長史、參軍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後顧之憂,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作者從正反兩方面概括兩漢歷史,並引先帝故事,意在說明什麼?

總結兩漢歷史興衰的經驗教訓,說明「親小人」必將導致亡國。

3、作者在這段向後主又提出了什麼建議?三條建議的核心是什麼?為什麼?

親賢遠佞。其中「親賢遠佞」是建議的核心。因為做不到這一點,一、二條建議就無法落實。文中「薦賢」等皆在於此。

(四)第6段

1、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敘本志,說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無意於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敘述先帝「三顧茅廬」之恩,稱讚先帝寬巨集氣度和不恥下問的品德,也表達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後概括敘述跟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說明了創業的艱難,進一步表達了作者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以陳情的方式為「出師」作鋪墊。

(作者自敘本志,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師伐魏,「北定中原」,正是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以報答先帝

2、「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表明作者無意於功名利祿,甘於淡泊的生活。

3、這段回顧了兩件事,即:三顧茅廬和臨危受命。作者回顧這兩件事的用意是1)表達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

2)告戒劉禪要學習父親禮賢下士,任人唯賢。3)告戒劉禪創業艱難,守業不易。

4、這段中的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成語:三顧茅廬。意思:現在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5、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五)第7段

1、出師之前作者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出師的目的是什麼?

工作: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後方,做好戰備。)目的: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2、「臨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指什麼?白帝城託孤。

「大事」指什麼?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3、從這段中選出六個字,概括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報先帝,忠陛下。

4、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出師的決心的?

1)以出師為己任。「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定下軍名狀。「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六)第8段

1、作者對他所推薦的賢臣和後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對賢臣:「斟酌損益,進盡忠言」,要有「興德之言」。 對後主:「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2、諸葛亮寫本文表達了對後主劉禪怎樣的希望和感情?

希望劉禪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表達了忠於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3、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4、諸葛亮是在向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麼?

受恩感激,「報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貫穿全篇,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劉備父子的無限忠誠。

5、 談談親賢遠佞在當今的現實意義。

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有親近賢人,才能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也只有疏遠小人,才能避免他們的不良影響。「孟母擇鄰」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親賢遠佞無論對於領導幹部還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考試題

(一)2023年蘇州閱讀《出師表》

【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隆中對》

6.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 ( ) (2分)

a 臣本布衣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愚公移山》)

b先帝不以臣卑鄙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c 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d 還於舊都欲有求於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7.用現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4分)

先主曰:「君與俱來。」答

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答8.《出師表》能流傳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辭質樸,情真意切。請以「遂許先帝以驅馳」為例,結合選文內容作簡要分析。(3分)

出師表練習題一

一 臣本布衣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 而忠陛下之職也。1 這段文字選自的 出師表 表 是 2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故五月渡滬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毛臣本布衣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3 第 段說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 在本段中具體指什麼?用原文中的4個四...

出師表習題

一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1 給下列字注音 殂 懈 陛 弘 塞 2 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1 殂 2 誠 ...

出師表練習

語文周練試卷 第一段 一 字音詞義 先帝創業未半 而中道崩殂 c今 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也。然 侍衛之臣不懈 xi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 追先帝之殊遇 欲報之於陛 b 下也。誠 宜 開張聖聽以 光 先帝遺德,恢 hu 弘 h ng志士之氣,不宜妄 自菲 f i 薄引喻 失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