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的心臟和軟骨魚不同之處是心臟不具動脈圓錐而有

2023-01-11 03:36:05 字數 4863 閱讀 1706

—8%)。

硬骨魚的心臟和軟骨魚不同之處是:心臟不具動脈圓錐而有動脈球(bulbus arteriosus)。動脈球(圖5-43)不是心室的延伸部分,而是腹大動脈基部的膨大部分;不具橫紋肌,而是由平滑肌構成;本身無搏動能力,如海綿狀構造,具有彈性;內壁上不具瓣膜。

在x光下顯示出:心室收縮時,動脈球擴張,隨即由於動脈球壁的彈性而回縮,這樣,使通往鰓部毛細血管的血液得以維持乙個穩定的動脈壓。

硬骨魚的入鰓動脈和出鰓動脈皆是4對(圖5-44),代表胚胎時期6對動脈弓中的第ⅲ、ⅳ、ⅴ、ⅵ對動脈弓(鯊魚的入鰓動脈是5對,出鰓動脈是4對)。

靜脈系統基本上和軟骨魚相似,但大多數硬骨魚沒有側腹靜脈,鎖骨下靜脈直接進入總主靜脈。此外,僅左側的尾靜脈入同側的腎臟散成毛細血管,形成腎門靜脈,和左側後主靜脈的毛細血管相連;而右側尾靜脈和腎臟的血直接通過右後主靜脈回靜脈竇,即未形成右側的腎門靜脈。

鯉魚的脾臟(spleen)甚明顯,位於小腸前部背側,鰾的腹面,形細長,色紅褐。

(八)神經系統硬骨魚的腦(圖5-45,5-46)比軟骨魚的還要原始。腦雖然已分化為大腦、間腦、中腦、小腦、延腦等5部分,但整個腦的體積較小,並未充滿頭骨腦腔,腦的彎曲度很小,在背面5部分都可以看到。大腦比較小,在腦的5部分中所佔比例很小,大腦頂部很薄,只是上皮組織而沒有神經細胞,大腦主要是由位於腦室底部的紋狀體組成,其機能僅限於感嗅,實驗證明:

切除魚的大腦,除失去嗅覺以外,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並未受到明顯的破壞。大腦兩半球尚未完全分開,側腦室在靠後面的部分連在一起,所形成的共同腦室的範圍比軟骨魚的還要大。間腦由於被中腦所遮擋,從背面觀只能看到由間腦背面發出的腦上腺(epiphysis)。

中腦視葉發達,因被小腦瓣(cerebellar valvula)所擠,偏向兩側,各成半月形。小腦大,向後延伸覆蓋在第四腦室之上。延腦前面有麵葉(facial lobe),兩側與小腦相接的地方有一對迷走葉(vagal lobe),迷走神經由此發出。

延腦本體在腦的後端,前部較寬,後部較窄,背面有後脈絡叢膜覆蓋,揭去此膜,可見「v」字形的第四腦室。延腦的後方接連脊髓。從腦的腹面觀,可見聞腦靠前面有視神經交叉,其後面兩側有一對半月形的下葉,兩下葉之間為腦下垂體(內分泌腺),垂體之末端為血管囊,垂體的基部是漏斗,漏斗和間腦相連。

由腦發出腦神經10對,由脊髓發出脊神經約36對。

(九)感覺器官

1.視覺器官:鯉魚的眼和鯊魚的眼基本一致(圖5-47),代表水生脊椎動物。沒有能活動的眼瞼和瞬膜,因此魚眼從不關閉。

角膜較平扁,晶體大而圓,緊挨在角膜之後,適於近視。視覺調節是靠移動晶體的位置來實現,這是借鐮狀突來執行移動晶體位置的機能。鯉魚在眼後房內有硬骨魚所特有的鐮狀突(falciform process),內富血管和肌肉,在靠近盲點處穿過視網膜而固著於水晶體上。

虹膜內肌肉不發達,因之瞳孔的大小不能改變。

水的透光力弱,魚眼在脈絡膜層有反光的結構(如前述鯊魚脈絡膜中的亮層)。銀膜(argentea)是硬骨魚眼球內部的反光照明裝置,位於鞏膜與脈絡膜之間,是由脈絡膜中分離出來的一薄層,其色似銀,其中有許多小晶體的沉積物,銀膜向前伸延成為虹膜的外層。

和鯊魚一樣,硬骨魚不具淚腺,不能流眼淚。

2.平衡覺和聽覺器官:和軟骨魚一樣,只有內耳。每側的內耳包括乙個橢圓囊、乙個球狀囊和3個彼此垂直的半規管。

由球狀囊分出的內淋巴管,與鯊魚不同,末端是封閉的。硬骨魚的內淋巴液中除了呈懸浮狀態的小耳石以外,還有3塊大的耳石。以球狀囊中的耳石最大,幾乎佔滿了它的內腔,另外兩塊較小,一塊位於球狀囊的後部,一塊位於橢圓囊內。

這些耳石隨著魚體的增長也相應地增大,出現呈同心圓排列的環紋,和鱗片上的年輪相似,根據耳石的環紋,也可以推算魚的年齡。石首魚科(或黃花魚科)(sciaenidae)即以其大形的耳石而得名。

鯉形目魚類所特有的韋氏小骨,一端連線鰾壁,一端通內耳的圍淋巴腔,鰾內的波動借韋氏小骨傳到內耳,從而產生聽覺。

3.側線器官:和鯊魚一樣,在頭部及體側均有側線。在身體兩側各有一條陷在**內的縱行管,該管以無數小管穿過鱗片與外界相通(圖5-48)。

側線管內有感覺細胞,當外界水流動時,水壓的變化通過開管而影響側線管內液體的流動,刺激感覺細胞,經迷走神經,傳遞興奮給腦而產生水流感覺。

(十)排洩系統和滲透壓調節鯉魚的排洩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圖5-49)。腎臟緊貼在胸腹腔的背面,呈深紅色,兩個腎有一部分相連。每一腎的前端為一頭腎(head kid-ney),頭腎是擬淋巴腺。

腎臟在頭腎的後面,腎的寬度和厚度,由前到後很不一致,它的最寬厚處是在與鰾的中部相接觸的一段,再往後變得很細。兩腎各有一輸尿管,沿胸腹腔背壁向後走行,到將近末端處合而為一,稍為擴大,形成膀胱。硬骨魚的膀胱屬於導管膀胱(tubal bladder),為中腎管後端膨大形成。

膀胱以後為尿道,通至洩殖竇,以洩殖孔開口於**後方。

腎臟除排出代謝產物以外,另一重要功能是對滲透壓起調節作用。鯉魚等淡水硬骨魚的腎臟內,腎小球數目多,泌尿量大,尿液中含氮廢物是以銨的形式排出。與此相對比,海洋硬骨魚的腎小球數目少,甚至有些海洋硬骨魚(如)成體腎臟中的腎小球完全消失,泌尿量很少。

例如:杜父魚(海洋硬骨魚)分泌尿液是0.13—0.96ml/(kg體重·小時);而鯉魚(淡水硬骨魚)分泌尿液是5ml/(kg體重·小時)。

淡水硬骨魚血液和體液的濃度高於周圍的淡水,由於滲透壓的差別,水不斷地由外界向魚體內滲透。魚體借腎臟大量排出稀薄的尿液,使體內水分得以維持恆定。

海洋硬骨魚的情況與此相反,其血液和體液與海水相比是一種低滲溶液,因此,體內水分不斷地滲透到體外。這就是說,海洋硬骨魚儘管在乙個水的環境中生活,但卻面臨著失水而幹死的可能。它必須大量吞飲海水(如鰻魚,每公斤體重每晝夜吞入50—200ml的海水),多餘的鹽分通過鰓壁上一種特殊的泌氯腺排出。

(十一)生殖系統鯉魚雌雄異體,雄魚(圖5-49)精巢(俗稱魚白)一對,呈白色,在生殖季節增大到幾乎與體腔等長。雌魚(圖5-49)卵巢一對,呈黃色囊狀,內含大量卵子。鯉魚和其它硬骨魚一樣,並無特殊的生殖管道,而是由生殖腺壁本身延續成管。

因此生殖導管與中腎管無關,這在脊椎動物中是少有的例外。

鯉魚和其它絕大多數硬骨魚一樣,都是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卵小,成活率低,但產卵量很大(鯉魚一次產卵10萬粒,翻車魚一次產卵達3億粒)。這是儲存種族延續的另一種適應方式(軟骨魚是體內受精、產卵量少,但成活率高)。

第四節魚類的分類

現在已知全世界約有24000種魚類,分布在全世界各個水域中,其中我國有2000多種,海水魚有1500多種,淡水魚有800多種。魚類按其骨骼性質來分,可分為兩個獨立的類群:軟骨魚綱及硬骨魚綱。

以前把這兩類作為兩個系,隸屬於魚綱。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從有化石記錄開始,就是兩股道上發展來的,目前較新的材料都將這兩類公升為兩個獨立的綱,即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

現將現代生存的魚類分為下列各綱和亞綱:

一、軟骨魚綱(chondrichthyes)

終生保留軟骨,常鈣化,有發達的鰓間隔,鰓裂大多直接開口於體表,無鰾,雄性有特殊的交接器——鰭腳,體內受精,卵生;卵胎生;假胎生;歪尾。分為兩個亞綱:

亞綱一板鰓亞綱(elasmobranchii)

因口大,橫裂在頭部的腹面,又稱橫口類(plagiostomi)。體被楯鱗,鰓裂開口於體表,無鰓蓋褶。除少數能到淡水中生活外,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中。

此亞綱沿兩個方向發展:一支儲存了迅速游泳的紡錘形體型——鯊總目;另一支則發展為扁平體型,適於底棲,少活動的生活型別——鰩總目。但鱝類的胸鰭前端分化為頭鰭,在水中行動迅速。

鯊總目(selachoidei)

體大多呈紡錘形,鰓裂側位,胸鰭正常,不與吻的前緣癒合。我國常見的有下述幾個目:

(一)虎鯊目(heterodontiformes)頭大,吻鈍,眼上側位,無瞬膜,背鰭2個,其前均有1枚硬刺,有臀鰭,鰓裂5個,側位。種類不多,僅分布在太平洋。

虎鯊科(heterodontidae):上、下頜前面的齒細尖,後面的齒闊扁,有圓而小的噴水孔,卵生。底棲生活。

食貝類及甲殼類動物。我國產有寬紋虎鯊(heterodontus japonieus)體側有深褐色條紋10餘條。狹紋虎鯊(heterodontus zebra)體側有30多條條紋。

(二)六鰓鯊目(hexanchiformes)鰓裂為6至7對,背鰭1個,無硬刺,位於身體的後部,有臀鰭。

六鰓鯊科(hexanchidae):口在頭的腹面,上、下頜齒異形,上頜中部的齒有大的突起,兩旁有1—2小突起,下頜齒扁,邊緣作鋸齒狀。卵胎生。

常見的有扁頭哈那鯊(notorhrchus platycephalus)(圖5-50)鰓裂7對,背鰭乙個,上、下頜齒異形,底棲。肉食性。黃渤海產量較大。

皮可製革,肉可食用,肝可製魚肝油。

(三)鼠鯊目(lamniformes)是鯊總目中最大的乙個目,包括現代的大多數種類。背鰭2個,無硬刺,有臀鰭,鰓裂5對。

1.須鯊科(orectolobidae):為熱帶及**帶水域的中小型魚類,近海底層棲息。它的最後2至3個鰓裂位於胸鰭基部的上方。

我國大多產在南海、東海。常見的有豹紋鯊(stego- stoma fasciatum)及日本須鯊(orectolobus japonicus)。

2.鯨鯊科(rhincodontidae):身體龐大,性情溫和。食大量浮游生物和小型魚類。

屬大洋性洄游魚類。每年5、6月洄游到我國北部灣。只一種鯨鯊(rhincodon typus)有2背鰭,大小不同,胸鰭大,位於第3對鰓裂下,腹鰭小,尾鰭叉型,口寬,端位,鰓耙如海綿狀。

肝油可製機器油或製肥皂。皮可製革。肉、骨、內臟可製魚粉。

3.鼠鯊科(lamnidae):體紡錘形,吻尖,尾叉型。本科為大型或中型魚類。

我國常見的有灰鯖鯊(isurus glaucus),暖海性上層魚類。性情兇猛,常追捕魚群。卵胎生。

噬人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體龐大,口大,弧形,牙銳利。性兇猛。為大洋性活潑魚類。

吞食大型海生動物,有襲擊小船和噬人紀錄。

4.姥鯊科(cetorhinidae):鰓裂寬大,鰓弓上生有密而細長的鰓耙成過濾器,背鰭2個第一背鰭大,第二背鰭與臀鰭都很小,尾鰭叉形,胸鰭很大。本科只姥鯊(cetorhinus maxim- us),體呈紡錘形,鰓裂寬大,上起背部,下面幾乎達喉部正中線,鰓裂均位於胸鰭基底之前。

性溫和,食小魚及浮游生物。

魚和海洋的故事

你喜歡聽什麼歌?我不知道,因為我沒有經歷,我的過去那麼的波瀾不驚,無法與歌感同身受。談過戀愛嗎?沒有,我很懶,戀愛不如睡覺 去旅遊。我已經脫離了群體過著自己的迴圈模式。你相信愛情嗎?不相信。愛情是什麼?愛情是什麼?不知道。從來沒想過。迷霧 漿糊瞬間膨脹。我套了一層一層的保護圈,時而自私 時而博愛 時...

魚和水的故事

她從來沒想過會離開水。已經成了習慣,因為魚知道,她只能生活在水中,也已經習慣了生活在水中了。就象太陽公升起落下那麼自然而然似的。魚很喜歡跟水在一起,從魚出生開始,她就跟水生活在一起。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魚也已經習慣了有水的日子。可是。因為魚是那麼的敏感,而水卻是那麼的花心。也許,是水並不在意魚的存在...

魚和飛鳥的故事

乙隻飛鳥,在飛過一片美麗的水域時,偶遇一條浮在水面呼吸的魚,眼神相撞,久久凝望。它們驚訝的發現,彼此都已深深的愛上了對方。飛鳥就在空中盤旋,遲遲不肯飛走。而這條魚也久久不願沉入水底。然而,它們畢竟是有著兩個完全不同境遇的生命,注定無法走到一起。最後這條魚帶著深深的嘆息,沉入水底,而那只鳥也悲傷的飛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