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題我國高考改革不宜照搬美國模式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網

2023-01-10 15:00:06 字數 4899 閱讀 9825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高考改革的若干設想

一、我國高考改革不宜照搬美國模式: 台灣的前車之鑑

我國高考改革從 1999 年開始已經 8 年, 但是圍繞我國高考改革採取何種模式, 並未形成普遍共識,從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看, 差異頗為明顯。其中一種觀點即主張採用美國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改革我國高考, 江蘇省 2008 年高考改革方案就是乙個例子。

所謂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即高校在錄取中, 除了統一筆試成績之外, 還參考高中成績、社會活動情況等, 高校具有很大自主招生權。這一模式為不少國家、地區模仿, 比如南韓也決定於 2008 年開始使用這一模式進行大學招生錄取改革。但是, 由於該模式在美國可行的諸多條件在當前中國尚未發育成熟, 照搬的結果只能是逾淮成枳, 台灣地區就是前車之鑑。

台灣 1989 年成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992 年提出 「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1994 年試行, 2002 年正式實行。台灣聯考改革暴露出不少問題:( 1) 公平可控性下降。

新方案當中學生高中成績佔據一定比例, 這就存在較大作弊空間。2002 年 3 月 17 日, 多元入學方案實行僅兩個月, 台灣**就披露了奧賽主考官索賄嫖妓事件。民意調查顯示, 高達七成學生家長贊成恢復聯考制度。

( 2) 多元入學方案由原來的一次聯考變為十八次段考和更多次小考, 反而加劇了競爭壓力。

正是如此, 目前台灣高校新生的 70%還是通過聯考方式錄取、20%通過甄選推薦、其餘申請入學。由於推薦易滋生腐敗 ( 這與我國文革期間推薦上大學道理相似) , 從 2004 年起取消推薦。無獨有偶, 前蘇聯高校一直實行自主招生制度, 但是在 2001 年基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的教育空間」 的戰略考慮, 俄羅斯開始實行全國統一高考試點。

考試由俄羅斯聯邦教育部統一命題, 考試以筆試為主, 實行百分制, 考試科目包括數學、文學、俄語、生物、地理、化學、物理、社會常識、俄羅斯歷史、外語等。

當然, 這並不是說我國現行高考制度沒有一點弊端, 而是說我國高考在目前國情下考慮公平性、城鄉差距等因素, 整體看還是利大於弊。

二、自主招生在我國目前以及將來都只能是補充

自 2003 年開始, 國內已有 59 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工作, 不少人對此評價頗高, 筆者不敢苟同。自主招生也和統一高考一樣, 有利有弊, 在我國如果作為主要招生方式, 弊大於利。

首先, 自主招生當中普遍採用的面試帶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即使排除腐敗因素, 面試能夠在何種程度上判斷乙個人的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界一直爭議很大, 善於表達的考生在面試當中顯然更有優勢。

再者, 考生應試成本增加。南韓確定於 2008 年推行學習美國模式高考方案, 其中一點即賦予大學更大自主招生權。改革表面上看無懈可擊, 但是正如南韓**指出的一樣, 家長和學生為應付不同大學的不同考試, 將付出更多費用、時間和精力, 壓力並不小於統一考試。

最後, 基於正態分佈的統計規律, 偏才、怪才畢竟是少數, 多數人能力結構還是中規中矩的。國內某些論者對美國大學錄取模式有過於理想化的誤讀。美國約 4000 所高校當中, 數量不多的名牌大學相對重視面試, 其他高校還是以 sat 筆試成績為主。

美國名牌大學對面試的重視程度差異也很大, 比如哥倫比亞大學面試由各地校友義務進行, 在錄取成績當中所佔比例很小。中國考生眾多, 目前國內重點大學年度招生規模普遍在 5000 甚至上萬人, 如此規模如何有效面試?

因此, 高校自主招生完全可以而且應該積極嘗試, 但在我國目前以及可預見未來, 對於統一高考只能是一種補充, 不宜超出某一較小比例, 比如 5%。因此, 積極改進現有高考制度框架, 最大程度地發揮高考的積極效應, 無疑才是我國高考改革的合理取向。

三、高考內容的改革

1.綜合權衡, 文理分科利大於弊

如果從 1952 年院校調整算起, 高考文理分科幾乎長達半個世紀。也正是如此, 文理分科一直是我國高考改革的乙個爭論焦點。支援與反對者都有各自理由, 莫衷一是。

筆者一度主張文理不分科, 但是必須承認, 多數人對於文科與理科之間是存在能力和興趣偏好的, 實

際上這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有觀點列出國內外不少學術名家兼通文理的例

子, 主張文理統一, 以利於學生全面發展。這一觀點貌似合理, 實則脫離實際。因為文理全面發展的考生過去不多、現在和將來也不會多, 不能通過少數例子進行以點代面的論證。

筆者以為, 正確的問題不是文理是否應該分科,而是分到何種程度為佳。折中來看, 在文理科考試科目當中交叉設定一些理文科內容, 一方面尊重了考生文理能力有別的事實, 另一方面較好地達到了完善文理科考生知識結構的目的。

2.增加考試科目, 實行「新大文大理」「6+6」模式

現行 3+x 方案的本意是減輕學生負擔、給予學生個性化發展空間, 但實際效果與預期目標有相當距離:( 1) 考試科目少, 反而使得競爭更集中。( 2) 中學為了提高公升學率, 往往統一要求學生選考科目, 學生個性被抑制。

作為選拔性考試, 高考的競爭屬性決定了考生承受的整體壓力不會有根本性改變。在這種情況下, 增加高考科目、降低平均難度, 強調常識和應用性、注重知識廣度而非深度, 較之現有的科目少、平均難度大的高考思路, 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高考本身存在的積極因素不妨採用「新大文大理模式」的改革方案。改革後的文科、理科考試科目都為 6 門。

由於科目增加, 單科考試時間應進行適當壓縮, 壓縮考試時間, 有利於促使考試取向從知識掌握到能力測試轉向。因為採用標準分, 各科分值設計並不重要。要點如下

:理科: 語文、理科數學、政治歷史地理綜合( 均為100 分鐘) 、理科英語和生物( 均為 75 分鐘) 、物理化學綜合( 120 分鐘) 。

說明如下:( 1) 語文科目閱讀等專案 60 分鐘。寫作單獨考試, 時間 40 分鐘, 以更好地考查考生在較短時間內調動自身知識快速完成寫作的能力、現場反應能力。

美國 sat 寫作考試時間甚至只有 25 分鐘。( 2) 政史地綜合科目考試層次定位為了解, 均為選擇題。

文科: 語文、文科數學、文科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綜合、物理化學生物綜合, 考試時間均為 100 分鐘。物理化學生物綜合科目與理科的政治歷史地理綜合科目類似, 考試層次定位為了解, 均為選擇題。

對於新方案, 或許可能出現對考生要求過低的顧慮, 實際上大可不必。姑且不討論命題難度因素, 僅僅就時間而言, 美國 sat 數學考試時間只有 70 分鐘、其餘科目考試時間為 60 分鐘, 而本文新方案數學100 分鐘、其餘最低也為 75 分鐘。其他因素大致相同情況下, 對考生要求仍然高於 sat。

3.考試大綱導向進行結構性調整

語文考試應以閱讀、寫作為第一位。建議高考語文題目從文學常識、古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應用文寫作、一般性寫作 5 大方面進行命題。取消單獨的語法、標點符號、名篇名句掌握等考題, 在寫作當中予以考查。

就數學而言, 多數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使用到的數學知識基本上沒有超出初中階段。數學教學與考試內容應以貼近社會生活實際需求為基本思想, 如統計學應加強、解析幾何內容適當壓縮、三角函式不應過度強調公式推導等。

英語應該分文理科、分專業區別對待, 不應一刀切。目前在高校是否有必要進行全國統一的

四、六級考試尚且存在巨大爭議, 何況高中?在城市與鄉村、重點與一般中學的外語師資、視聽條件差距甚大的情況下, 除了報考國際**、外交等少數專業之外, 英語不宜要求過多、過高。因此建議區別對待, 特別是聽力比例不宜偏高, 突出閱讀與寫作部分。

生物建議強調綜合性, 按照生物科學、環境科學、人體科學( 心理健康、醫學保健常識) 三大部分設計考綱和試題。

四、選擇性計分規則改革: 解決統一考試與個性錄取矛盾

作為一項全國統一的大規模選拔性考試, 高考存在統一考試與個性選拔之間的固有矛盾, 這一矛盾一直是高考改革的一大難點所在。目前採取的辦法是保送生、各種特長加分以及給予少數重點大學 5%招生自主權等辦法。這些做法一是覆蓋面小, 二是容易滋生腐敗。

相比之下, 筆者提出選擇性計分規則, 能夠在現有高考框架下較好地解決統一考試與選拔專才之間的矛盾, 要點是:

1.考生 6 門科目成績都必須達到某一標準( 比如必須位於全省考生的前 50%) , 否則不能進入錄取程式。

2.對於進入錄取程式的考生, 高校按照其分數最高的若干門科目進行錄取。

按照上述要點, 可以設計出不同規則, 比如「70+4」 規則 ( 考生 6 門科目成績都位於全省考生前70%, 按照考分最高的 4 門計算成績) 、「60+3」( 考生 6 門科目成績都位於全省考生前 60%, 按照考分最高的 3 門計算成績) 等。

顯然, 各種可能的組合是很多的, 應該根據多方面因素考慮選用之。綜合考慮, 筆者以為「50+4」規則可以較好地兼顧統一考試與個性選拔、控制高考壓力等不同要求。

選擇性計分規則的最大優點是: 一方面在保證考生基本素質的情況下, 高校能夠更有效地發現和錄取各學科的尖子生。另一方面學校無法左右考試科目, 也必須保證學生所有科目達到要求, 因此各考試科目一視同仁是最佳策略, 如此學生能夠分配更多時間於本身所長的科目學習之上, 既有「3+x」的優點, 又避免了其誘使考生和學校大面積策略性選考科目的缺點。

五、全國統一推行標準分制度

全國統一推行標準分制度, 目的是解決兩個突出問題:

1.分省命題所出現的各省考生之間水平比較難度加大, 考題難度大的省份考生可能受到不公平對待

以 2004 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錄取為例, 該院採用將考生高考成績與專業成績相加後排序的錄取規則。當年在山東、湖北分省命題情況下, 山東省高考文理科重點線為 600 分, 而湖北省高考文理科重點線為560 分。那麼在專業成績一樣的情況下, 湖北考生成績要少山東考生 40 分。

這導致當年清華美院錄取山東考生 80 名, 而在湖北僅錄取 3 名。

顯然, 都屬於高考大省的山東、湖北兩省生源素質差距不可能如此之大。顯然, 按各省考生標準分成績進行錄取即可解決這一問題。

2.文理不分科劃線, 使得理科考生減少

從美國高考制度管窺我國高教改革

大學入學考試考試形式招生錄取制度 一 序言 大學入學考試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進化的重要機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高考制度既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乙個國家的重要制度之一。高考是選拔考試,也稱作常模參照考試,是國家為高等學校選拔合格新生舉行的全國性考試。在我國,高考是規模最大...

壓題如何應對2023年江蘇高考改革新方案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work informati...

我國高考分類改革和國外高考招生制度

作者 王紅曉 教學考試 2017年第09期 摘要 高考分類改革是新國情下的考試制度變革,國外幾種代表性的高考制度,可以給我國高考改革提供經驗借鑑,我國高考改革要吸納國外先進經驗,並根據我國國情慎重進行。關鍵詞 高考 分類改革 經驗 中圖分類號 g64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