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是中國頭名水利狀元

2023-01-09 23:39:04 字數 3465 閱讀 4084

清光緒二十年(1894)五月,張謇應禮部會試、中試,殿試策問的「河渠」、「經籍」、「選舉」、「鹽鐵」要旨,現將「河渠」策問及對策摘錄如下。河渠策問:「治水肇於《禹貢》,畿輔之地,實惟冀州。

水利與農事相表裡,後漢張堪為漁陽守,開田勸民;魏.劉靖開東箱渠,能備述歟?至營督亢渠,引盧溝水資灌溉,能各舉其人歟?

唐.朱潭、盧輝,宋.何承矩浚渠引水,能指其地否?

元.郭守敬、虞集議開河行漕,其言可採否?汪應蛟之議設壩建閘,申用楙之議相地察源,可否見之施行,能詳陳利弊歟?

」張謇的對策:「禹所治河,自雍經冀,冀當下流,故施工最先。非真以為帝都而已。

自漢時河改由千乘入海,而冀州之故道堙。今畿輔之水,永定、子牙、南北運河、清河,其尤大者。東面水多,而收水之利,西北水少,而受水之害,豈必地勢使然,亦人事之未至也。

漢郡漁陽,當今密雲,而張堪之為守,營稻田八千餘頃。繼是而往,魏.劉靖開車箱渠,修戾陵堰;后魏.

裴延雋、齊.稽華輩,亦先後營督亢渠,引盧溝水以資灌溉。跡雖陵谷,而事皆較然。

宋.何承矩,廓唐、朱潭、盧暉之舊,於雄莫霸州,平永順。安諸軍,築堤六百里。

置斗門,引澱水,既鞏邊圉,亦利民焉。元世郭守敬、虞集並講求水利。郭之所議,今之通惠河也。

虞議則至正中脫脫嘗行之。而明.江應蛟之議設壩建閘,申用懋之議相地察源,其所規劃,與郭、虞相發明,當時固行之而皆利矣。

夫天下之水,隨在有利害,必害去而利乃興。而天津則古渤海逆河之會,百川之尾閭也。朱子曰,治水先從下處下手:

又曰,漢人之策,留地與水不與爭。然則,朝廷所欲疏浚而利導之者,其必先於津沽岔口加之意已。」

畿輔即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自遼代在北京建立陪都和金、元、明、清建都北京,地處海河流域下游地區,由漳衛、永定等9條支河在天津市區附近匯入海河**渤海,乾河長73公里,最長支河有1090公里。該流域西起太行山,流域面積31.88萬平方公里,與淮河流域相近,但徑流量僅為淮河流域的38%,旱澇災害頻繁。

都在永定河修建堤防工程,確保北京地區安全。為此歷代對該地區水患治理十分重視。由於張謇對水利文獻勤奮鑽研,對策融會貫通,終以一甲一名獨占鰲頭,高中狀元。

光緒二十一年(1895),駱成驤殿試的第一問:「為何開國之初兵少愈強?承平之後兵多愈弱?

」;二問「為何開創之初財賦少而愈富?承平之後財賦多而愈貧?原因是不是出於會計不精呢?

」;三問人君節儉行為及其影響?四問為水利與農業,其餘未見有涉及水利方面的殿試人員。

據有關文獻資料顯示,中狀元後在水利方面提出過建議或有治水業績的只有15人,佔立傳者狀元479人的3.1%,現分述如下:

1、柴成務(934-1004),曹州濟陰(今山東荷澤)人,宋干德六年(968)的狀元.淳化二年(991)在任京東路轉運使時,黃河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決口,柴成務上疏說:「河水所經地肥沃,請免租稅,勸民墾種」。

太宗詔準。

2、王嗣宗(944-1021),汾州(今山西汾陽)人,宋開寶八年(975)的狀元。在任通判澶州(今屬河南)時,命人在黃河兩岸植樹萬株,以固堤防。

3、徐奭(985-1030),福建甌寧(今福建建甌)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的狀元。宋天聖元年(1023)任兩浙路轉運使時協助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趙賀主持此地水利設施的修復,他們發動百姓,從外地運來石料,重砌太湖堤岸,又疏浚五條河渠,把太湖積水匯入海中,基本解除了太湖水患。

4、蔡齊(988-1039),膠水(今山東平度)人,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狀元。宋景佑四年至寶元二年(1037-1039)出知潁州(今安徽阜陽)期間,注重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政簡刑寬,盜掠不行,社會安定,恩惠於民,吏民視之父母。

5、霍端友(1056-1115),常州武進(今江蘇武進)人,宋崇寧二年(1103)的狀元。數年之後,任陳州(今河南淮陽)知府時,陳州地勢低窪,久雨則積水成澇,霍端友下令疏浚新河800餘裡,復開河200裡,使洪水得以經淮河入海,水患得以解除,成為乙個富庶之鄉。

6、黃樸(1192-?),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紹定二年(1229)的狀元。在任廣東提舉常平時,掌役錢、青苗錢、義倉、賑災、水利、茶鹽等事。

7、王鼎(1030-1106),涿州(今河北涿縣)人,遼清寧五年(1060)的狀元.中狀元後不久,當了淶水縣令,治理淶水很有成績。

8、張起巖(1285-1353),山東禹城人,元延祐二年(1315)的狀元,元順帝期間(1333-1343)任燕南廉訪使,那時滹沱河河水時常氾濫成災,張起巖派人修堤以防水患,為真定百姓解決困難。

9、呂柟(1479-1542),陝西高陵人,明正德三年(1508)的狀元。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在任解州(今山西運城西南)以通判攝行知州時,賑濟孤寡,裁減雜役,勸民農桑,興修水利。

10、麻勒吉(?-1689),滿州正黃旗人,清順治九年(1652)的狀元。康熙七年(1668)任兩江總督時,奏准以當地田稅賑濟災民及浚瀏河和吳淞江,建水閘以時蓄洩。

11、莊有恭(1713-1767),番禺(今廣東廣州)人,清乾隆四年(1739)的狀元。在乾隆十七年(1753)任兩江總督時,請求朝廷批准修築瀏河以北土塘9000丈。乾隆二十四到三十年(1759-1765)任浙江省巡撫,修築浙江海塘,疏浚太湖流域12個州縣河道。

12、畢沅(1730-1797),江南鎮洋(今江蘇太倉)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狀元。乾隆五十三年(1788)任湖廣總督時,治理荊江險段,修築襄陽等處堤壩, 鑿四川、湖北一帶長江的險灘,便於雲南銅鐵的漕運。

13、陳初哲(1736-1787),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乾隆三十四(1769)的狀元。乾隆四十四年(1779)公升任湖北荊(荊州府)宜(宜昌府)施(施南府)道道員時,江水暴漲,在江陵東面的沙市溢位堤頂,陳初哲急令吏民載土堵塞,他親自上堤指揮搶險,奮戰七晝夜,江水漸退,沿江居民無恙。次年,又拿出俸祿加築江堤。

14、吳其濬(1789-1847),固始(今河南)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的狀元。清道光元年至八年(1821-1828),任翰林院修撰在家服喪期間,淮河屢成水災,他下決心研究淮河水災的成因,實地考察淮河主流和支流,寫出了《治淮上游論》,提出利用安徽境內兩側湖泊窪地滯蓄洪水的治淮方案,在這一帶修建閘壩,洪水大時,閉閘蓄水,減輕對下游的壓力,待水小時,再開閘放水。

15、張謇(1853-1926),江蘇海門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的狀元,張謇於同治十三年(1874)三月任江寧發審局文牘,開始遊幕生涯,隨江寧發審局孫雲錦(原通州知府)查勘淮安海濱積訟案,第一次接觸水利,他夙習同治年間淮安丁顯所著的《恢復淮河故道圖說》、明代潘季馴的《河防一覽》和清初靳輔的《治河方略》等治淮、治黃專著。光緒十三年(1887)五月隨孫雲錦赴開封任幕僚,八月鄭州黃河決口。他與孫之子孫東甫乘舟沿河檢視水勢,辦理急賑,又五次致函河南巡撫倪文蔚,較為全面的闡述了他的治黃觀點。

為他的殿試積累了治水資料。張謇後半身主要精力從事水利事業,認為導淮必先從查勘全流域和測量工作入手,於宣統元年(1909)設立江淮水利公司,在清江浦(今淮安市)設測量局。2023年在北京成立導淮局,委張謇為導淮督辦,同年12月擴充為全國水利局,任總裁。

他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人才,為大運河、松遼河、珠江、河套水利、黃河、長江、淮河的治理,南通地區的江岸保坍,涵閘工程現代化等竭盡全力,嘔心瀝血,不愧是中國近代治水的先驅。

綜上所述,從關鍵性殿試對策和張謇從事治水時間比其他狀元長,業績也最多來看,張謇可稱為中國頭名水利狀元。

州、族自治區

男人是茶,女人是水,婚姻是杯子

茶被放進了杯中,片刻,滾燙的水淹沒了茶,一股前所未有的溫暖霎時將茶包住,茶忘情地起舞著,它的葉片慢慢地舒展開來,恢復了原有的生機勃勃的綠色,它的汁融進水裡,使水中也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茶香。杯子又將水和茶緊緊地包住,使它們彼此交融。茶和水都對杯子充滿了感激之情,正因為有了杯子,它倆才能結合在一起。漸漸地...

中國水保學會

中國水保學會 關於印發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資質管理辦法 試行 的通知 頒布機構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頒布日期 2008 10 17 執行日期 2008 10 20 關於印發 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資質管理辦法 試行 的通知 各省 自治區 直轄市水利 水務 廳局 處,各計畫單列市水利 水務 局,各流域機構,新疆生...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總結

芷溪中心小學 2013年 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 活動總結 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屆 世界水日 3月22 28日是第二十六屆 中國水周 聯合國確定2013年 世界水日 的宣傳主題是 水合作 我國紀念2013年 世界水日 和 中國水周 活動的宣傳主題為 節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為滿足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