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體發展模式猜想

2023-01-09 08:39:02 字數 4731 閱讀 1778

研究軟體產業的國家模式,首先要研究這個國家軟體產業的國家競爭優勢。根據波特的「鑽石模型」理論,產業的國家競爭優勢取決於乙個國家的產業的四大特質,這些特質各自獨立,又能系統性地組合成國家優勢的鑽石體系。「鑽石模型」的構架主要包括:

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撐產業、企業的戰略、結構與競爭四個基本的因素和機遇與**兩個附加要素組成。在競爭優勢理論中,波特強調各個要素發揮作用時,是乙個動態系統性機制的變化。國內競爭壓力和地理集中使得整個「鑽石」構架成為乙個系統。

國內市場競爭的壓力可以提高國內其他競爭者的創新能力;而地理集中將使四個基本因素集成為乙個整體,從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協調提高。

「鑽石」型的競爭力四要素構成了產業競爭的環境。這並不是說必須具備所有四種優勢產業才能有競爭力,而是必須在其中一兩項奪取特殊優勢。然而足以影響或改變這四股力量的更高層力量就是**與機遇。

事實上,**幾乎都可以算作是這四角鑽石中的第五角,因為在國際競爭力的討論中,它的角色最受爭議。但**本身無法提公升競爭力,而是必須透過刺激其它四個力量來影響產業的競爭力。機會與運氣對產業的成功來說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像突然發生的科技改變、能源的發明、戰爭的爆發或其它政經環境的突然改變。當然,產業或所在地的人民如何應對這些改變,自然也是創造特殊競爭優勢的機會。

從軟體產業來看,研究軟體產業的競爭優勢也體現為研究上面鑽石模型的四大要素。

生產要素:由於軟體產業是乙個智力型產業,靠的是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因此軟體產業的生產要素主要集中在人的要素和知識要素兩方面,人的要素主要包括人才數量、人才結構兩塊,而知識要素則包括了科技基礎(科技競爭力、智財權、專利數、標準等方面的綜合)、大學及研究機構、培訓機構。

需求條件:需求要素主要包括國內市場的規模,國內客戶的本質,本地的價值觀與環境等。

相關產業與支援產業:包括國家在相關與支援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提供創新與公升級的優勢,軟體產業的相關和支援產業包括了電子產業、半導體產業、家電產業、計算機產業、資訊化和電子政務、數碼產品業、通訊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傳統產業等等。

企業戰略、結構與競爭狀態:國家狀況與所處的時空背景,會創造一種強大的趨勢,關係到企業如何創造、組織和管理,以及國內競爭的本質。特定產業的競爭力,來自能夠匯集這個國家具有優勢的管理務實和組織模式,以及產業的競爭優勢**;企業與個人所追求的目標,各國之間也有很大的差距;個人進行工作和擴充套件技能的動機,也攸關競爭優勢;最後,要刺激競爭優勢的持續力和創造力,還要看本地的競爭狀態。

研究軟體產業的企業戰略、結構和競爭狀態主要包括軟體產品,經營狀況、盈利能力、人才、企業規模(進入全球軟體企業500強名單)、研發實力、軟體市場定位、產業鏈定位、價值鏈定位等。

美國獨立軟體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2023年,美國**啟動 sage 防空專案,僱傭了當時全國僅有的1200名軟體工程師中的700人,編寫**超過100萬行,總開支達80億美元。類似這些專案成為美國的「程式設計師大學」,並使得美國成為當時世界軟體業的主角。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軟體以漸進的方式,通過商業與技術的聯袂,在乙個極具美國特點的產業環境下成長起來了。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體生產國和出口國,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國際軟體產業的主要源頭。擁有規模各異的軟體公司8萬多個,其軟體業的年增長率為18%。世界500強軟體公司前10位中的8個公司總部都設在美國。

企業競爭激烈,企業創新能力強,擁有領先的技術儲備、制定產業標準的控制力、門類齊全的軟體產品和完善的服務體系。美國軟體公司佔據了世界2/3以上的軟體市場。美國是資訊產業的發源地,軟體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中增長最快和最具活力的部分。

美國的軟體產值, 幾乎佔了全球軟體市場的四成,其平均增長率幾乎是其他產業的3倍。

美國的軟體產業主要以3個部分組成:

a、以商業銷售或租賃為目的,設計和生產軟體產品的公司;

b、開發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提供網上資訊和服務的公司;

c、專為計算機提供軟體服務的公司。

美國軟體產品主要分為系統基礎設施軟體、應用軟體、軟體開發工具三大類。

軟體產業創新節奏快已成為該領域一大突出特點。在這個競爭極為激烈的領域,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在極短的週期內不斷推出新一代產品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的支援。美國研發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的5家是it和軟體公司。

一般來說,美國**並沒有為本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提供特殊的傾斜政策。而軟體產品生存、發展主要依賴於企業自身的r&d投入。為保持r&d投入,美國軟體企業從美國**那裡爭取到了「永久性研發稅優惠」。

美國國內稅收法第41部分中規定的「研究與試驗稅優惠」為美國公司在稅收年實際的研究支出提供了20%的稅收減免。

一是基礎教育,幾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和社群學院的電腦科學,電子工程、資訊科技和有關的繼續教育都有軟體工程、網路設計等軟體基礎課程,為本科生提供軟體理論與實踐,為軟體公司培養從事軟體開發與設計方面的人才。二是系統理論:高等院校中的研究生教育側重系統軟體理論的教育,為高校的教學和研究以及大公司輸送從事軟體研究和專案人才。

三是一般大的軟體公司都設有自己的培訓部門或中心,他們主要根據市場和公司的需求培養各個層面軟體人才,參加培訓不僅可以獲得證書還可以獲得學位。因此美國軟體人才的繼續教育發展很快。

本科生生源主要來自於高中,但是來自公司或者產業的人員有上公升的趨勢,研究生教育約有50%的生源來於產業,主要是到大學進行深造和繼續教育或為改變就業工種做準備,博士的生源約有50%來於國外。

(3)美國軟體人才培養機構師資和教材

在高等學校從事軟體教育的教授大多有本專業的博士學位,只有少量教師僅有碩士學位,但是具有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高校也聘請一些公司的外籍技術人員執教,在軟體公司和培訓中心的主要是實戰經驗較多的高階職員和從大學聘請的專家學者;教材方面,研究生的教材由知名或資深教授或專家編寫,側重理論,主要是基礎性理論知識;培訓公司使用的教材一般是公司高階職員或教授專家編寫,內容實用性強、知識更新快。一般的教材只能使用半年左右。

日本把軟體業當成軟體工廠來發展。日本把軟體看成是一種附加值,把軟體的開發作為工廠生產可以迴圈的乙個過程,而沒有在中間加入更多的創新。日本在幾年以前很少有純粹的軟體公司,特別是很大的軟體公司,規模並不大。

日本以硬體帶動軟體發展,其軟體屬於嵌入式的。松下、東芝、日立、索尼、富士通等跨國公司都有自己的軟體公司,他們研發的軟體產品往往隨著企業的各類產品(通訊、計算機、家電、精密電子裝置等)出口世界各地。但他們很少把軟體作為獨立產品放到市場去經過使用者的考驗和試用。

日本軟體產業是依靠國內巨大的軟體市場快速發展的,在物流、交通、製造、通訊和半導體等領域對企業級軟體需求很大,其國內軟體市場需求僅次於美國。如東芝、富士通、nec等大公司下面都有各自的軟體工廠,根據客戶的要求定製開發,成立乙個個專案組。這跟美國的做法完全不一樣,美國就是做標準產品,然後賣到全世界,包括它的服務也是標準化。

日本的軟體現在主要針對的是國內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佔的份額很小。

日本是軟體生產大國。日本軟體業的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擁有大量技術精湛的軟體人才。而軟體人才的獲得,又得益於其獨特的軟體人才培養模式。

日本**和企業非常重視軟體人才的培養,要求他們具備紮實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強的工程經濟分析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規範的職業行為;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在日本,高素質軟體人才並非主要依靠高等院校培養,而是採取國家、企業、私人並舉,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來培養的。在日本一般較大的軟體公司都設有自己的培訓部門或中心,根據市場和公司的需求,培養各個層面的動手能力強的製作和程式設計人員,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專業證書而且可以獲得學位。一些大的軟體公司為推銷本公司產品還與高校和社群學院合辦培訓專案或委託社群學院代辦培訓專案。

社會上還有名目繁多的私人培訓公司、諮詢公司,利用業餘時間培訓在崗人員。

日本企業培養軟體人才的特點是:企業經營策略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人才培養也為適應經營環境的要求而開展,軟體人才培養的課程隨著經營戰略的變換而逐步豐富和完善。在人才培養方面,無論是經營管理人才培訓,還是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或是生產技能培訓,都普遍增設了軟體方面的課程。

企業的經營是重視自主性的集團企業經營,人才培養也由各個獨立的培訓機構承擔,既有自主,又有協作,各個公司形成了一整套別具特色的人才培養系統。企業在經營中非常重視研發,在人才培養方面也自始至終地貫徹了這一經營思想。

2023年以來,日本**充分認識到其產業政策特別是資訊產業政策中存在的問題,為加速資訊產業發展和資訊化程序,通過制定「it立國」和「e-japan戰略」(日本it戰略)等,不斷加強和完善以促進資訊產業發展為中心的產業政策。

據日本資訊服務產業協會的調查顯示,今後日本資訊服務企業將在以下四個領域重點投入人力物力:①應用於骨幹業務的資訊服務系統的開發;②戰略應用軟體的開發;③使用於電子商務交易的系統開發;④企業間連線系統的開發。

印度的軟體業屬於外向型的產業,以外包服務為主,軟體企業對於促進印度的出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23年起,印度的軟體出口到今天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其軟體與it外包產業,面對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60%以上出口到美國,在英語國家市場上占有重要位置。

在2023年至2023年之間,印度軟體業的年均增長率達45%,從而成為軟體與it外包產業大國。印度擁有一批軟體出口龍頭企業。印度排名前三家的軟體企業(tata、infosys、wipro公司)出口額之和超過2023年中國軟體出口總額。

印度有8家軟體企業出口超過1億美元。

印度軟體企業有幾個特點:一是客戶多為大型企業:印度軟體企業瞄準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場、歐洲市場,擁有一批像美國通用、波音那樣的著名大客戶。

二是企業規模大:印度目前軟體公司中5000人以上的公司16家,10000人以上的公司6家,而且大多已走出國門,目前,印度軟體企業在歐美國家有上百家分支機構。三是發展速度快:

一些大的軟體公司,人均產值近5萬美元、在近萬人規模的基礎上仍能保持年均40~70%的增長速度,印度軟體業近5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56%。四是管理能力強:印度的幾家大軟體公司,其軟體專案按合同完成率高達96%以上,wipro更是達到了99.

3%。他們對時間、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非常強。

新加坡模式與中國發展

作者 草蒼 文化縱橫 2019年第02期 近代以來,面對國運的衰落和在國際社會的日益邊緣化,以哪個發達國家為榜樣,重新讓中國強大起來,一直都是中國政治領域的重要問題。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乙個十年,中國一邊倒學習蘇聯,試圖建立乙個蘇聯式的計畫經濟。改革開放的歷史程序將中國再度帶入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程序,美...

中國 南韓 印度軟體產業發展比較

錄入時間 2008年11月7日 省資訊產業廳 關閉本頁 我國的軟體產業經過多年發展,連續保持了比較高的發展速度,但是總體水平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產業規模偏小,創新能力較弱,技術含量高的上游產品少,市場占有率較低,軟體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差。與印度 南韓兩國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大力發展我國軟體業...

對中國及世界2023年的猜想

1 中國 205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0周年。生產力方面水平和當時發達國家持平 機械人,大型機械和人工智慧將取代大部分簡單重複勞動和危險苦力骯髒勞動,人類主要負責機器維護,生產和研發,那時候中國更在為 機械人生產維護機械人 和 機器承擔更多工 而努力。能源方面電能已經大部分替代了石油,而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