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向

2023-01-06 21:18:13 字數 4858 閱讀 8193

篇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及展望

[摘要]本文先是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背景,然後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最後對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背景;未來展望1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1)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國內背景。國內經濟高速執行,匯率的變動是國家間經濟實力的較量,對我國來說,決定人民幣匯率公升值的力量取決於經濟層面。長期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在全球經濟增長比重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同低增長、衰退經濟體一比,我國經濟顯得獨樹一幟,產生了人民幣公升值的內在動力。

國內經濟走勢健康平穩,為匯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內在環境。對外**長期順差,增加我國主要**夥伴增強吸收我國服務、貨物出口能力,對外**順差持續進行,提高了我國外貿對人民幣匯率公升值的彈性。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回落,通脹率下降。

固定資產增長速度、物價漲幅有所回落,表明我國經濟執行狀態良好,穩定性增強,在這個時期實行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經濟造成很小的波動。國內貨幣信貸增長合理。我國貨幣信貸增長比較合理,m2增長速度高於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15%增長標準,貸款增長速度也比較平穩。

貨幣信貸的良好執行給國內人民幣匯率改革提供了經濟環境。

(2)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國際背景。主要國際**夥伴順差減少、逆差加大。德國、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作為我國的主要**夥伴,在對外**中的赤字加大。

比如美國最大**逆差產生國就是中國。國際**變得政治化。美國目前處於經濟週期的調整階段,需要對某些行業進行結構的調整,提高行業競爭力,引起了行業利益的損失和失業的加劇。

美國行業協會、勞工組織把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當成了就業市場壓力的原因,通過對美國**施壓,要求**保障其利益。美國希望通過人民幣公升值使中國流入美國市場的商品量降低。日本也想通過嫁接經濟危機到其他國家,提高人民幣匯率來增強日本產品出口競爭力,緩解日本經濟委靡不振的景象,平息長期國內不滿情緒。

國際間的**保護主義開始出現。新經濟泡沫破滅導致經濟衰退,美國經濟面臨財政赤字、**赤字的難題,通過商品出口可以有效緩解這些赤字壓力。想將產品出口到中國,體現出美國的**保護主義。

日本經濟、歐盟經濟體也處於經濟的緩慢上公升階段,拉美國家也面臨著金融債務問題,亞洲四小龍還處於金融危機的陰影中,同這些經濟體一比較,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出口增長速度很快。美國、日本、歐盟等經濟體害怕中國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給自己帶來經濟損失,想通過**保護主義來遏制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勢頭。

國際**壁壘正在加大。20xx年以來,美國、歐盟等地區對中國的**壁壘明顯加大,例如**壁壘中的技術性**壁壘。技術性**壁壘的設立可以更好地為發達國家服務,使他們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得到優先保護,藉此獲取壟斷利益。

阻礙其他國家進入本國市場,從而獲取經濟利益。技術性**壁壘對中國來說是不利的,中國的技術、科技、運輸不發達,很難通過發達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這對於發達國家來說,依靠先進的技術可以達到相應的技術標準。技術性**堡壘的存在還限制了中國向別國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裝置,使中國不能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技術差距。

2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改善了**條件。經濟快速增長,國內對能源消耗程度加大,出口產品的國

篇二:**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匯率制度的改革

龍源期刊網.cn

**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匯率制度的改革作者:陳豔冰

**:《財經界·學術版》20xx年第13期

摘要:人民幣匯率問題日益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從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及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變動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及匯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匯率制度改革制度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和人民幣國際化程序的加快,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變動,不僅關乎中國的出口、就業、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而且也受到中國主要**夥伴的高度關注。因此,正確分析與**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匯率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對於政策制定與投資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演變

外匯匯率也稱外匯匯價,是不同國家或經濟體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或比價,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

匯率制度,又稱匯率安排,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本國匯率的確定、維持、調整和管理等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或規則。其主要功能為:建立外匯市場秩序,提高外匯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強外匯市場資訊流的穩定性,引導外匯市場預期;減低外匯市場參與者目標和行為的不確定性;減少外部性;協調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制度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2023年),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2023年)和布雷頓森體系崩潰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2023年)三個主要階段。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進入經濟轉軌時期。2023年我國開始對過度集中的傳統計畫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在外貿體制方面重點推行下放外貿經營權和實行分散管理。計畫經濟時期僵化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和人民幣匯率的高估,對擴大出口創匯形成嚴重障礙,已經成為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由此拉開序幕。

為鼓勵擴大出口創匯、解決人民幣匯率高估造成的出口行業虧損和財政補貼負擔過重等突出問題,我國開始實行匯率雙軌制。匯率雙軌制大致可分為1981-2023年的官方匯率與**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階段和1985-2023年的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並存階段。

隨著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雙軌制匯率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人民幣匯率雙軌制的延續,不利於外匯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利於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023年1月1日我國開始實

篇三: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

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

國貿12-2班李慧武學號28

人民幣匯率機制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演變過程。我國的外匯體制改革也經歷了乙個由高度集中的計畫管理模式,轉變為在外匯留成和外匯上繳體制基礎上的計畫與市場結合的管理模式,然後再轉變為建立在結售匯製上的以供求關係為基礎,市場調節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以各階段經濟發展為基礎,以各階段經濟體制改革為線索,以改革開放為分界點,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後我國匯率制度經歷了四個階段的演變。

2023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了統一的貨幣——人民幣。人民幣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於2023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產生。全國各地區以天津口岸的匯率為標準,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公布各自的人民幣匯率。

2023年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以後,於同年7月8日開始實行全國統一的人民幣匯率,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23年3月13日,***批准設立國家外匯管理總局,統一管理國家外匯,公布人民幣匯率。2023年1月1日起,改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公布人民幣匯率。

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1.管理浮動制階段(1949—2023年)

人民幣誕生初期,計畫經濟體制尚未建立,人民**宣布人民幣不以**

為基礎,在實際操作中實行的是管理浮動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根據人民幣對美元的出口商品比價,進口商品比價和華僑日用生活費比價三者加權平均來確定;這段時期,人民幣匯率確定的依據是物價,其作用實際上是調節對外**,照顧僑匯收入。

2.(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方向)固定匯率制度(1953-1972)

自2023年起,我國進入全面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國民經濟實行計畫化,物價由國家規定且基本穩定。這一時期的人民幣匯率主要是用於非**外匯兌換的結算,按國內外消費物價對比而制定的匯率已適當照顧了僑匯和其他非**外匯收入,亦無調整的必要。由於在此階段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匯率不常變動,因此人民幣匯率亦保持穩定,實質上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3.人民幣實行"一籃子貨幣"盯住匯率制度(1973-1980)2023年3月,西方國家貨幣紛紛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匯率波動頻繁。人民幣對外比價要保持相對合理,就必須根據國際市場匯率的波動,相應地上調或下調。

人民幣匯率在固定匯率時期已確定的匯價水平的基礎上,按"一籃子貨幣"原則,確定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價。

改革開放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

1.實行**內部結算價(1981-1984)

為了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加強外貿的經濟核算和適應我國對外**體制的改革,從2023年起,我國實行兩種匯價。一種是適用於非**外匯收支的

對外公布的匯價;另一種是適用於**外匯收支的**外匯內部結算價。在此期間,我國實際存在著三種匯率:一是對外的,並適用於非**收支的官方牌價;二是適用於**收支的**內部結算價;三是外匯調劑市場的外匯調劑價。

2.實行以美元為基準的有限彈性匯率制(1985-1993)

2023年1月1日,我國停止**內部結算價的使用,**收支與非**收支均按官方牌價結算。**內部結算價雖然與官方牌價併軌,但調劑外匯市場仍然存在,實際上除官方牌價外,仍存在乙個調劑外匯價。

3.實行以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1994-20xx)

2023年1月1日,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一步併軌到1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度上公升。

我國實行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在這種新的體制下,人民幣匯率有以下幾個特點。

1)人民幣匯率不再由官方行政當局直接制定。

2)由外匯指定銀行制定出的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

3)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所形成的匯率是統一的。

4.實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xx至今)

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

1)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價,作為下乙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

3)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xx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人民幣國際化程序中我國匯率制度改革

作者 韓駿朱淑珍 人文雜誌 2014年第04期 內容提要 人民幣國際化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基於人民幣國際化的視角,將我國匯率制度改革與貨幣國際化相結合,在分析人民幣國際化與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關係基礎上,目前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序中匯率制度改革進行了前瞻...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作者 梁維博 商場現代化 2017年第08期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隨著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際收支順差規模也得到了不斷增長。外匯儲備的快速增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國際 收支不平衡 金融順差 人民幣匯率公升值壓力大 巨集觀經濟增長過快等...

了解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歷程

隨著中國不斷地進行市場化的改革,中國經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中,人民幣與外幣的聯絡越來越緊密,但同時,人民幣受到的對外公升值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等貨幣大幅公升值,其中,美元對人民幣公升值超過20 對我國的進出口產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但最近幾個月,人民幣罕見出現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