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考古

2023-01-03 19:51:04 字數 1487 閱讀 1887

讀《飾琳琅》有感

書名:《飾琳琅》

作者:公尺蘭lady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內容簡介:這本書的作者原是一位網路**寫手,自己喜歡收集古舊首飾,並且嘗試著在網上寫一些關於這些首飾的小故事,久而久之就成了這本書。本書有三個部分:

中國傳統首飾系列、外銷首飾系列、歐美老首飾系列,共60件首飾,大多為老銀飾。這些飾品都是作者走街串巷尋遍大小古舊飾品店淘來的,雖然不是什麼貴重的首飾,但是每一件首飾都有自己的特點,作者在介紹它們的**、製作工藝之外還別出心裁地為它們編出乙個特定的小故事。

正文:本來正在苦惱找一本什麼樣的關於考古的書籍去品讀,偶然在圖書館發現了這本書——《飾琳琅》。我深知自己有些坐不住的劣根性,所以也沒指望自己能夠去拜讀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或是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這本書可謂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這本書並不是大家之作,內容也只是簡單地介紹一些古舊首飾,附帶一些自創的小故事,既有一些關於首飾的專業考古知識,又不顯乏味枯燥。書本製作很精美,用的是銅版紙印刷,富有每一件**的精美攝影作品,雖不是什麼名貴首飾卻拍得美輪美奐。每篇文章篇幅不長,言語精煉,在精確介紹首飾所用的製作工藝後附上的一篇篇小故事總是令人耳目一新。

我在讀中國傳統首飾這一部分時,作者的有意排布讓我發現了她在飾品上的乙個小偏好:點翠首飾。點翠,這種將翠鳥的羽毛貼在首飾上作裝飾的工藝形出現於漢代,在清代琺琅彩出現之前,這種方法是工匠們想在首飾上增添一抹亮色的選擇之一。

點翠首飾上總是大片大片鮮豔的藍,工匠不用藍色的顏料而選用翠鳥的羽毛是因為翠鳥的羽毛永不退色,但這一用料的最大缺陷就是易磨損,經不住時光的腐蝕。年代久了的點翠首飾總是有些殘破不全,大多實在流傳的過程中被磕碰掉落了。即使想要修補,也很困難,工匠在點翠時是將翠鳥的羽毛按照首飾的形狀剪下,並且必須一次成型,這對工匠技能的要求十分高,所以一旦翠羽掉落,修補很難。

作者對於點翠的喜好簡直是達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她的銀簪中有很多點翠簪,若不是友人的極力勸阻,想必作者會不顧一切地淘買更多。我印象最深的點翠飾品是她在《豔色》中的那只點翠有所缺失的點翠簪。蝶戀花題材,圖案優美,線條飄逸。

所用的事軟翠(翠鳥頸部的羽毛)銀胎頗厚,金水很足,邊緣掐絲精緻纖細。簪子儲存得不錯,不像一般點翠首飾那樣藏汙納垢,據說在光線好的晴天拈著簪柄輕輕轉動,翠羽會隨著光線變化出不同的幻彩光澤。為一期美中不足的是簪面的翠羽已有所脫落,還有幾縷翠毛已經豎起,岌岌可危。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這樣美麗的首飾,作者竟難得的沒有為它編織一出婉轉的故事,之前的那幾隻點翠簪都有自己背後的辛酸或歡笑,就唯獨這只沒有。作者是如何想的,我無從得知。

之前提過,這些首飾都不貴重,甚至年代都不算很遠,大多製成於清末民初時期,且都是家族世代流傳下來的,但是她也有一件年代久遠的宋代陪葬首飾,由於是宋代,銀簪的樣式很樸素,也沒有流蘇墜飾,很清爽、利落的感覺,但是由於是墓室陪葬品,長埋於地下,就不見天日,表面上有一層淡綠色的銅鏽,雖然經貴特殊的清洗,但還是留有時光的痕跡。

這些從舊時走來的首飾,沒有了初生時的明豔,卻在歷史的洗禮中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我很慶幸自己讀到了這本書,雖然文字上比起大師們還較為生澀,但對於我這考古盲來說確實是一本很好的啟蒙讀物。

文物數位化保護考古與文物保護的新途徑

經計算機輔助修復的兵馬俑頭像 一邊是資訊時代的先進計算機技術,一邊是時間長河裡磨損破碎的歷史文物。經過多年的嘗試,二者在科研人員的手中巧妙結合。這就是奇妙的 文物虛擬修復和數位化保護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該技術為文物保護 考古 古人類學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在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大會上,該技...

文物鑑定與鑑賞概述

物件的各個方面的內部矛盾和聯絡進行系統的研究和比較,以作出定性判斷。例如 六十年代初,河南省博物館收藏了一幅人物畫像,經報刊介紹後,即認定為 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畫像,從此被社會廣泛使用。當時學術界有人說真,有人稱偽,曹雪芹畫像真偽的論戰,從北京打到香港,引起國際紅學界的關注,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文物鑑定的學術與市場

新上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日前表示,故宮規定院內專家不得以故宮博物院的公務身份在社會上從事非公務文物鑑定活動以及與文物拍賣 文物市場等有關的藏品鑑定活動。規範有公務身份的專家的鑑定行為,是目前文物鑑定亂象下文博部門的乙個積極舉措。馬未都曾說,專家大都依附單位,單位名氣越大,專家就相應越有價值,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