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經營哲學

2023-01-03 15:30:08 字數 1829 閱讀 4046

京瓷, kddi(第二電電), 日航; 企業領導人學院----盛和塾。

《拯救人類的哲學》《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型》《阿公尺巴經營》《經營和會計實學》《活法》。

1 利他:為他,為公,也能為自己。

用制度制約惡的一面

用文化來宣揚善的一面

善的力量更長久、巨大

2 珍視員工才是企業經營最基本的原則。

求實名、求長利、求可持續發展

要為員工的幸福殫精竭慮

空乘的感謝和抱歉心情

如果所有的員工都真正熱愛自己公司的話,也就能夠熱愛所有的顧客

客戶的忠誠由空乘的態度決定的

西方商學院的二個定義:一人是自私的,要建立法律制度;二股東的利益是第一的,一定要實現股東利益

3-1 稻盛哲學不同之處:從人的本性方面改變,自己內在的東西,把心底的這些愛和潛力,積極的部分、陽光的部分充分發揮出來。

3-2 阿公尺巴哲學:(包產到戶)分部門核算的會計管理制度;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影響;既有分,亦有合,體現企業家的大義名份、高尚品格,足以激發大家的那份熱情,要激發大家的那份熱情,首先自己內心要有那份熱情。

3-3 稻盛哲學不是用來學習的,是用來修煉的,修煉自己的人格、品格,讓自己變成可以煥發出能量和熱量的人時才能夠去點燃別人的熱情,阿公尺巴是幫助點燃、擴張這種熱情的機制,否則熱情很難持續;如果內心沒有這份熱情、良知被點燃的話,有阿公尺巴也沒有用。

3-4 在影響人生的種種事情中,慾望對人的影響很大,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鳴不平,發牢騷,人的本性使然,是人生存所必須的,私利、私慾過分膨脹的話,就會和社會發生摩擦,過分的慾望必須要抑制。

3-5 要靠自己流汗去賺錢,不願靠投機去發財。靠自己辛苦勞動,獲取適當利潤就可以了。

泡沫經濟後,曾靠投機賺大錢的人,債台高築。靠投機追求暴利是過度的慾望。不稀罕不勞而獲的利益。

歷史證明,追求暴利可能一時會成功,但絕不會長久。

4-1 心靈純潔,沒有私心私慾,無私就是忘我,其人生格言就是敬天愛人,敬奉天理,關愛世人。

天,天道,良知等同天理,為他人做奉獻。

敬天愛人,座右銘,作為經營企業的最高準則,用一生去實踐。

一些日本經營者,逐漸沉迷於成功,慢慢失去幹勁和動力,逐漸自我墮落,心靈層面的墮落,催生了各種各樣的舞弊醜聞而倒閉,日本經濟因此一直低迷。

4-2 中國二三千年前就提倡良知,人是有良心的,人應該憑良心做事。

近代文明的本質就是慾望的無限釋放,好處是會激發創造力,同時讓每個人都很利己

4-3 不斷扣問自己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價值觀的問題,是在依循天理,煥發人生中的良知和善,會產生更大的創造力。

中國很多企業家開始提倡綠色、人心,提倡企業的長遠利益和社會責任,如果能將稻盛和夫的經營思想和理念與西方體制體系、術的層面很好地結合,中國企業將來可以騰飛,可以大大挖掘出企業、人的潛力。

5 儘管重建日航極其艱難,但會努力把日航建成讓員工放心的企業。

在日本創辦了能讓中小企業學習交流經營經驗的盛和塾,後來發展到美國、巴西、中國,義務為大家講課,七千多名學生,將會畢生做下去。

感悟:滿意文化是我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今後還會繼續弘揚。但是,滿意就其根本而言是對心理預期實現程度的一種感受,如果心理預期更多地集中在物質需求層面,會慾望的無止境疊加及其帶來的不滿足感的失落。

所以也需要別的因素的平衡。3個滿意本身需要平衡,滿意+利他也是一種平衡。在這個意義上,稻盛的敬天愛人的經營哲學對我們這個年輕的團隊具有指導價值。

敬畏天道,本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要旨。周易是這麼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即積極進取,又博愛眾生,合於天地之道。在其他先哲的論書中,類似的表述還有很多。希望大家有機會讀讀書。

當然,比讀書更重要的是修行。

稻盛和夫經營的三要訣

0世上有許多經營者其實不懂經營,也沒有掌握經營的要訣,卻在經營著企業,有的人開始時似乎還可以,不久就陷入了困境甚至破產,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每年有多少企業產生,大概就有多少企業倒閉,這說明不懂經營的經營者確實很多。在日本有許多家族企業,許多經營者都是繼承父輩的企業,然而他們自身並不理解經營的訣竅。比如...

稻盛和夫阿公尺巴經營讀後感

第三,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只有乙個團結強大的集體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反之,一盤散沙,一事無成。在經營中,經營者需要尊重工人的立場和全力,讓工人與經營者一樣具有為公司整體做貢獻的想法,消除勞資對立,像乙個大家族一樣,尊老愛幼,相互理解,幫助,共同為家族的興旺發達而歡欣鼓舞,連成乙個命運的共同...

稻盛和夫《乾法》感想

工作是一種信仰 讀 乾法 一書有感 在哲學領域,人分為動物我 社會我和精神我。作為動物的我們要謀食,否則無法生存下去 作為社會一員的我們,要應付組織的不同要求,恪守其職。我們工作的目的往往正是為了應對這兩種要求,而精神世界中的我們該何去何從,該如何完善自我?企業家中的哲學家稻盛和夫在 乾法 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