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2022-12-31 14:54:07 字數 3049 閱讀 9627

第一講____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

一、人地關係的歷史回顧

二、直面環境問題

1.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1)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佔據一定環境空間,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

(2)人的新陳代謝和人類消費活動的廢棄物要排放到環境中。

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1)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

3.環境問題的表現及地域差異:

三、走向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

1.概念:

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2.內涵:

(1)生態持續發展(基礎)。

(2)經濟持續發展(條件)。

(3)社會持續發展(目的)。

3.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溫馨提示

(1)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中,「公平性」側重的是「權利」,「共同性」側重的是「義務」,「持續性」側重的是「發展」。

(2)理解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原則時,重點理解公平性原則,不要把公平性原則與共同性原則混為一談。前者強調全球不同地區之間的公平,而後者強調全球乙個整體。

全析考點一

以人地關係模式圖來理解人地關係及環境問題的成因

不同區域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有所不同,即環境問題表現形式具有地域差異,主要表現為城市地區與鄉村地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如下表:

1.(2011·廣東高考) 讀2023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均gdp與人均co2排放量散點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2)題。

(1)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b.廣東、福建

c.海南、貴州 d.遼寧、山東

(2)山西、內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資源貧乏 b.交通設施落後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產業發達

解析:(1)b (2)c 第(1)題,從圖中可知,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較,人均co2排放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級行政區有雲南、湖北、重慶、海南、福建和廣東,其中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廣東。因此選b。

第(2)題,山西和內蒙古人均gdp不高,但是煤炭消耗量高,人均co2排放量高。因此選c。

2.低碳經濟具有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和環境友好的突出特點。讀2023年中國省域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分布圖,完成(1)~(2)題。

(1)關於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省際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吉林高於河北b.山西高於河南

c.青海高於甘肅 d.安徽高於湖南

(2)我國東南沿海低碳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產業結構輕型化 b.勞動力資源豐富

c.森林覆蓋率較高 d.離國際市場較近

解析:(1)c (2)a 第(1)題,依據圖例可以判斷,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為高碳區、相對高碳區、相對低碳區和低碳區。甘肅、吉林、河北、河南、安徽屬於相對高碳區,青海、湖南屬於相對低碳區,山西屬於高碳區,因此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吉林與河北相當,山西低於河南,青海高於甘肅,安徽低於湖南。

第(2)題,我國東南沿海低碳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輕型化,發展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的產業。

1.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壓力。

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對全球形成較大的人口壓力,對物質資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發資源和環境問題。

(2)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對自然資源的開採利用超過了資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長期採用損害環境的生產方法,使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3)片面追求經濟增長。

採取以損害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盲目追求當前經濟增長,全球範圍內引發嚴重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雖然主要是由人為原因引起的但自然原因有時也是環境問題形成的重要因素。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①地形條件:封閉低窪的地形,使汙染物不容易向外擴散,容易產生大氣汙染和酸雨。

②逆溫天氣:空氣的垂直運動受阻,使汙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劇了大氣汙染。

③水域條件:相對封閉的水域,流速緩慢,使水體更新速度減慢,降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容易引起水體汙染。

2.主要環境問題的表現與成因

[特別提醒]

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短缺的區別與聯絡

環境汙染是指由於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和有害物質,導致環境質量下降。生態破壞是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導致環境退化,從而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源短缺是指資源數量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環境汙染往往引起生態破壞和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往往引起資源短缺;資源短缺也會引起生態破壞。

3.(2013·大綱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水色異常和水質惡化的現象。赤潮的出現和人類活動排放的汙染物有關。據此完成(1)~(3)題。

(1)引發赤潮的汙染物主要為(  )

a.重金屬鹽b.氮、磷營養物

c.固體廢棄物 d.洩漏的石油

(2)赤潮暴發的海域一般(  )

a.水溫偏高、風力偏大 b.水溫偏低、風力偏大

c.水溫偏高、風力偏小 d.水溫偏低、風力偏小

(3)赤潮多發的海域位於(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緯近海 d.高緯近海

解析:(1)b (2)c (3)c 第(1)題,題幹顯示,赤潮的發生跟浮游生物的暴發性繁殖有關,顯然這是由水體的富營養化造成的。第(2)題,水溫高,浮游生物生命活動強,繁殖速度快;風力小,利於氮、磷營養物的聚集。

第(3)題,由上題解析可知赤潮多發於水溫偏高、風力偏小的海域,而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水溫較高,同時該區域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大。

4.溶解氧do是指溶解於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機物體時需要消耗氧的數量,它用於監測水體有機物的汙染狀況。下圖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中水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濃度變化的曲線。

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有機汙染源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最容易導致魚類死亡的河段是(  )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綜合練習

第六章綜合微評 滿分 100分時間 60分鐘 一 選擇題 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 廣西貴糖集團以迴圈經濟的新觀念 新模式建立了兩條迴圈經濟產業鏈 如下圖 讀圖,回答1 2題。1 當前,影響該類迴圈經濟產業鏈的推廣,走優勢農業資源綜合開發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 資源 b 技術 c 水源 d...

專題六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知識網路 1 人地關係的歷史演變 2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3 環境問題的產生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1 人口壓力帶來的環境問題 2 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產生的環境問題 2 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引起的環境問題 4.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原則 內涵概括起來有三點 生態持續發展 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

專題三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學習要求 1 了解人地關係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 2 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3 結合例項,說明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4 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5 了解協調人地關係的主要途徑 6 理解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性 7 認識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個人應具備的態度和責任。一 人地關係思想在不同歷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