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調先有情

2022-12-24 13:09:03 字數 2698 閱讀 4966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中有一句:""。意思是說彈琵琶需要在成曲調之前"先有情",才能彈得"聲聲入耳",感人肺腑。

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師在彈奏教育"曲調"時要想做到"聲聲入耳",感人肺腑,收到預期的效果,也要"先有情",要愛,要愛教育的物件。 教育的物件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個性特點的學生。

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實際上是啟迪學生心靈、塑造學生靈魂的人。要真正"啟迪"、"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愛學生。愛是教育的前提。

沒有愛,教育過程就無從啟動。歷來有見地的教育家,無不強調愛在教育中的作用。孔子說過:

仁者,愛人;君子學道則愛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曉莊三歲敬告同學書》中寫道:曉莊是從愛里產生出來的,沒有愛便沒有曉莊,曉莊和同學們的貢獻,都是從愛里流露出來的。

總結我國所有模範班主任、優秀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的經驗,無不以愛生為先。即使對最調皮、最落後、甚至犯罪的青少年,也傾注著崇高的感情--愛。他們說,愛,不是什麼策略,也不是手段,而是一顆心,一顆以誠相待的心。

我國教育教、文學家夏丐尊先生曾把愛之於教育比喻為水之於池塘。池塘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教育沒有愛,就不成其為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實在是歷代教育家苦心實踐的結晶。

試想,面對乙個冷漠無情,"板著面孔說教的人",學生的心靈能受到啟迪嗎?學生的熱情能燃燒起來嗎?一位團幹部說得好:

"要點然別人,自己就要是一團火。"教師要點燃學生的熱情,啟迪學生的心靈,塑造學生的靈魂,難道可以沒有感情,沒有愛嗎?教育是感化人心的工作,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首先愛學生,才能教育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包括對學生的尊重。清代畫家石濤在其創作的《黃山圖》上寫著:

"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畫家把創作物件看做老師,自己是創作物件的朋友;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尊重,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這裡說的是嚴格要求,而不是無情的嚴酷和嚴厲。

嚴格要求裡飽和著愛的熱情。正如模範班主任任萬琳老師所說:"一分嚴格之水,要摻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為教育的甘霖。

"只有教育的甘露,才能蕩滌世俗的迷霧,讓心靈放光。 乙個教師,有了對學生強烈的愛,才能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持久地以其滿腔的熱情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她會象母親照料嬰兒一樣,細心地體察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及時地施以有益的影響。

裴斯泰洛齊說過:"每種好的教育,都要求有象母親一般的眼睛,每天、每時、每刻都能從她的孩子的眼睛裡、小嘴上、臉額上,很準確地看出孩子心理狀態的各種變化。"教師敏銳的觀察力,象母親一般的眼睛,來自母親般的愛。

事實上,教師對學生心理變化的洞察力,往往勝於母親。許多後進生閃光的品質和特殊才能,是由教師首先發現的;許多高材生的不良傾向,也是首先由教師注意到的。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母愛,而勝於母愛,它的力量,它的效果,也大於母親。

教師的愛具有更大的社會意義,因為這種愛,決不是一己之愛,而體現著社會對學生的肯定和關心,體現著祖國的期望。因此,學生需要母愛,更需要師愛。得不到師愛的學生比得不到母愛的孩子更感到委屈,內心的創傷更嚴重。

我們常常聽到某些學生憤憤地說:"老師偏向!"老師哪,你可曾聽出,這句話裡包含著學生對師愛的強烈企求和因得不到師愛而萬分委屈的心情!

老師啊,請你把偉大的愛公正地灑向學生的心田! 乙個熱愛學生的教師,會耳聰目明、思路敏捷,能發現最不起眼的學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狀態的因素,而機智地肯定之,鼓勵之,或預防之,消除之;能在別人看來毫不相干的材料中吸取教育學生的營養,把握教育學生的良機。愛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機智,又能彌補教育才能之不足,甚至還能彌補某些教育上的失誤。

盧梭說過:"無學問的父母,對於兒童賢明的地方,要比巧妙練達的教師多得多。因為熱心可以補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補熱心。

"這個熱心,就是對兒童的愛。人們還記得馬卡連柯由於氣憤而狠狠地打了札陀洛夫一記耳光。這一教育上的失誤,使馬卡連柯久久地感到不安。

但是奇蹟出現了。彪壯強悍的札陀洛夫被征服了!是一記耳光征服了扎陀洛夫嗎?

不。論武力,兩個馬卡連柯也敵不過扎陀洛夫;是馬卡連柯的愛彌補了這一教育上的失誤。札陀洛夫在一記耳光中,體察到了馬卡連柯對他的全身心的愛,不但原諒了他的過錯,而且接受了他的教育。

經驗證明,同樣一句話,出自不同教師之口,對同一些學生,教育效果是不同的,有時可能甚至相反。這裡有情感的因素,愛的因素。學生對自己愛戴的老師,不僅言聽計從,而且能領會老師極為微妙的暗示,無形的教誨。

這就是所謂教師期望的效果。教師通過愛,表達對學生的期望和信任;學生意識到老師對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心靈的窗戶無保留地敞開。師生間架起了情感的橋梁,形成了某種"心心相印"的默契,無言的無形的教育通過愛的交流,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柏林斯基說過:"愛應該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鑑別教育的尺度。"獎勵與懲罰是教育的方法。

人們往往重視物質的獎勵,而忽視精神的尤其是愛的獎懲。其實,學生獲得了成績,做了好事,用愛的方法去強化,要比物質的刺激更有力、更有效。學生珍惜教師的愛更甚於物質獎勵。

"老師喜歡我!"這對學生來說,是崇高的獎賞和最大的驕傲。這種美好的感情,幼小兒童往往流於言表,而青少年學生,則深沉地隱藏於心底。

因為老師喜歡我,所以我也喜歡老師,喜歡老師教的課程,模仿老師的言行,聽從老師的教導。這就是感情的遷移,愛的移植,師愛的教育力量。我們常講對學生的思想要疏導,不論是疏還是導,都離不開情,離不開愛,愛是疏導學生思想的"疏導管",乙個教師在事業上的成就,和他對學生傾注的愛成正比。

這也許就是柏林斯基所謂的愛是教育的尺度吧。 總之,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動力,教育成功的尺度,又是教師智慧型的源泉。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愛生是教師的美德,愛生也是教師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出發點和歸宿。

中小學暫行工作條例中,把"愛護學生"作為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之,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老師,愛你的學生吧! 《》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個困擾人們許多年的問題,是真問題,還是偽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有意義,它有答案嗎?經過我們五人小組自孜孜不倦的研究,現在終於有了答案。答案是什麼?且慢,聽我們娓娓道來。我們認為,古人之所以不能明確說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演化論,沒有掌握生物知識,不知道基因這回事。而我們...

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談起

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談起.txt如果青春的時光在閒散中度過,那麼回憶歲月將是一場淒涼的悲劇。雜草多的地方莊稼少,空話多的地方智慧型少。即使路上沒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賞荒蕪。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談起 乾坤草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人類爭論了幾千年,至今還是沒有定論。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個問...

先有蛋,後有雞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認為,先有蛋後有雞!乙個也許屬於恐龍家族的 蛋 的基因發生突變,然後孵化成了乙隻雞 由此開始了蛋雞蛋雞的周而復始迴圈。物種的進化與形成離不開基因突變,每乙個動物都是從乙個跟它相似的物種基因突變而來的。就如人類與猩猩擁有相同的祖先一樣,雞的產生也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然而雞類是卵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