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理論青少年期教育學

2022-12-20 20:30:04 字數 842 閱讀 5244

青少年期(12~20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所謂同一性是對自我身份確定的自我意識,是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綜合性回答。

我是誰?自我認同感我過去曾經怎樣?我現在怎樣?我將來會怎樣?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個

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謹慎的選擇和決策,尤其體現在職業定向、性別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這些方面和各種選擇,或者他們根本無法在其中進行選擇,就會導致角色混亂。

同一性並不是在青春期才出現的。兒童在學前期已形成了各種同一性,但是進入青春期後,早期形成的同一性已不能應付眼前必須作出的種種選擇和決斷了。因為青春期兒童身體迅速發展,性成熟開始以及新的指向未來的思維能力的出現,加之即將面臨的種種社會義務和種種選擇,如異性朋友、職業理想等等,就使兒童對原已形成的自我同一性發生懷疑。

此時兒童迫切要求了解自我,以形成乙個真正獨立的自我。如果兒童在前幾個階段中形成了積極的人格品質(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勤奮感),他解決同一性危機的機會就較多;反之,同一性危機將持續到其人生發展的後繼生活之中。

埃里克森關於同一性形成的思想得到了多方面的拓展,包括詹姆

士·瑪西亞(james marcia)的同一性狀態以及對同一性這一說法的拓展。

瑪西亞認為青少年同一性的選擇有四個,這四種同一性**於對兩個問題的「是/否」回答:(1)個體積極參與尋找同一性的活動了嗎?(2)個體已經確定自己的選擇了嗎(例如,對價值觀、對學校、對職業生涯,對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等)?

表3-2對瑪西亞的四種同一性狀態進行了概括。

年齡段:12-20歲

特點:生理變化、自我意識高漲教養方式:正確引導品質:忠誠

(消極解決:同一性混亂)

埃里克森的八階段理論

4 學齡期 6 12歲 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這一階段的兒童都應在學校接受教育。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 如孩子在學習經常無法順利完成任務是老師多次批評 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 能力 的品質...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埃里克森 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這八個階段的順序是由遺傳決定的,但是每一階段能否順利度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 心理社會 階段理論。每乙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埃里克森的人格終生發展論,...

埃里克森對中學生自我發展的解讀之四

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響因素 很多臨床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發展課題的失敗,可能預示著日後發展的各種心理障礙。所以,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狀態及其形成過程的關心與干預,是青少年教育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以下因素會影響到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第一,青少年自我意識中的矛盾。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主觀我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