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經調節第三節腦和腦神經

2022-12-20 04:36:03 字數 4268 閱讀 5572

第三節腦和腦神經

教學目標

1.了解腦的大體結構及部分腦神經的分布和主要作用;2.理解大腦和小腦的基本功能。

說明:本節是繼第二節學習了脊髓與脊神經有關知識後,需要進一步認識腦和腦神經的教學內容。關於這方面的基礎知識,都要以認識生理功能與形態結構相適應的關係為基本目標。

另外,不能忽視有關結論的事實依據在認識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把具體、生動的客觀事實,以直觀方式(包括實物直觀,模像直觀和言語直觀)呈現出來,才能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認識,才能在此基礎上抽象、概括形成應有的理性認識。所以,重視向學生介紹研究腦功能的科學方法,也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教學要求。

難點、重點分析

1.難點: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高階機能。

分析:理解大腦皮層的高階中樞功能,一方面要求了解有關皮層形態位置概況,另一方面要求理解相應功能的具體表現方式。由於大腦皮層的形態辨認因溝回曲折交錯而不易形成較明析的印象,而且某些中樞機能表現不易在認識上明確區分,所以使理解這些機能成為教學難點。

突破這一難點,關鍵是要適當、充分地處理好教材內容的直觀問題。例如,在認識大腦皮層形態特徵時,除了用影象直觀材料外,還要配合模型直觀,並且可以在一模型上用適當色顯示幾個中樞部位,特別指示**溝和外側裂的形態位置請學生辨識,這樣,就能突出重點地使學生了解大腦皮層表面特徵,為學習有關中樞高階機能建立具體感性認識基礎。另外,在觀察大腦額狀剖面圖、認識灰質與白質分布情況時,還應著重強調白質纖維走向聯絡,可結合腦幹模型來觀察錐體交叉部位,並將脊髓傳導束與腦相連的關係做概略介紹,說明上、下行纖維的交叉走向,為理解軀體運動和感覺機能的皮層對側管理建立必要的形態結構認識基礎。

在介紹某些皮層中樞的功能時,可首先用言語直觀或結合影象直觀的方法,形象。生動地描述有關研究例項,使學生能從中領悟到中樞功能的特點,也能促使學生較容易地使理解的知識具體化。2.重點:

理解大腦皮層與小腦的生理功能。

分析:本節的學習目標,雖然有關於腦的形態結構的認識要求,但仍要突出理解腦功能的內容。因為學習神經調節的有關知識,核心問題是要認識調節的生理意義和機理,這就必須將對生理功能的要求作為重點。

但也不能忽視對形態結構的了解,因為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認識基礎,也是強調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認識方法所必要。

突出重點,可以採用從調節的有關生理問題出發,借形態結構對間題給予

適當解釋,再對生理功能做出概括性結論的教學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首先是考慮到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為學習動機的這種認知需要,必是在適當的問題情境中產生。

另外,也容易從具體材料的了解中發展出因果關係判斷、推理的認識來,符合一般認識規律。

比如,列舉某些語言功能障礙的病例,提出「他們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語言功能缺損呢?」

然後介紹皮層中樞病變部位與語言功能障礙的對應關係,再概括指出,語言中樞皮層機能定位的有關結論。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內容與程式:

腦的形態結構-大腦結構與功能-小腦的功能-腦幹與腦神經。二、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從脊髓知識出發,提出:脊髓在結構上與腦相連線,在功能上受腦的控制,那麼腦的結構與功能是怎樣的呢?引出本節課題:腦和腦神經。2.了解腦的形態結構:

教師出示腦的形態圖,並示腦模型請學生觀察。

首先介紹腦的位置、外形,簡要說明大腦半球、表面溝回。小腦位置、腦幹及其與脊髓連線關係,然後介紹腦的正中矢狀剖面與額狀剖面的方位,並結合腦模型說明之。總結腦的大體形態結構特徵。

3.認識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觀察腦的額狀剖面,認識大腦灰質與白質的分布特點。

教師拿出兔的腦模型,與人的腦模型比較,請學生觀察其大腦發達程度與表面形態之不同。然後指出,人的大腦皮層溝回起伏,尤為發達,這與人的大腦高階中樞功能高度進化相適應:人的大腦皮層成為調節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最高端中樞。

教師提出:人們對於大腦皮層高階中樞的功能是如何研究的呢?教師可介紹典型研究例項。如:

一位法國醫生[broca(1860)]曾觀察了這樣乙個病人,他可以理解語言,但不能說話。他的喉、舌,唇。聲帶等都沒有運動障礙,他可以哼曲調。

後來,在病人屍體解剖時發現,他的大腦左半球有一雞蛋大的病變區,而右半球正常。broca以後又研究了8個相同的病人,都在大腦左半球這個區域受損。這些發現使broca在2023年宣布了一條腦機能原理:

「我們用左半球說

話。」有兩位德國生理學家[gust** fritsch和eduard hitzig(1870)]發現,用電刺激狗的大腦皮層一定部位,可以規律性地引起對側肢體產生一定的運動。這是第一次用實驗證明了大腦皮層上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

還有的科學家,在對人進行神經外科手術時,實驗性地用電流刺激大腦皮層,觀察病人的運動反應,詢問病人的主觀感覺。用這樣的方法認識了大腦皮層主要運動中樞和軀體感覺中樞的部位及其支配、管理的對側性情況。總之,人們可以採用多方面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等方法,或者把臨床觀察。

手術**和科學實驗相結合進行研究,得到了關於大腦皮層功能的許多知識。然後,教師可概括地介紹皮層幾個重要的中樞功能及它們的位置。最後指導學生觀察腦剖面圖上白質纖維形態,說明大腦功能聯絡的結構基礎是怎樣的。

4.認識小腦功能:

對小腦知識的學習,先從形態、位置出發,了解小腦大體部位,形態情況。

然後,列舉人的小腦損傷病例臨床表現。例如隨意運動的共濟失調症狀(隨意運動的共濟即運動中各主動機、拮抗肌。協同肌、固定肌等肌群的共同協調活動):

行走時搖晃、不穩,狀如醉酒,往往有向後傾倒之勢;不能完成精確的動作,如用手指物、寫字等等。再介紹教材中關於狗的小腦切除術後,狗的運動異常現象。以上介紹內容,最好有影象直觀材料。

從上述事例中引出結論:小腦具有維持運動協調性、體位平衡等重要功能。

也需要指出,小腦在其腹面有許多聯絡大腦、腦幹和脊髓的神經纖維出入。這些纖維的資訊傳送,使小腦能夠將來自大腦指揮肌肉運動的資訊與肌肉實際動作情況的資訊加以整理,並發出調整資訊到大腦及其他下位運動中樞,使動作能夠協調。準確地完成。

5.了解腦幹和腦神經:

首先,出示腦幹模型或掛圖等直觀教具,特別注意顯示腦千腹面各腦神經根的形態狀況。請學生觀察腦幹外形,同時教師簡要介紹:腦於與脊髓、大腦。

小腦的連線關係。並結合腦幹額狀剖面圖標,說明腦幹中白質纖維縱橫交錯。灰質分布為許多散在核團的情況,其中存管理呼吸運動、心血管活的基本中樞。

指出,這些中樞結構的損傷,會致呼吸。心跳停止活動而危及生命。然後,概略介紹12對腦神經根與腦的連線情況。

著重指出,除第一對腦神經連線大腦外,其餘都與腦幹相連。通過這些腦神經的聯絡實現腦中樞結構對

頭面部感覺和運動功能的管理。特別是視、嗅。聽等重要感覺器官的傳人資訊;通過相應腦神經傳送,使我們對環境中相應刺激的感受成為可能。

介紹迷走神經的分布和主要功能時,簡要說明「植物性神經」的含義。最後小結:

(1)大腦皮層是神經調節的最高端中樞部位。各種感覺功能。隨意運動指令以及語言功能、意識活動等高階神經功能都要由大腦皮層完成;

大腦內部白質纖維,有的聯絡左、右大腦半球,有的聯絡大腦以下各級中樞部位。其中許多上行和下行纖維,大多要在一定部位交叉至對側,使皮層對軀體運動的支配與感覺的產生表現為對側性特徵。

(2)小腦通過腦幹與大腦和脊髓聯絡,主要功能是使軀體運動的動作協調、準確,並維持身體平衡。

(3)腦幹不僅是聯絡大腦,小腦和脊髓的中繼站,而且還有許多重要的灰質核團,作為呼吸,心血管運動反射調節的中樞結構,並連線除嗅神經外的各對腦神經,成為有關反射的基本中樞。

在做上述小結時,教師最好設計出一系列問題,由學生思考並做出概括性回答。以此來及時檢查前面的教學效果是否滿意。

小資料大腦的左右半球有分工:

許多年以前,神經外科醫生發現,切開大腦兩半球之間的主要連線(胼胝體)後,病人的智力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有時就用這種手術來**嚴重的癲癰病人,能防止癲癰病發作。但有的科學家發現,切斷胼胝體的動物,由一側大腦半球所學習到的行為反應,其資訊不能傳送給另一側大腦半球,似乎大腦的兩個半球是功能獨立的。

後來,一些科學家又對:「裂腦人」(切斷胼胝體的病人)作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左右兩個半球都能獨立地感刺激,一側半球所經驗的。學習和記憶的資訊,不能傳送給另一半球。

研究還發現,兩個半球功能上有差別左大腦半球在分析時間規式方面、在判別語言和非語言的聲音刺激以及視覺和觸覺事件上都比右半球的能力強。較強的分析聽覺事件的能力是左半球語言優勢的基礎。右半球對語言的理解很有限,但也具有高度的智力活動,在某些方面強於左半球。

如對於空間幾何影象的理解和判斷,對形象訊號的感知以及識別和記憶音調等方面的能力,都比左半球強。在記憶能力方面,左半球對語言形式的資訊記憶能力遠強於右半球,但卻難於記住複雜的視覺和觸覺資訊。右半球則很難記憶語言材料,而對複雜的圖畫和觸覺資訊卻有很好的記憶力。

這樣,根據實驗研究的結論認為:獨立的大腦左半球具有支配講話、寫字、數**算和抽象推理功能。在控制神經系統調節活動方面,左半球是較多地起主導作用的半球。

獨立的右半球在認識空間、理解**和形象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優於左半球。也就是說,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是很專門化的,它們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

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開花和結果

槐樹鋪中學學校七年級生物學科學生姓名 合作夥伴 授課人 李亞林第1課時授課時間 12.07課題 單元章節 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開花和結果學習目標 1 描述花的今本結構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2 概述開花 傳粉 受精和形成果實 種子的過程。教學重點 雄蕊和雌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係。教學難點 受精的過程及...

第三章第三節汽化和液化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

奎屯二中胡遠 教前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掌握了兩種相反的物態變化方式 熔化和凝固,同時也具備了初步的 實驗能力。本課講述的蒸發是汽化的一種形式,蒸發過程要吸熱及現象解釋是學習的乙個難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認識液化現象是本課的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把握重點,相信蒸發過程要吸熱以及...

第二章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教學案

第二章第三節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教學案編號 主備 審核 第4周星期一 姓名二 班第 小組 一 學習目標 1 舉例說出基因的顯 隱性與性狀的關係。2 認同並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了解禁止近親結婚的必要性。二 課前小測 每空1分,共5分得分 1 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