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健康知識

2022-12-15 20:03:02 字數 4430 閱讀 7357

------上呼吸道感染(中醫屬感冒範疇)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以及鼻、咽、喉炎等區域性症狀,應與流感相區別。

2.上呼吸道感染屬中醫感冒範疇。中醫認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上應因人、因時、因地的不同,靈活多變,不拘一格,標本兼顧,每每收到針對性強,立竿見影的效果。

【預防與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鮮蔬萊、瓜果。同時常用蔥、大蒜、姜、食醋亦有預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保持居室空氣流通、新鮮,勤曬被褥;室內溫度不要過低過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讓空調冷風口吹身體.不要開著空調睡覺。

3、運動方面:加強運動及鍛鍊,經常用冷水洗臉,增強體質。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離,減少感染機會。

5、上感高發季節適當服用預防藥物。據研究口服用預防藥物後可使感冒發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藥物有貫眾、大青葉、板藍根、鴨蹠草、藿香、佩蘭、薄荷、芥穗。

不過隨著季節變化藥物亦有區別如冬春季用貫眾、紫蘇、荊芥。夏季用藿香、佩蘭、薄荷。時邪毒盛,流行廣泛用板藍根,大青葉,款冬花,金銀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與其它許多傳染病的前期症狀極其相似,故應早期鑑別。流行季節應做好預防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加強耐寒鍛鍊。自我預防:

可擦耳輪(擦熱為止),每日2次,點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鐘,以區域性痠脹、**微紅為度,每日2次。

糖尿病(中醫屬消渴證範疇)

1、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為特點,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範疇」,中醫**糖尿病在改善症狀、防治併發症等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均有良好療效。

【預防與保健】

糖尿病除藥物**外,注重生活調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膳食方面:嚴格控制飲食,忌攝入過多熱量,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併發症發生的首要條件。

進食的總熱量應根據患者的標準體重、生理條件、勞動強度及工作性質而定。患者可常食豬腎、黃鱔、豬脊肉、淡菜、田螺、山藥、玉公尺鬚、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鹽,禁食各種醣類,戒菸禁酒。

2.心理、運動、精神方面:對糖尿病要有正確認識,應樹立**信心,保持開朗樂觀的情緒,建立規律的生活制度,注意個人衛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清潔防止破損.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勞逸安排,適當參加運動,如打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

還可根據病情體質分別選練內養功或太極氣功,配合放鬆功、虛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鐘,以晨起、午後或夜間為宜。

3.①中醫藥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將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細。每日2次;每次15克內服,有清熱、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

②民間驗方:豬胰山藥湯,有一定效果,用法:豬胰一具,山藥60克,煎湯服用。

③番白草適量代茶飲。④中成藥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錯。除此還可採用推拿**法,一般可推脊椎兩側,並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腳趾。

慢性支氣管炎(屬中醫咳嗽、喘證範疇)

1.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炎症。2.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作為主要症狀。3.本病以冬季發作為主,中老年人多見,男性比女性多見。

4.慢性支氣管炎,根據其l臨床症狀、特徵及發病規律,屬中醫咳嗽、喘證範疇。中醫藥**慢性支氣管炎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是其「未

病(發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原則,在l臨床應用時每每取得滿意療效。

【預防與保健】

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過鹹食物。可常吃白蘿h、花生、百合、銀耳、豬肺、梨、胡桃仁、羅漢果等食物。

2.起居方面:首先注意氣候變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注意戒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勞逸適度,避免感冒。及時控制、防止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炎的發作。

3.情志方面:要保持穩定的情緒,消除引起緊張和不愉快的因素。4.運動方面:

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如練氣功、太極拳、平地行走等。有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強禦寒抗病能力;加強耐寒鍛鍊,如從夏季開始。

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臉、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強呼吸鍛鍊.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鐘等。

5.對反**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醫藥扶正固本。如:北芪、靈芝等.另可用敷貼**,或口服「玉屏風散」、「朴中益氣湯」等。

另外,內傷咳嗽在緩解期間,應堅守「緩則治其本」的原則。補虛固本以圖**。

頸椎病(中醫屬骨痺、肩頸痛、眩暈範疇)

1、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隨著年齡增長頸椎問盤的結構變化,壓迫脊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等。從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稱為頸椎病或頸椎綜合症。

2、根據頸椎病的臨床不同特點屬中醫骨痺,肩頸痛。眩暈等範疇。3、臨床表現:

頸肩背疼痛,活動明顯受限,甚至並向一側或兩側上肢放射,疼痛為痠痛、鈍痛或燒灼痛;眩暈、耳聾、耳鳴、噁心、嘔吐,常因頭部轉動誘發或加重;頭痛、枕部痛、視物模糊、

心律紊亂、心率加快、血壓公升高、肢體發涼、多汗;慢性進行性四

肢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如:無力、顫抖、打盹.腿易伴倒等。

【預防與保健】

1.膳食方面: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多食瓜果、蔬菜、蛋類、瘦肉,忌食生冷,並可根據病情選用五加皮酒、苡公尺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龍眼肉粥等。

2.運動方面:堅持自身鍛鍊:即每日起床後頸部前屈、後伸及左右旋轉各50次,活動幅度宜大,速度宜慢。

如:可做體操、太極拳、健美操、氣功等運動。氣功可選練站樁功.銅鐘功.每天l一3次。

3.起居方面:注意勞逸結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頸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過久,要不時地活動頸部。或採用自我按摩風池、風府、列缺等穴。

4.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屈頸工作,經常作頸部及肩部功能鍛鍊,糾正不良的坐臥等生活習慣和姿勢,避免感受風寒、防止外傷。

5.症狀比較嚴重,應接受醫生手術**方案。冠心病(中醫屬胸痺、心悸等範疇)

1、心病發病率很高,加歲以後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近年來有逐漸年

輕化的趨勢。

2、冠心病以心絞痛最常見,其典型症狀為發作性胸骨後縮窄性疼痛。3、心肌梗塞病情凶險,典型症狀為持續劇烈胸痛及全身症狀。4、冠心病病情變化快,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必要時住院**。

【預防與保健】

1.膳食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膽固醇。多食清淡之品,多食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味食物及豆類等含植物蛋白質食物,如黑木耳、香菇、海帶、無花果、紅棗、胡蘿h等,食用油以豆油、玉公尺油為佳。

少吃甜食,少吃鹽,不吸菸、少飲酒、少喝咖啡或濃茶。適量食用柑橘有益於冠心病的**。

2.起居方面:生活有規律,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減衣服;衣著柔

軟寬鬆,利於血液流暢,合理調節起居,保證充足睡眠,飯後不應立即就寢,睡眠右側臥位,雙腿微屈曲,夜間不要獨居一室。

3.運動方面:避免劇烈活動,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和適當的運動,對於防治和減少肥胖有一定的益處。可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鍛鍊。

運動強度以不出現胸悶氣短,不增加心率和血壓,不出現新的心律失常為原則,即做到「力所能及,動中有靜」。

4.心理方面:情志異常可導致臟腑功能紊亂而發病,尤與心病關係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須高度重視精神調攝。

精神要開朗、樂觀,不要揹包袱。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完全可以通過防治減輕或消除症狀,應與醫生積極配合,避免過度的緊張和勞累及情緒激動,保持心理平衡。

5.保持大便暢通,避免用力排便。

6.中藥對於降脂亦有較好效果,無***。如山楂、澤瀉、葛根、首烏、桑寄生、靈芝、決明子等泡水代茶飲也有益。

高血壓病(中醫屬眩暈、頭痛等範疇)

1、高血壓最新標準是成年人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itllllhg為高血壓。

2、根據臨床體徵高血壓病分為三期:i期無心腦腎損害;ⅱ期有心腎損害;ⅲ期有腦出血、腦缺血、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3、高血壓病臨床表現以頭痛(脹)眩暈、血壓公升高為主。4、爭取盡早判斷病人病情,及時**。【預防與保健】

1、膳食方面:低鹽清淡(食鹽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膽固醇和適量蛋白為主,如:豆漿、豆腐、牛奶、雞蛋、魚、蝦、瘦肉等,還需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蔥、芹菜、薺菜、綠豆、冬瓜、紫菜、蘋果等。

還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單方草藥,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決明、黃芩、雙鉤藤、葛根等藥,都有一定的降壓作用,且沒有什麼***。另外可根據個人飲食習慣食用糖醋大蒜頭、牡蠣香菇湯、玉公尺鬚茶、芹菜鮮汁茶、陳皮山楂烏龍茶、白菊花茶等。戒菸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暢,養成

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下蹲和立起時勿過猛過快,最好用坐式馬桶。

2、起居方面: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精神緊張,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晚飯後不宜飲用濃茶和咖啡。

3、運動方面:可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如打太極拳及散步:每週五次,每次30分鐘。氣功一般以靜功為主,適當功如送靜功、放鬆功等。

4、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平和、開朗、切忌發怒、急躁而導致病情加重。可鼓勵病人參與娛樂**活動如園林、釣魚、書畫、彈琴賞月等活動,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5、定期進行血壓測量,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獲得降壓效果後,不要停藥,使用維持量。

6、如出現劇烈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胸悶及心前區痛症狀及時就醫。

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

隨著季節轉換,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在這樣的季節裡易患感冒,尤其是老年人 兒童。為使我轄區居民正確掌握中醫藥預防感冒知識,我中心計畫於2012年11月12日下午在xx村居委會舉辦一期 中醫藥預防感冒 健康知識講座。初步確定由中醫科醫生 同志主講,計畫參加人數70人左右,參加人員為我轄區居民。xx社群衛...

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

自遠古至五四運動的漫長歷史長河中,我國人民在同疾病的鬥爭中不斷實踐 探索,由經驗上公升為理論,並不斷發展提高,建立了燦爛的祖國醫學,同時也建立和發展了中醫內科學。中醫內科學的發展史,大體經歷了萌芽階段 奠基階段 充實階段和成形階段。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在生產鬥爭的同時便開始了原始的醫藥活動,當此之時,...

中醫藥健康知識講座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 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 脾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時脾胃又是人體氣機公升降的樞紐,只有公升清降濁,方能氣化正常,健康長壽。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