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概論》課件 前三講

2022-12-12 20:18:06 字數 4814 閱讀 1838

第一講第一章藝術的本質與特徵

1.關於藝術的本質的幾種主要看法:

第一種,「客觀精神說」。

第二種,「主觀精神說」。

第三種,「模仿說」或「再現說」。

2.「藝術生產」理論給藝術學研究提供了哪些啟示?

第一,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的起源、性質和特點。

首先,從藝術的起源來看,藝術生產本身是經歷了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從物質生產中分化出來的。藝術的起源可能有多種多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以勞動為前提,以巫術為中介,藝術的起源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其次,從藝術的性質和特點來看,藝術生產理論告訴我們,藝術作為審美主客體關係的最高形式,藝術美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藝術是對客觀社會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又凝聚著作家藝術家主觀的審美理想和情感願望。也就是說,藝術美既有客觀的因素,又有主觀的因素,這兩方面通過作家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互相滲透、彼此融合,並通過物態化形成具有藝術形象的藝術作品。第二,藝術生產理論闡明了兩種生產的「不平衡關係」。

第三,藝術生產理論揭示了藝術系統的奧秘。

3.「藝術的特徵」

(1)形象性。

第一,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第二,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第三,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2)主體性。

第一,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第二,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第三,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審美性。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

第一,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第二,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第三,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第二章藝術的起源

1.藝術起源的五種學說

(1)藝術起源於「模仿」。主要代表人物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亞里斯多德。

(2)藝術起源於「遊戲」。代表人物是 18 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和 19 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稱為「席勒--斯賓塞理論」。

(3)藝術起源於「表現」。系統地以理論方式提出這種說法的應當首推義大利美學家克羅齊。

(4)藝術起源於「巫術」。 代表人物是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

(5)藝術起源於「勞動」。**普列漢諾夫在《沒有地位的信》中,通過對原始**、原始歌舞、原始繪畫的分析,以大量人種學、民族學、人類學和民俗學的文獻證明,系統地論述了藝術的起源及其發展問題,並且得出了藝術發生於勞動的觀點。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勞動,然後是語言和勞動一起,成為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動物的腦髓就逐漸地變成了人的腦髓」。

(6)人類實踐與藝術起源的多元決定論。法國結構主義學者阿爾都塞認為,社會發展不是一元決定的,而是多元決定的,並進而提出了多元決定的辯證法,或者說是結構的辯證法。

2.藝術起源的歸結

藝術的產生經歷了乙個由實用到審美、以巫術為中介、以勞動為前提的漫長歷史發展過程。從根本上講,藝術的起源最終應歸結為人類的實踐活動。事實上,巫術在原始社會中同樣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

歸根結底,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來自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藝術是人類文化發展歷史程序中的必然產物,藝術的起源應當是原始社會中乙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

第二講第三章藝術的功能與藝術教育

1.「藝術的社會功能」

( 1 )審美認知作用。

首先,藝術對於社會、歷史、人生具有審美認識功能。

其次,對於大至天體、小至細胞的自然現象,藝術也同樣具有審美認知作用。

( 2 )審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生深刻的變化,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藝術的審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藝術作品,使讀者、觀眾和聽眾感受與領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乙個特點是「以情感人」。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二個特點是「潛移默化」。

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第三個特點是「寓教於樂」。

(3)審美娛樂作用。 主要是指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的審美需要得到滿足,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賞心悅目、暢神益智,通過閱讀作品或觀賞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2.「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藝術教育承擔著開啟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使人的內心情感和諧發展的重任。

( 1 )美育與藝術教育。

( 2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 3 )藝術教育的任務和目標。藝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和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提高人的藝術修養。

二是健全審美心理結構,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養完美的人格。

第四章文化系統中的藝術

1.藝術在人類文化中的地位。

2.哲學與藝術的相互關係。

3.藝術與宗教的關係。

4.藝術與道德的關係。

5.藝術中的道德內容。

6.藝術與科學的聯絡和區別。

7.現代科學技術對藝術的滲透和影響。

第一,表現在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促使新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的產生。

第二,表現在現代科學技術為藝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環境和傳播手段,為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第三,表現在藝術與技術、美學與科學的相互結合與相互滲透,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也促進了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自身的發展。

第四,表現在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對藝術觀念和美學觀念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例如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模糊數學等觀點和方法,已經被運用到藝術創作和藝術研究之中,成為某些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的觀點和方法。

第三講第五章實用藝術

1.建築藝術

「空間」,是建築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築主要通過創造各種內外空間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巧妙地處理空間,可以大大增強建築藝術的表現力。

「形體」,主要指建築物的總體輪廓,通過線條和形體、空間和實體的不同組合方式,以及建築與環境的和諧統一,突出建築獨特的個性色彩和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比例」,主要是指巧妙處理建築物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係,建築中長寬高的比例,凹與凸的比例、虛與實的比例等,都直接影響到建築美。

「均衡」,主要指建築在構圖上的對稱,包括建築物前後、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均衡對稱常常給人一種嚴肅莊重的感覺,增加崇高的美感。最常見的均衡方式是在中軸線的左右實現對稱,如北京的故宮,作為乙個完整的建築群非常均衡對稱,其中每座建築物都是在一條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展開,整個建築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為中由南向北伸展。

「節奏」,指通過有規律的變化和排列,利用建築物的牆、柱、門、窗等有秩序的重複出現,產生一種韻律美或節奏美,正是在這一點上,建築和**具有同在的共同之處,因而人們把它們分別說成是「凝固的**」和「流動的建築」。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經專門研究過故宮的廊柱,並從中發現了十分明顯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從天安門經過端門到午門,就有著明顯的節奏感,兩旁的柱子有節奏地排列,形成連續不斷的空間序列。

「色彩」,也常常構成建築特有的藝術形象,給人們還來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難忘的印象。故宮,總體色彩是金碧輝煌,朱紅色的圍牆,白色的台基,金黃色的琉璃瓦頂,大紅色的柱子和門窗,使這座皇宮的色彩別具一格。

「裝飾」,作為建築物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創造建築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它可以起到為建築物增輝添彩的作用。如中國傳統建築十分注意屋頂的裝飾,不但在屋角處做出翹角飛簷,飾以各種雕刻彩繪,還常常在屋脊上增加華麗的真誠獸裝飾。甚至故宮內各種門上九九排列的門釘,作為裝飾也具有十分濃郁的民族文化內涵。

2.園林藝術

世界三大園林體系,包括東方園林 (以中國園林為代表)、歐洲園林(以法國園林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園林,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中國園林又可分為北方大型皇家園林與江南小型私家園林兩大體系。

3.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

「實用藝術的審美特徵」

( 1 )實用性與審美性。

第一,應當對實用性作比較寬泛的理解。

第二,實用藝術以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為基本特點,但對於大多數實用藝術品來講,實用是為主的,審美應當從屬於實用,服務於實用。

第三,實用藝術與生產技術具有緊密的聯絡,物質材料對實用藝術有直接的制約和影響。

第四,由於實用藝術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質材料和人工勞力,所以它的實用性也應當考慮產品的用料、費時、加工和成本等經濟方面的問題,盡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使其具有較低的消耗和較高的使用價值。

( 2 )表現性與形式美。

( 3 )民族性與時代性。

第六章造型藝術

1.造型藝術與實用藝術的聯絡和區別。

聯絡:它們都屬於空間藝術,並且都是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用物質材料創造出靜態的藝術形象,使人們憑藉視覺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於二者的聯絡如此緊密,有時人們又常把它們歸為一類,乾脆將它們統統稱之為美術,或者稱之為視覺藝術。

區別:造型藝術 ( 繪畫、雕塑、攝影、書法) 的基本特徵是造型性,通過再現和塑造外部形象來體現內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現性潛藏於再現性之中,因而,這類藝術屬於再現性空間藝術。實用藝術 ( 建築、園林、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 的基本特徵卻是表現性,通過美的形式來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並不直接模擬或再現客觀物件,因而,這類藝術屬於表現性空間藝術。

除此之外,二者之間還有乙個重要區別,即造型藝術主要具有審美功能,滿足觀賞者的精神需要;實用藝術兼有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同時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2. 繪畫藝術。

3.中國畫的特點:

第一,表現在工具材料上,往往採用中國特製的毛筆、墨或顏料,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因此,中國畫又可稱之為「水墨畫」或「彩墨畫」。

第二,在構圖方法上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多採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衝破了時間與空間的侷限。中國畫營造的空間多種多樣,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種,即: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和分層式空間。

藝術學概論

藝術學概論課程形成性考核作業 2 電大教育學院張瑞麟 一 名詞解釋 1.造型藝術 2.雕塑藝術 3.攝影藝術 4.書法藝術 5.實用藝術 6.建築藝術 7.園林藝術 二 填空題 1.中國畫與西方繪畫各有自己的歷史傳統和雕塑藝術更是在 裡創造出立體的形象。攝影藝術是一門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 藝術...

藝術學概論複習

填空1.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它的成果構成了人類光輝燦爛的藝術文化寶庫。2.藝術家曾把藝術起源的這種說法稱之為 席勒 斯賓塞理論 3.如果說哲學代表著人類理性的最高形式,藝術代表著人類感性的最高形式,它們一道構成了人類精神王國的兩座高峰,那麼,架在這兩座高峰之間...

藝術學概論小結

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藝術學概論的知識點有了乙個新的認識,這本書融入了 建築等方面的內容,使我重新認識了藝術的概念。馬克思指出藝術是一種社會現象 精神現象,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它通過典型藝術形象的感染力量,影響人和人的生活,起到一種陶冶性情 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