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科學

2022-12-07 05:15:04 字數 5294 閱讀 2871

第一單元 1、種子發芽實驗(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像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學難點】能根據要求設計出自己的實驗計畫。

【教學準備】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畫單(參考書3面),實驗記錄表(參考書4面)。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匯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你覺得種子發芽需要哪些條件呢?

2、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裡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溫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進一步引導(拿起一顆綠豆種子):這是一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發芽,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須條件呢?

(說明:從種子發芽過渡到具體的綠豆種子發芽,這樣的討論更有針對性,而且更合理,因為不同種子需要的條件是有些區別的。)

4、師:大家的意見不一樣,看來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判別了。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大家說說要注意什麼?(預設:制訂周密的實驗計畫,只能改變乙個條件等。)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乙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溫度組,土壤組等,可在此適當排除不適合

三、閱讀書4面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進一步閱讀教材上的舉例,教師引導關注其中的注意點,比如綠豆的大小應該差不多,為什麼要在每個盒子分別放入2-3顆綠豆,為什麼要墊紙巾等。

2、教師提供**,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

四、布置實踐作業和下節課內容提示:

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實驗,並做好觀察記錄。

2、下節課將對我們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請大家準備好實驗計畫單和實驗記錄表,將對認真完成實驗的同學加星評價。

2、種子發芽實驗(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依據資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複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依據資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畫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資訊統計表(參考書5面)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資訊:

1、教師分發實驗資訊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資訊。

2、分析實驗資訊: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資料有什麼不同?

(2)從實驗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資訊: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資訊。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資料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參考資料: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一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當於種子自身風乾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三是充足的氧氣。

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像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數,並注意收集實驗資料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實驗計畫單和實驗記錄表(參考書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對水的需要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2、為什麼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麼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採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乙個盤子裡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芽的綠豆併排放在吸水終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境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環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麼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麼發現?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當環境改變後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境的**(書8面):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麼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麼關係?

4、蚯蚓的選擇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過程與方法:掌握對比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絡的。

【教學重點】設計對比實驗。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數,並注意收集實驗資料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每組乙份:長方形扁紙盒兩個,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乾土、濕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見過蚯蚓嗎?一般在什麼地方見到它們?你們覺得蚯蚓喜歡怎樣的環境?

2、學生自由發表。

二、實驗一: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

1、我們先來研究蚯蚓喜歡黑暗還是光亮的環境,該怎樣設計實驗呢?

2、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進行對比實驗,並注意控制條件。

3、出示實驗器材,討論實驗步驟:

(1)把長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蓋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護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4)5分鐘以後開啟盒蓋,做好觀察和記錄。

4、分發記錄單和相關實驗材料,學生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5、收回材料,組織交流,概括:蚯蚓喜歡黑暗的環境。

三、實驗二:蚯蚓喜歡乾燥還是濕潤的環境?

1、過渡:那麼,蚯蚓喜歡乾燥還是濕潤的環境呢,讓我們也來設計乙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實驗,自由發表。

3、教師隨機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

(1)在另外的盒子兩端分別鋪上同樣土質的泥土,不同的是一邊乾燥,一邊濕潤。

(2)把10條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間,蓋好蓋子。

5、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討論,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形成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研究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關係,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難點】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乙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準備】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提問: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麼?(水、陽光、空氣等)。

2、引導: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重點研究這方面的知識。

二、誰吃誰:

1、教師出示校園常見動植物樣本(也可以借鑑書本的**),說:這是在一簇花叢中發現的生物,有薔薇、小草、樹葉、蚜蟲、瓢蟲、蚯蚓、毛毛蟲、小鳥等。

2、問:為什麼在同乙個區域會出現這些動物和植物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這種關係。(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

4、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係,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製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製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句子)

5、讓學生指出上面幾條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並發現大多數食物鏈都是從植物開始的。

6、學生再根據生活經驗說幾條食物鏈。

三、水田的食物網:

1、竹林村的同學在稻田上發現了許多生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書13面圖,生物有:水稻、稻螟蟲、蝗蟲、蜘蛛、螳螂、蜻蜓、小鳥、蛇、老鷹、青蛙、白鷺、魚、蝦、田鼠、黃鼠狼、貓頭鷹等。

)2、找一找,這些生物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係,用箭頭表示出相關的食物鏈。

6、做乙個生態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生物在一定區域內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會形成乙個生態群落。

過程與方法: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製作生態瓶,並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好象管理和觀察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能設計乙個生態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製作生態瓶,並堅持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認識真正的池塘裡的生物環境:

1、看書14面的池塘圖,討論池塘中的生物關係: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魚類,蝦,軟條類如田螺河蚌,水鳥類如鴨,水生昆蟲,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裡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2、概括:像池塘裡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乙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乙個生態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乙個湖泊,乙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乙個生態群落。

二、設計生態瓶:

1、說明:我們現在要模擬池塘群落建造乙個生態瓶,研究其中的關係。

2、學生討論:該怎樣設計這個生態瓶呢?問題提示:

(1)你們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2)什麼樣的生物可以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裡生活?

科學第一單元試題

四年級科學第二學期第一單元測試題 姓名班級等級 一 填空 1 熱傳遞又稱它實質上是熱從乙個物體轉移到另乙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物體的鄰近部分的過程。2 熱能自發的從溫度 的物體向溫度 的物體進行傳遞。3 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 4 液體和氣體的熱傳遞方式主要是 5 加熱容...

科學第一單元檢測題

姓名分數 一 填空 1 病毒是一類沒有 結構的生物。他們的結構非常簡單,是由 和 組成。2 病毒個體極其微小,絕大多數要在 下才能看到。3 根據病毒寄生的 不同,可將病毒分為三大類 專門寄生在人和動物細胞裡的 如 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裡的 如,專門寄生在病毒細胞裡的 也叫 如,4 在以及 的身體內外,...

科學下冊第一單元檢測題

科學 青島版 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試題 學校 班級 姓名 一填空題 1我們吃的食物首先進入 經過牙齒咀嚼和舌的攪拌後,通過 近入 食物在這裡被研磨分解成為粥狀物,進入 營養成分在這裡被消化吸收,最後由 排出體外。2人吃進的食物含有等營養成分。3 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4我們吸進的氣體可以支援燃燒,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