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中的學問

2022-12-04 18:09:02 字數 3798 閱讀 4815

《圖畫中的學問》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方位與圖形》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初步接觸了立體圖形,如圓柱、球等,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方式學習知識,從而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本課時是建立在初步認識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等活動中探索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能夠初步辨別這幾類圖形,是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及其特徵的基礎,在平面幾何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較邏輯思維更為敏捷,他們更容易從實踐中獲取新知,也更喜歡直觀教學。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著重開展好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畫、動手剪、動手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初步體驗平面圖形的特徵。

(3)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能判斷乙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面是不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4)教學要點分析: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的分辨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和菱形

(5)教學準備:貼上畫、小棒、三角板、繩子、長方形和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紙片、直尺、塑料棒、圖釘

(6)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匯入

配樂詩:「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捉鳴蟬,忽然閉口立。「

師:同學們,老師根據這首詩作了一幅美麗的貼上畫,你們想欣賞嗎?今天,老師就帶來了這幅美麗的圖畫。

(課件展示)看了這幅美麗的圖畫,你有什麼感想?發現了什麼?對,老師的這幅圖畫都是用圖形組合成的。

(課件出示貼上畫分解成各種圖形)

(分析: 在匯入新課的活動中,我並沒有侷限於課本,而是從學生的認知和生活實際出發來重新組建。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和想一想,充分調動學生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的積極性。

學生在充滿趣味和挑戰性的活動中,身心參與,思維被啟用,充滿了**新知的強烈慾望。)

二、猜想驗證,歸納發現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分解的**進行分類。

師:你是怎麼分類的?

學生交流。

教師肯定學生的分類。並指明本節課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操作驗證

給學生提供學具:(1)三根小棒(2)四根長度不一的小棒(3)四根長度兩兩相等的小棒(4)四根長度相等的小棒

小組活動:用哪些學具能拼成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將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教師歸納三種圖形的特點。

3、應用:給學生提供長方形和正方形,猜想怎樣判斷。

(分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學習,從事「再創造」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以上三個環節的設計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設計的。

整個過程學生表現生動,實驗的興趣高昂,而且能夠把實驗的結果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型,體現出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探索與創新,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4、比較

出示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正方形和菱形的**。

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怎樣區分?

學生小組活動:操作驗證它們角的不同。(由於學生知識水平的不同,可以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如用直角三角板 、用書的一角量等方法都可以。)

(讓學生進行合作**,借助手中的材料,按一定範圍**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比較,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更好地掌握它們的特徵。)

5、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了哪些認識?

(分析:通過剛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實驗結論,讓學生運用發現的結論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充分發揮數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重視和興趣。)

三、實踐應用

1、提供8根長短不一的塑料棒和8個圖釘,學生用這些學具圍成乙個長方形、正方形或者平行四邊形,並說一說是怎樣圍成的。

此處,學生可能出現很多方法,如:用兩根長的和兩根短的圍成長方形、用四根同樣長的圍成正方形、用四根同樣長的和另外兩根同樣長的圍成長方形等。

2、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圍成乙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乙個大正方形,再拼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運用開放性的教學策略,體現從課內向課外的開放。更旨在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開放,訓練學生思維的獨特性和創造性,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7)板書設計:

邊:四條邊都相等對邊相等對邊相等

角:四個角都是直角四個角都是直角四個角都不是直角

(8)創新特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體現幾何的價值,特別是幾何在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合情推理等方面「過程性」的教育價值。幾何教學,從20世紀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學具操作;從形式推導到公式意義的理解;從關注學習結果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了一種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實際教學中我嘗到了探索的喜悅,對幾何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1、聯絡實際,體現數學的生活性。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於周遭的各種事物,體現了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就緊緊抓住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絡,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

因此,在學習新課時,教師結合學生美術課的貼上畫來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觀察、動腦、動手對圖形進行分類,使學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手操作,體現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興趣是求知的導向。」本課在教學中,非常注重這種理念。如「創設用塑料棒和圖釘圍成所學的平面圖形」,教師提供長短不一的學具,讓學生根據本課所學的平面圖形的特徵,自主選擇學具圍成各種各樣的圖形,學生既能圍成簡單的圖形,又能用多根塑料棒圍成。

操作的成功不僅反映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體現了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從中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3、自主**,體現數學活動的合作性。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技藝,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是時代賦予我們數學教學活動的要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能夠激起學生創新的火花。

這在活動四中表現得尤為充分。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本案例中,在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後,要求學生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先開展自主學習,即看一看、比一比等實踐活動,讓每個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了解、體會這些圖形的特點的過程,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驗證,真正把學生推到了主體地位。

匯報時,學生爭先恐後,暢所欲言。學生在找特徵——說特徵——驗特徵的過程中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試想,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創新的萌芽又怎能長大?

(9)教學後記:

教學過程中驗證猜想的第4個環節—比較,在此環節中,涉及到了直角這一概念,由於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這一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小心嘗試使用,但現在的孩子們知識面廣,反應靈活,通過課堂實踐,發現學生已經很好的分辨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不是直角,因此這一設計在實踐教學中可以靈活運用

(10)教師簡介:

作者:煙台開發區實驗小學楊淑妮

小學高階教師,從事數學教學十多年,在教學中能夠積極學習新課改精神,並能在課堂中勇於實踐,能將教學課內課外相融合、校內校外相溝通,形成生活化數學教學的特色。積極參與並主持了《學具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動手實踐和知識內化的關係》、《多**在輔助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等多項國家級或省市級數學課題實驗,在實驗中不斷探索,礪練自我,使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努力成為科研型的專業教師。

圖畫中的故事

教學目標 1 看漫畫了解漫畫內容,把握漫畫主題。2 通過對漫畫內容的把握,進一步進行想象豐富其內容。3 從漫畫主題中探索更深的含義。教學重點 讀懂漫畫,理解漫畫主題。教學難點 對漫畫合理想象,深化漫畫主題。教具 ppt 匯入 同學們好,上課之前呢,我們先來看幾幅漫畫,看看圖畫中都有誰?他們都在幹什麼...

秋天的圖畫

我看到了一幅秋天的圖畫。畫上有長滿了果樹的果園,有金黃色的田野,有南飛的大雁和燕子,還有一片松樹林。天上,有幾朵潔白的雲,有幾群大雁飛過,它們一會兒排成 一 字形,一會兒排成 人 字形,飛到南方去過冬。天上還有一群燕子,它們沒有大雁排得那麼整齊,但是,它們也是一塊飛的。地上,左邊一大片松樹林,松樹的...

秋天的圖畫

五彩繽紛的秋天 作者 代申奧指導 代紅東鄧紅 夏公公走了,秋阿姨靜悄悄地來到了大地。大雁排成 人 字從北方飛來。樹林裡銀杏樹從以前的綠色變成了金黃色。每當銀杏葉從樹上飄下時 有的變成了一把把小小的降落傘,有的像乙隻只蝴蝶在空中飛舞。再看看那邊,楓葉似火,在空中,楓葉是一點點火花 在地上,楓葉為人們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