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2022-12-03 02:48:03 字數 2646 閱讀 9296

***x縣人民醫院

外科手術必然會帶來手術部位**和組織的損傷,當手術切口的微生物汙染達到一定程度,會發生手術部位的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術方面。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

年齡、體重、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和健康狀況等。手術方面的主要因素是:術前住院時間、備皮方式、手術過程的無菌操作、手術部位**消毒、手術室環境、手術器械的滅菌、手術技術、手術持續的時間、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等。

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當針對危險因素,加強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

一、外科手術切口的分類

根據外科手術切口微生物汙染情況,外科手術切口分為清潔切口、清潔-汙染切口、汙染切口。

(一)清潔切口。手術未進入感染炎症區,未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潔-汙染切口。手術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顯汙染。

(三)汙染切口。手術進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膿區域;新鮮開放性創傷手術;胃腸道、尿路、膽道內容物及體液有大量溢位汙染;術中有明顯汙染(如開胸心臟按壓)。

二、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定義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分為切口淺部組織感染、切口深部組織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淺部組織感染。手術後30天以內發生的僅累及切口**或者皮下組織的感染,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切口淺部組織有化膿性液體。

2. 從切口淺部組織的液體或者組織中培養出病原體。

3.具有感染的症狀或者體徵,包括區域性發紅、腫脹、發熱、疼痛和觸痛,外科醫師開放的切口淺層組織(切口病原體培養陰性的除外)。

下列情形不屬於切口淺部組織感染:

1.針眼處膿點(僅限於縫線通過處的輕微炎症和少許分泌物)。

2.**切開術或者包皮環切術部位感染。

3.感染的燒傷創面。

(二)切口深部組織感染。手術後30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後1年以內)發生的累及深部軟組織(如筋膜和肌層)的感染,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從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組織自行裂開或者由外科醫師開放的切口。同時,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狀或者體徵,包括發熱,腫脹及區域性疼痛(病原體培養陰性的除外)。

3.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探查、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切口深部組織膿腫或者其他感染證據。

同時累及切口淺部組織和深部組織的感染歸為切口深部組織感染;器官/腔隙感染經切口引流的歸為深部組織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手術後30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後1年以內)發生的累及術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膿液。

2.從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分離出致病菌。

3.經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器官或者腔隙膿腫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證據。

三、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要點

(一)管理要求。

1.醫療機構應當制定並完善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範,並嚴格落實。

2.醫療機構要加強對臨床醫師、**、醫院感染專業人員的培訓,掌握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工作要點。

3.醫療機構應當開展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目標性監測,採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4.評估患者發生手術部位感染的危險因素,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二)感染預防要點。

1.手術前。

(1)盡量縮短患者術前住院時間。擇期手術患者應盡可能待手術部位以外感染**後再行手術。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盡量避免術前不必要的備皮;術前確需備皮時,應在術前即刻或手術室內進行,並使用不損傷**的方法(如電動剔毛或脫毛)去除手術部位毛髮,禁止使用刀片刮除毛髮。

(4)正確準備手術部位**,消毒前要徹底清除手術切口和周圍**的汙染,採用適當的消毒劑以同心圓的方法消毒手術部位**,盡量符合手術要求並擴大消毒範圍,以備延長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

(5)手術患者**切開前30分鐘—1小時內或麻醉誘導期給予合理劑量和種類的抗菌藥物。需要做腸道準備的患者,還需術前一天分劑量給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藥物。

(6)有明顯**感染的醫務人員,未**前不宜參加手術。手術人員要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進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2.手術中。

(1)保持手術室門關閉,手術室正壓通氣,環境表面清潔,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數量和流動。

(2)保證使用的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等達到滅菌水平。

(3)手術中醫務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技術原則和手衛生規範。

(4)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於所用抗菌藥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於1500毫公升的,手術中應當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

(5)手術人員盡量輕柔地接觸組織,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小限度地損傷組織,徹底去處手術部位的壞死組織。

(6)術中應當主動加溫,保持患者體溫正常,防止低體溫。

(7)沖洗手術部位時,應當使用溫度為37℃的無菌生理鹽水等液體。

(8)對於需要引流的手術切口,術中應當首選密閉負壓引流,並盡量選擇遠離手術切口、位置合適的部位進行置管引流,確保引流充分。

3.手術後。

(1)醫務人員接觸患者手術部位或者更換手術切口敷料前後應當進行手衛生。

(2)為患者更換切口敷料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3)術後盡早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醫師、**要定時觀察患者手術部位切口情況,結合微生物報告及患者手術情況,對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及時診斷、**和監測。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

1.手術前。1 盡量縮短患兒術前住院時間。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兒的血糖水平。3 正確備皮,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髮。4 規範消毒手術部位 5 如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時,手術患者 切開前1小時內或麻醉誘導期給予合理種類和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6 患感染性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務人員,在未 前不應當參加...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

渦陽縣中醫院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 手術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術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與手術過程的無菌操作 抗菌藥物的使用等有關,為有效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 手術前 患者的準備 1.盡量縮短術前住院的時間 2.有效控制糖尿病手術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術前高血糖 3.擇期...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 SSI 監測方案

試行 一 定義 手術部位感染的監測是指對外科手術後病人發生的手術後切口感染和手術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情況進行的監測。應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出院後發生的感染 依據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二 目的 通過監測,了解各類手術的醫院感染發病率 危險因素,及時發現問題,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達到有效控制術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