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教學計畫

2022-12-01 01:51:04 字數 4225 閱讀 7743

本冊書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科書以內容的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為根本出發點;以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以「容易寫、有趣些、鮮活些」作為本書的指導思想。

本冊書的編寫特點是:

1、內容選取突出了時代性與現實性;

2、教材出來突出了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過程;

3、內容呈現採用自主**與合作交流的方式;

4、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絡與綜合;

5、例題與習題的配備突出了開放性與**性;

6、內容的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彈性;

7、注重教科書的內容與現代資訊科技的整合;

8、欄目豐富多彩,教科書**並茂。

知識結構

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1.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關於一條直線成軸對稱的圖形的性質。

2.乘法公式的意義、分式的由來和正確的運用。

3.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4.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法則,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5.抽樣調查與樣本的選取,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概念與計算。

6.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的意義,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7.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意義,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和不等式組的解集。

8.不等式的三個基本性質,利用基本性質對不等式進行變形。

9.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

10.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應用。

難點:1.軸對稱圖形以及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成軸對稱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理解,鏡面對稱下圖形的變化。

2.在具體的問題中正確地運用乘法公式。

3.在具體的問題中,正確地運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4.連比,分式方程的増根,列出以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5.加權平均數的兩個計算公式,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區別與聯絡。

6. 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二者的區別與聯絡,以及無理數、實數概念的建立。

7.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8. 不等式的第3個基本性質及其應用。

9. 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

知識與能力

1.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腳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

2.理解「兩個圖形關於某一條直線成軸對稱,連線對應點的線段被對稱軸平分,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的性質。

3.會推導乘法公式

,了解公式的幾何解釋,並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會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5.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6.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能熟練地進行分式的約分、通分和加減乘除運算,會解可以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了解増根的原因,會檢驗分式方程的根。

7.了解比、比例、連比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利用比和比例刻畫事物間的數量關係,並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8.正確區分普查與抽樣調查,在實際情境中感受抽樣的必要性,能指出總體、個體和樣本。

9.了解抽樣的基本方法,理解加權平均數的概念、中位數的概念、眾數的概念。

10.掌握求加權平均數的兩個公式,會計算加權平均數;用計算器求數的平均數的操作方法。

11.在具體情境中,會確定出一組資料的中位數、眾數。

12.了解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了解實數與數軸上點的一一對應;了解勾股陣列的概念。

14.會求某些非負數的平方根,某些數的立方根,會用計算器求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會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會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會用計算器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近似計算。

15.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含義,會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6.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會用數軸確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17.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摺疊、剪紙等數學活動過程,從而認識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了解軸對稱圖形、兩個圖形關於一條直線成軸對稱的概念,進一步高中發展空間觀念。

2. 通過豐富的生活例項認識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的軸對稱性,理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的性質,掌握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尺規作圖方法。

3. 在應用乘法公式進行計算的過程中,感受乘法公式的作用和價值。

4. 在因式分解中,經歷觀察、探索和作出推斷的過程,提高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經歷用字母表示現實情境中的數量關係的過程,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體會分式與分式方程是描述現實世界數量關係的模型,發展符號感。

6. 會解決一些與分式和分式方程有關的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7. 在有關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法則的發現過程中,感受模擬方法的作用。

8. 經歷樣本的抽取過程,體會不同的抽樣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10. 結合具體的情境明確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聯絡與區別。

11. 經歷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體會無理數的產生過程。

12. 通過具體情境,感受在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著的不等關係,了解不等式(組)的意義,經歷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例項,欣賞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和鏡面對稱現象,感受對稱的美學價值,體驗幾何圖形與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的聯絡,增進學習數學的興趣。

2. 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學會從對稱的角度欣賞和設計簡單的圖案。

3. 經歷通過觀察、歸類、模擬、猜想,獲得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分式的加減運算法則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與代數恒等變形能力。

4. 結合具體問題感受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體會統計對於決策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5. 通過勾股定理和無理數產生的史料介紹,感受數學文化的豐富內涵,體驗數與形之間的深刻的內在聯絡。

6.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觀察、模擬、概括的能力,發展有條理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7.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8.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索的習慣以及清晰、條理的語言表達能力。

9. 發展和豐富數學活動經驗,體會合作、**、創造的樂趣。

三總體目標

1.通過本學期的學習,使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能夠感到有所學,學有所成,真正做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發展,使他們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2.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精神,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學生學業成績

盡力在本學期結束時,這兩個班的學生的數學成績達到a級的有32%以上,達到b級的有40%以上,達到c級的有20%上,達到d級的控制在8%以內。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地從事數學活動。

讓學生能親自動手操作、觀察發現、概括歸納,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2、發揮學生自主探索,學會合作交流,養成良好的與人合作的精神和態度。

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堂上要根據學生的水平,提出具體不同的要求,落實學生對作業題的不同要求。

4、注重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有意識、有計畫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聯絡,感受數學的整體性。

5、有效地運用評價手段提高教學成效。

重視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以鼓勵評價為主,充分激發學生學數學的成功感,促使教學相長的效果。

6、認真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做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8、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9、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10、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進行個別輔導,優生提公升能力,紮實打牢基礎知識,對差生,一些關鍵知識,輔導差生過關,為差生以後的發展鋪平道路。

五周程安排(見下頁)

八年級數學教學計畫

2009 2010學年度第一學期 一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所任八年級兩個班的數學科教學,從上學年期末考試的總體來看,兩個班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前面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但在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形成了兩極分化,對優生來說,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也較為清楚,而對後進生來說,簡單的基礎知識還...

八年級數學教學計畫

篇一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堅持教育科學的發展觀,積極貫徹執行教育局和學校提出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全面深入貫徹和落實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配合學校達成安全校園和家長滿意學校的辦學願望。積極深入探索分組合作學習方式,關愛學生,平...

八年級數學教學計畫

一 教材分析 1 體系結構 1 數學內容的引入,採取從實際問題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具有現實背景的素材,建立數學模型,使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的過程,獲得數學概念,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和方法。2 教材內容的呈現,努力創設學生自主 的學習情況和機會,適當編排應用性 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