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複習重點

2022-11-30 08:24:03 字數 5048 閱讀 2876

1、為什麼要強調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

化學肥料與有機肥料配合施用是一項科學施肥的決策。這是由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的性質與特點所決定的。現就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的特點,對比分析如下:

(1)優質有機肥料大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常年施用優質有機肥料,不僅能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並能使土壤有機質得到不斷地更新,從而使土壤的理化性質有所改善,因而有明顯的改土作用:而化學肥料不含有機質,一般沒有直接的改土作用。這說明有機肥料是建設高產穩產農田的基礎物質。

(2)有機肥料種類繁多,所含養分全面,人們常稱它為完全肥料,但是有機肥料的養分含量很低,大約1000公斤優質廄肥中只含有5公斤氮素(n);而化學肥料養分含量高,例如,100公斤尿素中就含有46公斤的氮素,按1000公斤計算,含氮素460公斤,是廄肥的92倍。不過,化學肥料的缺點是它所含養分的種模擬較單一。就拿尿素來說,它只含氮磷鉀三要素中的氮素,不含磷和鉀,而過磷酸鈣中只含磷,不含氮和鉀,單獨施用不能滿足作物的需求。

(3)有機肥料中的養分大多是有機態的,需要經過土壤微生物不斷的分解,才能轉變為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養分,因而有機肥料的肥效緩慢,但持續時間長,並有後效;而大多數化學肥料中所含養分是水溶性的,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化學肥料的肥效迅速,見效快,能在作物最需要養分的時候提供較多的養分,但它的肥效短不能持久。由此可見,合理施用化肥是提高作物單產的物質保證。

(4)有機肥料需要經過分解和轉化,才能釋放出養分供作物吸收,因此,有機肥料當季利用率不高。例如腐熟的有機肥料的氮素利用率只有20%~30%,但它分解時養分損失少,供肥時間長;而化學肥料中的養分含量高,大部分是速效養分,易通過揮發、淋失(尤其是氮肥)等途徑而損失,從而導致當季肥料利用率不高。例如,氮肥利用率一般在35%左右,磷肥約10%~25%,鉀肥在40%以上。

通過兩者的比較,不難看出,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各有優缺點,而且有機肥料的某些優點,正是化學肥料的缺點,而化學肥料的某些優點正是有機肥料的缺點。因此,兩者配合施用就可以相互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這就是二者配合施用的必要性和科學道理。

2、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有什麼作用?

土壤中有機質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標誌,它對土壤培肥有著重要的作用。

(1)是土壤中碳、氮、磷等營養元素的重要**。95%以上的氮素存在於土壤有機質中。同時,它還含有一定數量的硫、鉀、鈣、鎂、鐵等營養元素,供給作物利用。

另外,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和碳酸,能促進土壤養分的釋放。

(2)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有機質經微生物分解後,能產生一種膠結土粒的物質,可使小土粒粘結成球狀的土團,適宜植物生長。

(3)可改善土壤不良性狀。有機質分解後產生膠結物質,既有減少粘土的粘性,改善其耕性和通透性的作用,又有改善砂土過分鬆散的效能。

(4)增加土壤的保水效能。耕層土壤含有機質多時,可使土壤疏鬆多孔,地表水容易滲入,同時由於有機質吸水力強,提高了土壤保水效能。

(5)能提高土壤保肥能力。由於土壤有機質的吸附作用,能吸收和容納各種養分物質,避免流失。同時,還可以緩衝由於施用化肥而產生的強烈的酸鹼性變化,有利於作物生長。

3、什麼叫土壤質地?為什麼要注意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又叫土壤機械組成,粗細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含量占有的不同比例。這種大小不同土粒的比例組合,稱為土壤質地。在自然界中,沒有一種土壤是由單一粒級的土粒組成的,有的土壤含沙粒多,有的土壤含粘粒多,還有的土壤含粉粒多。

常說的砂土、壤土、粘土,就是根據粗細不同的土粒含量各佔百分比來決定的。在我國南方,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風化較強,故土壤中粘粒的含量較多。土壤質地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質之一。

它直接影響土壤肥力,因此值得我們重視。土壤的水、肥、氣、熱的協調狀況,土壤耕性,土壤的生產效能等均與土壤質地密切相關,如果土壤有機質含量很低的話,土壤質地對土壤的農業性狀的影響就會更大。這是因為,土粒的大小,既與土壤的物理性質有關,又與土壤的化學性質有關。

土粒大小各異,不但導致土壤的通透性、持水能力和溫度變化的不同,而且導致土壤礦物養分含量和膠體性狀也不同。一般來講,土粒越粗,矽的含量就越多,而磷、鉀、鈣、鎂的含量就越少。土粒越粗,膠體性狀就越弱,土壤的吸收效能就越差。

如,直徑大於0.01mm的土粒,根本就沒有膠體效能,從而對鉀、鈣、鎂、銨等離子也就沒有吸附能力,也就是說,沒有保肥能力。可見,要將施肥、排灌等耕作措施訂得合理,則必須了解土壤質地。

4、什麼叫生理酸性肥料、生理鹼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

某些化學肥料施到土壤中後離解成陽離子和陰離子,由於作物吸收其中的陽離子多於陰離子,使殘留在土壤中的酸根離子較多,從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這種通過作物吸收養分後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例如硫酸銨,作物吸收其中的nh+4多於so=4,殘留在土壤中的so=4與作物代換吸收釋放出來的h+(或離解出來的h+)結合成硫酸而使土壤酸性提高。所以硫銨、氯化銨等都是生理酸性肥料。

同樣道理,某些肥料由於作物吸收其中陰離子多於陽離子而在土壤中殘留較多的陽離子,使到土壤鹼性提高,這種通過作物吸收養分後使土壤鹼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鹼性肥料,例如硝酸鈉,作物吸收其中的硝酸根(no-3)多於納離子(na+),鈉離子與作物交換出來的的碳酸氫根(hco-3)結合成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水解即呈鹼性,也可以是作物吸收硝酸根後在體內還原成氨的過程中消耗一定的酸,作物為了保持細胞ph值的平衡而把多餘的氫氧根(oh-)排出體外,從而使土壤鹼性提高。所以硝酸鈉屬於生理鹼性肥料。

所謂生理中性肥料是指肥料中的陰陽離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養分,而且兩者被吸收的數量基本相等,經作物吸收養分後不改變土壤酸鹼度的那些肥料,如硝酸銨。碳酸氫銨雖然其中的銨離子被作物吸收多於碳酸氫根(hco-3),土壤殘留較多的碳酸氫根,它與作物交換出來h+結合成碳酸(h2co3),按理講碳銨是生理概性肥料,但由於碳酸不穩定,它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且碳酸的酸性很弱,所以碳銨一般也屬生理中性肥料。

肥料的生理反應對土壤性質及肥效有一定影響,因此,酸性土最好選施生理鹼性肥,石灰性土或鹼性土最好選施生理酸性肥。我們還可以利用肥料的生理酸性肥料的生理酸性溶解一些非水溶性的肥料以提高其肥效,如將鈣鎂磷肥或磷礦粉下生理本性肥料混施,可提高磷肥的肥效。

5、尿素怎樣施用才能提高肥效?

尿素是目前我國生產的固體氮肥中濃度最高的一種氮肥,除用於作物的底肥外,絕大多數用於作物的追肥。其水溶液呈中性反應,施用時應根據其特性正確施用,才能提高肥效。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合理利用尿素應注意的幾點:

一、尿素應深施覆土,水田、旱地,尿素都以深施為佳。實踐證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上常溫下4-5天後,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揮發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鹼性土壤的表面,其氨的揮發損失更為嚴重。施用尿素最合理方法是穴施和溝施。

穴施和溝施能使作物充分利用其養分,而撒施容易使養分流失。尿素放在10-15厘公尺的土層中,由於土壤膠體對氨有很大的吸附力,一般可提高氮素利用率15%-20%。在用尿素給水稻追肥時,水層最深不能超過3-5 厘公尺。

二、施尿素後不宜立即澆水。尿素所含氮成分為醯胺態氮素,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轉化為碳酸銨或碳銨才會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或土壤吸附儲存。如施後馬上澆水或遇雨,醯胺態氮就會流失。

土壤缺水嚴重,非灌水不可時,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水田不排水施肥則施後6-7天內不能排水,最好控制淺水層,施肥後中耕,促進土肥相融,避免氮素淋失。

三、尿素不宜拌種。

四、根據土壤性質和肥力確定追肥數量。尿素施在不同土壤中,其揮發損失不同,通常,有機質含量較高的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追肥次數可適當減少,追肥用量可適當增加;相反,沙壤土、瘠薄地等,應勤施少施。實踐證明,對中低產田地塊增加施肥量,可以顯著地提高產量。

對高產田塊則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一般在施足農肥和化肥做底肥的基礎上,以玉公尺和高粱兩大作物為例,在高肥力的土壤上,每畝追施20公斤;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畝追施23公斤;在低產的土壤上,則應追施27公斤。

五、在作物營養盛期追肥。提高追施化肥利用率的關鍵是要掌握各種作物對養分吸收的臨界期和最大效率期,盡量做到在作物的營養盛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玉公尺應在拔節至大喇叭口期,高梁應在拔節至孕穗期,水稻從返青至分櫱期,向日葵在現蕾期.小麥在三葉期,大豆在初花期追施尿素。

七、比其它氮肥提前施用。尿素是一種低分子的有機化合物,施入土壤後要有個氨化過程,即在分解細菌所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轉化為一種揮發性很強的碳酸銨後,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給作物追肥時應比其它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八、切忌與鹼性肥料混施。尿素屬於中性肥料,追肥時切忌與鹼性化肥混合同時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果與鹼性肥料非混合施用不可時,也要錯開施肥日期,一般夏秋季節錯開3-4天,冬春季節錯開7-8天。

即可。但尿素與氯化鉀、磷礦粉和過磷酸鈣等肥料混合施用時,其增產效果很顯著。

九、如果做葉面噴施應選擇早上有露水或傍晚噴施效果最好,且忌葉面噴施濃度過大,禾穀類作物噴

施濃度約為2%,果樹約0.5%,蔬菜間於二者之間約為 0.5%-1.

5%。農作物生長盛期和成年果樹,噴放濃度可適當大一些。葉面噴施就保持濕潤30-60分鐘,以晴天上午9時前和下午4時以後噴施為好。

6、合理施用過磷酸鈣提高利用率

摘要:在生產實踐中,過磷酸鈣的利用率較低,主要原因是其被施入土壤中後,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鈣容易被固定,移動性小。因此,合理施用過磷酸鈣的原則是既要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又要盡量增加其與根系的接觸機會。

過磷酸鈣是我國目前生產最多的一種化學磷肥。它的主要成分為水溶性的磷酸一鈣和難溶於水的硫酸鈣,分別佔肥料重量的40%~50%和40%左右;此外,肥料中還含有少量的磷酸、硫酸、非水溶性的磷酸鹽和其他鐵、鋁、鈣鹽等雜質。一般為灰白色或淺灰色粉末,也有顆粒狀的。

由於含有游離酸(磷酸、硫酸),故過磷酸鈣呈酸性,並具有吸濕性,在貯運過程中要注意防潮。實踐證明,過磷酸鈣的利用率較低,一般只有10%~25%,主要原因是它被施入土壤中後,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鈣容易被固定,移動性小。因此,合理施用過磷酸鈣的原則是既要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又要盡量增加它與根系的接觸機會。

為此,應採取科學合理的施用方法,提高其利用率。

集中施和分層施。過磷酸鈣可作基肥、種肥和追肥,但無論作什麼肥,都以集中施用效果好。因為集中施(條施、穴施)可減少肥料與土壤的接觸面,減少固定,同時增加了與根群的接觸機會,施肥點濃度較大,有利於磷酸根向根表擴散,使根系容易吸收磷素營養。

在集中施的基礎上採取分層施效果更好,即大部分磷肥作基肥深施,少部分淺施或作種肥,或水稻點秧根。這樣能適應作物根系的生長及其對肥料的需要,即苗期需肥少根系淺,中期根系長深而且需肥多。作種肥或秧根肥時要注意過磷酸鈣中游離酸對種子和根系為害,一般可用相當於磷肥用量的2%~3%的草木灰與其混合堆放半天後再與種子混播,如作秧根肥應把磷肥與1~2倍的腐熟有機肥或細土混合堆漚半天至一天後用水調成糊狀點秧根。

土壤肥料學重點複習

緒論名詞解釋 土壤 是覆蓋於地球陸地表面一層疏鬆多孔的物質,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條件下,能夠生產植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生態條件。土壤肥力 是土壤經常地 適時適量地供給並協調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水分 養分 空氣 溫度 扎根條件和無毒害物質的能力。肥料 是指施用於土壤和植物地上部...

土壤學複習

緒論1.土壤的概念 土壤的概念應是指地球陸地上能夠生長綠色植物收穫物包括淺水域底的疏鬆表層。2.土壤的本質特徵是具有土壤肥力 3.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的能同時和持續不斷地供給和調節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水 肥 氣 熱等生活因素的能力。第一章土壤礦物質 1.主要成土岩石 岩漿巖 沉積岩 變質...

土壤學考試複習

一 礦物的概念 礦物是岩石圈中化學元素的原子或離子通過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並在一定條件下相對穩定的自然產物。1 礦物是各種地質作用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2 礦物具有一定的化學成分。3 礦物還具有一定的晶體結構,它們的原子呈規律的排列。4 礦物具有較為穩定的物理性質。5 礦物是組成岩石的基本單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