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物疑問代詞比較研究

2022-11-28 10:06:02 字數 4095 閱讀 8795

⑼大晚上的,請問你找誰呀?

⑽今天他準備請誰吃飯吶?

與上古漢語相區別,現代漢語中的賓語放在動詞、介詞之後。這是「誰」字古今用法很重要的區別之一。作定語。

現代漢語中和古代漢語中「誰」作定語很一致,一種是「誰」+名詞,一種是直接修飾名詞,例:

⑾誰人能比得上他的力氣?

⑿這是誰家孩子,怎麼出來亂跑?

另一種是「誰」+之+名詞,演變到現代漢語時,之換做的。表面不一樣,其實本質相同。因為「之」的詞類就是結構助詞的。例:

⒀鍾會曰:「棟折榱崩,誰之責也?」

⒁誰的責任更大一些呢?

這種形式中,「誰」表示領屬關係。相比較而言,屬於兩個不同時期的用法,現代漢語中「誰」後加「的」是很普遍的用法,口語中常用到:

⒂誰的書包?

⒃誰的作業還沒有交啊?

例⒂其實是省略句,完整句應該「這是誰的書包」,「誰的書包」在句中充當定語,例⒃「誰的作業」在句子中充當主語。

作判斷句的謂語。據呂叔湘認為,「誰」本是作動詞的起詞,像「誰這麼編排我」這句話,因為我們不很願意用「誰」作動詞的起詞,所以把句子改成判斷句式,讓「誰」在形式上成為謂語,在起詞「誰」前頭加乙個「是」字,有時在句末或動詞後加「的」。

⒄是誰在外面吵個不清?

⒅是誰叫你來的

古代漢語中的類似用例也很多:

⒆然則天之所使能者誰也墨子·尚賢仲》)

⒇子紊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莊子·齊物論》)

⒆⒇句中的「者」字是判斷句式的標誌,意思是「上帝派遣的那個有能力的人是誰?」

以上的這四種用法古今基本一致,在具體的小的結構上略有區別,例如古代漢語賓語前置現象,「誰」修飾名詞時中間加「之」字。除此之外,「誰」可詢問事物,這一古代用法沿傳到中古產生,中古之後又消亡,可考查到的例子很少,使用並不普遍。據統計,《晉書》中詢問事物出現一例,《顏氏家訓》兩例:

子墨子曰:「吾將上大行,駕驥與羊,子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墨子·耕柱》)

祭酒問曰:「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孰為佳手,姓名為誰?

與古代漢語中的疑問用法相比,「誰」演變到白話文時在疑問用法上有新的發展與突破。比如,現代漢語中,「誰」有時後加「們」詢問不確定的多人時使用,構成「誰們」,例:

「誰們?」女同志問。

「何……假何必和搞晚會的那幫**。」李東寶道:「我領你們去找他們,這幫壞蛋,不能跑了他們。」

這種用法要有一定的語境,且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再比如,「誰」前面可以加修飾詞語。名詞前加修飾詞是漢語句子不斷豐富的一大特點。例:

咱們公司的誰想當代表去參加這次談判?

咱班的誰還沒有交作業?

(二)非疑問用法

上文的疑問用法針對的是疑問代詞的詢問功能討論的,它在句子中是資訊的焦點。非疑問用法是在疑問用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在句中不作疑問用,只用在陳述句中,劉月華等人認為反問、任指、虛指都是疑問代詞的活用。至於非疑問用法的性質不作重點討論。

「誰」的非疑問用法並非現代漢語中獨有,上溯到上古時期的反詰問、中古時期不太普遍的任指,再到近古時期非疑問用法的基本定型,所以我們將用大量的例子來**「誰」在中古,近古以及現代漢語中的非疑問用法異同。

1.反詰句中的「誰」

反詰問句中古今都有「誰」的影子。這一用法也是史上最古老、最常見的非疑問用法之一。從上古時期《論語》、《荀子》到中古時期《世說新語》、《三國志》再到近古時期的《紅樓夢》等。

反詰句用例很多。據統計,《三國志》中「誰」用於反詰問有55例,用於詢問人物的例子有52例,通過資料,可知「誰」的法界問在當時用很普遍。例:

⑴(張)承對曰:「若苟及似,幹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

(《須賴經》)

⑵婦曰:「親卿愛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晉書》)

⑶莫不是八字該載著一世憂,誰似我無盡頭竇娥冤》)

⑷龍氏笑道:「這又何妨。自來我凡過來。誰的沒使過,今日忽然又嫌髒?

(《紅樓夢》)

⑸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俠客行》)

⑹蒼蒼蒸名,誰無父母?……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 如賓如友?

(《弚古戰場文》)

⑺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別賦》)

⑻彈短鋏,青蛇三尺,浩歌誰續滿江紅》)

⑼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

⑽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衿寒誰與共長恨歌》)

上述反詰句表面是疑問句,深入品讀,作者的言外之意已經很明顯,無需給予回答,說話人的目的旨在表達強烈的感情,⑴⑵⑶⑸⑹⑺中的「誰」在句中作者主語,⑻⑼⑽中「誰」作賓語,⑷作定語。「誰」的意義是「無人」,排除一切可能性。例⑴「誰能興之」的意思是「沒有人能使之興盛」用反詰句表達作者的失落之情。

再例如⑷「誰的沒有用過」意思是沒有乙個人沒有用過,「任何人、每乙個人」都用過。例⑽中「誰」作介詞「與」的賓語,放在介詞之前,這是仿古用法。

在文言反詰句中,常出現「誰知、料想、誰敢……」等,例:

⑾誰曉得這寺裡**寶塔汙了,這兩年外國不來朝貢西遊記》)

⑿誰知湘雲有擇席之病,雖在枕上,只是睡不著紅樓夢》)

⒀黛玉笑道:「誰知就這個時候了紅樓夢》)

⒁「小祖宗,誰敢望你請,只求聽一句半句話就可有了。 」 (《紅樓夢》)

這類句子本屬於陳述句,在句子前使用「誰知、誰敢」,能加強語言氣勢,表達說話人當時的情緒。例⑾表示事情的發展與原計畫有出入,所以用「誰曉得」。例⑿「誰知」是指沒有預料到,表現出驚奇的語氣。

例⒁中用「誰敢」正合適的表現了說話人卑微的地位。

白話文中的「誰」用於反問的例子也很普遍,如:

⒂誰沒有妻子兒女?誰能忍受敵人的欺凌黃河大合唱》)

⒃王強點點頭,大聲說:「要不是為了這個工作,誰願意幹這個。

(《鐵道游擊隊》)

⒄哼,一把兒?倒退三十年的話我有三把兒!年頭變了,誰還喂得起駱駝駱駝祥子》)

⒅新梅道:「這個年頭,誰有閒錢結婚圍城》)

⒆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會發現你去的不是原來的人,話樂另乙個圍城》)

⒇鴻漸跳起來大唱道:「誰要他替我找事,我逃飯也不要向他討圍城》)

以上反詰句從形式上看與疑問句一樣,其實質不同,區別就在語用上。要判斷句子是否是反詰句,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判斷。例⒂「誰能忍受敵人的欺凌」詢問意義不存在,轉化成另一種意義,即「沒有人、任何人」也就是排除一切結果。

這種指代具有周遍性。⒂⒃⒄⒅⒇中「誰」作主語,⒆中「誰」作賓語。⒂例中「誰」有很強的表達效果,表現出說話人很堅定的立場。

邵敬敏認為,一般疑問句與反問句之間有一定的聯絡,疑問句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可表示反詰,不過,意義仍有差別,一種差別是,疑問句之所以表疑問是希望的到答案,而反問句是答案就在說話人心裡,是說話人通過反問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是偶答案的問或是要求別人肯定、同意自己的看法。反問句是具有明顯導向性的問句日常生活中,口語化的反問句很多:

誰答應要跟你去的,我還沒想好呢。

你招惹誰不好,偏偏要去招惹他。

他誰的話也聽不進去,真是急死人了。

上面按個例子中,「誰」在句中分別作了主語、賓語、定語。前乙個例子是虛指,後兩個例子是任指。

綜上所述,現代漢語非疑問用法與近古時期的反詰用法基本相近,有任指和虛指兩種用法。有時候,任指與虛指的界限很模糊,例如 「你招惹誰不好」中「誰」可以解釋為「任何人」,也可以解釋為「不確定的人」。

2.「誰」任指用法比較

「誰」的任指用法產生時間較晚,據研究,虛指用法出現時間在前,任指用法出現之後才出現,大概產生時間在中古後期即宋元期,故本文引用的所有例子將是任指用法成熟之後的作品中找出。

肯定句中的任指

⑴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乙個紅樓夢》)

⑵誰來也罷了紅樓夢》)

⑶寶玉道:「誰都想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勸你紅樓夢》)

⑷誰叫人家是佐領,而自己的身份低呢茶館》)

⑸這,誰都可以看出來,所以他就不必再說什麼茶館》)

⑹可是遇到誰家去親誰家滿月,他只要聽到訊息,就拿這點東西來致賀。

(《茶館》)

⑺他比誰都更老實茶館》)

以上例子引自《紅樓夢》和《茶館》。例⑴⑺中「誰」作賓語;⑵⑶⑷⑸中「誰」作主語;⑹中「誰」作定語。例⑵著重說到人的身份,要分辨是否針對人物身份、行為,則要具體語境具體分析。

從上面的例⑶⑺「誰」後都出現了「都」這是誰用於肯定任指的標誌之一,組成「誰……都」結構。

否定句中的任指

在否定句中,「誰」表示的意義是「無人」「沒有人」,例:

⑻來京做生意的山東人、山西人……都和我們窮騎兵們誰也離不開誰,穿堂過戶茶館》)

⑼可是,誰也不大欺負他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