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專業聽評課摘要

2022-11-28 08:33:08 字數 4933 閱讀 1832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摘要)

華東師範大學崔允漷

一、當前聽評課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1.無合作的任務:有任務,沒合作

幾乎所有學校都在給老師布置聽課任務,據我所知,最多的是每學期38節。

名為備課組、教研組,其實只是乙個群體,而不是乙個合作體,聽評課不是「合而作之」的。主要表現在沒有明確的分工。

2. 無證據的推論:有結論,沒證據

假如我來上,我會怎麼上——沒有證據

相類似的有:本節課技能訓練具體到位……有效教學時間長 ,如果能讓學生多參與一點就更好,這堂課可以打90分——證據不充分

3.無研究的實踐:有實踐,沒研究

每次都在做,但沒有明確的問題導向,也沒有採用有效收集證據的意識與方法,沒有形成基於證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專業的問題,簡單化地處理——

4.出路何在——改變心智模式

◆從簡單思維走向複雜思維

– 關於理論與實踐:「死豬與活豬」說

– 聽評課:就此課與此人對話

– 好課是什麼:多樣性的統一(標準與底線)

◆從對立思維走向理解思維

– 自我本位——換位思考

– 改進缺點——發揮優勢

◆從業餘思維走向專業思維

– 關注學生學習

– 基於證據

– 同行評議

二、課堂觀察的知識基礎有哪些?程式怎樣?

1. 何為課堂觀察?

運用必要的工具觀察課堂,收集所需要的教學資訊,對課堂教學作出有證據的解釋與推論。

聽評課是什麼?

聽評課就是教師同伴合作研究課堂;

聽課就是收集證據;

評課就是作出基於證據的解釋與推論。

2. 課堂觀察需要哪些知識基礎?

課堂觀察至少需要三方面的知識基礎:

第一是何為課堂教學?4個要素20個視角68個觀察點

中心是學生學習,三大要素影響學生的學習。20視角68觀察點詳見講義。

第二是何為科學觀察?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物件,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常見的方法有:(1)核對清單法;(2)級別量表法;(3)記敘性描述。

◆優點:自然、真實、生動,還可獲得出乎意料、無法言表的資料

◆缺點:受觀察者、物件、時間、方法本身的限制

第三是何為合作?

3.課堂觀察的程式

有關每個階段的程式參見講義或ppt

課前會議——

◆上課教師陳述:

1、本課的內容主題是什麼?在該課程中的關係與地位怎樣?

2、介紹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包括學優生與學困生座位在**?

3、你想讓學生明白什麼?難點在**?你準備如何解決?

4、介紹一下本課的大致結構,包括創新點與困惑。

5、你將如何、何時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讓其掌握的東西?(對有經驗教師而言)

◆觀察者提問與上課教師進一步說明

◆雙方就上述問題商議,確定觀察點。

課中觀察——

課前會議後,一定要獨立或合作開發觀察或記錄工具,體現課堂觀察具有任務導向或問題解決的性質。

◆提前進入課堂

◆明確觀察任務

◆選擇觀察位置

◆如實做好記錄

◆避免影響教學

課後會議——

◆上課老師陳述:

1、這節課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學習目標達成了嗎?

2、談談各種主要教學行為(如情景創設、講解、對話、小組討論、指導和資源利用等)的有效性?

3、談談有無偏離自己的教案。如有,請繼續說說有何不同?為什麼?

◆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報告並交流課堂觀察的結果及簡要結論

◆協商得出幾點結論和行為改進建議(成功之處;個人特色;改進建議)

三、如何開發課堂觀察記錄的工具?

1. 課堂觀察記錄工具開發的一般程式

◆澄清「我想解決什麼問題」(觀察點)

◆分解該問題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論)

◆尋找符合該核心概念的關鍵行為(證據)

◆設計便於收集證據的圖表(工具)

2. 如何確定觀察點?

◆誰來決定?

觀察者被觀察者

合作體◆觀察什麼?

– 觀察者或被觀察者或合作體的需求

– 該課的關鍵行為、要素、創新點、目標達成……(參考課堂觀察框架)

3. 如何按觀察點設計工具?

以「學生課堂參與」為例。

要觀察學生課堂參與,首先要分解課堂參與,然後尋找與觀察點相關的關鍵行為表徵,再結合課堂教學程式設計相應的記錄工具。

四、如何評價課堂觀察記錄工具?

1. 一種課堂觀察記錄工具的評議框架

◆指向明確

擬解決的問題比較明確

該問題與此人/此課的關係密切

該問題的解決有利於教與學的改進或教師專業發展

◆分解合理

該問題涉及的核心概念按某種邏輯合理分解

分解後的相關次級概念都能找到相對應的關鍵行為

該關鍵行為是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

關鍵行為記錄與**的匹配程度

◆記錄可行

該**已說明「使用者」是個人還是合作及特別要求

– 該**容量適合記錄人在現場邊觀察邊記錄

– 該**便於記錄後的整理/歸納/推論

2. 課堂觀察的侷限性

◆它只能觀察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的直觀現象與行為,如教師言語、學生的課堂反應、課堂活動等,只是一種歸納的方法。

◆它需要觀察者接受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相應的觀察技能,普適性比較差。

◆它需要一定的時間、裝置與技術的保障,來完成程式的三部曲。

它需要乙個專業合作體作為教研文化基體,在基體內教師可以進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對話與交流。基於證據組織專業的聽評課

省級課程團隊(初中段)

聽評課就是教師同伴合作研究課堂。聽評課技能是教研員必備的、最重要的技能。為了提高聽評課的效果,教研員必須學習和研究,提高自己聽評課的技能水平。

學習本次研修的第六個課題《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的關鍵是學習基於證據的聽評課。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課前準備

1.明確聽評課的目的,找準觀察點,開發評價工具

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因素有多種,聽評課的目的不同(這裡我們以研究型聽評課為例),觀察點就不同(研究的重點不同,觀察點的設定也不同)。

眾多的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要素,主要有課程、教師、學生、課堂等4個。每個要素有5個視角,各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如下83個。

(1)課程——教與學的內容

課堂是從「課標」出發走向「生活」,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

課程這個要素包括「目標」「內容」「方法」「資源」和「練習」等5個視角,均可從「預設」與「生成」方向去觀察,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21個。

「目標」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預設的課時目標(學會、會學、樂學)是什麼?怎麼樣?

②課時目標是根據什麼(課標、學科、教材、教師、學生)預設的?怎麼樣?③預設的課時目標在課堂遭遇到怎樣的生成問題?

生成什麼?怎麼樣?④課時目標的預設和生成矛盾是什麼?

教師如何解決?怎麼樣?

「內容」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5個:①預設哪些教與學的內容?根據什麼(課標、學科、教材、課時、教師、學生)預設的?

怎麼樣?②生成哪些教與學的內容?根據什麼生成的?

怎麼樣?③教與學內容突顯本學科的主導概念、核心技能、邏輯關係是什麼,怎麼樣?④教與學內容有沒有明顯的科學性、思想性方面的錯誤?

為什麼會產生?⑤教與學內容的容量、新舊知識遷移、重點難點處理、兼顧學生差異等方面怎麼樣?

「方法」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預設哪些教與學方法(啟發、講授、討論、活動、**式)?根據什麼預設的?

怎麼樣?②生成哪些教與學方法?根據什麼生成的?

怎麼樣?③預設與生成的教與學方法有沒有體現本學科的特點?④預設與生成的教與學方法有沒有引起學生對本學科學習方法的關注?

「資源」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預設哪些資源(印刷材料、實物與模型、實驗、多**、人)?意圖是什麼?

②預設資源有沒有得到實際利用?利用(對教師、學生)的效果如何?③生成哪些資源?

利用的效果如何?④向學生推薦哪些資源?現實性、有效性如何?

「練習」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預設、生成哪些(課堂、課外)練習?怎麼布置的?

②練習的質和量,發揮怎樣的作用?③練習有指導嗎?指導的過程、行為、方法、結果如何?

怎麼樣?④在練習和「回歸生活」上有哪些探索?怎麼樣?

(2)教師——教師教的技藝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他從「課程」出發,以「有效」為目標。

教師這個要素包括「環節」「活動」「手段」「機智」和「特色」等5個視角,均可從有哪些「行為」(有什麼)和行為「程度」(怎麼樣)兩個方向去觀察,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20個。

「環節」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由哪些環節構成?②這些環節是切合教學目標嗎?

怎麼樣?③這些環節是否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的機會?④這些環節是否能促進全體學生學習?

「活動」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教師有哪些活動(講授、訓練、討論、提問、合作學習、自學指導、作業設計、評價)?②這些活動是如何展開的?

怎麼樣?③這些活動的展開切合教學目標嗎?怎麼樣?

④這些活動是否能促進全體學生的、主動的學習?

「手段」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教師運用哪些手段(語言、板書、實物與模型、多**、實驗)?②這些手段是根據什麼(自身水平、學科性質、教材特點、學生特徵)選擇的?

③這些手段是如何運用的?怎麼樣?④這些手段的運用是否能促進全體學生的、主動的學習?

「機智」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教師遇到哪些生成性問題?如何解決?

怎麼樣?②教師遇到哪些課堂管理事件?如何應急處理?

怎麼樣?③教學設計有哪些調整?調整的依據?

效果怎麼樣?④學生答錯、犯錯後的反應、態度、語言表達方式怎樣?

「特色」這個視角可以設定的觀察點有4個:①哪些方面(語言、教態、學識、技能、思想)比較有特色?②這個特色是怎樣表現的?

③推測這個特色的形成因素是什麼?④對這個特色的進一步發展,你的建議是什麼?

崔允漷教授的教育名言

同樣,我可能記錄的不準確,甚至違背了崔教授的原意,如果有,那也是我的錯,與崔教授無關。熱誠希望得到崔教授和同學們的指點。1 藝術 就是事後才知道,教學也是這樣。2 專家要提醒自己,不要過於話語霸權。3 研究課堂教學底線改變了我。4 一些地方的老師最大的優點是聽話,最大的缺點是太聽話。5 做講座,坐著...

崔允漷有效教學讀後感

讀有效教學最需要什麼這本書不能說讀的很懂或則很細吧就先談一下對自己感觸比較深的幾點來談談。在體育課堂學習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後學生的體育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體育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一 利用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其興趣 在體育課堂中如何讓學生體會成功就是使得學生有成就感...

華東師大崔允漷教授談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 effectiveteaching 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有效教學 的提出也是 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 之爭的產物。教學是藝術,這是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