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文獻法

2022-11-24 13:33:02 字數 5601 閱讀 1804

專題:文獻檢索法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二、能力目標

【案例閱讀】「幼兒讀經」引發的思考—文獻綜述(對原文有所篩減)

孫習.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2(3):147-149)

一、「幼兒讀經」

幼兒讀經最早是在2023年由以台灣的王財貴先生為代表提出並倡導起來的。由於許多專家學者積極倡導,家長老師也積極響應。幼兒讀經的基本理論是要讓兒童從小接觸最有價值的中國經典文學,並且反覆誦讀達到可以背誦的階段。

讀經運動的提倡者認為:首先,讀經背誦的訓練可以增強兒童的記憶能力。因為幼兒階段是乙個人記憶發展的**階段。

第二,讀經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開闊胸襟。許多專家認為,經典作品中有人生的哲理,多讀多背可以啟迪智慧型,成為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所必要的「維生素」。(任繼愈,《經典教育:

孩子們的「維生素」),2005)第三,可以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以王財貴教授為代表的提倡者提出,讀經的主要方法就是「小朋友,跟我念。」王財貴教授提出了「念」具體辦法,即「每天進度平均約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讓每乙個讀經的孩子都得一百分」(王財貴,《兒童經典誦讀基本理論》,2005);同時長期耳濡目染,營造讀經環境。

一、學術界的爭論

「幼兒讀經」在學術界遭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強烈批判。反對者認為「幼兒讀經」運動能夠產生是傳統封建教育觀念的殘渣,是教育觀念上的倒退與愚昧。他們認為「幼兒讀經」是典型的**本位的教育觀。

直到現在,對幼兒讀經的爭論都很激烈。總結下來,正反雙方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死記硬背」是否違背兒童發展:

讀經運動的提倡者們認為,讀經其實是一種「牛反芻」的過程,在幼兒記憶能力的**時期引導他們背誦,即使他們不懂也沒關係,只要他們背下來,在以後理解能力提公升後,就會將以往所背誦過的經典消化下去。「我們提倡兒童經典誦讀教育,就是要利用兒童期的記憶力,讓他們記下一些永恆的東西。反覆誦讀,是兒童的自然喜好。

背書,是他的拿手好戲。你不準備些有價值的書讓他背,他就只好背小學課本,甚至背電視廣告。」(王財貴,《兒童經典誦讀基本理論》,2005)

這一觀點遭到了反對者強烈的指責,他們認為,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兒童本位」,學前教育一定要順應兒童自身的發展規律,死記硬背會壓制兒童的想象力、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並且讓童年失去本應有的歡樂。劉曉東教授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是記誦的教育,它無視兒童不同於**的獨立的生動的生活,把童年埋葬在經書的死文字堆裡。

過去人們將進學校稱為「進牛圈」「穿牛鼻子」,是所謂「上規矩」。可見這種教育是如何地「逆天行事」,如何地「栽害兒童的天性。」(劉曉東,《「兒童讀經運動」違背科學的主張,復古倒退的教育》,2004)

2、「經」中的精華與糟粕

第二個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讀經」的內容。所謂經典,就是在某種傳統文化中最具權威的著作。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墨子》、《孫子》、《史記》等等都被讀經運動的倡導者們提倡為經典,因為「它們在每個偉大文化的歷史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奠基與引導的作用,是靈感的**,思想運動的**,話語的**,甚至是習俗民風的**。

文化經典在極深刻意義上參與塑成了民族的歷史和生活世界。」(郭齊家,《少兒讀經奧文化傳承》,2005)王財貴教授還說:「中國人第一本要讀的經典是《論語》;第二本是《老子》,第三本是《唐詩》。

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王財貴,《文化薰陶、智慧型鍛鍊人格完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2007)

面反對者卻持有完全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幼兒讀經所讀的不是精華,面是糟粕,對傳統文化不應當讓兒童全盤背誦,面是應該批判的吸收。這些「經典」經過時間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很多內容也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

劉曉東認為中國人習慣把古聖賢所說的畫都奉為「經典」,不能被打破,這是「壞傳統」,因為這些所謂「經典」中有大量的封建君主**的文化糟粕,如「君則敬,臣則忠」等等。並且即使是「常理常道」,但都是針對那個時代的藥方,不能解決現今社會上的問題,一味拿來是有害的。(劉曉東,《「兒童讀經運動」違背科學的主張,復古倒退的教育》,2004)還有學者提出:

「毋庸否認,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要傳承的是精華部分。少兒在讀經時要不要把精華和糟粕分開來?

怎樣才能分開來?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專門描寫了少兒的讀經,在孩子們(包括魯迅)高聲朗誦中,有讀《論語》的,有讀《周易》的,有讀《尚書》的,有讀《幼學瓊林》的。精華和糟粕一齊讀。

」(蕭宗六,《要求少兒讀經是逆潮流面動》,2007)

3、兒童到底「懂不懂」?

除了以上幾點以外,爭論比較大的還有關於幼兒讀經是否能讀懂、是否要讀懂的問題。讀經倡導者認為,兒童讀經讀不懂沒關係,只要在幼年記憶力好的時候背下來,長大之後就會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和理解力的提高面有所體會,並且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從面達到提高個人人文素養和道德品質的目的,為文化的傳承鋪平道路。王財貴教授將西方科學教育總結為「由淺到深、由易到難、按部就班」的教育,「懂到**就教到**」,面對於文化素養的提高和文化性情的陶冶就不一定要「懂了才教」,因為這些是屬於領悟能力的人文學科,在兒童還不懂的時候,就可以對其耳濡目染進行薰陶。

他的觀點闡述得很清楚,並且例舉了兒童**教育和美術教育,認為我們「不要用懂不懂來看問題」。(王財貴,《文化薰陶、智慧型鍛鍊、人格完善—兒童經典誦讀工程》,2007)

但是這種提倡「不求甚解」的觀點立刻遭到很多人的質疑,龍波提出要將幼兒傳承文化的途徑由「讀經」向「學經」轉變,「學經是幼兒繼承文化、傳承文化的新選擇,也是最佳的選擇。與讀經雖只一字之差,但提供的卻是不同的道路:讀經只有一種方式,即讀;面學經則內涵豐富,方法多樣。

」(龍波,《幼兒傳承儒家文化的途徑:由讀經向學經的轉變》,2008)

面更為激烈的反對者如劉曉東、薛湧等更是認為「文化教育」和「科學教育」本身概念就有問題,劉曉東教授還認為龍波提出的「學經」和「讀經」之說也有失偏頗,因為「讀經」「學經」本質上是一回事。(劉曉東,《評幼兒「學經」》,2008)他還借取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對於自己向東方朔先生詢問「怪哉」這蟲一例來說明「懷疑與提問,顯然是去追求理解。所以,不允許學生懷疑與提問,面鼓勵學生死記硬背,那麼,不僅這些「經典」的地位永遠不會受到挑戰,面且,一旦懷疑「經典」,或對其中的思想發問,當然也是錯誤的。

」提倡學習一定要在兒童理解的基礎上否則就會違背兒童發展的天性,文化傳承也非但不能「拯救世道人心,恰恰相反,它給中國文化變革系上了沉重的封建包袱,顯然會阻滯中國文化的進步。」(劉曉東,《「文化教育」和「科學勃育」要用不同的方式嗎?—就兒童讀經問題與王財貴先生商榷》,2005)

關於兒童讀經的爭論還表現在其他的很多方面,例如讀經是否能增強記憶能力?西方兒童讀《荷馬》、《聖經》,中國孩子就一定要讀四書五經嗎?等等,所涉及到的層面很深很廣,

在這裡就不一一枚舉了。

三、對「幼兒讀經」爭論的總結與感想:

綜合各家對「幼兒學經」的爭議和討論,我也很有感悟。

首先我認為,將提倡「兒童讀經」視為一種愚昧的教育觀點是不合適的,也不能把它當做教育理念的倒退和封建社會餘留下來的殘渣。我們應當明確這樣乙個概念:就是現今學者所提倡的「幼兒讀經」與封建時代的私塾中兒童搖頭晃腦背四書五經的概念是不同的。

第一是目的上的不同:封建時代幼兒讀經的目的是從小就為將來的科舉考試做準備,帶有強烈的功利性色彩,統治者也是為了要培養為封建階層服務的人才,因麵從小就對兒童注射封建思想,例如忠君思想等;面今天所提倡的「讀經」卻是為了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為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美』,的認識奠定一定的基礎。

第二是內容不同:古代兒童讀經是只要儒家經典就「拿來」,部分精華糟粕,一概都背,只要科舉考,兒童就背,讀經和考試都是為政治家服務的;面現在提倡的讀經應當是經過精挑細選,並且是為兒童自身的健康發展所準備的,與政治前途和應試考試並不密切相關,所以內容上也是經過現代人的眼光的過濾與取捨的。

第三是涉及範圍不同:古代教育重文輕理,科舉考試的內容也大多侷限於儒家經典,所以文人讀書的內容也大多侷限於「讀經背經」上;現在提倡的讀經應當作為兒童學期其他學科內容的同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不是也不應當成為學習內容的全部,是作為提高其自身文化修養的途徑之一。所以我認為,提倡讀經並不是思想觀念上的倒退。

其次,王對貴先生提出的「小朋友跟我念」的讀經方法的確帶有一定的「死記硬背」色彩,但是我認為,一定量的積累是必要的。

也許實行的方法不必要想死記硬背這麼刻板,面是父母帶領孩子多多朗讀吟誦,先讓語句在唇邊「朗朗上口」,這樣記起來自然就快。我們不能稱其為「死記硬背」,面是記憶上的一種積累。一味的反對是不正確的。

劉曉東先生經常引用魯迅和胡適等人的文章來闡述他的觀點:死記硬背給他們的童年帶來多麼大的痛苦。但是難道背書就等於痛苦嗎?

只要和「背」有關的都是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嗎?魯迅和胡適是五四時期的文化先鋒,他們的觀點代表了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主力思想,即抨擊封建主義舊文化,提倡思想解放,但也未免因矯枉過正,面頗顯偏激。面他們的觀點雖然先進,卻不能完全拿來套用現今的社會發展狀況。

再者我在上文中也提到這裡的讀經和過去私塾中的讀經是不一樣的,所以以他們的文章作為反對讀經和背誦的理由是不完全恰當的。相反,「記憶是學習之母,背誦是記憶之父,給背誦留條路,這是教育的良知。」(邊勳,《虛弱的膨脹—評國學啟蒙讀書熱》,2005)在兒童記憶裡發展的大好時光,讓他去記憶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豈不比背廣告詞、背流行歌要好得多?

其實讓兒童讀經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這就需要教育者通過營造良好的誦讀環境,用生動的語言和良好的榜樣作用帶動兒童讀經,這才是我們真正要關注的問題。讀經不是將書本丟給孩子,告訴他好好背書,面是應該有大人的模範作用,**經常書卷在手,自己也陶醉其中,給孩子隨時營造吟誦的氛圍,這才是給孩子樹立讀經的好榜樣。所以,讀經不只是孩子的事,更是**的事。

有了這樣的環境,背書便不再痛苦,也不是一種負擔了。

第三,郭沫若曹經說:「古人好讀書,不求甚解;今人不讀書,好求甚解。」兒童對所背的經典是否理解是爭論的一大熱點。

到底是先背再理解?還是不理解的就不能讓兒童背?我認為,「理解」這個概念本來就很模糊,也很主觀。

**在引導幼兒讀經典的時候,只需做一點解釋,無需過多。比如一首唐詩,只需將大致的意思向兒童描述一下即可,不必逐字逐句做解釋,否則反面會壓制他們想象的空間。這樣,兒童就「理解」了這首詩在說什麼,但是他還是沒有辦法「理解」這首詩潛在的意境以及語言的韻味。

但是即便是乙個飽讀詩書的學者,他讀一首詩,每讀一遍還都可能產生新的理解,你能說他完全「理解」這首詩了嗎?西方的孩子到了週日都會跟著父母去教堂,有的孩子去專門向兒童教授《聖經》教義的「主日學校」,《聖經》中那麼多晦澀的內容,兒童非但不覺得枯燥,還覺得很有意思。其實兒童的「理解」只是和**的「理解」不一樣罷了,一味的強調「不理解就不能讓他們背誦」其實是低估了兒童的自身潛力的。

第四,在讀經的內容選取上,我認為,應當先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先選擇那些語句朗朗上口、畫面感強、和兒童生活比較相關的經典來供他們誦讀,不要一上來就讓他背「人之初.性本善」。因為兒童在學齡前階段形象思維非常發達,**要正確的引導和榜樣,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不要用太多的解釋限制他們的思維。

這之後再隨著他們誦讀的積累和不斷增多,有選擇的增加難度和深度,久面久之,讓誦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愛好,一種樂趣,並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品味和感悟漢語獨有的音韻之美、辭藻之美。

倡導幼兒科學的誦讀經典,並不是對現有的早期兒童讀物的否定,面是讓其作為一種可以嘗試的形式面並存,互不排斥。許多優秀的兒童繪本和原創兒童文學都用淺顯易懂的簡練文字和生動可愛的畫面講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是兒童早期閱讀的內容不能完全是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對經典的誦讀和積累勢必會對其一生的發展產生積極地作用。

難道一定要是專門為兒童創作的文學才適合兒童閱讀,不是專門的兒童文學就不適合兒童閱讀嗎?我相信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應當是老少咸宜的。如果單談通過幼兒讀經來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這似乎有點大、有點空洞,也容易給兒童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但是對兒童自身的文化修養的提高來說,這是必要的。

12 文獻研究法

十二 文獻研究法 1.定義 文獻是指包含有我們要加以研究的物件的資訊的各種載體。文獻資料是間接的 第二手的資料,它在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研究者除了可以通過查閱公開出版物 有關組織或個人的檔案等傳統途徑來獲取文獻資料外,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路來獲得需要的資料。利用文獻資料間接考察歷史事件和社會現象的研究...

2 文獻綜述

嘉興學院 本科畢業設計 文獻綜述 題目學院建築工程學院 專業建築環境與裝置工程 班級建環082 學號200851645111 學生姓名梁鬆傑 指導教師陽季春 開題日期 一 前言部分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想方設法降低電網負荷的峰谷差,而空調電耗對電網負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低能耗 可用電網低谷電的空調裝...

六文獻翻譯

研究 表面活性劑對靜電紡絲微奈米纖維的直徑和形態的影響 1 簡介 超細聚合物奈米纖維已經廣泛應用在微 奈米體系和靈活的電子產品領域。目前,快速和低成本製造是超細聚合物奈米纖維工業應用和發展的主要方面,並受到了近年來的廣泛關注。作為乙個獨特而簡單的微奈米型製造技術,靜電紡絲並不需要模板,蝕刻或者超潔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