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甦操作規範版

2022-11-22 05:06:02 字數 4847 閱讀 7660

人基本生命支援操作規範(2023年版)

【目的】

當病人呼吸停止、心臟停搏時,現場對病人實施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及電除顫,以維持和促進呼吸、迴圈功能的恢復。

【操作方法及程式】

1、判斷意識並觀察有無自主呼吸(或正常呼吸)

搖晃或拍肩並大聲呼叫病人(意識喪失:呼之不應,推之不動)。觀察自主呼吸,嘆息樣呼吸是無效呼吸。

2、呼救

單人急救時先呼救後搶救,兩人或多人時,一人搶救,一人協助通知。

3、體位

去枕仰臥、肢體不扭曲,脊椎外傷時整體翻轉(頭、頸與身體同軸轉動),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軟床墊硬板)。解衣露胸、解開腰帶。

4、判斷迴圈

觸控同側頸動脈搏動:觸控部位為氣管兩側2~3cm,胸鎖乳突肌前緣凹陷處,輕觸,靠近檢查者一側更容易判斷,判斷時間要小於l0秒,判斷不清時按無脈搏對待。

5、胸外按壓

(1)術者體位:根據個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採用踏腳凳或跪式等體位。

定位方法:乙隻手的食、中指放在肋緣下,沿肋骨緣向上滑到劍突與胸骨交界處,把另乙隻手掌根靠在定位手指上方(胸骨下1/2)定位手重疊在另乙隻手上,手指交叉掌根緊貼胸骨。男性也可定位於兩乳頭連線和胸骨交界處。

(2)按壓姿勢:雙臂繃直不得彎曲,與胸部垂直,以髖關節為支點,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壓,按壓後必須完全解除壓力,胸部彈回原位。

(3)按壓力量:胸骨下陷大於5cm。

(4)按壓頻率:至少100次/min。

(5)按壓與放鬆:比例適當(1:1),放鬆時手不能離開胸壁。

(6)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單人或雙人操作的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均為30:2。

氣管插管後,按壓和人工呼吸可不同步,此時人工呼吸頻率8-10次/分,按壓頻率大於100次/min。如果自主迴圈恢復後,人工呼吸次數是10-12次/分。

6、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開放氣道方法:

(1)仰頭舉頦法,清除可見口鼻分泌物、異物、活動性義齒。

(2)託頜法:用於懷疑頸椎骨折病人,如果此法不能將氣道完全開放,仍可採用仰頭舉頦法。

人工呼吸:

(1)口對口呼吸:開放氣道、口張開、捏鼻翼;術者吸氣後,口唇包裹病人口唇,吹氣時間大於1秒鐘,吹氣量每次500-600ml,以產生可見的胸廓起伏為準。吹氣後鬆開口鼻。(見圖5)

(2)口對鼻呼吸:用於口腔外傷,牙關緊閉者,開放氣道,封閉口腔,口包鼻吹氣,時間大於1秒鐘,吹氣量每次500-600ml,以產生可見的胸廓起伏為準。

(3)球囊面罩呼吸:面罩緊緊扣住口鼻部,勻速擠壓,每次氣體量500-600 ml,以產生可見的胸廓起伏為準。

7、檢查:

做5個週期或2分鐘cpr後再檢查心跳呼吸。如仍無心跳呼吸,再重複做5個週期或2分鐘cpr,如此反覆直到成功或終止心肺復甦。

8、電除顫:

心律分析證實為室速、室顫時,應在做完5個週期或2分鐘cpr後,電除顫一次,之後作5組cpr後再檢查心律。單相波除顫首次電擊能量選擇360j;雙相波除顫首次電擊能量選擇為150或200j。電極位置為右側放置於患者右鎖骨下區,左側電極放置於左乳頭側腋中線處。

電擊時要提示在場的所有人員不要接觸患者身體。

9、復甦成功後放置病人於復甦體位。要求:舒適、穩定、防誤吸。建議側臥位

【注意事項】

1、判斷心跳呼吸停止:意識喪失(呼之不應,搖之不動),呼吸消失,大動脈搏動消失。

2、心肺復甦有效指徵:可觸控到大動脈搏動,上肢收縮壓大於60mmhg,口唇面色變紅潤,散大的瞳孔變小,自主呼吸恢復,意識逐漸恢復。

3、終止心肺復甦指徵:

(1)心跳呼吸恢復;

(2)心肺復甦已30分鐘以上,仍無心跳呼吸,瞳孔散大或固定,對光反射消失,呼吸仍未恢復,深反射活動消失,心電圖成直線。

4、新指南對除顫的建議:對有目擊的室顫或無脈性室速,建議先除顫再行cpr。對非目擊的室顫或無脈性室速患者,尤其是自呼救至趕到現場搶救時間超過4~5分鐘者,除顫前,應先給患者做5個週期的按壓和通氣(或約2分鐘)再除顫,隨後立即做cpr(從胸外按壓開始),5個週期或2分鐘cpr後再檢查心跳呼吸。

基本生命支援時,只做一次電除顫,能量:單相直流電360焦耳,雙相波除顫首次電擊能量選擇為150或200j。

第二部分**基本生命支援流程

aed automatic external difibrillator

注:虛線內容僅要求醫務人員施行

第三部分**基本生命支援理論

基本生命支援(basic life support,bls)包括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和早期電除顫等基本搶救技術和方法。其歸納為初級c、a、b、d,即c(circulation),胸外按壓;a(airway),開放氣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d(defibrillation),電除顴。bls用於發病和(或)致傷現場,包括對病情的判斷評估和採用的其他搶救措施,目的是使患者自主迴圈恢復。

bls包含了生存鏈「早期識別、求救;早期cpr;早期電除顫;早期高階生命支援及復甦後處理」中的前三個環節。

(一)判斷反應及呼吸

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倒地,急救人員(1ay rescuer)先要確定現場有無威脅患者和急救者安全的因素。如有應及時躲避或脫離危險,否則盡可能不移動患者。通過動作或聲音刺激判斷患者意識.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觀察患者有無語音或動作反應。

對有反應者使其採取自動體位;無反應患者應採取平臥位,便於實施心肺復甦。如懷疑患者有頸椎受傷,翻轉患者時應保持頭頸部和軀幹在乙個軸面上,避免脊髓受到損傷。

觀察患者無自主呼吸,喘息樣呼吸屬有效呼吸,按無呼吸處理。

二、啟動emss

單人急救者發現患者對刺激無反應、無呼吸、無脈搏,應先撥打急救**啟動emss,囑攜帶除顫器,立刻返回患者身邊行cpr。兩個以上急救人員在場,一位立刻行cpr,另一位啟動emss。單人現場急救時,專業人員可根據所判斷心臟驟停最可能的**決定急救流程。

**可能是心源性時,應先撥打急救**,然後立刻cpr;當判斷原因為溺水或其他可能窒息引起的心臟驟停,應先做5組cpr,然後再撥打**啟動emss。

撥打急救**時,急救人員應向排程員說明突發事件現場的位置、簡單經過、患者人數,以及相應病情、已採用的急救措施等。

三、檢查脈搏

急救人員即使花很長時間去檢查脈搏(chcck pulse),也常難以確定脈搏是否存在,現已不再強調檢查脈搏的重要性。如果急救人員在l0秒內不能明確脈搏的有無,應立即開始胸外按壓。

四、胸外按壓

胸外按壓(chest compressions)是通過增加胸腔內壓力和(或)直接按壓心臟驅動血流,有效的胸外按壓能產生60~80mmhg動脈壓。心臟驟停最初心電圖多表現為vf,電除顫前進行胸外按壓,可改善心肌供氧,提高電除顫的成功率,對心室顫動時問》4分鐘的患者,電擊前胸外按壓尤其重要。而在電除顫終止心室顫動後的最初階段,儘管心臟恢復了有節律的心電活動,但心臟常處於無灌流或低灌注狀態,電擊後立刻胸外按壓有助於心律恢復。

1.按壓部位在胸骨下1/3處,即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

2.按壓手法患者放置仰臥位,平躺在堅實平面上,急救人員跪在患者身旁,乙個手掌根部置於按壓部位,另一手掌根部疊放其上,雙手指緊扣進行按壓;使身體稍前傾,使肩、肘、腕位於同一軸線上,與患者身體平面垂直。用上身重力按壓,幅度大於5cm,頻率至少為100次/分,按壓與放鬆時間相同,放鬆時手掌不離開胸壁。應「用力、快速」按壓,但不得衝擊式按壓。

3.按壓/通氣比(compression-ventilation ratio) 目前推薦使用按壓/通氣的比例為30:2,每個週期為5組30:2的cpr,時間大約2分鐘。

4.2人以上cpr時,每隔2分鐘,應交替做cpr輪換位置,以免按壓者疲勞使按壓質量和頻率降低。輪換時要求動作快,最好<5秒,減少中斷按壓。

5.儘量減少因分析心律、檢查脈搏和其他**措施中斷胸外按壓的時間,中斷胸外按壓時間<10秒。

五、開放氣道

患者無意識時,由於舌後墜、軟顎阻塞氣道,人工呼吸前需要開放氣道(open airway)。

1.仰頭抬頦法(head tilt-chin lift) 如患者無明顯頭、頸部受傷可使用此法。患者取仰臥位,急救者位於患者一側,將乙隻手小魚際放在患者前額用力使頭部後仰,另乙隻手指放在下頦骨性部向上抬頦,使下頜尖、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

2.託頜法(jaw thrust) 當高度懷疑患者有頸椎受傷時使用。患者平臥,急救者位於患者頭側,兩手拇指置於患者口角旁,餘四指托住患者下頜部位,在保證頭部和頸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將患者下頜向上抬起,使下齒高於上齒。避免搬動頸部。

六、人工呼吸

(一)人工通氣方法

1.口對口呼吸急救者正常呼吸,用按壓前額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鼻翼,將口罩住患者的口,將氣吹人患者口中。

2.對鼻呼吸用於口唇受傷或牙關緊閉者,急救者稍用力上抬患者下頦,使口閉合,將口罩住患者鼻孔,將氣體吹人患者鼻中。

3.口對導管通氣對有永久氣管切開患者可通過導管進行人工通氣。

4.口對面罩通氣用面罩罩住患者的口鼻,通過連線管進行人工通氣。

無論任何人工方法,急救者每次吹氣時間均應持續1秒以上,應見胸廓起伏。潮氣量約500~600m1(6~7m1/kg)。

(二)注意的問題

1.cpr中實際經過肺的血流明顯減少(約為正常的25%~33%),維持相對低的通氣/血流比例,要求潮氣量和呼吸頻率均較生理狀態下更低。人工呼吸急速、潮氣量過大,會使呼氣末呈更高的正壓從而使回心血流量進一步減少,並可引起胃脹氣導致膈肌上抬使肺的順應性下降,以及胃內容反流造成誤吸等。

2.對於有自主迴圈(可觸到脈搏)的患者,人工呼吸維持在10~12次/分,大致每5~6秒給予1次人工通氣,約2分鐘重新檢查1次脈搏。

3.心臟驟停最初數分鐘內,血中氧合血紅蛋白水平還保持一定水平,心、腦的氧供更多取決於血流降低程度,所以開始胸外按壓比人工通氣相對更重要,急救人員應盡可能避免中斷胸外按壓。

4.人工通氣時要注意氣道始終保持開放狀態。

5.人工氣道建立前,人工呼吸與胸外按壓的比例是30:2,胸外按壓頻率約100次/分,此時每分鐘呼吸頻率大約是6-8次;建立人工氣道後呼吸頻率為8~10次/分,此後不再需要按壓/通氣同步按比例進行;自主迴圈恢復後仍無自主呼吸者只進行人工呼吸,呼吸頻率是10-12次/分。

心肺復甦操作規範

2014版 報告評委 雙人法心肺復甦操作準備完畢,請指示 旁白 開始 發現有人倒地,現場環境安全。如果不安全,請消除危險因素 是 喂喂,你怎麼了 喂喂,你醒醒。請睜開眼。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患者無反應,呼吸不正常,快來人啦,啟動應急反應系統,準備急救物品和ae...

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首先評估現場環境安全 1.意識的判斷 用雙手親拍病人雙肩,問 喂!你怎麼了?告知無反應。2.檢查呼吸 觀察病人胸部起伏5 10秒,告知無呼吸。3.呼救 來人啊!喊醫生!推搶救車!4.判斷是否有頸動脈搏動 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從氣管正中環狀軟骨划向近側頸動脈搏動處,告知無搏動。5.鬆解衣領及褲帶。6.胸...

心肺復甦機操作流程

蘇邦 數位化多功能心肺復甦機操作流程 適用症 適用於對心跳 呼吸驟停者的急救。禁忌症 嬰幼兒 兒童 骨質疏鬆者 胸部骨折者及胸部骨折史者禁用。1 裝置連線 一 氧氣瓶供氧方式的氣源安裝 取出氣源管道,先將其插在主機氣源接頭上,將氣源管道另一端插在氧瓶減壓閥的出氣口上。開啟氧氣開關閥,調節工作壓力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