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誰的「粉絲

2022-11-17 20:09:04 字數 5448 閱讀 4294

諸葛亮是誰的「粉絲」?

當今世界,是偶像輩出和偶像崇拜盛行的時代,各種偶像,競領時尚,各類「粉絲」,爭奇鬥艷。但是你知道在中國被崇拜時間最長、崇拜者人數最多、年齡範圍最廣的人是誰嗎?是諸葛亮!

諸葛亮因在《三國演義》中被描繪成幾乎完美無缺的充滿智慧型和美德的人而深受中國男女老少的喜愛,成為千百年來炫亮耀眼的明星偶像。

那麼,你知道諸葛亮自己又崇拜什麼人嗎?他心目中的偶像是誰?

初出茅廬、三分天下以前,諸葛亮如潛龍在淵,隱居隆中,一邊耕種,一邊鑽研學問,靜心修煉。這時他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管仲和樂毅。

那麼這兩人又是什麼樣的人呢?他們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讓諸葛亮五體投地誠心拜服呢?管仲

管仲(西元前?―645年),周朝春秋時代齊國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生活在群雄蜂起、征戰頻繁的時代。

周天子名義上是天下之君,實際上國家已**成無數的諸侯小國,他們不敬周天子,各自為政,互相攻打,大魚吃小魚,蠶食鯨吞,忙於兼併。大家知道戰國有「戰國七雄(七個強國)」――秦、齊、燕、楚、韓、趙、魏,但管仲時代的齊國還只是偏處於今天山東半島瀕臨渤海的乙個不起眼的弱小諸侯國,不富不強,面積不大,人口也

不多。管仲的厲害在**?他的厲害就在他當齊國宰相四十多年,輔佐齊桓公把乙個弱小偏遠的齊國發展成為當時的第一強國。

齊國表面上還是臣服於周天子的諸侯國,實際上已經掌控天下,權勢超過周天子了。《史記?管晏列傳》中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九次主盟諸侯國大會,把天下整合起來忠誠於周室),管仲之謀也。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管仲就是這第一霸的塑造者和掌舵人。可見諸葛亮崇拜的是管仲的這種英雄氣概和卓越功勳。比較起來,諸葛亮的功績還不如管仲那麼輝煌。

他輔佐劉備只是爭得個魏、蜀、吳「三國鼎立」,三分天下有其一,還沒能「合諸侯」「匡天下」,甚至蜀國在三國中實力也是相當弱勢的,後來還被魏所滅。

管仲為什麼能使齊國強大起來,這就和他的膽識和魄力有關。他很有眼光,知道在當時諸侯紛爭的時代必須靠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說話,他目標明確地向這個前進,審時度勢,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改革。比如周朝實行井田制,勞動者只是**在周天子土地上的奴隸,沒有勞動積極性。

管仲則改革這種制度,首先推行「按田而稅」,勞動者按土地的好壞、面積的大小納不同等級的實物稅,其餘歸勞動者所有,多勞多得。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社會物質財富極大地豐富起來。又比如他把全國人口按地域編製成由小到大的多層級行政單位,平時是生產單位,戰時是戰鬥單位,民即是兵,兵也是民。

中國「連」「旅」「軍」等的編制就是由他開始的。這樣國家不必花費大量開支長期養著一支龐大的軍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但又時刻處於戰備狀態,「守則同固,戰則同強」。又比如在他那個時代人們普遍重農輕商,甚至「賤商」「抑商」,但管仲特別重視商業,多種經營,搞活經濟,大力發展鹽鐵業。

又比如在選拔人才上,他強制推行「尊賢育才,以彰有德」激勵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制度,打破世襲制,給所有的人都有進取上公升的機會,結果「民皆勉為善」(人民都努力表現優秀)。諸如此類的改革很多,其結果是使齊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終於登上霸主地位。所以管仲實在是乙個偉大而成功的實踐家和改革家。

他同時還是個偉大的思想家。從《管子》《國語》《論語》《孟子》《韓非子》《史記》《淮南子》等書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管子》一書,一部分是他自己寫的,一部分是齊國的歷史檔案和後人假借他的名字寫的,但基本上能反映出他的思想。

今天讀這本書,你都會驚嘆他思想之深刻,遠高出於同時代的人,他的許多思想觀念都和當今時代的一些思想觀念不謀而合。例如他說「凡治國之道在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治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倉廩(倉庫)實(充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財富豐富了,精神文明就會發展;他強調**要「與俗同好噁」,「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要順民意,得民心,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人民喜歡的,就給他,不喜歡的,就去掉它:「故

法者,天下之至道(最高準則)也,聖君之實用也」,這不就是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嗎?中國歷史上,「法」的概念也是管仲第一次提出來的。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工商業的態度。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意識,一直「重農輕商」「重農抑商」,認為農是「本」,商是「末」,「商」使人變得機巧奸邪,道德敗落。但管仲卻看到了「商」在發展經濟增加物質財富上的巨大作用,他在齊國實行「通貨積財」(流通貨物,積聚財富)的政策。這和我們今天所進行的發展商品經濟,繁榮市場的做法不是異曲同工嗎?

管仲比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生活年代都早,兩千多年前中國有這樣一位思想家,你不覺得驚喜嗎?在思想理論方面,諸葛亮是沒有多少建樹的,遠遜色於他的偶像,但管仲卻在思想理論上給後人豐富的精神財富。

這樣乙個偉大的人物卻是從最底層苦幹出來的。管仲原很貧窮,是做小買賣生意的。三次求仕都被趕出,三次作戰都打了敗仗。

後來在齊國兩個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和公子糾爭權奪位的鬥爭中,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遭到囚禁。齊桓公因治國需要,不計前嫌,任管仲為相,漸強而霸。管仲有名的故事是「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是一對好朋友,一起做過小生意。後來鮑叔牙為公子小白效命,管仲為公子糾效命。兩位公子爭權奪位,發生內訌,交戰中管仲突然施放冷箭,射中小白衣服上的帶鉤,小白裝死騙過管仲,逃命回來後登上齊國國君寶座,就是齊桓公。

公子糾被殺,管仲被囚禁起

來。齊桓公為報一箭之仇,準備親自殺死管仲。但是鮑叔牙勸齊桓公說:

「管仲是個不可多得的治國之才,千萬不能殺他。當時他是公子糾的人,理應為公子糾出力。現在您如能重用他,他一定為您效力。

您要是想建立霸業,就不要殺了他。」齊桓公覺得有理,不但赦免了管仲,還待以厚禮,並任之為相國(宰相),鮑叔牙則甘願當管仲的助手。管仲感激地說:

「我從前窮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我總是給自己多拿一點,鮑叔牙不認為我是貪,他知道我窮困啊!有一次鮑叔牙辦事,我曾經為他出謀畫策,結果事情搞糟了,鮑叔牙並不因此而認為我愚蠢,是因為鮑叔牙知道我時運不好啊。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罷逐,鮑叔牙並不認為我是不賢能的,知道我沒遇到好時機啊!

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敗陣逃跑,鮑叔牙並不認為我是怯懦,他知道我家有老母要奉養啊!後來公子糾失敗,我被囚禁受辱,並沒有以自殺來保全名節,鮑叔牙並不認為我這樣做是無羞恥之心,知道我不為小節而羞恥是要顯揚功名於天下啊。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啊!

」這個故事更多地是贊**叔牙的,但也可以看出管仲一生的坎坷遭遇,堅強意志,以及他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樂毅

樂毅是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比起管仲來,無**績還是名氣,樂毅都稍遜一籌。他有什麼魅力使諸葛亮誠心崇拜他呢?一是他戰功赫赫。

樂毅是魏國名將樂羊的後代。他少時聰明好學,熟讀兵法,深得讚賞。他後來當上了大夫的官。

此時,燕國被齊國打得大敗,燕昭王時時不忘報仇雪恥。但燕弱齊強,不是對手,於是他廣招賢能之士輔佐他。樂毅正於此時替魏國出使到燕國,燕昭王趁機厚待樂毅,堅請他幫助自己富國強兵。

樂毅怎麼也推辭不了,終被昭王誠意打動,答應為他效命。燕昭王封樂毅為亞卿。

當是齊國非常強大。面對強大的齊國,諸侯各國束手無策,不戰而恐。齊?

⊥躋虼碩?驕橫暴戾,不可一世,對內欺民失信,對外結怨諸侯,造成齊國政治局勢不穩,形勢惡化。燕昭王認為時機已到,想起兵伐齊,向樂毅徵詢意見。

樂毅說:「齊國現在還有霸主的餘威,地廣人多,國基未損,軍隊熟習兵法,善於攻戰。對於這樣乙個大國,雖有內患,但僅由我們一國單獨去攻打它,恐怕還是很難取勝。

如果您一定要去攻打齊國,必須聯合楚、魏、趙、韓各國,使齊國陷於孤立,這才能取勝。」這就是樂毅提出的「舉天下而圖之」的伐齊策略。燕昭王採納了樂毅的建議,派遣使者四出與各國結盟。

當時各國都忍受不了齊?⊥醯慕競岜╈澹?聽說聯兵伐齊,均表贊同。

西元前284年,燕昭王派樂毅為上將軍,趙惠王也把相印交給樂毅。樂毅率領燕、趙、楚、韓、魏五國聯軍大舉攻齊。齊?

⊥蹺瘧ǎ?不敢怠慢,親領齊軍主力迎於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兩軍對陣,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

齊?⊥醮蟀埽?狼狽逃回都城臨淄。勝局已定,樂毅遣回其他各**隊,獨率燕軍直搗臨淄,要一舉滅齊。

齊?⊥跫?都城臨淄孤城難守,就帶領少數**逃往莒城堅守不戰。

樂毅攻入齊都臨淄後,把齊國珍寶、財物等都運往燕國。燕昭王大喜,親自到濟水前來慰勞犒賞齊兵。為表彰樂毅的功勞,燕昭王封樂毅為昌國君,把昌國城封給他。

半年之內,樂毅率燕軍連下齊國七十餘城,只有聊城、莒城、即墨三城仍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其餘齊國領土全部併入燕國的版圖,燕國空前強大起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即使全部占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於是他對莒城、即墨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對已攻占的地區實行一系列收服民心的做法,如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從《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看得出樂毅對齊國的政策給諸葛亮思想上的影響。

西元前278年,燕昭王死,燕惠王立。燕惠王當太子的時候,就與樂毅有個人恩怨,所以他即位以後,對樂毅用而不信。齊國大將田單得知這種情況,趁機實施反間計,派人到燕國散布謠言說;「除莒城和即墨兩城之外,齊國大片土地全在燕**隊手裡。

樂毅能在短時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難道用幾年工夫都打不下莒城和即墨嗎?其實他的用心是想用恩德收服齊人之心,為叛燕自立做準備。」燕惠王本來就不痛快樂毅,聽了這些話就信以為真,

於是派騎劫為大將到齊國替換樂毅。樂毅深知燕惠王猜忌自己,自己已無所作為,他沒有舉兵反燕,脅迫燕王,而是拒絕回燕,向西投奔趙國。趙惠王見樂毅歸趙而大喜,重禮待之,並封他為望諸君。

趙王如此尊崇樂毅,是借他威懾燕國和齊國,使它們不敢對趙輕舉妄動。可見樂毅威望之大。

騎劫無知寡謀而又驕狂自大。他一到齊國,就把樂毅原已收效的的征服齊人之心的正確方針全改了,而以嚴酷殘暴對待齊人,激起了齊**民的強烈不滿和反抗。田單巧計誘騙燕軍進入圈套,在即墨城用著名的火牛陣戰法(牛尾巴上點火)大破燕軍,殺死騎劫,追殲燕軍到黃河邊上,收復齊國所失之地,將燕軍逐出齊境,從莒迎接齊襄王(?

⊥躋閹?)歸臨淄,復立齊國。二是他品格高尚。

燕惠王後悔派騎劫代替樂毅,以致軍隊被打敗,將軍被殺死,曾經占領的齊國土地又丟失了,但又怨恨樂毅投奔趙國,恐懼趙國用樂毅趁燕國吃了敗仗進攻燕國。於是他派人送信給樂毅,名為道歉實則責備他,說:「我父王曾以全國的兵力託付給將軍,將軍為燕國大敗齊軍,報先王之仇,天下人為之震動,我也時刻記著您的功績。

可是剛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聽信於左右而誤國。我之所以派騎劫來代替將軍,為的是將軍經年累月的暴露於荒郊野外,怕您太辛苦,所以請您回來調養調養,並想和您商量國事。將軍卻誤聽傳言,和我產生怨隙,棄燕降趙。

將軍為自己打算,這樣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報答先王的知遇之恩呢?」

樂毅看了燕惠王的信,慷慨地寫下了一封歷史上著名的書信《報燕王書》。信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君臣相得,樸實而真誠地解答了燕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自己功敗垂成的憤慨。信中說楚國英雄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不必:

不一定),自己不願為昏庸的君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所以出走。這才打消了燕惠王對樂毅的某些偏見,燕惠王讀了這封信才真正認識到樂毅的高尚品德,為之感動,封樂毅之子繼承父親為昌國君。

儘管樂毅受到不公、誤解,滿腹委屈,但他並不因個人得失而勸趙伐燕,以洩私憤,後來他還做趙、燕兩國的友好使者,往來通好,使兩國和平共處。樂毅最後死於趙國。

樂毅的《報燕王書》可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媲美,都是歷史上的名文,兩文所表現的真摯情感和高尚品德都曾感動過無數中華英傑。諸葛亮的人生與樂毅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確實是樂毅忠誠的「粉絲」。

(王芳若,廣東深圳市荔香中學)

諸葛亮的事蹟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 數日後,劉 關 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

心中的諸葛亮

歷史的天空閃爍著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這兩句歌詞又一遍在耳邊響起。心中似乎有些迷茫。我抬頭看看天,那顆星,在 呢?歷史的天空,又在何方呢?尋覓 最終發現,那天空,是我的心田。這顆星閃爍著,閃爍著,它的光芒,是金色?是紫色?是燦爛奪目的?還是清幽淒美的?似乎都是 千百年來,諸葛亮一直被視為...

走進諸葛亮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鞠躬盡粹 死而後以 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 孝 義,最大特點是謀。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上知天文 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諸葛亮的一生,為劉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