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心理障礙

2022-12-07 02:42:05 字數 4643 閱讀 3775

歷史心理學暢想之一

《北京科技報》2023年11月30日發表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的完人,他集智慧型、忠恕、正直、廉潔於一身。但以我看來,諸葛亮也有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礙。具體地說,他有乙個「荊州不改失」的情結和「雲長--文長移情」,並因此釀成了蜀國的一樁冤案!

「荊州不改失」情結使諸葛亮惆悵萬分

「荊州不改失」情結是什麼?這首先要看什麼是情結。心理學對情結的定義是:

由一系列被壓抑的無意識思想、感情、知覺、記憶等所組成的意念傾向。情結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乙個人的思維和情感方式,使人形成特殊的偏見或偏好。情結也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很難加以理性控制。

諸葛亮為什麼會有「荊州不改失」的情結呢?這是因為諸葛亮一生的追求是匡扶漢室,克復中原。而其夢想破裂,關羽(雲長)失荊州是主要原因。

關雲長性格逞強要勝,剛愎自負,他在鎮守荊州期間,北據曹操有餘,東和孫權不足,使之腹背受敵,終誤大事。這不僅令蜀漢的元氣大傷,也為劉備後來的彝陵敗績埋下了禍根。由此,諸葛亮對關雲長可謂惆悵萬分,怨恨不已,構成了「荊州不改失」情結!

「荊州不改失」情結可突出表現為:凡與荊州相關的事均可令諸葛亮悔恨,凡與關羽相同的人均可令諸葛亮生厭。真的,如果荊州不失,蜀軍由水道出川,不過十數日即可抵達中原;而失了荊州,蜀軍每每出川,必須遠涉祁山月餘才能抵達渭水一帶,此時魏兵早可設防。

諸葛亮心中的怨氣可想而知!這種心理定勢足可使人產生根深蒂固的偏見。

雲長--文長移情」使諸葛亮歧視魏延

諸葛亮因「荊州不改失」情結怨恨關雲長,但雲長已去,無法追究,可蜀營中有乙個人像貌與性格都神似關羽,這就是魏延(文長)。《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中介紹魏延出場時描寫他「面如重棗,目若朗星,」這與其第一回介紹關雲長出場之「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有雷同之處。《三國志》卷四十《魏延傳》中介紹魏延曰: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這些描述也都與關羽神似!

諸葛亮平生辦事以謹慎為本,最忌諱見那種口出妄言之人。關羽貴為主公之二弟,又是名震華夏的大將,諸葛亮不得不敬他三分。可魏延是後來之人,諸葛亮斷無敬他之理,所以諸葛亮總是有機會就打壓魏文長的氣焰,這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均有記載。

諸葛亮為何打壓魏延,史書記載是因為魏延與諸葛亮思想不一,政見難合。但依我看來,這也是因為諸葛亮將對關羽的怨恨移情到魏延頭上的結果。

就心理學而言,移情泛指乙個人將自己對生命當中某個重要人物、事件或環境的愛與很投射到他人他事的心理表現。換言之,移情是一種心理定勢的表現,可使人自覺不自覺對某類人物或事件產生特殊的偏見或偏好。魏延長得像關羽,說話像關羽,氣質也像關羽,加上文、雲二字在古漢語中發音很相近,所以喊文長很容易使人想起雲長。

諸葛亮的「雲長-文長移情」就是這般形成的,其天長日久必對魏延產生一股說不出的厭惡。可文長又偏偏不識相,屢屢提出要孤軍奮入,且不談其勝算把握如何,就是其糧草供濟也難保障,這豈不又是關公當初動不動言以五百小校而取大城池之狂妄嗎?想到這一切,諸葛亮能不煩惱嗎?

如此算來,諸葛亮打壓魏文長, 其實是在打壓關雲長當初的傲慢氣焰。

諸葛亮歧視魏延的惡果

諸葛亮死後不久魏延即以反叛罪被楊儀遣馬岱斬殺,並殃及三族。這是蜀漢的第一大冤案,史書將記載這是因為魏延要求繼續北伐不成,被控反叛而遭誅殺。但我以為,魏延被誅的根源正在諸葛亮身上。

人們有所不知的是,魏延初降劉備時,屢立戰功。劉備自封漢中王時,提拔魏延為統領漢中的鎮遠將軍,爵位竟在趙雲等人之上,與關、張齊名。但諸葛亮執政後一直對魏延不予重用,對其「分道進軍,會和潼關」的建議一向嗤之以鼻。

特別是在收取姜維之後,一直將他視作自己的**人,重點加以培養,臨死前又故意不讓魏延參與後事安排,還趁機削去了魏延的兵權。

蜀軍上下除了諸葛亮就屬魏延資格最老。丞相病故後,魏延卻要受制於對軍事一竅不通的長史楊儀(魏延的死對頭)。魏延對此當然不悅,提出要繼續北伐,並自請充任先鋒。

不想,這竟被楊儀當作反叛的藉口,削去兵權不算,還要滿門抄斬,實在是在私仇公報!可惜魏延自建安十四年到建興十二年,二十六年效命劉蜀,官拜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卻不得善終,並累及三族氏人。魏文長就這麼可怕嗎?!

其實,真正可怕的諸葛亮對魏延的偏見!諸葛亮因怨恨關羽而歧視魏延,為了樹立姜維在蜀軍的地位又不斷加以打壓,最終還假楊儀之手來逼魏延造反,而後處之。這,才是魏延冤案的根源所在。

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無疑是個完人,但他首先是個人!

和坤是善解人意的大師

和坤是乾隆朝的大紅人。他「少貧無籍,為文生員」,到了在乾隆四十年(2023年)才被擢為御前侍衛。但自此之後,和珅深得乾隆的寵信,步登青雲,任軍機大臣長達20年之久,可謂空前絕後。

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因為和坤非常「善解高宗(乾隆)意」,且常出奇招,傳頌一時。可以說,和珅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善解人意大師!

同感共情——和珅善於觀察

和珅是乙個感情非常細膩的人。他對乾隆皇帝的脾氣、愛好、生活習慣、思考方法瞭如指掌,可以充分做到想乾隆之所想,為乾隆之所為。例如,乾隆皇帝喜歡吟詩作賦,和珅早年就下功夫收集乾隆的詩作,並對其用典、詩(詞)風、喜用的詞句了解的一清二楚,閒來還有所唱和,令皇帝對和珅另眼相待。

而作為乙個滿人,和珅能在詩賦上有所建樹,這著實不易!清朝大文學家袁枚就曾詩誇和珅曰:「少小溫詩禮,通侯及冠軍。

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另據朝鮮使臣記載:乾隆皇帝每問和珅一件事,和珅不僅回答問題有條有理,還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的清清楚楚,令「上意甚歡」。

乾隆的母后去世時,和珅的表現最為出色。他不是像其他皇親國戚、官宦臣下那樣一味地勸皇上節哀,或說一些不關痛癢的話,和珅只是默默地陪著乾隆跪泣落淚,不思寢食,幾天下來人就搞得面無血色,形容枯槁。如此能與皇帝同感共情的人,朝中只有和珅一人!

因此也深受乾隆皇帝寵信。此外,史書載,一次乾隆出遊,途中忽命停轎卻不言為何,別人都很著急。和珅聞知後,立即找到乙個瓦盆遞進轎中,結果甚合上意,溺畢繼續起駕。

一路上,人們都佩服和珅腦子靈,取悅龍心有術。另據史書:「高宗(指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進之。

」乾隆是乙個非常詼諧的人,喜歡與臣下開玩笑。據此,和珅經常給乾隆講一些市井的俚語笑話,令皇帝龍心大悅,這不是一般軍機大臣所能做到的。

凡此種種,都是和珅的過人之處。它們與一般的曲意迎奉、阿諛獻媚有所不同。和珅的許多迎奉行為都具有深厚的同感基礎,都是將心比心的結果,因而不是沒有那麼的低俗和赤裸裸,而是相當的匠心巧具。

善解人意的心理機制

思維併軌——和珅長於揣磨

和珅的同感功夫還表現在他高超的思維併軌功夫。他有時能夠完全鑽到乾隆的大腦裡去,準確猜出乾隆的想法。如清人筆記中有一則和珅猜中皇帝命題的故事:

按照慣例,順天(指北京)鄉試《四書》考題,例由皇上欽命,由內閣先期呈進《四書》一部,命題完畢,書歸內閣。一次皇帝命題後,內監捧著《四書》送還內閣。恰巧和珅當值,便問起皇上命題的情況,內監不敢多言,只說皇上手批《論語》第一本,將盡批完時,始欣然微笑,針筆直書。

和珅沉思片刻,遂猜想皇上批字為「乙醯」一章。因為乙醯兩字包含「乙酉」二字,而那年鄉試就是在乾隆乙酉年舉行。和珅以此通知他的**們,結果正如和珅所料,那年的鄉試考題果然是「乙醯」一章。

隨後人對此故事有爭議,卻足以看出乾隆「以帝心為心」,功夫非同尋常!

還如,乾隆做太上皇時,一次召見嘉慶帝與和珅。兩人入室,見乾隆坐在龍座上閉著眼睛,彷彿入睡,但口中卻念念有詞,也不聞是何種語言。久之,乾隆忽然睜目問道:

"這些人什麼姓名?"嘉慶不知如何對答,和珅卻高聲應答:"高天德、苟文明"(此二人為白蓮教的起義領袖),嘉慶聽了莫名其妙,乾隆卻緩緩地點點頭,繼續閉目默語。

過了些日子,嘉慶"密召珅問曰:"汝前日召對,上皇云何?汝所對作何解?

"珅曰:"上皇所誦為西域秘密咒。誦之則所惡之人雖在數千里外,亦當無疾而死,或有奇禍。

奴才聞上皇持此咒,知所欲咒者必為教匪悍酋,故以此二人名對也"。嘉慶自愧弗如。

和珅之善解上意,實達九段高手之境界!而晚年的乾隆,最欣賞和珅的一點就是他「巧於迎合,而工於顯勤」這一點。和珅如此「巧於迎合」,也為他後來的倒台留下了禍根,因為他的「以帝心為心」表現,只對太上皇,不對皇上,令嘉慶皇帝忍無可忍。

所以太上皇剛一駕崩,嘉慶就迫不及待地收拾了和珅及其同黨。說來和珅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之命!」

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善解人意就是善察言觀色,揣摩人心,「想對方之想,急對方之所急」。善解人意的人必善接話茬,別人說了上半句話,你可以準確無誤地說出半句話,令人備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驚嘆,善解人意者還善替對方著想,甚至連對方想不到的地方也能想到,令人充分感受到什麼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和珅本可以成為君臣中善解人意的楷模,無奈他實在是太貪心了,以至於壞事做絕,絕事做盡。

所以嘉慶皇帝收拾他,不僅是為自己出氣,也是在為民除害!

樂觀使東坡延年益壽

岳曉東(香港)

樂觀使人「螺旋上公升」

樂觀態度泛指乙個人對周圍人與事物的正面、積極的認知取向。美國著名應激心理學家拉澤洛斯主張:人的應激成效不取決於應激的大小,而取決於對應激的評估14。

心理諮詢界也有一句類似的行話:心理諮詢不能改變來詢者面臨的現實,卻能改變來詢者改變其對現實的看法。所以如何面對應激狀況,提高當事人的應對能力,這是壓彈心理學關注的焦點。

樂觀人格突出表現為個人自信樂觀、自主行動、人際溫暖與洞察、表達自如、耐挫折等的人格特質。心理學界早就在2023年代將樂觀作為乙個重要的人格特質來加以研究,並強調經驗學習對培養樂觀態度的重要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里格曼的暢銷書《學會樂觀》,就是講的怎樣通過個人努力來提高自身的樂觀態度和應激能力。

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科斯塔等人也主張,主觀幸福感的決定因素是人格因素。如為外向性格的人容易產生正面的情緒,而焦慮性格的人容易產生負面情緒。美國心理學家弗萊德遜的研究也表明,經常體驗愉悅情緒的人會形成自我成長的「螺旋上公升」。

諸葛亮的事蹟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 數日後,劉 關 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

心中的諸葛亮

歷史的天空閃爍著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這兩句歌詞又一遍在耳邊響起。心中似乎有些迷茫。我抬頭看看天,那顆星,在 呢?歷史的天空,又在何方呢?尋覓 最終發現,那天空,是我的心田。這顆星閃爍著,閃爍著,它的光芒,是金色?是紫色?是燦爛奪目的?還是清幽淒美的?似乎都是 千百年來,諸葛亮一直被視為...

走進諸葛亮

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鞠躬盡粹 死而後以 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 孝 義,最大特點是謀。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上知天文 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諸葛亮的一生,為劉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