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簡答題

2022-11-01 19:51:05 字數 4685 閱讀 5087

三、簡答題

1、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定義及其基本思想。

(1)實踐是人們探索和改造現實世界的客觀的物質的社會活動。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概念包括以下基本思想:第一,實踐是現實的人的物件性的感性活動;第二,人的實踐活動是一種具有現實創造力的活動;第三,實踐是現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礎;第四,實踐為人們正確理解現實感性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理解方式。

2、簡述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關係。

(1)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區別在於:人化自然是同人的實踐已經發生關係並由人的實踐改造而生成和發展著的具有屬人性質的自然界,它既是人的實踐活動的結果,也是人的後續實踐的前提。自在自然則是同人的實踐尚未發生關係的那部分自然界,它是人的實踐活動的潛在物件。

(2)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聯絡在於:第一,由於自在自然是在人的實踐作用下同人化自然區分開來的,因此,就這一點而言,它同人化自然一樣也具有這方面的屬人性質。第二,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前提和基礎,為人化自然的生成和發展提供了可能,並在人的實踐活動的作用下,不斷地實現著向人化自然的轉化;人化自然則除了受人的實踐作用的影響外仍然和自在自然一樣遵循著客觀自然規律的法則。

第三,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處在不斷的相互作用之中。

3、簡述主體和客體的雙向關係。

(1)主體是指從事著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指主體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物件。

(2)主體和客體的雙向關係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在實踐活動中,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第二,在認識活動中,以觀念的形式實現著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

4、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即實踐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及其意義。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定義:物質是標誌屬人的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屬人的客觀實在是人通過實踐而感知的,它作為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人所需要的物件,為人的認識所能動反映。

(2)意義:第一,它揭示了物質的屬人性質和客觀實在性,既同以往的自然科學的抽象物質觀劃清界限,又同唯心主義和二元論劃清界限,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徹底堅持了唯物論的基本原則。第二,揭示了物質是人通過實踐感知的,同不可知論劃清界限,並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

第三,它對現實的物質世界的多樣性作了最高的哲學概括,指出物質的屬人性質和客觀實在性是不變的、絕對的,而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是可變的、相對的,克服了形上學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缺陷。

5、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範疇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學說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1)實踐唯物主義的物質範疇:物質是標誌屬人的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實踐感知的,它作為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人所需要的物件,為人的認識所能動反映。

(2)辯證唯物主義物質範疇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學說的區別:前者是對一切物質形態、結構、屬性的最高的哲學概括,是不變的、絕對的;後者是對物質結構的具體認識,是可變的、相對的,隨著實踐和自然科學研究的深入而不斷變化。

(3)實踐唯物主義物質範疇與自然科學物質結構學說的聯絡:後者為前者提供可靠的自然科學基礎,前者為後者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的指導。

6、簡述物質和運動的關係並說明機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

(1)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和主體。

(2)機械唯物主義否認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否認物質運動的絕對性和多樣性。唯心主義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把運動歸結為意識和精神的運動。兩者都把物質和運動割裂開來。

7、為什麼說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1)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的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恆的、絕對的。但就物質的具體存在形式來說,它又有靜止的狀態。

(2)靜止不是脫離運動的絕對不變化,而是指,第一,事物在運動過程中沒有進行某種特定的運動,如機械運動;第二,事物處於量變階段,保持著自己的性質。因此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8、簡述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

(1)承認相對靜止是理解運動的條件。絕對運動是通過相對靜止表現出來的,所以只有通過靜止才能測量運動。

(2)承認相對靜止是理解物質多樣性的條件。沒有靜止就沒有物質的分化,世界就不會呈現出多樣性。

(3)承認相對靜止是把事物區別開來進行科學分析的前提。事物有靜止才會有質的穩定性,才能對它進行區別和分析。

9、簡述運動和靜止的關係及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錯誤。

(1)實踐唯物主義認為,靜止是指物質運動在一定的條件下和一定的範圍內處於相對穩定和暫時平衡的狀態,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靜止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指在機械運動形式下,乙個物體對於另乙個物體沒有發生位置移動;二是指事物處於量變過程中,未發生質的變化。

(2)運動和靜止的關係是辯證的。第一,運動和靜止是對立的,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恆的、絕對的;而靜止則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第二,運動和靜止又是統一的。

它們之間相互依賴和相互滲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每一事物都是運動和靜止的辯證統一。

(3)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錯誤在於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統一關係。前者只承認運動,否定相對靜止,否定事物之間的界限和質的區別;後者只承認靜止,不承認運動,是形上學的不變論。

10、怎樣理解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1)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更重要的是在人類的實踐基礎上生成和發展的,因而它是物質運動的高階形式。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使社會的物質性得到了正確的揭示和有力的證明。

(2)馬克思主義哲學從以下幾方面揭示和證明社會的物質性:第一,物質性的勞動是人類社會產生和存在的基礎。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而勞動則是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

第二,物質性的生產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人們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就必然要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這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物質性的關係。人們之間的精神關係、思想關係,歸根到底是由物質性的生產關係所決定的,而且只有從物質性的生產關係出發,精神的、思想的關係才能得到最終的說明。

第三,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生活除了物質方面的活動外,還有政治的、藝術的、宗教的等活動,但是,這些活動都必須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由社會實踐所決定,而社會實踐本身則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

11、怎樣理解「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存在者,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

(1)這是馬克思關於意識產生和發展的乙個論斷。這個論斷表明: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更重要的是社會的產物。

所謂社會的產物,一方面是說,意識離不開人,而人則具有社會性。另一方面是說,意識是在人的實踐活動和交往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而社會在本質上就是人的實踐活動和交往。首先,人們的生活和交往,尤其是勞動使猿腦變**腦,為意識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基礎。

其次,勞動促使語言產生,為意識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外殼。再次,人們的活動和交往的發展,特別是勞動的發展,推動了意識的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和發展。

(2)馬克思的這個論斷還表明:意識永遠不能脫離人和人的實踐,因而也永遠不能脫離社會。意識是屬於人的,是在人的勞動和交往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又是為了人而存在的,而人永遠生活在社會中,所以,只要人們存在著,意識仍然是社會的產物。

12、怎樣理解「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1)馬克思的這一論斷正確地揭示了意識或觀念的本質,即意識或觀念是人腦對物質世界的能動反映。

(2)意識或觀念不是人腦自動產生的,就其內容來說,它是人腦對外部物質世界的反映。所謂「移入人腦」,就是人們通過感覺和思維,把外界的物質的東西變**腦中的觀念的東西,達到對物質的東西的觀念的把握。

(3)但是,人腦對外部物質世界的反映不是機械的過程,而是能動的過程。所謂「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就是人腦對反映外界的物質的東西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改造,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製作過程,把物質的東西改造為觀念的東西。這種改造過程體現了人腦的反映過程具有能動性。

13、簡述解放思想和事實求是是內在統一的。

(1)我們所說的解放思想,是從那些落後的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達到主觀和客觀真格的一致,認識和實踐的統一。

(2)我們所說的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出發,經過分析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3)不解放思想也就不能切實做到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為了做到實事求是;同樣,離開了實事求是,脫離實際、違背客觀規律,也不是科學意義上的解放思想,只能導致主觀主義、盲目蠻幹。因此,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內在統一的。

四、辨析題

1、人化自然既是人類實踐的結果又是人類實踐的前提條件。

(1)正確。

(2)人化自然是由自在自然在人的實踐活動的改造下生成的具有屬人性質的自然界,因此它是人類實踐的結果。但是,人的實踐活動是一種物件性的活動,離開物件就無法進行實踐活動,因此,人化自然又是人的後續實踐活動的物件和前提。

2、在人和人類社會生成以後,先於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就不再存在了。

(1)正確。

(2)先於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由於人的實踐活動的作用被分化和確立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不再是先於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因為它們都轉化為與人和人類社會共時存在的自然界,因此,就這一方面而言,先於人類歷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就不再存在了。

3、物質既具有客觀實在性又具有屬人的性質。

(1)正確。

(2)在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的視野中,沒有脫離人及其實踐活動的抽象的物質,凡是物質都既具有客觀實在性,又具有屬人的性質。在物質世界中,自在自然作為具有物質性質的存在物,它是由人的實踐活動予以區分和確立起來的,因而,它不僅具有客觀實在性,而且也具有這種由人的實踐予以區分和確立的特定含義上的屬人性質。人化自然則包含著「物質基質」和人的「物化的勞動」,是「物質基質」和人的物化的勞動的綜合統一。

物質基質既具有客觀實在性,又是人的實踐物件;人的「物化的勞動」作為人的物件,不僅具有客觀實在性,而且還具有屬人的性質,因為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和結果。

4、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就是指時間空間的絕對性。

唯物論小測試

唯物論 練習題 1 中國早期的時空觀念與古代農民的農舍和勞作有關。農舍是他們的生活世界,他們從農舍得到空間觀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他們由農舍 入而得到時間觀念。這表明 中國早期的時空觀念 於主觀想象 中國早期的時空觀念是農業文明的產物 時空觀念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時空觀念對社會生活起了決定性作用...

辯證唯物論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能動作用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 計畫性 主動創造性 自覺選擇性,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們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客觀...

辨證唯物論測試題

7 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是 a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b 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c 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d 辯證法和形上學 8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 b 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水 火 氣 土等形態 c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