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GB12719

2022-10-18 02:06:04 字數 4758 閱讀 4978

(gb12719—1991)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規範

1 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1.1 本規範是固體礦產(金屬、非金屬、煤下同)礦區(或井田、礦段下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工作的基本準則,規定了勘探型別、勘探程度、工程量、勘探技術要求及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評價和報告編寫的基本要求。

1.2 本規範適用於固體礦產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是制訂勘探設計、工程質量檢查、驗收和報告編寫、審查批准的依據。

2 引用標準

gb 3838 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

gb5034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5749 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gb 8537 飲用天然礦泉水

gb 8978 汙水綜合排放標準

gb11615 地熱資源地質勘查規範

gbj27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範

3 總則

3.1 勘探工作的基本任務

3.1.1 查明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及礦床充水因素,**礦坑湧水量。對礦床水資源綜合利用進行評價,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3.1.2 查明礦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評價露天採礦場岩體質量和邊坡的穩定性,或井巷圍岩的岩體質量和穩固性,**可能發生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3.1.3 評述礦區的地質環境質量,**礦床開發可能引起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並提出防治的建議。

3.2 勘查工作階段劃分及其工作程度要求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應與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階段相適應,分為普查,詳查和勘探三個階段。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的礦區,勘查階段可簡化或合併。但提供礦山建設設計作依據的地質勘查報告,均應達到勘探階段的要求。

普查階段:結合礦產普查進行,對於已進行過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普查的地區,其資料可直接利用或只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調查,大致查明工作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條件。

詳查階段:基本查明礦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和環境地質條件,為礦床初步技術經濟評價、礦山總體建設規劃和礦區勘探設計提供依據。

勘探階段:詳細查明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評價地質環境,為礦床的技術經濟評及礦山建設可行性研究和設計提供依據。

3.3 勘查範圍宜包括乙個完整的水文地質單元,當水文地質單元面積過大時,應包括疏幹排水可能影響的範圍。

3.4 已確定具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礦床,通過詳查工作滿足礦山總體建設規劃需要,但礦區水文地質或工程地質條件直接影響礦山建設開發總體設計時,應超前進行水文地質或工程地質勘探。

3.5 水文地質或工程地質條件極複雜的礦區,如確需立項建設的礦山,而勘探階段的工作程度又難於滿足設計要求,應根據礦山建設設計的實際需要,針對主要問題進行專門性的水文地質或工程地質勘探。

3.6 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是在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基礎上,對礦區的地質環境作出評價。

3.7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應從社會的綜合效益出發,既要研究保障礦山安全,連續生產,又要研究礦山排水的綜合利用以及對附近水源地和地質環境的可能影響。

3.8 擴大延深勘探的礦區,應充分利用已有勘探報告和礦山生產中的資料,對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條件進行評價。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根據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勘探。

3.9 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應與礦產地質勘探緊密結合,將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作為乙個整體,運用先進和綜合手段進行。

3.10 各礦種的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探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的基本要求以本規範為準,各礦種可依其特點,在礦種規範中制訂相應要求,與本規範配套使用。

4 礦區水文地質勘探

4.1 勘探型別劃分

4.1.1 根據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的容水空間特徵,將充水礦床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孔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簡稱孔隙充水礦床;

第二類以裂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簡稱裂隙充水礦床;

第三類以岩溶含水層充水為主的礦床,簡稱岩溶充水礦床。

本類可按岩溶形態劃分為三個亞類:

第一亞類以溶蝕裂隙為主的岩溶充水礦床;

第二亞類以溶洞為主的岩溶充水礦床;

第三亞類以暗河為主的岩溶充水礦床。 ·

4.1.2 各類充水礦床按礦體(或層,下同)與主要充水含水層的空間關係,充水方式分為:

直接充水的礦床: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含冒落帶和底板破壞厚度),與礦體直接接觸,地下水直接進入礦坑。

頂板間接充水的礦床: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位於礦層冒落帶之上,礦層與主要充水含水層之間有隔水層(注)或弱透水層,地下水通過構造破碎帶、導水裂隙帶或弱透水層進入礦坑。

底板間接充水的礦床: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位於礦層之下,礦層與主要充水含水層之間有隔水層或弱透水層。承壓水通過底板薄弱地段、構造破碎帶、弱透水層或導水的岩溶陷落柱進入礦坊

注:一般將鑽孔單位湧水量小於0.001l/s·m的岩層視為隔水層。

4.1.3 根據主要礦體與當地侵蝕基準面的關係,地下水的補給條件,地表水與主要充水含水層水力聯絡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的富水性、導水性、第四系覆蓋情況以及水文地質邊界的複雜程度,將各類充水礦床勘探的複雜程度劃分為三型:

第一型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礦床:主要礦體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地形有利於自然排水,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礦體雖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但附近無地表水體,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富水性弱,地下水補給條件差,很少或無第四系覆蓋,水文地質邊界簡單。

第二型水文地質條件中等的礦床,主要礦體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地形有自然排水條件,主要充水含水層和構造破碎帶富水性中等至強,地下水補給條件好;或主要礦體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但附近地表水不構成礦床的主要充水因素,主要充水含水層、構造破碎帶富水性中等,地下水補給條件差,第四系覆蓋面積小且薄,疏幹排水可能產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質邊界較複雜。

第三型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礦床:主要礦體位於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層富水性強,補給條件好,並具較高水壓;構造破碎帶發育,導水性強且溝通區域強含水層或地表水體;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廣,疏幹排水有產生大面積塌陷、沉降的可能,水文地質邊界複雜。

4.2 探程度要求

4.2.1 一般要求

4.2.1.1 研究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確定礦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的位置,詳細查明礦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洩條件,區域地下水對礦區的補給關係,主要進水通道及其滲透性。

4.2.1.

2 詳細查明礦區含(隔)水層的岩性、厚度、產狀,分布範圍、埋藏條件,含水層的富水性,礦床頂底板隔水層的穩定性。著重查明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的富水性、滲透性、水位、水質、水溫、動態變化以及地下水逕流場的基本特徵,確定礦區水文地質邊界。 .

4.2.1.

3 詳細查明對礦坑充水有較大影響的構造破碎帶的位置、規模、性質、產狀、充填與膠結程度、風化及溶蝕特徵、富水性和導水性及其變化、溝通各含水層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構造破碎帶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開採中防治水的建議。

4.2.1.

4 詳細查明對礦床開採有影響的地表水的匯水面積、分布範圍、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動態變化、歷史上出現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沒範圍。詳細查明地表水對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並分析論證其對礦床開採的影響,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議。

4.2.1.

5 礦層與含(隔)水層多層相間的礦床,應詳細查明開採礦層頂、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徵和隔水層的岩性、厚度、穩定性和隔水性,斷裂發育程度、導水性以及溝通各含水層的情況,分析採礦對隔水層的可能破壞情況。當深部有強含水層時,應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層從底部獲得補給的途徑和部位。

4.2.1.6 調查老窿的分布範圍、深度、積水和塌陷情況,大致圈定採空區,估算積水量,提出開採中對老窿水的防治建議。

4.2.1.

7 對有熱水、氣(有害氣體,下同)的礦床,應基本查明熱水,氣的分布、壓力、溫度、梯度、流量,大致查明熱水、氣的**及其控制因素,有害氣體成分及其濃度,地熱蓋層的厚度,熱異常區的範圍、溫度及熱水、氣對礦床開採的影響。

4.2.1.8 凍土地區礦床,應詳細查明凍土的型別、分布、厚度、層上水、層間水、層下水的空間分布、富水性及其對礦床開採的影響。

4.2.1.

9 水溶法開採的鹽類礦床,應詳細查明巖、礦層的空間分布,礦層頂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和水理性質(指可塑性、膨脹性、收縮性、崩解性、透水性等),地質構造發育程度及分布規律,各含水層與礦層的空間關係及其水力聯絡情況。

4.2.1.

10 擴大延深勘探礦區,應充分研究已有勘探和礦山生產的資料,評價礦區的水文地質條件,擴大勘探的礦區,應詳細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層,斷裂破碎帶及礦區水文地質邊界在擴大範圍內的變化,當水文地質條件變化不大時,可用比擬法**礦坑湧水量,否則應按新礦區的要求進行勘探。

延深勘探礦區,應詳細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層的富水性,斷裂破碎帶向深部的變化,若水文地質條件變化不大,可用比擬法**礦坑湧水量:當深部發現新的充水含水層和導水構造破碎帶時,應按4.2.

1.2和4.2.

1.3條執行,並可根據實際條件結合已有的礦山巷道進行放水試驗,查明深部含水層富水性變化及地下水徑流場特徵,**礦坑湧水量。

4.2.2 各類充水礦床應著重查明的問題

4.2.2.

1 孔隙充水礦床:應著重查明含水層的成因型別,分布、岩性、厚度、結構、粒度、磨圓度、分選性膠結程度、富水性、滲透性及其變化;查明流砂層的空間分布和特徵,含(隔)水層的組合關係,各含水層之間,含水層與弱透水層以及與地表水之間的水力聯絡,評價流砂層的疏幹條件及降水和地表水對礦床開採的影響。

4.2.2.

2 裂隙充水礦床:應著重查明裂隙含水層的裂隙性質、規模、發育程度、分布規律、充填情況及其富水性;岩石風化帶的深度和風化程度;構造破碎帶的性質、形態、規模、及其與各含水層和地表水的水力聯絡;裂隙含水層與其相對隔水層的組合特徵。

4.2.2.3 岩溶充水礦床:應著重查明岩溶發育與岩性、構造等因素的關係,岩溶在空間的分布規律、充填深度和程度、富水性及其變化,地下水主要徑流帶的分布。

煤礦床水文地質 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勘查評價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行業標準 mt t 2008 煤礦床水文地質 工程地質及環境地質勘查評價標準standard for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ydrogeology,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geology in ...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實習報告

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一 地質實習的目的 要求 1.實習目的 野外地質實習屬教學實習性質。其目的是在於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絡實習現場和水利工程的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開拓視野,培養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了解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2.實...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實習報告

目的與要求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是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教學地質實習,使學生掌握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的基礎知識 包括三大岩石類及其主要礦物的肉眼鑑定,學會分析野外常見的各種地質現象及岩石的鑑別,結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評價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為今後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基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