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問題不容忽視

2022-10-12 09:30:02 字數 5328 閱讀 7327

家長學校教案

課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授課時間:2023年6月30日

授課教師:柴學覽

授課班級:綜合班

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 社會環境的複雜化,家庭結構、家庭觀念也有了很大變化,家庭教育也隨之出現了不少新問題,然而這些問題的產生仍未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更沒有及時採取積極可行的辦法去解決它們。這樣,無疑給學校的教育帶來一定的阻力,不利於家校的和諧教育,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活潑、全面的發展。下面我想結合現實生活的情況和家長們一道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以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攜手為孩子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讓他們自由、快樂地飛翔,飛得又高又遠。

問題之一:己不律,子難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了wto之後,我國的經濟已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的國際化必然使我國的人才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做乙個有真才實學、品學兼優、懂外語、會電腦、能立足於社會的人便成為了家長們對孩子們的熱切期望。

家長們的這些心願可謂是情真真,意切切.為了圓自己的夢,家長們煞費苦心,不辭辛勞,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然而結果並不令人滿意,甚至事與願違。那麼,問題究竟在**呢?

我認為缺乏「嚴於律己,身教重於言教」的強烈意識是問題的癥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平日,有些家長在思想行為方面自律不夠,在日常行為習慣、人格品行、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等方面不能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孩子做的事自己做不到,禁止孩子做的事自己先去做。如一千遍、一萬遍地要求孩子好好讀書,而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要求孩子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而自己卻隨地亂扔菸蒂和紙屑,隨口髒話連篇,不講誠信,不懂寬讓,毫無愛心。這樣,不僅對孩子的教育無力度和實效可言,而且對孩子還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對策:教育無小事,家長無小節,在家中,家長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行為的榜樣、成長的引導者。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應該首先做到。

樹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家教新理念,有一定文化的父母應終身學習,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努力為孩子營造一種熱愛學習的家庭氛圍。同時,父母若能讀些教育學、心理學書籍,汲取成功家庭的經驗,如時下流行的《賞識你的孩子》、《哈佛女孩劉亦婷》等等,家長若能這樣做,孩子將是非常幸運的。有些家長可能認為自家經濟條件差、文化水平低,幫不了孩子。

其實尊重知識,敢和苦難奮爭的家庭更是激勵孩子認真學習、誠實做人的動力源泉。

問題之二:管不了,求師代

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家庭教育可以無師自通。「誰不會生孩子、養孩子、教育孩子?」其實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是無師自通,或道聽途說就可以做好的。

有些家長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不科學、不妥當,往往造成事半功倍、或事與願違。其結果是:父母的話孩子不聽,父母的苦孩子不理,父母的心孩子不顧,無奈,只好求助老師幫忙嚴加管教。

下面我談及四種不良的教育方法及其產生的影響:

1、過分寵愛。指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疼愛有餘,管教不足。以我為中心、好吃懶做、挑三揀

四、知享樂、怕吃苦、愛攀比、好消費、不關心他人、不孝順長輩等不良習慣在孩子們身上普遍存在,而這些往往都是因為過分寵愛所造成的。平日,孩子在日常言行方面出現不是時,有些家長往往考慮全家就是這麼一顆獨苗,常常充耳不聞,視而不見。或者因為家庭成員中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有分歧,而一次又一次錯失教育的良機。

乙個說:「要管一管!」,另乙個說:

「隨他去!」;乙個堅持「從小不教,何時教?」,另乙個卻堅持「大了,自然會變好。

」;乙個想:「自己苦,卻不能讓孩子跟著苦;自己累,不能讓孩子也受累。」另乙個想:

「孩子從小受點苦和累沒什麼,對他的發展有好處。」正是在孩子需要引導、教育的關鍵時刻,不少家長由於缺乏清醒的頭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難於把握教育的最佳時機,該說不說,該管沒管,該止沒止,其結果是隨著時機的流逝,孩子的習慣隨之變本加厲,其心態愈發不健康,小錯沒改鑄大錯,小事沒改釀大事,顧了孩子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孩子長遠發展的需要。

案例一:文藝理論家高占祥給10歲的女兒講傳統美德:「王祥臥冰」,女兒聽後不知所云,還哈哈大笑說:

「這王祥真夠笨的,用開水澆不比用身體化冰快呀!再說了,他媽也真夠饞了,為了吃點魚叫他孩子受那麼的罪。」

2、過分保護。指家長對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代替。替孩子疊被子、整理房間、洗衣服、穿衣服、繫鞋帶、盛飯、夾菜,幫助整理書包、系紅領巾、做作業、打掃衛生,甚至有些幫孩子背書包、拿衣服等,更嚴重是當孩子犯錯時,少部分家長不是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和糾正其錯誤,而是試圖袒護孩子並幫助孩子說謊以達到所謂的保護孩子的目的。

如孩子遲到或家作沒完成,當老師詢問其原因或為此批評教育孩子時,部分家長卻不能理解老師的一番用意,要麼替孩子說謊以逃避老師的批評,要麼就誤認為老師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有意刁難。這些現象從表面上看,是家長疼愛孩子,為了孩子好,其實往往會造成孩子的懶惰和無能,過分依賴家長,事事需要別人的指點和幫助,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做人最起碼的品德——誠實,也束縛了孩子個性的發展和開拓精神。請問,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乙個好學生?

會是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嗎?

3、過分干涉。指家長為孩子定調調,畫框框,使孩子的言行符合家長的意願。如一些家長總是對孩子嘮叨:

「怎麼回來就看電視?」,「男孩子,學跳舞有什麼好?」,「女孩子,打什麼籃球!

」,「專心讀書,參加什麼社會實踐活動?」,「不要和學習差的孩子玩!」。

作為家長,適時適度第關心、敦促和指導孩子的言行舉止是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忽視孩子正當的言行自由,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而無節無度地干涉,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令孩子無所適從,這樣是不妥的,也是不明智的。其結果有兩種:一是為了順從大人,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獨立、失去個性,甚至還失去誠實;二是孩子產生與大人對抗的心理,或是成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雙面人」。

4、嚴厲懲罰。指家長教育孩子的態度生硬,言語粗魯,蠻橫無禮,缺乏親情。一旦生氣,有的家長就失去理智,任意辱罵孩子、對孩子採取暴力,不僅損傷了孩子的肉體,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家教過程中,「我能生你、養你,我就能罵你、打你」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錯誤思想時常影響和左右著部分家長的行為,家長也常因此傷心落淚,後悔莫及。過於嚴厲的懲罰是家庭教育的大忌,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其結果要麼造成孩子的性格壓抑,心理自卑,膽小怕事,缺乏自信;要麼孩子也變得像父母一樣無禮無節,粗暴殘忍,謊話連篇。

對策:1、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

再富也要苦孩子。家長應科學安排和合理使用相對優厚的物質條件,切忌使其成為子女影響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

世界上許多有成就的大富豪,他們對子女在生活條件上的要求是很苛刻的。香港著名實業家李嘉誠的3個兒子,在美國讀書時,都是半工半讀。美國巨富洛克菲勒的小兒子為掙學費,到網球場撿球。

2、 有計畫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上的過度照顧和包辦,其結果使很多孩子形成了極端依賴的心理,失去了很多處理實際生活事務的機會。一旦遇到某些需獨立應付和解決的困難,就會束手無策,無能為力。乙個小學五年級的優秀學生,由於從來沒有剝過雞蛋殼,而不知怎麼吃雞蛋;乙個通過了出國留學考試的研究生,由於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寧願呆在家裡。

問題之三:重智輕德,重分輕能

許多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為知識教育。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都是次要,無所謂的。認為孩子只有進重點中學、上大學,才能成材。

因此,孩子的學習成了家庭的頭等大事,「分數」成為家長與孩子嘴邊提到的最頻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成為許多家庭氣氛好壞的晴雨表,成為大人評判孩子是否優秀、是否聰明、將來是否成材的唯一標準。有些家長甚至從孩子一兩歲起,就有計畫地實施「早期教育」,教孩子認字、背唐詩;到了孩子上小學時,除了上學外,不管孩子是否願意、是否有興趣、是否承受得了,部分家長就強求孩子不是學鋼琴、就是學畫畫、學跳舞,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許多孩子童年沒過完,童心已不見。

由於要求孩子一門心思學習,在家什麼都用不著幹。只要學業成績好了,孩子想什麼,要什麼,大人一一滿足;只要考試分數高了,孩子就是好吃懶做、不尊重、不孝順長輩、生活習慣差都無所謂。正是這種錯誤的教育思想在作怪,使相當一部分的家長走進教育的誤區,其結果是許多孩子成了有學沒品、有智無能的不健全的人。

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缺少基本的生存能力;雖然能歌善舞,但缺少基本的品德修養;雖然懂電腦、會英語,但缺少與人交往的基本能力。

對策:重視品德教育,教孩子學會做人,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案例:習慣決定孩子命運

習慣是我們存放與神經系統中的資本,你有了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你有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大量事實證明,習慣如何常常可以決定乙個人的成敗。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薪酬也很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人才都來應聘。有一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終於闖到了最後一關:

總經理面試。這些年輕人躊躇滿志,胸有成竹。沒想到,剛一見面,總經理說:

「很抱歉,年輕人,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我們等您。

」老闆走了,年輕人閒不住,圍著老闆的大寫字檯看,只見上面檔案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那一摞,看完了還交換,沒有乙個人閒著。

10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沒有啊?

我們還在等您啊。」總經理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

很遺憾,你們沒有乙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這些年輕人捶胸頓足,後悔莫及。

他們為什麼這麼感慨萬千呢?因為他們長這麼大,就很少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更談不上習慣養成。

翻東西,是兒童時期的一種習慣,是一種好奇。小孩子去串門,看到人家的抽屜,挨個兒地翻。爸爸媽媽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媽媽的包。

對兒童來說,這是乙個特點,不是缺點,他就是好奇,他的社會化程度很低,他還不知道要尊重別人。但如果大人不及時糾正和教育,他翻慣了,就成了習慣。作為孩子來說,那是正常的,但是教育就是要讓自然人變成乙個社會人,由不懂道理變得懂道理,遵守社會規範。

否則我們的孩子將來就麻煩了,將來他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找不到工作。所以要讓孩子懂規矩,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動別人的東西要說:

「這個我能看看嗎?」別人同意了才可以看。未經別人允許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東西。

這就是習慣。

問題之四:重身體,輕心理

現在的家長普遍都擔心孩子身體弱小,於是讓孩子吃多吃好,四肢發達便成為當今眾多家長的共同心願。為了實現走進的願望,家長們熱衷於在飲食上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營養」,並滿足孩子的各種各樣的飲食要求。然而「豐富的營養」並不等於是「合理的營養」,因此一些孩子在「豐富的營養」的澆灌下成了「小胖子」或「小瘦子」;一些孩子養成了偏食、厭食的不良習慣。

與此相反,在對孩子身體倍加呵護的同時,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關心卻少而又少。孩子頭痛腦熱了,家長就急著帶去看醫生,但孩子情緒低落,沉默寡言,或脾氣暴躁使,家長卻很少在意;孩子學習成績優秀時,家長欣喜若狂,但孩子學習成績退步時,家長卻任意責備、打罵孩子或施加壓力的多,平心靜氣地與孩子溝通,讀懂孩子的心理,鼓勵孩子在失敗面前不氣餒、勇往直前的少之又少。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畢竟也是乙個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照顧,同時也十分需要心靈的溝通和心理的疏導。

為此,家長必須切實的關注和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與發展,才能促使孩子更加聰明可愛,快樂健康地成長。

不容忽視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

課題研究報告 安徽省肥西縣小廟高階中學吳壽虎朱承華 調查時間 2005.2 2007.10 調查地點 肥西縣境內派河流域 調查內容 提起農村,我們會想到的是 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溪水清澈,綠樹成蔭 今天的農村環境現狀如何?本課題組經過三年的實地調查,讓你了解乙個真實農村生態環境。一 派河之源頭 陳郢...

農村藥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藥品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農村交通的快速發展,一些不法藥品商販受利益驅動,把售藥市場由城市轉移到農村,這些人以免費檢查身體為手段,向農民群眾推銷販賣一些低效劣質的藥品。由於農民群眾特別是一些老人和小孩藥品安全防範意識淡薄,識別能力差,在消費上只聽藥品商販誇大宣傳的藥效,而不是對症下...

不容忽視的職場禮儀細節

個人簡介就是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向面試官反映,從而確認你是否適合這個職位。簡介需要包括自己的姓名 性別 年齡 家庭住址 聯絡 以及你求學的經歷和你工作的經歷,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把自己的婚姻情況和家庭情況寫入個人簡介裡。在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就要進入面試的環節了,在面試時,面試官定然會對我們的情況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