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簡評

2022-10-09 17:03:04 字數 1522 閱讀 2422

談論中國近代史,有乙個人,必定是繞不過去的人物,他的出現,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忽視的足跡,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這個人就是晚清重臣、咸同中興第一名臣、湘軍創始人、洋務運動之父、中國近代化始作俑者—— 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皇帝,通過治學苦讀、樸實求索、艱苦奮鬥、以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建立事功,為將為相為侯,位極人臣之尊,死後被諡為「文正」,有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千古完人之美譽。

曾國藩所處的年代,是中國由封建社會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是清王朝由盛世轉為沒落、衰敗的轉型時期,是中國社會性質急劇變化、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代,是乙個內憂外患的動盪年代,更是乙個有志有識之士探求自身出路、探索強國富民真理、探求社會變革改良的年代。在此大背景這下,生長於農家的曾國藩通過努力讀書,借科舉之途,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步入當時社會主流體制的軌道——即為官走入仕途,改變了曾氏家族的農家命運,而後通過治學交往、以讀書人的最高標準(即理學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檢討自己、約束自己、規範自己,以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來反省自我,「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只問耕耘。」是他的自警名言,這種極致化、極端化的自我苛求在完備其自身品質的同時,更使得他在仕途上、在學人士子中、在主流社會群體當中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口碑,這也為他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中,吸引眾多的學人士子為之拼搏賣命、捨生取義奠定了人才基礎,通過曾國藩「打脫牙,和血吞」的打拼精神,歷經千難萬苦,終於在體制的軌道內建立了不朽事功。

在求學治學過程中,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在與外國人(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在切身體驗「外夷」先進的技術、船堅炮利過程中,曾國藩開始意識到國家的落後,進而開始了「師夷長技以制夷」、「徐圖自強」的近代化探索之路,開展洋務運動,例如:開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軍工廠),建立江南製造局(這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中國第乙個翻譯館,派遣中國幼童出國留學(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復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礦冶工程師吳仰曾等人都在此列),等等一系列近代化運動的啟蒙,開啟近代中國工業化的先河,如此使曾國藩享有「洋務運動之父」的美譽而載入中華民族史冊。

作為體制軌道內的曾國藩,身處特定的環境背景,有其歷史的侷限性,他希望利用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挽救垂死的清王朝,單純地想借助外來先進技術來達到自強的想法是錯誤的、不完整的,是治標不治本的想法,因為拯救民族存亡最根本的東西是在於推翻陳舊的封建制度,當然洋務運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也產生了切實的積極作用。

曾國藩給予我們後人啟發的是,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耐得煩,吃得苦,霸得蠻,捨得死」的湖湘文化精神;在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方面成功探索過程中所散發出來的人性光茫;在個人修身養性、求學治學、建立事功的嚴謹樸素精神,自我苛求精神,永不言棄的艱苦奮鬥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求變精神;在教育培養後人上的耕讀家風,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自強精神。

總之,曾國藩是個功績大於過失的歷史人物。處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服務於不同目的需要,自然會得出褒貶不一的評價。我們對待曾國藩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客觀評價,取長補短,辯證學習,吸取對於我們人生有積極幫助的、正向的能量養分,充分吸收其求索奮鬥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性光芒,以此來指導我們現實的拼搏生活。

曾國藩語錄

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 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 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 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 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

曾國藩名言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這句話在哪件事上體現出來的 最佳答案 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 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 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 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 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

曾國藩名言

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居心平,然後可歷世路之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 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 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 震撼折衡,可以驗我之力 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操。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